京剧四大名旦荀慧生之“红娘”
凡是看过《西厢记》的观众,对剧中那个“玲珑剔透百事精”的小红娘,无不十分喜爱,十分钦佩。她聪明、热情、活泼、勇敢,有胆有识,多智多谋。为了成全张生与莺莺的婚事,她牵针引线,传书递柬,甚至不惜夜半更深,“立苍苔把绣鞋儿冰透”。事情败露后,又冒着“今日个嫩皮肤倒将粗棍抽”的风险,在“棍子滴溜溜身上转”的情况下,据理反诘老夫人“背信而忘恩,岂得贤乎”!在她快人快语的说服下,固执维护封建礼教的老夫人,不得不因势利导,终于把女儿许配给了张生。
《西厢记》是一出长期脍炙人口的优秀传统剧目。它不仅词曲典雅,结构得体,主题突出,人物鲜明,被后世誉为“第六才子书”,与《离骚》《庄子》《史记》等古典名著相提并论,而且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反封建色彩。因此问世七百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爱戴,并曾使历代痴男怨女为之伤感落泪。明人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杜丽娘就是因为看了《西厢记》而感叹不已,从而大胆提出对封建门第观念的不满,她唱道:“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清人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也是因为看了《西厢记》,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宝玉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多愁多病的身”,而林妹妹则是那个“倾国倾城的貌”。黛玉呢当听到“落红成阵”、“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等句之后,更是“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即使今天,不少人看完《西厢记》演出,或是读完《西厢记》剧本,也都为它高超的文学价值和精到的艺术成就而颌首称赞。特别是丫环红娘,尤能使人千回百转,历久难忘。可是,红娘名字究竟怎么来的呢?这,恐怕还得追溯到《西厢记》的作者。
蒲剧吉有芳&秦腔张蓓
大多数史家认为,《西厢记》的作者是元人王实甫。但也不尽都一致。《逸经》却载:“魏复乾主张《西厢记》为关汉卿作,董珪续。”明中叶也有人认为“关汉卿作《西厢》行世”。清初金圣叹更坚信《西厢记》第五本为关汉卿所续。至于民间有关传说和野史记载,《西厢记》作者及其故事遗迹等,更是多不胜数。比如,山西晋南旧蒲州,有关于王实甫写《西厢记》的很多传闻和遗迹,河北冀中旧祁州,也有不少传说关汉卿写《西厢记》的遗闻与记载。红娘名字的由来,则是根据关汉卿写《西厢记》的传说而获得的。
河北省安国县,唐宋时皆称祁州。清乾隆年编撰的《祁州旧志卷八》“关汉卿 故里”记称:“关汉卿,元时祁之伍仁村人也。高才博学,而艰于遇。因取《会贞记》作《西厢》以寄愤。脱稿未完而死,死后棺内作哭啼之声。状元董君璋(即董珪)往吊,异之。乃检遗稿,得《西厢》十六出。曰:所以哭者为此耳,吾为子续之。携去,而哭声遂息。续后四出以行世。”照此记载,《西厢记》似为关汉卿写前四本(十六出),董珪续第五本(后四出)。如今伍仁村民间传说中,尚有关汉卿旧宅“关家园”遗迹、“关汉卿遗墓”,以及关汉卿写《西厢》时居住的小楼遗址。还有《西厢记》剧中的普救寺,白马将军镇守的蒲关,张生戏莺莺的西厢,以及崔相国安葬的博陵旧冢等,这些,不仅在当地群众传说中有声有色,不乏依据,不少事件还见于县志或州志记载。
传说,关汉卿写到“张君瑞害相思”、“草桥店梦莺莺”等处,以及“闹柬”、“赖柬”、“佳期”、“拷红”等情节时,为了给助人为乐的小丫环起个合适的名字,竟苦思良久夜不成寐。一天烦不可耐走出门外,见芦苇坑中苇缨摆曳。他正望着苇缨发呆时,见缨花上有个叫“红娘”的红色小瓢虫,飞来飞去甚是活泼,它由这朵跳到那朵上,又由那朵飞到这朵上,小巧玲珑欢快可爱,关汉卿于是灵机一动,便把自己作品中搭桥牵线、成全他人美事而不惜奔波的热情丫环取名“红娘”了。如今,红娘名字就更具有广义性了,生活中,凡是热心帮助介绍男女联姻的人,都被人誉以“红娘”的美称。(刘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