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脑力风暴(脑中风的急救方法)

 人阅读 | 作者xiaofeng | 时间:2023-02-28 22:51

12月10日,《三体》动画版在正版视频平台两集上线,开启了首播模式。这也是国内首部根据小说《三体》改编的科幻影视剧作品。基于目前的两集内容来看,这部动画版比刘慈欣的原著小说更多了一些人性的温暖感,但缺少了刘慈欣叙事当中的头脑风暴的看点内容,同时,动画版当中有着大量的简单冲突桥段,这种简单感,更像是少儿动画片。

先简单说一下刘慈欣的小说《三体》。这个小说有趣的地方在于,拿着理工的思维模式,为普通读者们提供了很多的科学头脑风暴。这种科学头脑风暴的直接给,让很多读者大呼过瘾——介于懂和非懂之间的东西,容易让很多读者上瘾。类似的例子还有《鬼吹灯》早期,搞出了好多盗墓的代名词,也让读者上瘾,觉得自己又长知识了。

《三体》小说当中,理工思维的头脑风暴,确实还算有趣。但是,小说终究是要讲故事的,只要进入故事体系当中,就一定最终讲的还是人类的事情,即便是搞出三体人来,其实最终还是在人类的文化思维模式当中遨游罢了。所以,《三体》这个小说的核心情感价值取向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办大事的过程当中,“你们这群普通人”就是裹乱的,应该被牺牲掉的。

小说《三体》有一种理工思维模式之下的自我高贵感。当然,刘慈欣式的自我高贵,是非常廉价的。人类优秀的文学作品,讲的是人文性,尤其是对于人类普遍苦难的同情,甚至于可以说,在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当中,关注的都是具体生命个体的普遍性苦难。最优秀的小说作品,叙事者是卑微的,是站在具体的人类苦难的同情点上的。刘慈欣的《三体》,打着理工的旗号,拒绝这种人文情感的常识体验,认为生命个体的苦难,不过是你没理工思维罢了,且觉得有这种思维,是高级的。

我一直觉得,这种自认为的高级,是非常可耻的。我们的理工同学们,一定要建立更为深刻的人文情感,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科学事业服务。不然,就把自己纯粹埋葬成为机器了。刘慈欣的《三体》缺乏对于人类死亡的基础性人文关照,尤其喜欢拿大的概念来掩盖具体的、个体性的死亡。所以,在《三体》首部作品当中,用纳米技术杀死一船生灵的时候,叙事者刘慈欣看不到任何的悲悯——那些所谓的高级智慧,在普通人的死亡面前,是冰冷的,并且觉得自己这种冰冷多么高级。

这种对于个体死亡的冰冷感,是所有《三体》改编剧都会遇到的难题。怎么处理这些死亡事件,尤其是拿什么叙事态度去呈现,才能够赢得观众们的广泛认同呢?《三体》动画版本采用的,则是传统的人文叙事法。动画片一开始,就是俩男主看着奈米技术毁灭一艘船的全部生灵,胖子洋洋自得,瘦子则面对这些死亡表现出了自己的痛苦。后者,便是非常不错的人文性。这种人文性,是刘慈欣的《三体》当中最为缺乏的。这是动画版本应该表扬的地方。

这部动画版本,也有自身的问题。作为《三体》的动画改编剧,它并未抓住《三体》的真正精髓。《三体》的真正精髓,不是人类和三体人之间的对抗,更不是黑暗宇宙森林当中,谁先吭声,就会被群起而攻之。而是围绕这些对抗,展开的理工思维模式之下的各种科学头脑风暴。换言之,《三体》的主线是没多大价值的,但它的肉儿,是有趣的。这些头脑风暴的内容,若是不进入剧情当中,《三体》的改编剧就是失败的。

目前这部动画版本,我认为是较为失败的。因为它直接找《三体》的主线故事去了,而忘记了,这个科幻作品真正的科学头脑风暴的内容,才是真正的珠子。动画版直接把《三体》的首部内容简缩了,这是典型的买椟还珠。《三体》有三部曲,最有头脑风暴理工看点价值的,反倒是第一部。后边的两部,更像是狗尾续貂。把这些头脑风暴的内容略去,这部动画片就没多大意思了。

呈现科学头脑风暴的内容,需要编剧懂科学知识才行。这部动画片的编剧导演,可能更懂简单的动画冲突。比如,罗辑和他女朋友约会的动画内容,就让他们制作的非常“能看”。这部动画片当中,一遇到简单的桥段冲突,就来劲,因为这些内容,做起来反倒是简单的。然而,老是搞简单的矛盾冲突,就把《三体》真正的精髓部分丢掉了。目前来看,这部动画版本,更像是少儿动画,对《三体》小说做了减法之后的再减法。(文/马庆云)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