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千万当心!换脸APP不要随便玩,有可能让你背上网贷

 人阅读 | 作者lilintao | 时间:2022-08-18 00:30

你的脸被偷了吗?

随着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开始进入“刷脸时代”,人脸解锁、刷脸取款、刷脸买单、刷脸寄快递、刷脸住店、刷脸坐高铁等。同时不少“换脸”应用走红,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将自己的脸替换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脸……

在正在到来的“看脸”时代,生活越来越便利,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但“刷脸”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足够的安全感吗?

去年2月,深圳某人脸识别企业被证实发生数据泄露事件,超过250万人的核心数据可被获取,680万条记录泄露,其中包括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图像及GPS位置记录等。

同样是在去年,欧洲一家公司也曾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数百万人面部识别信息被泄露。而当年9月,工信部曾就网络数据安全问题对一夜爆红的换脸APP“Zao”进行了问询约谈……

千万当心!换脸APP不要随便玩,有可能让你背上网贷

除信息泄露外,不法分子、数据黑灰产从业者还在对人脸信息进行非法买卖,甚至在国内已催生出一定规模的“过脸产业”。

今年7月份有媒体报道,一些电商平台以0.5元每份的价格出售匹配了身份信息的人脸数据。在网络交易平台上,不法分子批量倒卖非法获取的人脸等身份信息和“照片活化”网络工具及教程,以人脸数据0.5元一份、修改软件35元一套的价格进行出售。

千万当心!换脸APP不要随便玩,有可能让你背上网贷

去年9月也曾有媒体报道,商家公开兜售“人脸数据”,数量约17万条,涵盖2000人肖像,每人约50-100张照片。此外搭配一份数据文件,提供性别、表情、颜值等信息……

千万当心!换脸APP不要随便玩,有可能让你背上网贷

为什么会有人偷取我们的人脸信息?这些信息泄露之后又会有什么后果?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丢脸”的后果是什么?

人脸识别通过摄像头获取脸部信息,再将脸部信息转化为计算机代码,这些所提取的数据将存储于企业数据库。

人脸不能复制,但是代码是可以被获取和重构的,普通的字符和字串密码在丢失之后可以设置新密码,但是人的脸不能“重置”,一旦泄露便很难找回。

如果人脸信息丢失,后果可能无法想象。

丢钱

大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人脸识别登录APP功能。“刷脸”支付甚至是远程签约等场景也越来越多见。如果用户的“脸”不安全,“钱”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丢清白”

一些网站用“换脸”方式提供用艺人“面孔”“嫁接”出的视频,往往涉嫌色情淫秽,且难辨真假。恶意拼接制作侮辱性、污蔑性视图素材进行非法传播、利用。利用贷款人人脸信息,以此类技术进行非法催收活动,甚至敲诈勒索等其他严重犯罪活动。

“被贷款”

不少网贷机构仍使用人工审核或技术含量偏低的机器审核,一旦面部识别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用黑科技“活”过来的面孔,很可能以假乱真,让不知情者“被网贷”背上巨额债务。

侵犯肖像权

用户上传、发布有关明星肖像权的用户内容,但是普通用户自己很难获得明星的肖像权授权许可,很容易造成肖像权侵权,根据协议内容,用户将会对这些行为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侵犯著作权

我国《著作权法》明文规定,影视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同时还享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享有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用户通过APP对明星头像进行更换,侵犯了制片人享有的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著作权利。

制造假新闻

在某些重大场合,以假乱真的假新闻对于民众的误导,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如何保护我们的“脸”?

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侵害他人人格权益,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将于明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提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也规定,AI造假音视频不得随意发布,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并“以显著方式予以标识”。

对我们个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来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对于一些要求上传,手持身份证照片或视频的服务,应保持警惕;

不下载、不使用来历不明的应用程序,避免使用陌生的无安全防护的Wi-Fi;

使用虹膜验证身份的敏感人群,不要随意上传照片到网络,也不要轻易接受他人拍摄照片的要求。

将面部识别设置为财产账户密码时,应同时设置其他验证办法,减小风险。

技术没有好坏

但人性有善恶

提醒更多朋友

9999.jpg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