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存在哪些风险?
对于人脸识别,多数人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的方便快捷,恨的就是安全风险。嫌疑人“AI换脸”骗过人脸识别实施犯罪在警方今年破获的两起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中,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都是利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而后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骗过了人脸核验机制,得以实施犯罪的。面具可代替人脸解锁手机吗?测试中,科研人员在手机对面放上面具,然后进行光线、色温以及角度的调节。通过几次比对,手机成功解锁。专家表示,这款面具的制作成本并不高,3D打印技术就可以制作出精度尚可的人脸面具或头套。只要不是在极暗或极亮的背景下,通过面具或头套进行人脸识别的成功率高达3成。
如何增强人脸识别安全性?
专家表示,目前最简单的人脸识别,只需要采集、提取人脸上的6个或8个特征点就能实现。而复杂的人脸识别,则需要采集、提取人脸上的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特征点才能实现。相比于解锁手机,“刷脸”支付、“刷脸”进小区等应用,采集的人脸特征点更多,安全性自然也更高。此外,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专门针对生物特征的活体检测技术,可有效识别扫描对象的生命体征,大大降低了识别系统把照片或面具当人脸的风险。2元就能买上千张照片 人脸信息是如何泄露的?
经调查发现,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而5000多张人脸照片标价还不到10元。
这些包含个人信息的人脸照片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照片主人除了有可能遭遇精准诈骗,蒙受财产损失之外,甚至还有可能因自己的人脸信息被用于洗钱、涉黑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卷入刑事诉讼。在专家看来,当下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点,更多集中在存储环节。由于人脸识别应用五花八门,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大量的人脸数据都被存储在各应用运营方,或是技术提供方的中心化数据库中。数据是否脱敏、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于算法训练、哪些会被合作方分享,外界一概不知。而且,一旦服务器被入侵,高度敏感的人脸数据就会面临泄露风险。
个人信息法草案发布人脸信息保护更规范为了封堵这个漏洞,专家提出了多种技术改进,并进一步指出,人脸数据存储应该建立更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技术开发方、APP运营方应该在更趋严格的监管、法律以及行业规范下采集、使用、存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