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大连三次发生冷链相关疫情,从食品公司到学校食堂

 人阅读 | 作者小编 | 时间:2021-11-14 23:57

“截至11月12日24时,发生于今年10月的本轮国内疫情,至今已波及21个省份,累计已出现1379例确诊患者。”

1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国疫情整体趋于平稳,但辽宁大连、北京、江西上饶、云南德宏等局部地区疫情仍需关注。其中,大连近期的疫情发展较快,目前仍处胶着期。

大连本轮本土疫情始发于11月4日,一名庄河市首站冷库的从业者被确诊。此后,该患者所供职的企业以及首站冷库,相继出现几十名确诊人员,传播链条也从庄河向大连其他地区散发。仅9天时间,大连累计感染者已达229例。此外,庄河大学城也在本轮疫情中成为一大焦点,几天时间累计感染者达到43人。

大连疫情的“胶着”状态是如何形成的?为何这座城市已接连3次发生“冷库”相关疫情?大学城的感染又是如何形成的?二者间又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9天感染者达229例,大连疫情呈“胶着状态”

疫情是如何从一个冷库开始蔓延的?

据大连卫建委通报,11月12日0至24时,大连新增40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29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31例确诊病例和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密切接触者主动排查中发现;8例确诊病例在重点人群主动排查中发现;1例确诊病例在主动就医中发现。

1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大连疫情近日发展较快,目前处于胶着期,大连市内个别乡镇和街道出现社区传播,病例主要集中在庄河市,未扩散到大连市之外的地区。”

从首站冷库到庄河大学城,从食品公司到学校食堂,大连疫情何以日渐“胶着”?

大连现国内第七个高风险区 图据大连发布

当地疫情的胶着态势,从确诊人数上可见一斑。据红星新闻记者梳理,从11月4日大连出现首个确诊病例至今,9天时间里,大连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5例,加上无症状感染者,感染人数已达229例。

从中高风险区域的分布来看,其中,大连庄河市新华街道小寺社区已在11月13日被升级为高风险区,成为国内第七个高风险区。截至11月13日11时,大连还有26个中风险区。其中19个都集中在庄河市,1个在大连市中山区,6个在大连甘井子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229名感染者中,其中有158例为密接人群被感染,占比近7成。

那么,密接感染是如何发散开来的?这还要从11月4日大连出现的首个确诊病例说起。

公开的流调信息显示,大连首个本土确诊病例,居住地正是庄河市城关街道海洋村沙岗屯,也是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的员工。此前已完成全程两剂次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且14天内无庄河以外旅居史。

该病例出现的第二天,在11月4日0时至5日12时,大连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累计达到8人以及13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15人为1号病例的同事,4例无症状感染者为6号病例(该冷库员工)亲属。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新增的7名确诊患者中,病例3号所引发的传播链在短时间内快速延长。至今,与确诊病例3在同一传播链上的,已达到10人。

根据确诊病例3的流调结果,该人员也系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员工,且也无庄河市外旅居史,系确诊病例1的密切接触者。而随着确诊病例3的出现,与其关联的确诊病例69、72、76、142等多人来自大连甘井子区;另有其余感染者来自瓦房店市等区域,而疫情也随之延伸到庄河市外的区域。

首站冷库确诊者中,为何多人未住宿舍封闭管理?

行业从业者:按规定,冷库货物接触者均要求集中管控

大连市是我国重要的冷链仓储运输基地,口岸冷库库容量居全国第一,整个大连约有60万人在进口冷链相关产业从业。

冷链运输一直是外防输入的一个重大挑战,对于承担了全国近三分之一冷链货物存储量的大连来说更是如此。实际上,自2020年初以来,大连就已陆续发生过五次新冠肺炎疫情,其中三次源头均指向冷链相关产业。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去年12月20日,大连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指出,大连全面加强冷链冻品“铁桶式”防控,严把入口关口,加快集中消杀监管区建设,做到批批检测、件件消毒,实现从口岸到冷库转运全链条闭环管理。全面加强冷链从业人员封闭、集中、规范管理,对冷链企业的冷库实行派驻制,挂牌负责,冷库一线人员固定、集中居住,人和环境每周至少做一次核酸检测,从严做好相关人员健康监测、核酸检测等工作,确保做到全覆盖、无遗漏。

不过。本轮疫情出现了百密一疏的情况。据红星新闻记者核实,大连首个确诊病例就职于科强食品有限公司,而该公司正是大连八个首站定点冷库之一。另据红星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到目前,该冷库已至少关联当地25例确诊病例。直到11月13日通报的40名新增确诊病例中,仍有4名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员工。而该冷库的一家食品有限公司,目前也出现48名员工被确诊的情况。

从首站冷库到庄河大学城,从食品公司到学校食堂,大连疫情何以日渐“胶着”?

大连执法人员按要求核对公函、核酸检测证明、国务院通行卡、辽事通健康码等通行证明,放行合要求的车辆。图据大连发布

按规定,冷库员工应当进行封闭集中管理。但梳理已公布的确诊病例轨迹,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现有确诊的首站定点冷库员工中,多个确诊病例实际居住在分散的各个小区。在出现集中感染的某食品公司中,也并非每一名确诊患者都住在宿舍里。

此前,红星新闻致电大连科强食品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回应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确诊的首个病例确实系大首站定点冷库员工,但该员工并非一线工作人员。

公开资料显示,首个确诊患者供职的大连科强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庄河市城关街道海洋村。公司主要经营水产品、肉类、蔬菜、水果冷冻、冷藏、加工、销售;预包装食品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业务、国内一般贸易;代理报关、报检、报验业务;货物运输代理。

“公司其实是有规定的,在作业期间,员工必须都住在宿舍,且要求每3天就进行一次定期核酸检测。”庄河市一名不愿具名的冷库从业者告诉红星新闻,庄河市分布着多个冷藏库,可以称得上是大连进口冷链产品的一大中转站。

据该从业人员介绍,庄河有两家首站定点冷库,所有外来进口的冷链食品,都在两个冷库进行专库贮存,而两个专区也有专人进行管理。按照冷库的规定,所有出入库食品都需要全部查验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核酸检测、消毒、食品溯源,这四项内容只要有一项不合格,货物就无法送出冷库。

至于对冷库从业者的要求,该从业人员透露,对于直接接触冷库货物的人员,需按照一类要求管理,即必须集中管控,住在宿舍,不可随意出入厂地。同时,在进出冷库前后,也都需要穿戴防护服、佩戴口罩、全身消毒。至于其他不接触冷库物品的非一线办公人员,则要求不会这么严格。

对于出现员工未住宿舍的情况,该从业人员则表示:“大概率是因为此前疫情没有反复,大家放松的心态,所以管控就不严格了,没有照章办事。”

另据大连科强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经停工停产,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目前公司所有员工正居家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

从首站冷库到庄河大学城,从食品公司到学校食堂,大连疫情何以日渐“胶着”?

工作人员为市民搬运物资 图据大连发布

从庄河冷库到庄河大学城,累计43名在校人员感染

学生称出现食堂确诊病例前,已不允许学生在食堂堂食

根据官方通报,眼下,大连已出现单位聚集传播、家庭聚集传播和大学聚集传播,连续出现单日20例以上确诊数。除首站冷库这一传播链条外,庄河市大学城疫情也同样备受关注。

在11月7日公布的病例轨迹报告中,出现了3名庄河市大学城学校食堂厨师、面点师和食堂职工被确诊的情况。而他们在11月4日被隔离前几乎都在校内上班,仅一人有外出;到11月8日,又1名大学城食堂厨师被确诊;11月10日,1名庄河市大学城在读学生被确诊。

此后,庄河市大学城确诊病例开始大幅度增加。在11月11日新增的52例确诊病例中,有34名庄河市大学城学生,此前全部在校内活动。但红星新闻记者发现,这34名学生的确诊,与之前大学食堂厨师的感染存在交集。此后,在11月12日新增的40例确诊病例中,也有3名大学食堂员工和1名学生。

综合上述信息,截至目前,大连本轮疫情中与庄河大学城相关联的病例已达43例,其中36人为大学城学生,7人为食堂等部门员工。

公开资料显示,庄河大学城位于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是庄河市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重点地区。截至2020年,庄河大学城已有2所高校,分别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和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大学城只有两个学校,但却有差不多2万名学生,可以说现在都在寝室上网课准备期末考试。”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东校区一名学生小张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11月4日庄河发生疫情的第一天,学校就已经组织了第一次全员核酸。而到现在,她已经完成了至少8次核酸检测。

“自从庄河出现疫情,学校就暂停了线下全部课程,改成学生在寝室上网课。”小张说,疫情发生后,学校便第一时间封闭,要求每一名在校学生坚持非必要不出寝,三餐由专人着防护服负责配送。而做核酸也是医护人员上门为学生服务,不需要到操场集合做,以防交叉感染。同时,海华学院也已建立了学校自身的疫情防疫指挥系统。

另据小张透露,此前食堂出现的确诊病例,大多来自教职员工食堂。她告诉记者,海华学院和艺信学院的宿舍、教室、食堂、超市实际是连在一起的,只不过分成了东、西校区,但两校学生实际在同一食堂就餐。而在公布食堂确诊病例之前,学校食堂便已不再允许学生在食堂进行堂食。

“我们和老师的食堂并不在一起,平时学生不会到教职员工食堂就餐。”小张表示,两校学生有自己专门的学生就餐食堂,所以教职员工受到的影响更大。目前学校方面已将部分学校工作人员送往校外酒店集中隔离。

那么,庄河大学城的疫情又是如何形成的?第一财经的报道中,一名流行病毒学专家指出,由冷库人员感染,逐步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是一条传播链条,另外一条传播路径与冷链食品流通有关,从冷库出库后的冷冻食品通过物流到食品公司,然后到食堂或者餐馆,接触到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冷冻食品的人员依次被感染,然后再以他们为核心进行第二波家庭、社区的传递。

就此,红星新闻记者致电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了解食堂食材来源情况,但学校电话始终未被接通。目前官方具体的溯源信息也尚未公布,具体传播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自大学城确诊病例出现之后,11月9日大连市已要求所有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学生暂缓入校(园),校外培训机构立即停止线下教学。同时要求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相关院校封闭化管理,住校学生不离校,走读生不入校。要求教师居家办公,线上授课,校内管理和教辅人员原则上不得离校。物资入校前要按要求消杀,实行无接触配送,避免人员接触。

冷库冷链已多次致疫情反弹

积累了哪些防控经验?

“冷库疫情”、“冷链运输”引发疫情已不再是新鲜话题。除大连本身已发生过3次与冷库相关的疫情现象外,包括天津、青岛等地也均发生过因进口冷链食品而引发的疫情反弹。

教训积累了哪些经验?在对港口工作人员的防控管理上,去年10月20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相关负责人曾表示,青岛将对所有进口冷链产品每件必检,对在港口等口岸区域和冷库等场所从事进口冷链食品装卸、搬运、运输等工作的人员,每3至5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而针对冷链食品的管理工作,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去年11月9日印发的《工作方案》中要求,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可追溯,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

同时,《工作方案》还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国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而在流通环节,《工作方案》要求对从口岸放行的进口冷链食品,在社会冷库或企业冷库倒箱过车、入库存储前,相关生产经营单位查验货物所附的消毒证明;在市场环节,要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是否消毒的相关证明查验工作,防止未经过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的进口冷链食品进入市场。

此外,中国疾控中心此前也发出建议,工作中经常与具有较高新冠病毒污染可能的冷链产品密切接触的行业从业人员,如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的人员,需增强防护意识,做好日常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冷链产品。接触冷链产品后未脱掉可能被污染的工作服并洗手消毒前不摸口鼻眼,工作完成后需立即洗手消毒,定期进行核酸筛查。

“即便在零下80℃左右,病毒仍能存活几年时间甚至更长。”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所教授杨占秋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新冠病毒在冷链过程中,不具备传播性,但冷藏条件下,病毒依旧有活性。”

杨占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新冠病毒的存活时间与温度有关。具体来看,在常温条件下,如果病毒暴露在空气中,那么病毒的存活时间只有一天左右,其病毒活性及传染性也会随之下降。但如果在零下20~30℃的环境中,病毒能存活几个月之久,如果到了零下80℃左右,病毒甚至能存活几年时间甚至更长。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衣庆焘11月11日晚在大连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称,目前已完成大连庄河市16例病例24份样本的新冠病毒基因组测序,属于VOC/德尔塔变异株(B.1.617.2进化分支)。这也进一步印证,大连疫情系国外输入的可能性很大。

杨占秋解释,附着在产品外包上的新冠病毒,由于被冷藏,因此在冷链运输过程中并不具备传染危害。但在解冻后,进行再次包装并运往市场的中间环节,由于回到常温状态,就有可能“激活”病毒,导致环境污染和相关接触人员的传染。

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薛迪则提出,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加强对进口产品的检测工作,以及国内物流从业人员的防护到位和检测到位。

“一方面是物品进入冷库后,直接操作人员要进行防护工作,规范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在产品运输、加工冷冻食品环节,也同样要对相关作业人员加强防护和定期检测。”薛迪说。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