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TDS Audio - 声阔 Space Q45 头戴式降噪耳机主观体验

 人阅读 | 作者lilintao | 时间:2023-07-11 17:16

KT MARK: V

降噪综合能力金字塔:Headband Skyline Level

进入到2022年之后,有很多国产品牌开始在各种价位段上针对头戴式降噪耳机开始发力,在目前真无线耳机已经非常细分化、成熟化的当下,我个人认为将研发投入放到理论上更需要成本的头戴领域是比较聪明的做法。事实上,在过去几年国产降噪头戴领域并不是没有新品出现,恰恰还有一些采用了良好方案、在某些方面值得一听的型号在卖。非常可惜的是,它们要么还是深耕低价位来吸引性价比消费者,要么就是在综合产品力上还有所欠缺。降噪金字塔评级诞生以来,我一直期待着一款国内产品能够进入 Skyline Level,终于,声阔 Space Q45 作为这个代表大步登了上来。

首先介绍下“表层的那些东西”。Q45 的包装和大多数 Soundcore 品牌的产品保持了很高一致性,呈现的元素较为丰富且采用浅蓝色作为主体色调。Q45 的天地盖结构包装盒也是三个产品中最厚实的,说明书等位于底部有专门放置开槽。

收纳盒体积相对比较大,表面材质为类 PU,侧面有独立的挂环。打开后没有设置传统的口袋对于线材进行收纳。收纳盒右侧的折叠收纳支架为一体式的塑料模具板,但是可以拆卸,右下角给线材专门留了放置区域。在收纳支架上标有左右示意,可以比较方便地按照标准形态折叠收纳。

Q45 的外观与 Life Q35 一脉相承,但在细节上做了很多打磨和优化,会显得大气程度高一些。我手上的 Q45 配色介于黑色和深蓝灰之间,比起 Q35 的蓝色看上去要深得多,但并不是完全的黑色。主体用料是三款型号里摸上去最厚实的,表面大多数为类肤质处理,在腔体面板表面有一圈高亮处理。金属转轴的结实程度也是有明显进步。从结构上来看整个框架设计显得比较冗余,从侧面看会有一定的厚度。

腔体和支架之间进行了倾斜角度设计,虽然从外观乍看上去似乎角度不大,但实际上有着不错的贴合效果,比较符合人体工程学。

做工细节相较于 Q35 来说会更好,接缝、关节质量也会明显更上档次。关节转动阻尼感介于 XM4 和 QC45 之间,转动时同样不会产生噪音。拉动框架调整头梁时段落感扎实。在佩戴好之后,Q45 的耳罩包裹面积应该是三款中最大的,耳罩厚度也是最厚的,这在转头时提供了相当出色的包裹性,不会产生声音泄漏影响功能的问题。耳罩内有着比较大的空间,除非耳廓特别大或者突出,Q45 的耳罩空间都是绝对充裕的。采用了弹性较好和较硬的头梁衬垫,不过实际佩戴好之后压头感都不强。对于耳廓附近的压力也不算大,且被宽大的耳罩分散开来。在保证基本包裹性的基础上没有过分增加横纵向压力的情况出现。

播放控制依靠位于右耳的“三大金刚”键,降噪切换与开关位于左耳,所有按键手感一致,按下去反馈扎实。语音反馈简短清晰,拥有多语言支持,app 设置二级菜单中可以调整语音提示出现的场景。通过双击降噪控制按键,可以开启 bass up 功能。在开启 bass up 功能之后,Q45 的声音会显得略偏暖一些,增加了低频量感和厚度。这个机内音效与所有的降噪模式以及音效模式、均衡器等都不冲突,属于一个更上层的调节。

Q45 和全系列的声阔产品一样延续了使用 Soundcore app 作为自己的控制端程序。在 app 中可以进行控制预设 EQ 与独立的均衡器调节、降噪与环境音档位调节、操作逻辑设定。有一个单独的听力保护功能,识别实时的播放音量,也可以进行可设定数值的高音量限制——这应该是主流无线耳机厂商中首个把听力保护功能的优先级排到如此高且功能足够成熟、数据足够直观的。在这段时间的使用中,陆续推送过一些版本的固件,固件升级时间标称需要约5分钟,实际仅用时3分半左右,在主流品牌中显得相当快速。

来谈 Q45 的重头戏——降噪,相信大家在开头看到的金字塔评级也应该对它的降噪能力有基本的期待了。

降噪深度不错,基本上是仅次于 APM、XM4、XM5 那些顶级方案产品的程度,仅在 50-60Hz 的频段上感觉有一定的差距,除此之外中低频的深度做得都足够满足要求,同时 Q45 应该是国产方案的降噪头戴耳机中第一次出现达到这个等级的降噪频宽覆盖,且耳压感不算高,比起自家的 Q35 来说那更是明显的进步。

Q45 的通透模式有五档调节,在开启后声音的自然度表现都不错。一般来说在使用过程中都是开到最大,此时相较于实际的环境音没有特别明显的音色变化,但是极高频会有一点偏少,中频听上去会显得干一些。环境音可用性良好,在日常使用中不会有特别影响对话的问题,在接收外界环境声音信息的过程中稳定性与大体的清晰度都可堪用。Q45 的通透模式还有一个听上去类似索尼覆盖右耳实时交流的功能,实则并非如此,而是一个手动开关,实现的功能实际上是降低耳机内音量从而突出外界人声。如果这个功能可以在耳机端实时调用,则会是更好的方案。

关于抗风噪性能,在五个级别的降噪模式下,Q45 的抗风噪性能处在介于 XM4 和 QC45 之间的水平。除此之外,Q45 在设置二级菜单里面单独有一个防风噪模式开关,它可以基于任何降噪档位来开启——就像上面介绍过的 bass up 一样,它的自由度非常高,是基于已有的模式来加载,不会影响既有降噪深度。

Q45 带有自适应降噪功能。实际表现中调整感知不太明显(一般会在第四档和第五档之间跳动),在不同环境之间进行切换时识别灵敏度倒是足够堪用。

Q45 的通话清晰度要好于大部分同价位产品,嘈杂环境下对于背景噪音削弱之后,人声语音质感没有过分偏薄的情况出现。通话收音稳定性也足够大部分环境正常使用。

最后提一嘴,在关闭主动降噪功能之后,Q45 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密闭性,虽然=从物理结构上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开放程度,但是总体来说算是有开孔的封闭头戴耳机里面隔音比较出色的一档。综上,Space Q45 完全可以进入头戴降噪耳机品类的第一档金字塔等级,稳居 Skyline Level。

Space Q45 蓝牙版本为 5.3,支持蓝牙音频编解码协议为 SBC/AAC/LDAC。在 AAC 和 LDAC(声音质量优先 990kbps)连接的状态下都有着不错的信号连接质量,室内隔墙也不会出现信号丢失问题。在 2.4GHz 信号复杂的地铁站、咖啡厅等地方,AAC 连接也不会出现丢包、卡顿等问题,信号质量良好,而 LDAC 由于传输信号占用频宽较多,偶尔会出现卡顿问题。多点连接开关开启后,切换设备过程比较稳定,不过在灵敏性上还可以继续提高。

虽然没有单独的低延迟模式,但延迟表现还不错,以 LDAC 连接标准测试设备三星 Galaxy S20 浏览在线流媒体视频,延迟在半个字左右。当然,音游就还是算了,高端真无线这类更加针对此类环境优化的产品会更适合此类场景。

Q45 标称续航为 50h/65h(降噪开/关),充电5分钟可持续播放4小时。目前来说应该算是降噪头戴耳机里的第一梯队,毕竟自身体积也并不算小,换来更好的续航水平是自然的。

单元配置方面,Q45 采用了 40mm 直径的动圈单元,振膜为蚕丝复合+金属陶瓷双层。在插线状态下,这颗单元能够反映出不错的素质,应该算是2000元以内仅次于 Aonic 50 那对动圈的水平和潜力。那么主观评价还是基于常用的 LDAC 协议,均衡器为最基本的 Soundcore 经典,不开启任何音效、bass up 关闭。

Space Q45 的低频量感适中略偏多一点,下潜出色。厚度并不算过分突出,饱满度适中。收放速度一般,收得也不算干净。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有一定前倾突出程度。收放速度较快,收得也相对比较干净。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没有前倾突出的问题。

中频,人声的厚度保持在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距离感适中,距离耳朵有一定的距离,不过不会躲到乐器后面去。男声与女声之间的风格偏向不明显,属于各种声线比较通吃的类型。口型大小合适。在这段时间的体验中,我个人更加偏好于使用 Q45 聆听女声为主的流行录音,厚度、质感、线条感都把控得比较平衡。染色程度很少,仅在中上盘有轻微染色痕迹。

乐器方面,弦乐器会轻微突出一些线条感,小提琴、吉他、中提琴、竖琴等都在质感、拉拨弦细节信息量等做得比较突出。大提琴形体感不错,不过残响会有一点少,且音色有点偏硬。金属管乐器的气势感表现不错,泛音比较充沛。木管乐器的线条粗细基本符合正常状态,基音与泛音的自然程度在我所听过的动圈单元蓝牙头戴耳机里面属于第一梯队,基本是仅次于 Aonic 50 的程度。打击乐器有一定的刺激感,镲片也会有些许音色发硬的问题。

高频亮度适中,延伸表现不错。整个上盘大体上还算比较平滑,人声齿音有打磨的痕迹。

声场横纵均有一定距离,“高度感”也还不错,从上面两个型号切换过来会明显有声场打开了的感觉。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不错,乐器之间的分离度相对来说会不太突出。解析能力出色,不过“解析感”也有一定的突出,可以这么说,Q45 的信息量跟传统认知的2000元内绝大多数降噪头戴耳机都不是一个级别的,高出不止一档来。动态和瞬态表现都算出色。

总的来说,Space Q45 在降噪综合表现上达到了目前的第一档水准,而声音表现则基于过往产品已经突出的实力进一步优化,综合体验上也有所进步,完全可以推荐给声音、降噪两方面都不想妥协的消费者。考虑到初始售价和活动价格,那么性价比也会显得相当高。我很乐意看到更多国产厂商能够入局中高端头戴降噪耳机的市场,能够把技术优势从真无线领域转化过来,争取更好的产品表现。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Aug 2022

欢迎在全网各平台搜索订阅 TDS Studio 的产出内容。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