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24日,科索沃战争爆发,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军队的轰炸,就发生在这场战争,成为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伤痛。而这场战争对中国的警醒远不止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大打信息战,瘫痪了南联盟几乎所有通讯系统,当时南联盟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100%是微软和其它外国公司的操作系统。据美国《新闻周刊》披露,克林顿批准了一项旨在巅峰南联盟米洛舍维奇政府的绝密计划,该计划指示中央情报局出动电脑黑客入侵米洛舍维奇在外国银行的账户。一群有远见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全盘接受国外的操作系统会有多么可怕的后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极力主张发展自主操作系统。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主持召开了“发展中国自主操作系统座谈会”,并一针见血指出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芯是处理器,魂是操作系统,倪光南参加了这次会议。时年60岁的倪光南在经过5年的“柳倪之争”后离开联想,之后再无担任企业要职,为中国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事业奔走20年。在倪光南和一帮仁人志士的主张下,中国IT界为能够拥有自主操作系统奋斗了整整20年。一20年前,个人电脑操作系统(OS)几乎100%被微软垄断,之所以要说几乎,是因为在1997年,微软用1.5亿美元拯救了濒临破产的苹果,Mac操作系统才活了下来。倒不是微软对苹果的怜悯,而是在遭到反垄断诉讼后的无奈之举。微软不想重蹈AT&T被拆分的覆辙。事实上被称为PC操作系统鼻祖的Unix就来自AT&T的贝尔实验室,但是当时AT&T被美国反垄断制裁,贝尔实验室不能销售Unix。于是开放源代码供所有人学习研究。7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Bill Joy为Unix加入TCP/IP协议,完成了BSD版本,靠BSD赚了不少钱,Bill Joy创办了全球知名的SUN公司(Java发明者)。当时跟风做Unix的还有微软,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做了一个叫XENIX的Unix,但是卖得不好。直到1978年,艾伦的同学Tim Paterson打算写个东西用来测试的Intel 8086微处理器(x86架构的鼻祖)界面,花四个星期写了个操作系统。当时盖茨马上就花5万美元买下,Tim Paterson四个星期就能赚5万,当然很乐意。这个系统被盖茨命名为DOS(Windows前身),没过多久,微软就迎来了它的贵人——IBM。1980年,IBM为了与苹果在个人电脑市场竞争,计划推出一款廉价的计算机,所以他们找到了微软,其实当时DOS系统谈不上多好,IBM选择它的原因只是便宜。在处理器上,IBM选择了同样便宜的Intel 8086,当时主流生产CPU的是摩托罗拉,在技术和设计上都要比Intel先进很多,Apple电脑用的就是Unix+摩托罗拉的组合。出人意料的是,IBM将两个二流产品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款强大的产品,DOS系统和Intel的芯片完美适配,IBM PC凭借极高的性价比压过苹果一头,成为风靡世界的个人电脑。在盖茨的建议下,IBM开放架构允许其他计算机制造商仿制和改进,使得IBM PC成为世界标准,这就是IBM兼容机的由来。盖茨十分擅长捆绑销售,每台IBM兼容”机都捆绑一个DOS,就这样微软DOS成为最主流的操作系统。80年代,微型计算机进入中国时安装的系统几乎都是DOS。事实上微软在崛起过程中还有一件不太光彩的事。80年代中期,盖茨从乔布斯那里要到了一份GUI(图形化用户界面设计),这是乔布斯在1979年从施乐公司买下的技术,能够大大提升人机交互体验。盖茨得到GUI的条件是微软的所有研究成果都是苹果的,如日中天的乔布斯答应了,盖茨得到了苹果的原型机,马上组织团队研发。但是盖茨并没有遵守当初的诺言,1990年微软推出Windows 3.0并一炮而红,苹果什么也没得到。乔布斯大骂盖茨是小偷,盖茨却不以为然,反而讥讽乔布斯说,“我们有一个富邻居(施乐),他家有一台电视。当我们想偷的时候,发现乔布斯早就偷走了,可他却说我们是小偷。”成王败寇!从这时起,盖茨和他的微软扶摇直上,开始了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二整个90年代,PC硬件价格大幅度降低,Windows操作系统价格不降反升,1992年时Windows版权费仅占整机的0.5%,到1998年时Windows版权费占整机的3%。在CPU领域,Intel还有AMD这样的对手,而在OS领域,微软几乎找不到对手。“天下苦秦久矣”,一位芬兰小伙扬言要做Windows的“终结者”。当时Unix对Windows的威胁并不大,80年代贝尔实验室眼看Bill Joy拿着Unix赚了大钱,开始对Unix商业化,而后将Unix进行了闭源,但因为价格极其昂贵,无法与Windows竞争。基于Unix的苹果Mac OS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到了1991年,22岁的芬兰小伙Linus Torvalds基于Unix开发出了Linux系统,才让Windows感受到了真正的威胁。其实Linus开发Linux的初衷特别简单,学生时期的他买不上PC操作系统,干脆就自己写一个系统。于是Linus在六个月里敲了一万多行代码,Linux在1991年8月25日诞生了,标志是一只叫Tux的企鹅。Linux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源,Linus把Linux内核的源代码公布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源代码,并对Linux进行改进。当然,采用Linux也要遵守普遍公用许可证制度(GPL),对Linux内核的任何改进,源代码都必须开放、返回Linux群体。而90年代正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期,全球无数程序员通过互联网对Linux进行改进、调试,在规模空前的协同开发下,Linux很快变成了一个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操作系统。Linux出现之后,桌面操作系统的格局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服务器端市场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Linux冲击了微软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布局,通俗地讲,服务器操作系统指的是安装在大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1998年,全球前500台超级计算机中还只有1台运行Linux,到了2011年,全球前500台超级计算机中,有413台选用Linux。在1998年时,倪光南就认为Linux将在我国自主的操作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Linux不仅可以节省数以十亿元计的版权费,更重要的是拥有了源代码,可以保证网络及信息安全。1999年1月,40多家部委联合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在北京启动,一家叫实达朗新的公司展出了由50余台工作站和服务器组成的大型Linux网络,并演示了各类Linux操作平台。但是很遗憾,由于国产操作系统的空缺,“政府上网工程”采购的操作系统仍以Windows为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留给国产操作系统的时间不多了。三90年代末,中科院软件所收到领导指示要做中国人自己的操作系统,于是很快启动了红旗Linux项目,由副所长孙玉芳担任负责人。在孙玉芳的带领下,软件所在1999年8月发布了红旗Linux 1.0版。孙玉芳认为红旗Linux 1.0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建议成立一个公司来专门做系统研发和市场销售。于是2000年6月,中科院软件所和上海联创以6:4的出资方式,共同成立了中科红旗,由孙玉芳担任董事长。中科红旗可谓生逢其时,2000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18号文),在采购国产软件的大潮下,中科红旗一度是政府采购的主力,获得了很多国企、政府订单。另外,中科红旗还获得了很多OEM订单。在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的大背景下,监管机构禁止上市电脑“裸奔”,必须装有操作系统。为了降低成本,联想、戴尔、惠普等公司的电脑都曾预装红旗系统。不久后,2001年4月,倪光南和李德磊合作研发的“方舟1号”芯片问世,标志着中国人已具备自主研发CPU的能力。芯片和操作系统双剑合璧,意图冲破Wintel联盟的封锁线。当时微软为了遏制国产操作系统,纵容大量中国用户使用盗版Windows,以牺牲短期利益为代价换来了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实际上,哪台电脑上装了盗版Window,微软都一清二楚。电脑销售商为了迎合用户习惯,即使厂家已经预装了红旗系统,他们也会悄悄卸载然后装上盗版Windows,以至于普通用户都不知道红旗系统的存在。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生态系统的缺失,围绕Windows开发的配套软件,根本不能被Linux兼容。就拿办公软件来说,红旗系统无法兼容微软Office,兼容红旗的办公软件也不能打开和编辑Office文件。事实上,国产操作系统是有机会构建生态的。早在1988年求伯君就开发出了WPS办公软件,这个被认为是山寨Office的软件,比正版Office的诞生还要早两年,90年代初期几乎占据了90%的办公软件市场。1996年,微软主动上门找到求伯君,提出收购金山公司或者高薪挖走求伯君,但是都被拒绝了。于是微软退而求其次,提出WPS格式与Office的共享,并且二者互相兼容,金山同意了。但这样一来,WPS用户都可以用微软Office打开和编辑WPS文档了,由于Office与Windows完美适配以及微软放任Office盗版横行,微软不费吹灰之力就抢占了大部分WPS用户。微软十分擅长捆绑销售,从90年代开始,微软就是捆绑Windows卖给中国政府Office的,如果不买Office软件,操作系统的价格会高出许多。微软步步紧逼,金山公司几乎到了倒闭的边缘。雷军临危受命,他选择推翻之前所有的WPS代码,重新设计WPS,反过来去和微软兼容,必须跟着Windows更新。为了企业的生存,WPS在Windows和Linux之间选择了前者。当时还有一款叫永中Office的办公软件,开发者是2000年成立的永中科技,和中科红旗一样有国资背景,但是技术是海归曹参带来的。永中科技获得了国家给予的巨资支持,所以项目进展很快。2002年底,神州数码发布的基于方舟1号的网络计算机(NC),就是红旗Linux和永中Office的组合。2003年初北京市政府的软件采购,国产软件悉数入选,微软铩羽而归。曹参兴奋地喊出了那句响亮的口号——超越微软。但是喊着“超越微软”口号的永中,却想方设法要和微软Office兼容。当时政府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个人和企业发来的Office文件没办法打开,所以沟通成本非常高。于是2003年北京市搞了一个“启航计划”,召集中、日、韩三国的Office高手一起破解微软的文档格式,以期能读能存。但是效果不好,用户体验极差,纷纷要求换回Windows。从2003年底开始,NC在政府采购中销声匿迹,方舟、红旗、永中三方接连遭受打击。方舟科技在2004年被曝出挪用1538万科研基金,接受调查并停止CPU开发。中科红旗则在2005年孙玉芳去世后陷入混乱,到2013年时关门清算。永中科技在国家1.4亿的财政拨款之后,却不得不因负债5600多万元无力偿还而走向破产的命运。四倪光南院士为中国的IT事业操碎了心,在完成方舟1号的研发后,便马不停蹄为一款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站台。银河麒麟也是一款开源操作系统,它的来头可不小,是国防科技大学牵头的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与中软公司、联想公司、浪潮集团和民族恒星共同研制。早在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命名为“银河”。这个项目启动于2002年,历时整整4年,863课题验收组组长倪光南院士称银河麒麟“目前来讲是国内安全等级最高的一个操作系统。”但是2006年汉芯骗局败露,让银河麒麟背负了巨大压力。2006年1月17日,一位神秘人在清华BBS上发帖《汉芯黑幕》,匿名举报陈进和其制造的汉芯CPU造假,所谓的自主研发芯片,不过是将摩托罗拉芯片上的logo换成“汉芯”。曾几何时,汉芯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优秀代表,政府先后拨款上亿元作为汉芯项目的科研经费,知名院士为其站台,它的“发明人”陈进名利双收,上海市科委授予其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称号。汉芯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立即成立专家调查组,经过两个月调查取证,最终认定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造假不仅冲击了蒸蒸日上的国产芯片事业,还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业内对于所谓的“国产自主”的怀疑态度越来越强。微软前高管刘润曾直言道:“‘中国自主”是民族感情的春药。这些企业实质上是把‘中国自主开发’的噱头当成‘春药’卖给政府,换取政策、课题、资金等扶持,而不是把‘功能体验’当成‘产品’卖给市场。”几个月后,银河麒麟也陷入了舆论漩涡,4月27日网友Dancefire的一篇技术分析文章中声称,麒麟操作系统与美国开放源代码的FreeBSD操作系统5.3版本相似度在90%以上。更多的证据指出,麒麟操作系统仅仅是对开源的FreeBSD进行了一定的修改,而不是新闻媒体所说的“中国独立研发成功”和“拥有完全自主版权的内核”。这件事很快让银河麒麟背上了“抄袭”的骂名,尤其是顶着863计划的神圣光环。但也有人认为,大部分基于BSD内核或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都不会对系统内核做多少修改。真正的污点是基于FreeBSD进行二次开发/深度定制后宣称自主知识产权。而麒麟开发人员回应称,“类似于所谓‘完全自主版权’和‘挑战windows’这些话语其实并非我们提出来的,许多媒体宣传在其中起到了夸大其词和误导的作用。”这位开发人员认为,中国做操作系统,期望完全具有自主版权,每一行代码完全自己开发,在现阶段是意义不大的,新一代网络环境下的操作系统,必须要走开放和兼容的道路,盲目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整件事的争议就在于有些领导或媒体热衷于宣称自主知识产权,基于FreeBSD进行二次开发,银河麒麟实际上是承认的。但在当时的舆论环境下,银河麒麟已经无力回天,出于未知的原因,国防科大逐渐放弃了BSD内核版的银河麒麟的继续开发与完善,转而研发Linux内核的麒麟。2010年,民用的中标Linux操作系统和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在上海正式宣布合并,从此诞生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中标麒麟。直到今天还存活的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仍有十几家之多,包括深度Linux、中标麒麟、优麒麟、中科方德、普华、StartOS等经常出现在政府的采购名单中,但是离开了政府的庇护,这些操作系统在市场上均难独当一面,普通用户的桌面仍是微软一家独大。国产自主操作系统走过20年,看起来很长,但却一直陷在死循环里,骗取科研经费的项目层出不穷,就算正经搞出了有技术含量的操作系统,也过不了市场这关。而这样的事,最近十年仍然经常发生。五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乔布斯用iOS系统和iPhone手机这样的完美组合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几乎在同一时间,Google发布了安卓系统,高通发布了第一代骁龙芯片。操作系统的战争也随着手机市场繁荣与3G和4G一起,进入移动端市场。如果说在国产PC操作系统中的遗憾,是因为晚于微软近20年的时间差,那么移动时代的来临,国产操作系统将迎来一次新的机会。彼时,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苹果iOS、谷歌Android、微软WP都在争夺着未来。这三方恰好是主流操作系统中的三大阵营,苹果iOS是基于Unix的闭源系统,谷歌Android是基于Linux的开源系统,微软WP则沿用了Windows技术。这三类操作系统,中国在Linux上的优势最大,而且那时的Android并没有明显优势,当年HTC推出的全球首款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产品,因卡顿、死机问题显著,销量平平。可以说,国产操作系统追赶Android并非不可能。中国首个国产手机操作系统只比Android晚了一年,2008年,中国移动开发的OMS(Open Mobile System)系统上线,号称要与Android并驾齐驱。但是现在看来,强调是自主系统的OMS,实则是一款“四不像”的产品。OMS基于Linux内核、采用Android源代码进行开发,去掉Google搜索、邮件等服务,集合中国移动的飞信、139邮箱等,并首批搭载于联想的移动定制机OPhone上。然而,当时的安卓成熟度较低,经修改后的OMS体验更差。很多用户购买联想OPhone的第一件事是手动刷机,换成其它系统。由于市场反响惨淡,几年之后,中国移动的定制机不再搭载OMS系统。有意思的是,OMS为了强调自己是自主系统,甚至在初期选择不兼容安卓应用。但事实上,OMS仍对Android高度依赖,并需要跟随后者的升级而升级。其实,不论是OMS还是后来的小米MIUI、华为EMUI,本质上都是一款Android操作系统。严格意义上,中国首款国产自主操作系统应该是2010年中国联通发布的沃Phone系统,“沃Phone与Android没有任何关系。沃Phone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沃Phone系统也得到了国家级的多项支持,被列为国家“核高基”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课题成果。但是沃Phone系统生不逢时,当时联通正在依托iPhone的销售追赶移动,并没有全力推广沃Phone。而且手机系统市场格局已是天翻地覆,OMS上线时,安卓尚只有5%市场份额,然而,伴随着三星Galaxy S的大获成功,Android系统迅速成长,到2011年,市场份额已超50%。沃Phone不能兼容Android应用的缺点被无限放大。在Android一路碾压的过程中,沃Phone一路溃败,2014年,其研发团队被同洲电子以2983.31万元全资收购。同一时期,还有一款操作系统同样被列为“核高基”专项课题,那就是打着“中国”旗号的COS(China 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2014年由上海联彤和中科院软件所联合发布,同样号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应用于个人电脑、智能掌上终端、机顶盒、智能家电等领域。但这却是一款最富有争议的操作系统。有人说COS是上海联彤剽窃HTC的技术,然后卖给中科院,骗取国家经费。北大教授袁萌则表示,HTC故意将技术提供给上海联彤,目的是提升HTC在大陆的销售业绩。总之,无论哪种说法,COS都摆脱不了与HTC的瓜葛。另外,COS系统依然采用了Linux内核,宣称完全自主研发引起了不少争议。而采用了Linux内核的COS还是个闭源系统,有可能违反了GPL协议。更有人怀疑COS是否照搬了Android系统,但是由于其不开源,无从查证。当年COS系统刚刚发布,就宣称已支持超过10万个应用,包括微信、QQ、支付宝等,还和华为、中兴、酷派等多家手机合作过。但是很快COS就销声匿迹了,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2014年时,上海联彤将公司域名www.china-liantong.com改为www.china-cos.com,但是如今进入该网站却显示无法访问。说起国产手机操作系统,还不得不提到一家公司,那就是BAT中的阿里巴巴,中国作为APP王国,操作系统怎么可以没有互联网巨头的参与。不过阿里巴巴的起步晚了一些,2011年7月才推出基于Linux的阿里云OS。当时Android系统已是势如破竹,但是阿里云没有选择做Android的再开发,而是从头开始。就这样,阿里云OS成为第一款由互联网企业打造的自主操作系统。但是阿里云OS很快就被谷歌盯上了。2012年9月13日,原定与宏碁联合推出搭载阿里云OS的A800新手机发布会开始前一小时,由于受到谷歌施压,宏碁取消了这次合作。“如果在新产品上搭载阿里云操作系统,谷歌公司将会解除与其安卓产品的合作和相关技术授权。”不过阿里巴巴对操作系统颇为重视,2012年9月20日,集团宣布阿里云OS将独立于阿里云事业群运行,并投入2亿美元将阿里云OS上升到战略级产品。为了突破Android联盟的封锁,阿里云OS选择了当时与谷歌联系不甚紧密的魅族手机进行合作,并战略投资了后者。在2014年、2015年,凭借与魅族合作,YunOS曾一度占据国内手机操作系统份额的7%,是全球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但是之后手机市场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华为、小米、OV、苹果等品牌占据中国市场份额近90%,魅族等小众手机市场萎缩,YunOS日渐式微。后来YunOS改名AliOS,定位是面向IoT领域的轻量级物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不再强调这是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尽管阿里操作系统已经淡出手机领域,但它已经是最成功的国产操作系统了。可惜YunOS起步还是晚了,当阿里做出来时,围绕Android构建的生态系统已经完成,APP开发者也只针对iOS和Android进行开发,更何况IT巨头微软也在这场战争中败下阵来。十年前移动时代刚刚开始,中国人就在畅想如何在操作系统上实现弯道超车,但是十年过去了,我们眼看微软跌下神坛,也眼看苹果和谷歌崛起。六智能手机和4G时代,苹果、谷歌、高通都是胜利者。当然还有华为,既是第一大电信设备厂商,也是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甚至自主研发了麒麟芯片。但是华为并非完美无缺,麒麟芯片是基于ARM架构,系统采用的是Android,对高通芯片的需求同样不小。然而随着高通、谷歌、ARM分别停止与华为合作,做国产操作系统的责任也落到了华为的肩上。事实上2012年任正非就开始未雨绸缪,“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P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华为今年公布的备胎计划,除了海思芯片以外,还包括操作系统。网上流传的来自上海交大的一份PPT显示,某教授领导华为操作系统团队开发了自主产权操作系统——鸿蒙。5月21日下午,余承东在微信群透露,“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我们自己的OS将可能面世。我们愿意继续用谷歌和微软,但没有办法,被‘逼上梁山’啊!”几天后,“华为鸿蒙”已在国内完成商标注册,鸿蒙海外版“ARK OS”也在欧洲成功注册。据余承东介绍,鸿蒙OS将打通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汽车、智能穿戴,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且该系统是面向下一代技术而设计的,能兼容全部安卓应用的所有Web应用。如果鸿蒙OS能够顺利发布,华为所有终端缺少操作系统的窘境将得到改善,但是究竟能否摆脱谷歌和微软的制约,关键还是看生态的搭建。过去为什么搭建不了生态,主要是因为缺少芯片、软件、终端以及运营商的支持,过去我们做不了芯片,软件、终端出于公司利益的考虑,大多选择了Windows和Android,实际上华为也是这样选择的。但是当前的形势完全不同,不是华为不想用,而是谷歌和微软不让用,逼得华为要做自己的操作系统。现在的华为,有芯片、有终端,特别是华为手机市场份额已是全球前三,可以给予华为操作系统非常大的支持。过去几年,华为手机在中国的销售量比苹果的两倍还要多,而中国人习惯使用的APP基本上是国产软件,只要华为手机装上鸿蒙OS,那么中国的APP肯定会跟随开发鸿蒙OS的兼容版。去年5月,马化腾在一次论坛上表示,作为应用开发商,希望可以支持更多服务,“在国产芯片上能够运行、包括国产操作系统上也能够运行。”过去二十年中国在操作系统上折腾了无数次,当然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是根源在于初心的缺失。“许多国产操作系统厂商的出发点在于国家补贴,而不是商业化角度。”曾有业内人士这样表示。华为则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赚钱,是要拿下上甘岭。拿不下上甘岭,拿下华尔街也行。”在任正非看来,“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害死我们。”“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任正非说。中国操作系统走了二十年的弯路,这场没有退路的远征将从华为鸿蒙开始。
-
文章标签: 顶: 0踩: 0本文链接:https://www.dnzp.com/jy/202306/17304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谣言止于智者,减脂类健身补剂真的好用吗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2023-06-26谣言止于智者,减脂类健身补剂真的好用吗
- 2023-06-26我测试了Apple MacBook Pro 14英寸:几乎没有抱怨,就是热了点
- 2023-06-26ThinkPad预装Windows 10的电脑一键恢复的过程
- 2023-06-26摩托罗拉销声匿迹的原因,竟是被联想收购,未来还能东山再起吗?
- 2023-06-26教你如何简单有效地将PDF文档的内存变小便于网络传送
- 2023-06-26这件明星同款,买到就是限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