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注意:你的网络安全吗?

 人阅读 | 作者pangding | 时间:2022-12-18 14:11

根据网络信息中心(CNNIC)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民数已经达到8.29亿,可见规模之大。所以国家大力宣传网络安全,因为现在几乎每个人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今天就简单谈谈网络安全。

1.为什么要有“墙”

一句话总结,为了国家安全。看着这句话似乎很牵强,要是有一些稍微深入了解,就会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如前几年斯诺登事件,通过斯诺登的泄露,很多人惊讶的发现好多欧洲国家都在美国的监控之中。这就是美国的可怕,通过网络渗透到欧洲国家。

虽然谷歌、facebook等对外宣称自己是单纯的科技公司,不会牵扯到政治,去年还是报道出,美国政府利用facebook收集资料。网友常常对“墙”忿忿不平,其实国家在保护人民信息泄露。

在谈谈谷歌这个公司,可能很多人只知道谷歌是搞搜索的科技公司,有个安卓操作系统。国家为什么要禁止大部分进入中国(并没有全面禁止,如谷歌学术、谷歌翻译还是可以用的),还是前面说的那一点,谷歌首先是个美国公司,使用美国的服务是可怕的。谷歌有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当使用谷歌的时候,它在无形中收集个人信息。

2.网络安全离我们多远

小到社交聊天,大到银行转账,网络的使用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然使用网络,就应该考虑网络安全的事宜。

目前网络环境会使用各种账号,这就可能出现账号密码泄露的问题。调研公司SplashData,每年他们分析了互联网上泄露的500多万个密码选出最糟糕的25个,发现人们仍然在使用容易猜到的密码。其中123456,Password,12345678, qwerty,12345这几个密码常年在前几位,可见多数人仍然仍然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虽然目前网站密码在存储的时候就已经经过加密,如果只使用8个或者更短,这些字符又仅限于字母数字,那么密码仍然可以在几分钟内就能被破解。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至少10-12个字母的密码,或者是使用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混合的密码。此外,在登录不同的网站时,建议使用不同的密码(由于现在各种账号密码众多,这个似乎不好实现)。

在日常使用网络时会发现,一旦自己进行过特定商品或者关键词语的检索,该网站的推送即会一直围绕该关键词语展开。用户即使搜索自己一个月前的检索内容,也往往一目了然。此举本是为用户提供方便,但难免会被一些人利用,这在无形中已经涉及到个人的网络信息安全。

例如随意在公用电脑上自动登录自己的邮箱、微信等,不定期对自己的网络痕迹进行清理等,都会导致自己的信息存在暴露的风险。对于自己网络浏览痕迹以及电脑内部的及时清理,对维护网络安全以及自身的财产安全十分必要。

3.如何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接到骚扰电话,这就说明你的信息已经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被泄露了,在日常接触网络中,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注意防范。

(1)不要随意晒照

通过微博、QQ空间、贴吧等和熟人互动时,有时会不自觉说出或标注对方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真实信息。有些家长在朋友圈晒的孩子照片包含孩子姓名、就读学校、所住小区,这就泄露了;晒火车票、登机牌、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包含重要信息的号码一定要模糊处理。

如前一段时间有个人在网上晒自己的点菜二维码,结果他那桌被点了数万元的菜,还有网上买电影票发朋友圈,被别人取票的。重要的号码,如果不处理,势必会被一些人利用。

(2)不要随意点击别人分享的不明链接

微信上或者其他平台总是碰到各种填写调查问卷、玩测试小游戏、购物抽奖,或申请免费邮寄资料、申请会员卡等活动,一般要求填写详细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此时一定要慎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3)慎用公共场所免费WiFi

如今你踏入任何一家商场或是饭店,拿起手机都可以免费链接WiFi,可是在你享受公共WiFi的便利时,你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虽然现在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有足够的安全保护措辞,能保证你的电子账户里面的钱。但仍然会泄露你的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如今年315报道的探针,在连接无线的时候,那种设备已经可以探测到你的手机号,过一段就会有人给你打骚扰电话。

(4)不要使用未知的APP

这个确实现在苹果ios系统做的比较好,由于苹果手机的审核机制,恶意APP根本无法上线。而安卓手机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种应用商店提供的APP参差不齐,难免有些会是恶意软件。

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一般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恶意行为,包括恶意扣费、信息窃取、远程控制、恶意传播、资费消耗、系统破坏、诱骗欺诈和流氓行为。这些恶意软件会获取你的手机很多权限,例如收集的你手机号,转手卖出去。也是接到骚扰电话的原因之一。

网络安全现在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已经于201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并且每年都要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但说再多,还需要个人有较强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