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Z系统自2018年诞生以来,经历两年的发展,Z系统镜头群不断增加。对于一个镜头群来说,大变焦“旅游头”是不可或缺的,F卡口拥有AF-S 28-300mm f/3.5-5.6G ED VR,Z卡口自然要填补这一空白,今年2月尼康正式发布了Z 24-200mm f/4-6.3 VR。
说到大变焦“旅游头”,此类镜头又叫“天涯镜”,一般涵盖广角到长焦,能够应对多种场景拍摄,非常适合旅行中使用。进入无反时代,各家也会在新系统上开发“旅游头”,比如索尼FE 24-240mm F3.5-6.3 OSS、佳能RF24-240mm F4-6.3 IS USM、28-200mm F/2.8-5.6 Di III RXD,以及本文主角Z 24-200mm f/4-6.3 VR,对于这类镜头用户的需求很多,比如小巧轻便、变焦范围大(更广更远)、大光圈、高画质、内置防抖等等,然而不难发现这些需求是互相制约的,比如更广更远,光圈如果不减小势必增大增重,便携性大打折扣,同样搭载大光圈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尼康的策略是力求在紧凑、轻巧的设计和宽变焦范围之间达到优化平衡,也就是保住24mm广角同时尽量做轻做小。下面笔者将上述尼康、索尼、佳能、腾龙四家大变焦镜头的规格进行一番对比:
规格对比
从规格对比来看,腾龙变焦范围最小,牺牲广角、长焦换取大光圈,从而实现轻便,尼康主要牺牲长焦和光圈,达成高便携性。相比之下,索尼、佳能侧重大变焦范围在便携性上要做出牺牲。Z 24-200mm f/4-6.3 VR是同类产品中最短最轻,几乎与M4/3系统M.ZD12-100mm f/4.0 IS PRO相当,轻巧紧凑在这款镜头设计优先级中极高。尽管结构紧凑,得益于大直径和短法兰距,尼康将后部镜片尺寸做得很大,具有良好光学性能。该镜头除了采用2枚ED玻璃镜片和2枚非球面镜片之外,还采用非球面低色散(ED)玻璃镜片确保最大光圈下也能在整个画面中呈现高分辨率。
外观及细节
设计上Z 24-200mm f/4-6.3 VR和Z 24-70mm f/4 S类似,只是整体“拉长”。如果和Z 24-70mm f/2.8 S比则更细更短。Z镜头风格均保持一致。镜身没有显眼的金色铭牌,通体黑色显得很是低调。镜头对焦环、变焦环采用金属条棱,在环的两侧采用与单反机身类似皱褶涂层,而在镜头后端又采用细磨砂面,这使得后端部分要比前中段更加“光亮”。这款镜头采用防尘防水滴结构设计,密封性能可防止灰尘和水滴进入镜筒,包括镜筒的活动部分。需要注意的是Z 24-200mm f/4-6.3 VR是首款非S-型全画幅镜头,与两款DX镜头一样,在镜身上没有“NIKKOR S”标识。
镀膜方面,Z 24-200mm f/4-6.3 VR采用了抗反射高清(ARNEO)涂层,减少鬼影和眩光获得清晰影像 。此处有趣的是抗反射高清(ARNEO)涂层以往都应用在Z卡口高端镜头上(如Z 24-70mm f/2.8 S、Z 70-200mm f/2.8 VR S),而Z 24-200mm f/4-6.3 VR是一款非S-型镜头,能够得此待遇显然是尼康对抗眩光表现非常重视。另外,这款镜头表面还采用了氟涂层,使附着于镜头表面的灰尘、水、油脂和污垢等易于擦拭。
另外,由于采用大直径Z卡口,因此可以使镜头前部镜片变小,后部镜片变大。设计上尼康认真地考虑了变焦时的重心,即使镜头拉近时,也能提供舒适的拍摄,并且使重心平衡保持不变。较小的前部镜片元件也有助于实现直径小的67mm滤镜尺寸。
尼康Z 24-70mm f/4 S前端为变焦环后端为对焦环,对于一款AF镜头来说显然变焦环更为常用,所以变焦环更为宽大。对焦环和变焦环的阻尼比较适中,操作中并无紧涩或松垮的感觉。
24mm端和200mm端伸缩状态
变焦锁定开关
一般来说这种大变焦镜头,使用久了镜筒会在下垂伸长,因此尼康在变焦环旁边设有变焦锁定开关,一旦开启可防止镜头意外伸出,这样用户可以自由移动,不必担心伸长的镜头被碰撞。
此外,与其他Z镜头一样,用户通过相机的菜单可以对控制环(对焦环)进行设置,被设置后的控制环可以实现对于对焦、或者光圈或者曝光补偿中的一个进行调整的功能。使拍摄过程更加直观流畅。 Z 24-200mm f/4-6.3 VR采用步进马达(STM),可实现快速、安静和精确的自动对焦驱动,以进行照片拍摄和视频录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款镜头上并没有AF/MF切换开关,用户需要进入相机界面进行调整。另外这款镜头和Z 70-200mm f/2.8 VR S一样,内搭载VR防抖功能,且镜头上没有防抖开关,只能通过相机界面设置,该功能可提供相当于快门速度提升约5档的防抖效果。因此,即使使用长焦、拍摄夜景以及低照度的室内拍摄等可能引起相机抖动的场景,也能有效减少振动。
镜头卡口部分,此次采用铝制卡口,重量轻,同时具有耐用性。Z卡口采用全电子设计,11个触点实现镜头和相机高速的信息传输。由于镜头内采用带驱动装置的光圈叶片单元,相机可以通过电子信号准确控制光圈。连拍期间也能够持续提供稳定的光圈控制(自动曝光)。
遮光罩
成像测试:
下面我们看一下Z 24-200mm f/4-6.3 VR的光学素质:笔者测试使用尼康Z5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JPG、AWB设置、ISO 100。
一、镜头锐度
官方MTF
24mm中心 左:F4.0 右:F8.0
24mm边缘 左:F4.0 右:F8.0
这款镜头24mm在全开光圈和F8下中心锐度不错,两档光圈画质几乎没有差异;再看边缘,全开暗角会影响边缘画面亮度,单纯清晰度来说,F8的画面会更扎实。
200mm中心 左:F6.3 右:F8.0
200mm边缘 左:F6.3 右:F8.0
这款镜头200mm在全开光圈和F8下中心锐度出色,两档光圈画质几乎没有差异;再看边缘,全开并不如F8锐利,一些细节有些偏软。
二、畸变及暗角
1、畸变
24mm畸变控制
200mm畸变控制
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24mm端存在较轻微桶型畸变,而200mm端则表现较好,畸变并不明显。需要注意的是Z5(工程机)机内畸变控制为灰色并不能关闭。
2、暗角
24mm暗角
200mm暗角
暗角方面,24mm端F4下这款镜头存在比较明显的暗角,光圈收缩会明显减轻;200mm全开下暗角明显比24mm端轻不少。
三、紫边表现
我们逆光拍摄路边树木,由于树枝缝隙处在大光比,通过画面边缘枝叶来判断色散程度。
24mm广角端
F4.0/F8.0
200mm长焦端
F6.3/F8.0
从图中可以看到24mm端F4.0下画面边缘存在紫边,光圈收缩至F8紫边并无明显减轻,可见这款镜头的紫边主要来自倍率色差;再看200mm端,F6.3全开下存在很轻微的紫边,程度上比24mm端轻得多,收缩到F8光圈并无明显紫边。总的来说,这款镜头配置2枚低色散(ED)玻璃镜片和1枚非球面低色散(ED)玻璃镜片,在长焦端确实有较好抑制效果,而在广角端仍有一些色散残留。
四、焦外效果
200mm F6.3焦外虚化
Z 24-200mm f/4-6.3 VR的光圈比较小,笔者用200mm长焦端全开拍摄路边竹篱笆。从实拍来看只能说有一定散景能力,背景不算很凌乱,但终究只有F6.3光圈,虚化程度有限。
五、抗眩光表现
24mm F4.0
200mm F6.3
笔者使用24mm端和200mm端全开光圈对透过树枝的阳光拍摄,从实拍来看24mm端全开存在轻微眩光和鬼影;200mm端,全开有一定眩光,鬼影比较明显。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采用的抗反射高清(ARNEO)涂层,在24mm广角端有一定作用,200mm端画面变窄,鬼影还是比较明显的,建议用户还是带上遮光罩,尽量减少杂光影响。
Z 24-200mm f/4-6.3 VR内搭载高效的VR防抖功能,可提供相当于快门速度提升约5档的减震效果。为了验证这款镜头和机身搭配的防抖效果,笔者用200mm拍摄公交站牌:
1/50s/1/25s/1/6s
从200mm实拍站牌上的文字来看,从1/50s下降至1/25s仍有较高成功率,站牌文字清晰,而在1/6s快门时,虽有也能成功,但几率已经明显降低。虽然尼康不能单独关闭机身防抖,但从实测来看长焦更多依赖镜头防抖。
实拍样片:
那么Z 24-200mm f/4-6.3 VR实拍效果又如何呢?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进入“样张赏析”浏览尼康Z5搭配Z24-200实拍样张。机身为尼康Z5,JPG(L)、AWB、关闭镜头优化,图片,仅缩小至2000宽,保留EXIF信息。
尼康Z5搭配Z24-200实拍样张_器材_色影无忌
试用总结
Z 24-200mm f/4-6.3 VR作为一款大变焦“旅游头”,通常此类镜头成像素质一般,然而通过前文笔者试用我们可以看到,即使这款非S系列镜头,它的成像素质也是可圈可点的,放眼各家大变焦镜头中,其表现也属一流。如果非要说成像上有什么短板,笔者觉得长焦端鬼影略显明显,其他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了。
对于Z 24-200mm f/4-6.3 VR这款镜头,最大问题是最大光圈偏小,虽说VR防抖可以一定程度弥补这一短板,但终究更大光圈可以获得更高快门速度或更低ISO。当然对于各家大变焦镜头,光圈、焦距范围、防抖、体积重量都是互相制约的因素,总要有得有失,要么光圈大变焦范围窄没防抖体积小,要么光圈小变焦范围大带防抖体积大,尼康的优先级是体积重量、防抖、广角,而长焦、光圈是舍弃的项目,同时这款镜头还能提供较好的成像。目前Z 24-200mm f/4-6.3 VR官方定价6480元比佳能、索尼的24-240mm贵,未来实售价能降至6000元,相信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
编辑 | 梁爽
浏览更多器材评测请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