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太白
近日,香港《文汇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再次让歼35战斗机成为热议的话题。文章曝光了大量歼三五战斗机的核心性能数据,并最终得出的结论认为:歼35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最大航程、最大速度都要比美国F-35C战斗机更强大。如果上述结论为真,那么毫无疑问当“福建”舰搭载歼35战斗机作战时,其战斗力会超越美国的航空母舰。
▲歼35上舰想象图,图片来源:网络
香港《文汇报》在文章中提及,所有关于歼35的技术参数都来自于中航工业集团发表的公开数据。根据目前的已知信息,这款最新型的中国单座双发隐身舰载机,在动力方面将搭载两台涡扇19中推。每台涡扇19中推的最大推力12吨,双发推力高达24吨,推重比11。涡扇19发动机最初对标的是美国的F414发动机,美国这款发动机的最大推力为10吨左右,但现在涡扇19已经完成了超越。涡扇19采用全向轴对称矢量喷管技术,这项技术能极大提升舰载机的短距起降能力,还能提高歼35的隐身性能。
得益于几乎是全球最先进的小涵道比中等推力发动机涡扇19加持,歼35的最大起飞重量高达35吨,最大飞行速度为2.2马赫,还可以进行超音速巡航。歼35能携带10吨燃油和8吨的武器弹药,作战半径在1350公里左右。在电子设备方面,歼35会搭载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被动红外探测系统先进设备等。歼35不仅能够试用“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也能够在“山东”、“辽宁”上完成滑越起降。可以说,歼35目前可以确定就是舰载隐身战斗机的全球之冠,能用中型机的小体型,达到以及超过原来中型舰载战斗机的作战能力。
▲《文汇报》曝光的歼35性能参数,图片来源:网络
认为歼35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最大航程、最大速度等都要比F-35C强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夸张。F-35C作为目前美军现役舰载机主力,它是一款单座单引擎舰载战斗机。F-35C的载油量为8.9吨,武器挂载能力不到8吨,最大飞行速度为1.6马赫,作战半径1240公里,其正面的最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为0.065平方米。可见F-35C确实在各项数据上,和歼35战斗机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实际上,歼35不仅仅是比F-35C更强,与美国历史上装备的最著名的重型舰载机“雄猫”相比也毫不逊色。美军F-14“雄猫”双座双引擎重型舰载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也仅为33.7吨,最大弹药挂载能力为6.5吨,歼35战斗机也已经完成了超越。
▲歼35上舰想象图,图片来源:网络
歼35的强大,体现的是中国飞速进步的航空工业能力和水平。就拿隐身性能方面来说,歼35的正面最小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为0.01平方米,这个数据其实已经相当惊人。因为要达到这样的隐身水平,不仅仅是对战机设计能力的考验,更是对材料加工和制造提出的极为苛刻的要求。
一般而言,战机正面的RCS来源主要包括机头雷达罩、座舱等。歼35的机头雷达天线罩,采用了技术水平先进的菱形隐身外形设计,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可以把照射而来的雷达波向非威胁方向大量反射。加上天线罩本身是使用吸透一体超材料制作的,因此可以对特定频段的雷达波进行大量吸收。在实战状态下,只有几乎忽略不计的雷达波才会进入雷达天线罩内形成腔体散射。这种腔体散射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就连美国也无法彻底解决。
▲歼20的2032号黄皮机上的螺栓,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座舱也是正面RCS的一大贡献者,解决办法通常是使用金属镀膜以及设计专门的低RCS座舱外形。低RCS座舱外形不仅要考虑到座舱本身的问题,还要考虑到机舱周围的菱形线条和螺栓的排列方式,因为它们也是局部散射源。尤其是大量螺栓的存在,会在经过雷达波照射时产生爬行波和回波。
这些爬行波、回波会还会出现共振,从而为大大增加战机的正面RCS。可以说,机头雷达天线罩和座舱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歼35的正面RCS,从而使其在实战中落入下风。歼35能将其降低到0.01平方米已经非常不易,如此低的正面RCS数据,即便歼35在实战中遭遇到了装备光电探测装置的同一级别对手,也绝不会吃亏。虽然歼35在其他方向上的RCS数据并未得到公布,但不难想象歼35要形成整体隐身能力,这些次要方向上的RCS不会高于0.1平米。
▲F-35C,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单机性能方面对F-35C的优势之外,歼35的产能优势也不可忽略。根据目前的已知信息,美国每年能够交付的F-35数量理论上在140到150架左右。尽管看上去情况还不错,但到实际层面却未必如此。比如2022年的前9个月,F-35系列的总共交付数字只有可怜的86架,这是因为F-35系列在技术升级时,经常性地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发动机功率不够、新型传感器套件不够灵敏以及软件问题等等。甚至如磁铁合金供应链安全这样的问题,也能让F-35系列延期交付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以至于2017年之后到现在,F-35一直没达到150架左右的交付水平,这个数量很可能已经被歼20的产能超越了。
而未来歼35的产能,必然要比这个水平再上一个档次。因为歼35很可能使用增材制造也就是3D打印技术。实际上3D打印技术已经在生产99A坦克上得到了大规模的实践应用,未来这一技术向航空领域扩展也是顺理成章。使用增材制造技术来生产歼35战斗机,不仅能够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更能够提高产能以及生产效率。未来一年生产200架以上的歼35,恐怕也不会是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