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性能参数极优坦克(1)T-64的故事

 人阅读 | 作者xiaofeng | 时间:2024-03-01 12:11

写在前面的话

说到大名鼎鼎的苏联“三T”——T-64、T-72、T-80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应该说大多数人对苏制“T”系坦克的认识都是从这三款主战坦克开始的:从1970年代北约第一次发现T-64时引起整个北约高层的“M1970地震”,再到1982年大马士革至贝鲁特高速公路战斗中T-72“狂虐”以色列的M60和“梅卡瓦”;再回溯到1991年海湾战争和第一次车臣战争中T-72和T-80的炮塔变成“苏联载人航天”的代名词。T-64、T-72、T-80这三款坦克可以说见证了苏联坦克的发展从世界巅峰跌入“谷底”的整个历程。

T-64/72/80这三款坦克可以说已经成为“T”系坦克的代名词了

但是当我们开始了解这三款主战坦克之后就会有一个疑问:T-64、T-72、T-80这三型主战坦克在性能上总体区别不大,但是在内部构造上却是天差地别;所以同时装备这三款坦克的苏军就必须同时为这三款主战坦克分别建立一套:后勤维护、人员培训和作战使用体系;这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巨大的财政压力!以至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不得不转而装备T-90这一种“全能型”主战坦克来节省那少得可怜的军费。

T-90的装备就说明了俄罗斯已经放弃了同时装备三款主战坦克的发展模式

既然T-64、T-72、T-80这三型主战坦克在总体性能上差别不大,但是在后勤维护、人员培训和作战使用却天差地别;那么按理说苏军只需要选择其中一款性能最好或最可靠的坦克装备部队即可?为什么非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同时装备这三款主战坦克呢?

性能参数极优坦克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提到一个人:苏联“天才坦克设计师”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沙什穆林。沙什穆林在28岁时就进入了著名的科京设计局(KV系列和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的娘家),并在32岁时就出任了斯大林-7重型坦克的总设计师;之后又在430工程、T-64和T-80主战坦克的设计工作中担任了重要角色。所以称沙什穆林为“苏联先进主战坦克之父”也不为过。

苏联“天才坦克设计师”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沙什穆林

1969年尼古拉·费奥多罗维奇·沙什穆林提出了影响和改变整个苏联坦克设计和发展的“性能参数极优坦克”理论,这个理论将苏联传统的“皮实耐用、简单可靠、便于制造”与对坦克先进性的追求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即保证了苏联红军手里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坦克,又使得苏联一直处于世界坦克技术的第一集团。

既有数量优势又有质量优势苏联坦克部队一直是北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周内打穿整个西欧绝非戏言

而这个“性能参数极优坦克”理论最显而易见的成果就是苏联同时装备了T-64、T-72、T-80这三型主战坦克;那么今天坦克君就用四期的时间来分别介绍一下T-64、T-72、T-80这三型经典主战坦克,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带领大家一窥“性能参数极优坦克”理论。

T-64的历史——要从IS-7说起

斯大林-7重型坦克作为科京设计局在重型坦克上的“巅峰之作”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由于斯大林-7型重型坦克太过先进和昂贵且与当时苏联坦克设计的主流背道而驰,所以被苏军拒之门外。而作为斯大林-7的总设计师的沙什穆林就是在那时起开始思考如何将苏联传统的“皮实耐用、简单可靠、便于制造”与对坦克先进性的追求有机的结合起来......

斯大林-7由于太过先进和昂贵而被苏军否决,但是斯大林-7却在当时取得了面对西方坦克的绝对技术优势

在整个二战中,苏联一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并且依靠这强大的坦克产能把德军从莫斯科城下一路平推到柏林议会大厦;由此苏军高层得出一个结论:在战场上存活下来的都是简单、实用和可靠的设计,而像钟表一样精密复杂的的设计往往华而不实。所以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联坦克的设计主流就是简单实用。

T-62是苏联“简单实用”思想的极致

从几次中东战争的结果来看,抛开人员素质的因素,阿拉伯联军手中那些按简单实用理论设计的苏制坦克在先进性上落后于以色列那些先进西方坦克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当苏联人了解到美制M60与英国的“酋长”主战坦克时,传统的简单实用设计思路已经无法适应,对坦克先进性的追求再一次成为首要目标。

T-64的前身430工程

面对北约的M60和酋长主战坦克,把T-55简单放大并安装一门2A20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的T-62并没有任何优势;所以在苏军眼中T-62并不能完全取代T-54/55,于是T-54/55后续型坦克的研制便又落回到T-54/55的设计者亚历山大·A·莫罗佐夫的头上了。

亚历山大·A·莫罗佐夫领导设计了T-44、T-54以及T-64型主战坦克

1951年当时还在下塔吉尔工厂的莫罗佐夫就已经开始在T-54的基础上设计一款NTS(新型中型坦克)了。

NTS(新型中型坦克)的实验平台

NTS实验平台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时5TD两冲程发动机),但是那毕竟是在给下塔吉尔打工,而心高气傲的莫罗佐夫最大的愿望就是重建哈尔科夫设计局(T-34的娘家),心思也就没怎么放在NTS上。1952年在莫罗佐夫的争取下,苏联部长会议决定重建哈尔科夫设计局,由莫罗佐夫担任局长。这时的莫罗佐夫获得了真正大展拳脚的机会,于是在原有NTS的基础上,哈尔科夫设计局拿出了430工程作为T-54的后续型竞争方案(与430竞争的是下塔吉尔的140工程,也是在NTS的基础上发展的)。

哈尔科夫的430工程

但是苏军对430工程和140工程均不满意,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5TD两冲程柴油发动机的可靠性不足、二是两者的火力都不能满足击穿M60正面装甲的要求。回去之后下塔吉尔立马搞了个166工程(就是T-62,参见拙作《并不成功的主战坦克——记苏联T-62主战坦克》)算是勉强帮苏军应付了“M60危机”。但是莫罗佐夫在沙什穆林的鼓励和私下支持下(沙什穆林算是莫罗佐夫半个学生,两人私交极好),决定在430工程的基础上运用最先进的科技,研制一款“革命性”的超级坦克——这就是432工程。

432工程

在T-62服役的当年(1962年),哈尔科夫的432工程样车就参加了在库宾卡举办的“未来装甲车辆展示会”,给包括赫鲁晓夫在内的现场来宾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再加上莫罗佐夫本人在苏联高层的人脉极好,所以432工程很快就进入了快车道,在1964年就以T-64的编号进入苏军实验性服役。

早期型T-64主战坦克,注意其采用的是一门2A21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

T-64的发展

(1)实验型T-64

虽然T-64顺利服役了,但是那只不过是莫罗佐夫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积极“运作”的结果,早期的T-64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令苏军满意。

首先,T-64采用了一门2A21型115毫米口径的滑膛炮,该炮就是把2A20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的炮膛改为适应分装弹药,以适应T-64的自动装填机。但是,由于T-64采用的是分装弹药,其使用的3BVM1型穿甲弹的弹芯长度要小于T-62的ZUM6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只能击穿185毫米的垂直装甲板,威力上不如T-62。另外早期T-64装备的是由“全苏第100研究所”设计的3ETS-8型机械式自动装填机,其结构不合理只能放下25发炮弹不说,还因为其结构较为复杂且体积较大,在装弹时会经常勾住乘员的衣服往炮膛里塞(极易出现伤亡事故)。

早期T-64的115毫米分装弹药

早期T-64所装备的3ETS-8型机械式自动装填机结构图

其次,5TD两冲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的可靠性太差,使T-64在长距离履带行军中频繁掉队;而每89摩托小时就要大修一次的维护工作量的也让部队苦不堪言。从T-64装备伊始,部队对5TD发动机的抱怨就如雪片般飞到了苏联装甲兵总局,让莫罗佐夫极为难堪。

上图是5TDF型两冲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早期的5TD两冲发动机可靠性极为糟糕

再次,早期T-64采用的是“钢+铝合金+钢”的复合装甲,这种复合装甲虽然对破甲弹和穿甲弹都有较好的防御能力而且重量较轻,但是由于铝合金装甲材料较软,在被大质量穿甲弹击中后,容易把铝合金材料从装甲的间隙中像挤牙膏一样的“挤”出来,造成装甲板变形从而使整块装甲报废。另外T-64的炮塔前部装甲是直接在预留的空腔中浇铸铝合金装甲,使得铝合金装甲材料密度不均匀,还容易出现沙眼和气孔,大大降低了实际防御能力。

432工程采用的“钢+铝合金+钢”复合装甲,颜色较深的是钢、浅色的是铝合金

最后T-64的悬挂系统和传动系统也比较脆弱,往往经不起苏联坦克兵的暴力折腾;以至于在T-64坦克兵的手册上的第一句话就是:“注意!祖国交给你的是一件昂贵兵器,请你一定小心使用!”

由于以上种种问题,T-64一直拖到了1966年才正式服役,而且这型“早期型T-64”也仅生产了285辆;这批T-64被称为“实验型T-64”。

实验型T-64虽然缺点甚多,但是这款主战坦克却以36吨的体重获得了比T-10重型坦克更好的正面防御能力;2A21型坦克炮的威力虽然逊于T-62,但是其装备了体式光学测距仪和机电式弹道计算机的火控系统在反应时间和命中精度上都要远胜于T-62。

实验型T-64的体式光学测距仪窗口(红圈处)

另外、5TD两冲程柴油发动机的可靠性虽差,但是其能在-50℃时不经预热仅用42分钟就能达到全功率输出的优异低温性能也让苏军欲罢不能(B46柴油机在同样的条件下需要2.5小时才能达到全功率输出);而T-64的“机械式双流输出式同比齿轮变速箱”虽然即脆弱又不可靠,但是在性能上却能比肩西方那些昂贵的液力自动变速箱......可以说T-64的出现才真正让苏军体验到了先进性的滋味(很快就让苏军上了瘾);于是哈尔科夫设计局获得了进一步发展T-64的机会。

(2)T-64A

其实2A21型115毫米口径滑膛炮一直被莫罗佐夫看作是一个“过渡产品”;所以在1962年432工程开始国家实验时,一款火力增强型的432工程也正式开始研制,这就是434工程。在434工程的研制过程中,还专门针对实验型T-64的缺陷进行了改进以提高妥善率和可靠性,最终434工程于1966年获得了T-64A的国家编号正式服役。

驻东德苏军装备的T-64A,注意车长指挥塔下方的体式光学测距仪窗口

T-64A是实验型T-64的大改型号,相较于早期的T-64T-64A在火力、机动性和装甲防护以及可靠性上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火力、火控与自动装填机——

T-64A采用了一门2A26型125毫米口径滑膛炮,该炮是在2A17型122毫米口径线膛炮(T-10M的主炮)上磨去膛线扩膛而来;身管长度48倍径(6米)、全炮重量2.17吨;发射3BVM3型穿甲弹时可以在2000米距离上穿透382毫米的垂直装甲板。

T-64A的主炮是2A17(M62-T2)型122毫米坦克炮的改进型

T-64A的火控系统与T-64基本相同,仍然是以体式光学测距仪与机电弹道计算机为主,但是由于2A26型坦克炮的重量较大,所以换装了与T-10M相同的2E12“倾盆”双向火炮稳定仪,大大提高的T-64A的命中精度。根据苏联的官方数据:T-64A在2000米距离上“静对静”的首发命中率为72%、“动对动”的首发命中率为48%;从发现目标到首发炮弹发射的反应时间为9.5秒。

另外,T-64A还换装了6EHTS-10型液压式自动装填机,将炮弹的携带量提升至28发,同时也解决了3ETS-8型机械式自动装填机容易伤人的问题。6EHTS-10型液压式自动装填机采用肘节式结构,提升了携弹量不说还增加了坦克乘员的活动空间,是一型极为优异的坦克自动装填机,唯一的缺点就是无法实现弹药隔舱化。这也是苏制坦克容易“飞炮塔”的重要原因。

T-64A的6EHTS-10型液压式自动装填机可以携带28发炮弹,此外坦克内部还可以额外携带9发炮弹

T-64A的自动装填机装填过程

陶瓷复合装甲——

前文说过,早期的T-64采用了“钢+铝合金+钢”型复合装甲虽然让T-64以36吨的体重获得了比52吨的T-10M更好的正面防御能力;但是这种“钢+铝合金+钢”复合装甲毕竟是第一代复合装甲,缺点大于优点;所以T-64A在炮塔正面采用了以氧化铝(钢玉)陶瓷球为基础的新一代复合装甲。

T-64A的炮塔正面复合装甲示意图,那些小球球就是氧化铝陶瓷球

T-64A的球形陶瓷复合装甲是把预制好的球形陶瓷用铁丝和弹簧排列好,放入铸造模具中在直接浇铸而成,由于陶瓷具有硬度高且耐高温的特性,所以这种球形陶瓷复合装甲对于当时的长杆穿甲弹和破甲弹具有极高的防御能力。根据苏联官方的资料,这种复合装甲可以在1200米距离上扛住M68型坦克炮发射M329穿甲弹的直接攻击,对破甲弹的防御能力也可以达到600至700毫米水平。但是在重量上要大于“钢+铝合金+钢”复合装甲(T-64A的全重达到了38吨)。

不过这种球形陶瓷复合装甲最大的问题就是成品率极低,由于高温钢水容易融化铁丝和弹簧造成球形陶瓷“沉底”,所以这种复合装甲的早成品率只有35%至58%,后期通过改进制造工艺和品控流程也只提升至70%不到;所以在T-64B之后苏联就放弃了这种复合装甲结构。

而在T-64A的车体首上苏联采用了玻璃钢夹层复合装甲,这种复合装甲后来成为了苏联玻璃钢复合装甲的原型。

T-64A的车体首上复合装甲结构,这是典型的膨胀式复合装甲结构,对破甲弹防御能力较好

新型发动机与变速箱——

早期T-64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动力系统,每89个摩托小时就要大修一次的5TD几乎让苏军和苏联领导人崩溃;1971年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在参观哈尔科夫设计局时站在一辆T-64A上都语重心长的对在场的设计局员工们说到:“……我一直在袒护你们的战车,但是根据军队的报告,我现在感到十分失望。工厂里的小伙子们告诉我很多次,他们已经把油箱和发动机给修复了,但是他们的消息从来没有得到过证实。军队现在已经停止接收坦克了…我们并没有对坦克提出任何“超自然”的要求。我们需要的是一台能够使用300小时、行驶里程为3000公里的发动机”。

把苏联最高领导人都逼出来批评的坦克发动机,5TD也算头一个了

所以T-64A采用了5TDF型两冲程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替换了可靠性极差的5TD柴油发动机,将发动机的平均大修时间由早期型T-64的89摩托小时提升至435摩托小时,虽然没有达到苏军500摩托小时的合格标准,但是已经可以勉强跟上T-54/55/62的履带行军了。而且莫罗佐夫还特别严格的要求品控,对工厂实施的有针对性的改革,极大的提升了产品品质。到1972年5TDF发动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00摩托小时。

T-64A的机动性,注意T-64A可以做到轴枢转向

(3)T-64B/T-64BV

T-64和T-64A让苏军体验到了坦克先进性的巨大魅力,同时北约通过间谍在1970年窥探到驻东德的T-64A(北约当时给予的编号是M1970)时立即被其优异的性能给吓懵了(当然KGB也通过假情报让北约高估了T-64A);面对如此先进且强大的主战坦克,美国认为常规的坦克炮已经无法对抗必须采用能发射炮射导弹的两用炮对抗,因此一头钻进了MBT-70的死胡同,造成了整个北约的主战坦克技术足足落后苏联十年!

T-64的出现引发了整个北约的混乱,使得美德两国走入了MBT-70的“死胡同”,这就是“M1970混乱”

T-64A虽然勉强满足了苏军的需求,但是可靠性的问题任然还是困扰着它;而且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时,T-64A相较与北约正在研发的新型坦克(也就是MBT-70,当时苏联也错误的估计了MBT-70)也不具备太大的优势,所以在1970年哈尔科夫设计局决定奖T-64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峰——447A工程!

447A工程的成果就是T-64B

T-64B其实是在T-64的框架上全新设计的坦克,从炮塔到车体都与早期的T-64与T-64A已经关系不大了。

火炮、火控与炮射导弹——

T-64B采用的是一门2A46M型125毫米口径滑膛炮,与以线膛炮打底的2A26型相比2A46M是一款完全按大威力高压滑膛炮技术要求研制的坦克炮——药室容积13.4升、口径125毫米、身管长度48倍径(6米)、全炮质量2.25吨;其发射3BM22穿甲弹时出膛压可达452兆帕,在2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385至410毫米的垂直装甲板。而且2A46M在身管寿命和精度上要大大优于2A26。

2A46M是苏俄125毫米口径坦克炮的代表作

除了主炮之外T-64B最大的改进之处就在于火控系统,T-64B采用了苏联第一款完善的下反式(也称扰动式)火控系统——1A33火控系统,它包含一具带激光测距仪的1G42型炮手昼间瞄准仪、一具TPN-3-49型主被动复合光电转换夜视仪、L-4A“月亮”红外探照灯、一台1V517型数字式弹道计算机、1G43型射击控制器、2E26M主炮双向稳定器、1B11型横风传感器、TKN-3V车长昼夜合一观察瞄准仪、OU-ZGKU红外探照灯;以及一套9S461炮射导弹制导系统(用于制导9M112M型炮射反坦克导弹)。

1A33火控系统组件

装备9M112“眼镜蛇”炮射导弹系统的T-64B炮塔详解

9M112M反坦克导弹

1A33火控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属于较为先进的火控系统,可以使T-64B在2000米距离上“静对静”的首发命中率达到80%、“动对动”的首发命中率为65%;从发现目标到首发炮弹发射的反应时间为7.5秒;再加上9M112M“响尾蛇”炮射反坦克导弹在4000米距离上的静止目标的单发命中率为95%、对4000米距离上时速不超过75公里/小时的运动目标单发命中率为80%,并且有能力攻击4000米以内悬停高度不超过300米的直升机(但只能攻击悬停状态的直升机,不能攻击飞行状态的直升机)。另外导弹的发射状态也十分宽泛,坦克可以在时速不超过30公里/小时的行驶状态下发射导弹。

9M112“眼镜蛇”炮射导弹系统的三种攻击模式

总的来说T-64B的火力在当时已经取得了对北约集团的绝对优势:对2000米以内的目标可以用坦克主炮直瞄打击、对2000米以外的目标可以用“眼镜蛇”炮射导弹进行打击,真正做到了坦克设计师们梦想的“远近火力结合”;而且最致命的是——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在北约集团中没有任何一型坦克(包括正在研制的主战坦克)可以抵御T-64B的正面攻击!

T-64B在火力上已经超越了美德两国正在联合研制的MBT-70,这也成为MBT-70下马的重要因素

继承至T-64A的复合装甲——

T-64B的复合装甲与T-64A基本相同,车体首上采用“钢+玻璃钢+钢”结构的复合装甲,而炮塔正面采用了球形陶瓷复合装甲;但是与T-64A相比T-64B调整了车体和炮塔正面装甲的形状并采用了经过电渣重溶的装甲钢材料,所以在防御能力上,T-64B要优于T-64A。不过T-64B也付出了增重1.5吨的代价(T-64B全重39.5吨)。

T-64B的防御能力要优于T-64A但是重量也更重

总的来说T-64B的装甲防御能力已经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顶尖水平,直到1978年服役的T-80B才超越了T-64B的装甲水平;而对于当时的北约集团T-64B的正面装甲几乎是“无解”的存在,直到1982年服役的豹2A4才有可能在2000米距离上从正面击穿T-64B!

不过T-64B与其他T系坦克一样,几乎将所有的防御能力都堆到了坦克的正面,其侧面防御能力极弱,随便拿个RPG都能从侧面打得T-64B炮塔满天飞!

T-64B的侧面防护能力较弱,难以抵挡反坦克武器的直接攻击

饱受诟病的机动性——

苏制坦克一直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机动灵活适于长时间履带行军,这是由苏联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的;苏联的国土大都是平原且基础设施较差,所以在这种冬季是冻土、夏季是沼泽的土地上,轮式车辆往往玩不转只有履带式车辆才可以通行。所以苏联坦克的动力系统一只特别强调两个指标——1.是低温性能、2.是耐久度和可靠性。

T-64B在1972年开始服役时仍然使用的是5TDF型两冲程柴油发动机,前文说过5TDF发动机的低温性能较好,但是在可靠性和耐久度这两个指标上甚至遭到勃列日涅夫的批评(正是因为5TD的可靠性太差下塔吉尔才有机会打着提高T-64可靠性的借口“骗”钱研制T-72),所以早期的T-64B的机动性也是饱受诟病。

这不是普通的T-64A,这是安装B45柴油机的T-64A实验车之一,为了提高T-64的可靠性哈尔科夫局也是操碎了心

不过事情到了1978年终于有了转机,那一年革命性的6TD涡轮增压两冲程水平对置气缸柴油发动机研制成功!在性能上完全满足了苏军对低温性和耐久度以及可靠性的要求;终于成为一代神“机”。至1979年开始所有的T-64B和T-64A逐步换装6TD,困扰T-64A/B的动力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解决了“心脏病”的T-64B终于可以在俄罗斯大平原上撒野了

6TD两冲程柴油发动机是20世纪70年代最优秀的坦克动力系统之一

T-64B装备的6TD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000马力(735千瓦)、单位功率达到了25马力/吨,配合“机械式双流输出式同比齿轮变速箱”可以使T-64B跑出公路67公里/小时、越野42公里/小时、倒车32公里/小时的最高时速;而且也能作出轴枢转向、快速倒车这些“特技”;0至32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也被压缩到9秒以内;坦克满油的续航里程也达到了400公里。并且得益于6TD的耐久度,T-64B的平均公路时速也可达到38至45公里/小时(营级编队);在无需维护和保障的前提下,一个T-64B坦克连可以连续进行200公里的履带行军!

到1979年T-64B已经走向完善,成为领先世界的优秀主战坦克

T-64BV

T-64BV

T-64B自服役以来就在一直不停的接受改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T-64BV,T-64BV就是在T-64B的基础上加装爆炸反应装甲而来,早期的T-64BV安装的是“接触-1”型,后期的T-64BV安装的是“接触-5”。

安装“接触-1”型反应装甲支架的T-64BV(未安装反应装甲)

安装“接触-5”型反应装甲的T-64BV,车体侧面的“TOPLIVO”意思是“燃料”

T-64BV加装的反应装甲大大的提高了坦克的防御能力(尤其是侧面防御能力),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全车重量增加到了42吨。T-64BV后来成为了T-64的标准型号,之后的子型号基本都是在T-64BV的基础上发展的,包括乌克兰声称“堪比T-80UD”的T-64BM。

T-64BM

T-64:性能参数极优坦克

T-64的服役时间是1964年,其第一个堪用的(也就是可以形成战斗力的)改进型号T-64A于1966年服役;而作为整个系列中最可靠、最顶用的T-64B于1970年正式服役;而在同时期的北约集团只有M60A1、酋长、豹1、AMX-30以及那个特没谱的MBT-70去对抗T-64,其结果绝对不会比对抗“黑豹”的“谢尔曼”好到哪儿去!

请问:在以上4款坦克中,作为坦克兵你会选择哪款去对抗T-64?

所以T-64至出生起就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产物,早期的T-64和T-64A算是“二代半”主战坦克,而T-64B已经跨入了第三代主战坦克的门槛。所以T-64将“性能极优坦克”理论中的“极优”完美的体现了出来——将最新的技术和科技成果应用于坦克,使之成为各种性能和参数最优秀的坦克!

在T-64上苏联人验证并应用了:全自动装填机、陶瓷以及玻璃钢复合装甲、超大功率柴油机、大口径滑膛炮、炮射导弹、数字化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等等一系列引领世界的坦克技术,使之成为了超越世界的“超级坦克”!

但是T-64上应用了太多的高新技术,所以在可靠性上一直有所欠缺;造成整个T-64系列仅仅只有3000余辆进入苏军服役;面对这款先进但不可靠的T-64,如何提在保证先进性的前提下提高它的可靠性,就成为了苏联坦克设计师们的首要工作,于是乎T-80和T-72相继被研发出来......

T-80BV

敬请期待《性能参数极优坦克(2)T-80的故事》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