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款二合一笔电抵达编辑部,完全贯彻了又轻又薄的理念,一个个合起来能切菜竖起来能支帐篷展开来就是个大平板,引得一众编辑围在旁边啧啧称奇,纷纷感慨“时代在进步”。刚好碰上了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几个编辑索性端着杯子拉开了话匣子,聊起了学生时代我们用过的笔电。
几乎每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背后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但在电脑上做的事情却不尽相同。编辑部里,就分成了“游戏党”和“实用派”。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游戏,我爱轻薄
说到学生时代最熟悉的画面,对男生们来说,恐怕不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我们在位置上昏昏欲睡,而是宿舍里全员双开膀子废寝忘食的打游戏,编辑部里小啤和马克就是游戏党的中坚力量。而对于大部分游戏党来说,彼时笔记本电脑的性能显然不够强劲,也苦恼了一大片强迫症。
小啤:回忆当初自己的学生时代, 笔记本电脑仍然算是比较奢侈的产品,还记得当时自己纠结到底是购买一台同样价格但性能更强劲的台式机,还是更便携但价格较高昂的笔记本电脑?毕竟当时的自己没有收入,个人消费是依靠家里支撑的。纠结许久之后,还是选择了笔记本电脑。
还记得以前每周回家的时候,都要提着笔记本电脑回家,由于技术门槛的缘故,那时候的笔记本实在笨重,近 6 斤的笔记本电脑就这样陪我度过了好几年,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手提着这个重量的笔记本电脑,感觉就像是负重登山一般;但现在拿起这些轻薄的笔记本,真的就是身轻如燕了。
马克:记得在大一的时候,我用的是台式机,为的就是游戏性能的强大。但当我后期购买了游戏主机之后,这样的优势就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每次假期时搬运的不变。
到了大四,由于已经是一名撰稿人,于是下决心购买一台笔记本,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便携性和续航时间。但是当时的电脑基本上都是大块头,在续航上也很难达到我的要求,可选择的余地并不算多。最后入手的索尼S13,算是基本上达到我的要求吧,也一直服役至今。若是现在,可选择的余地确实多了很多。
木斯君:大学第一台笔电是索尼,在上面玩了不少游戏;后来觉得性能跟不上又更新换代了索尼的 S15,再到现在的 MacBook Pro。虽然价格一路水涨船高,但也已经逐渐放弃了对游戏的追求。如今新的品类已经可以很好地在轻薄与性能上取得平衡,像2 合 1 产品的最大特色:多模式的设计,可以让机器以笔电、平板、直立、帐篷四种样式来使用,也让我们看到了笔记本电脑将来走势的闪光点,给了笔电产品无限的形态变化可能。
当然,对于广大学生党来说,性能恐怕还是第一考量要素,而便携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果在此基础上还有点儿颜值,那就实在是妙不可言了。
宿舍、教室、图书馆,读书爱好两相全
游戏当然是好玩的,不过也只能算是众多兴趣爱好当中的一种,而对于更多的学生党来说,实用均衡,似乎是更为重要的考量要素。
Yeki:大学的时候,第一台电脑是当时刚刚火起来的上网本,主要看重它的便携性和续航表现,因为大一的时候对于电脑要求不高,基本就是上网、看视频,偶尔玩下 Dota,所以上网本也算绰绰有余,而唯一不足的就是上网本的屏幕尺寸都比较小。但是它的轻小便携也方便我经常带着去图书馆复习。
后来,由于大学专业的需求购买了一台联想 V470,配置相对之前的上网本要高不少,同时因为玩摄影的原因,还后期升级了固态硬盘和内存,至今这台笔记本仍在服役当中。刚开始购买电脑的时候还会用一些大型 3D 游戏来“磨合”一下新电脑,但大学的后半段时间里面,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便携与续航,对于这台 V470 来说只是一般,考虑到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不大
到了现在,其实自己已经有一丝要更换电脑的念头,但现在更倾向于看重电脑的续航以及便携,毕竟娱乐只是生产工具的增值功能。
Churwin:回想起自大一以来,自己使用的是 15.6 英寸的华硕 a55v,直至已经实习的现在,这台笔电依然摆在我的桌面上。Intel 酷睿 i5-3210M、4GB 内存以及 750GB HDD,搭配 NVIDIA GeForce 610M 图片处理芯片,尚可接受的价格,使之在当时 15 英寸的笔电阵营中,其性价比较高成为了学生党比较青睐的一款。
「15.6 英寸屏幕」是我当时挑选笔电的首要条件,但大块头的设计却注定与「便携」扯不上关系,自然很少将其带出宿舍,即使去咫尺之遥的图书馆,也是一次强度不小的体育锻炼。而今在临近毕业的实习阶段,更想购置一款更小尺寸的便携笔电,毕竟「便携」是笔记本存在的根本意义,以「便携」为条件,现在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一入二合一深似海,从此旧笔电是路人
若是从学生的角度,还在读书的 TailYou 也许更有发言权,在他看来,学生用的电脑应该是全能的,大部分学生需要一台既可以学习时帮助自己,也能在闲暇之余用于娱乐的笔电设备。有时可能还需要用到一些专业软件,需求自然比较苛刻。当然,轻薄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毕竟在学校中,使用场景也就是图书馆、宿舍和课室,到哪都要带着充电器,找个电源很不方便。而用一部便携的电脑能让人觉得压力倍减,学习的热情都可以变得高涨起来。
在这样的想法下,TailYou 使用了一段时间的戴尔 Inspiron 灵越 7348,整机的轻薄与低功耗让 TailYou 一段时间用下来,对自己服役了几年的旧笔电的心情,大概用一句歌词就能说清楚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TailYou 在大学期间对电脑的要求并不高,基本只是够稳定就好,因为平时很少游戏,所以对性能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追求。加入用不上那么高的强劲性能,便会觉得买得并不值。
在日常的使用当中,这台灵越 7348 很少会出现不能胜任的情况,和同类笔记本电脑相比也有着轻薄便携的机身,应该说那颗 14nm 的酷睿处理器圆满完成了它的任务。受益于制程工艺的进步,今年的第五代酷睿处理器在功耗优化上进步明显,随之而来的轻薄特性算是今年最大的特性了。
另外,这部 Inspiron 7348 还附带的一支电容笔,如果是对于一些需要专业软件的美术专业学生来说,配合着本机的触控屏,就直接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设计和绘图,随时用系统自带的画图软件来作画,减少了购买周边的成本。
最后在性能表现方面,Inspiron 7348 虽说采用的是 Intel HD Graphics 5500 集显,但对于一些对硬件要求不大的大众游戏来说还是优化得十分出色的,简单的图片处理也同样可以胜任。
另外如果是在视频状态下,这种二合一的笔电也可以很轻松得转换为帐篷模式。竖在桌面上又帅角度又刚刚好,几个舍友围在一起看片效果拔群。
笔记本电脑的未来:二合一时代,在轻和薄的路上没有尽头
相比较于移动终端连年爆发式的增长,很显然,笔电设备无疑需要更长的换代时间,有些生命周期更是长达数年。如果不是性能实在不够用,那么大部分消费者宁可守缺,然后把消费点放到其他方面上去。
笔电的未来是什么?
如果说笨重、性能平庸、缺乏新意是上一代笔电的通病,那么解决了这些痛点,也就意味着打开了市场。
从前段时间的 IDF 大会上,我们也不难嗅出革新的味道,英特尔公司高级副总裁、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总经理施浩德提出了“PC重塑”的概念,但这种变化已经不仅仅限于性能,更多的还有形态上的变革。
伴随着越来越新的处理器架构进化,我们的笔电势必会变得更加轻薄,且功耗更低。当 PC 将拥有平板的厚度,而平板也将拥有 PC 的性能,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协助,想必才是真正的二合一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