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暴跌1.7万亿!苹果去中国化刚结束,15售价破发,中国不再低头

 人阅读 | 作者lilintao | 时间:2023-11-07 05:44

苹果在中国市场探索之路

近日,苹果公司调整了在华业务,包括下调部分机型售价,以及整合零售店。这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分析认为苹果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本地化尝试。的确,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手机生产和消费国,对苹果来说具有十分关键的战略地位。回望苹果在中国发展的点点滴滴,我们看到一个不断探索本地化道路,以取得消费者心智认同的品牌。

上世纪90年代,苹果进入中国市场,采取明显的本地化策略。当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苹果选择先从教育市场入手,在高校推广Mac电脑,培养潜在用户。与此同时,苹果警惕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反假冒行动,维护品牌形象。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爆发式增长,苹果逐步将重心转移到iPhone等消费级产品。2007年,首款iPhone在美国发布后不久即进入中国。考虑到购买力差异,苹果采取了灵活的产品线路策略,先后推出了iPhone 3G/3GS/4/4S等多款低配置版本,价格从2000元人民币起,覆盖了更多国内用户群体。

随着竞争对手的涌现,苹果也逐步加大了零售渠道建设。在刚进入中国时,iPhone只在少数电信运营商门店发售。2009年,苹果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精品店,标志着其零售网络正式形成。之后更是以每年80-100家的速度扩张,遍布一二线城市。通过自营零售网点,苹果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在华的价格、渠道、售后等环节。这也帮助苹果培育了高端化的品牌形象。在线下渠道之外,苹果也于2015年启动了中国官网商店的试运行,方便消费者直接在线购买苹果产品。

在产品策略上,苹果不断加大产品本土化改进力度。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苹果从iOS 6开始,就将中国特色表情符号Emoji和部分中文词汇加入系统。这显著降低了使用门槛,也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后,对中国用户而言,一些最常用的app,如支付宝、微信、百度地图等也陆续登陆iOS平台。在中国发布的iPhone现已支持双卡双待功能,这也是吸引不少用户的因素之一。

当然,苹果也努力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比如,与中国移动定制的iPhone 5c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中国移动的强大运营能力,帮助这款产品获得不俗的销量。与此同时,苹果也在寻求与更多中国供应商合作,来降低生产成本。当前,包括富士康、英业达、比亚迪在内的中国供应商,已经成为苹果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

尽管付出诸多努力,但近年来,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是出现了下滑。主要和快速崛起的华为、小米、vivo等本土手机厂商展开激烈竞争。这些厂商在产品创新、渠道布局、价格策略上进行大胆尝试,获得不少年轻用户的青睐。相形之下,苹果产品的价格优势不那么明显,规格升级也相对保守,所以市场份额被压缩。

面对新形势,苹果正在进行新一轮发展思考。此次下调iPhone部分系列售价,增加优惠力度,可以看作对市场变化的积极回应。此外,苹果也开始重新规划线下零售网络,整合部分门店,转为线上销售的比重。随着中国电商市场的繁荣,这可能是提高销售效率的必然选择。当然,后续苹果还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保持产品的竞争优势。特别是要加强对中国特色功能的支持,满足本土用户的实际诉求。

综合来看,中国市场对苹果来说依然意义非凡。要获取长期成功,就必须深入理解中国这一独特的文化环境。苹果需要在全球规模和本地响应之间探索平衡,这需要长期的市场积累和不断调整。相信通过持续创新,苹果定能在中国开创更加辉煌的第二春。当然,中国消费者也期待着苹果带来更多耳目一新的强大功能。让我们拭目以待苹果的下一步行动策略吧。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