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半年续亏1亿元,雇员数量近乎腰斩,酷派重返国内手机第一梯队“梦碎”?

 人阅读 | 作者xiaofeng | 时间:2023-09-20 21:1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梦然 张智 深圳报道

今年是酷派(02369.HK)回归中国市场的第三年,然而“重返国内手机第一梯队”似乎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在消费者心里,“酷派”正在跟摩托罗拉、诺基亚、金立、天语、海信等一起成为逐渐消失的手机品牌。

酷派集团最新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公司实现收入1.72亿港元(约1.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2.1%;股东应占亏损1.17亿港元(约1.07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亏损3.03亿港元下降61%。值得注意的是,在解释亏损收窄的原因,酷派除了提到主要是由于租金收益总额由“其他收益及盈利”账目重新分类为“收入”账目以及新产品的毛利率较高之外,还提到了减少人员成本。报告指出,“期内行政开支由去年同期的157.3百万港元减少88.3百万港元至69.0百万港元。行政开支减少乃主要由于研发人员的酬金减少,导致研发开支减少所致。”

在智能手机行业,研发是重中之重,同业厂商的研发费用都只增不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酷派缩减研发或为连年亏损下的无奈之举。此外,酷派也在今年大幅缩减人员配置,节省开支,截至2022年12月底,酷派的雇员数量为538名,到今年年中,仅余300名。

不过,在最新的半年报中,酷派一如既往表示:“今年是本集团回归国内市场的第三年,也是‘酷派’品牌诞生的第三十年。本集团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近几年的投入尽可能转化为有 价值产出,减少亏损,力争早日扭亏为盈。”

但在手机市场过了红利期的今天,留给酷派的时间似乎不多了。

快要消失的品牌?

“酷派还在吗?”这是大部分手机消费者听到这个品牌心底里第一个冒出的疑问。

这个在今天低调到几乎隐身的品牌,曾经与中兴、华为、联想被称为“中华酷联”,为国产手机龙头企业,还曾凭借23.1%的市场份额,力压三星和苹果,成为4G手机的全球老大。2012年,酷派营收143.6亿港元,同比增长95.6%;净利润约3.3亿港元,同比增长20%。这一切都得益于三大运营商的合作加持,在当年出货的智能手机中,有95%属于运营商定制机。

时间来到了2014年,随着运营商补贴的减少,酷派营运模式的短板暴露了出来。也是在这一年,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开始兴起,迅速占领市场。而酷派却仍沉浸在以往成功的光环之中,未能在这个变革期跟上步伐,此后更是节节败退。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酷派回归中国市场后未能再现辉煌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激烈,有很多国内外品牌在争夺市场份额,酷派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难以脱颖而出;二是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不清晰。酷派曾经是国内手机市场的领军品牌,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新品牌的涌现,酷派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逐渐模糊,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三是产品创新力不足:酷派在产品创新方面相对滞后,未能及时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智能手机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一旦掉队基本不太可能重新崛起。‘中华酷联’时代的酷派主要依靠的是运营商渠道市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但是‘华米OV’时代的手机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开放市场,只要跟不上市场步伐就有可能惨遭淘汰。”长期关注消费电子领域的麦吉洛咨询研究总监司马秋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

酷派回归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持续下滑,又要面临“华米OV”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生存环境更加恶劣,再加上酷派没有规模化优势,缺少优质供应链支持,产品创新力不足,对于换机用户来说没有吸引力,很容易陷入亏损的境地。

对于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曾致函酷派集团,但截至发稿前未获回复。

留给酷派的空间已不多

结合当下的手机市场,留给酷派的生存空间已然不多。

调研机构IDC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下降13.2%,创十年来新低。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2.86亿部,低于2021年的3.29亿部。这也是近十年来,中国智能手机年销量,首次跌破3亿大关。可以观察到,近两年来各大手机厂商的策略都较为保守,新品出货也不再密集。

在司马秋看来:“目前,国内手机品牌高端化速度较慢,低端内卷化非常严重。中国手机市场一直处于换机时代,谁能够通过升级激发用户换机欲望,才能掌握未来市场,所以目前小米、OPPO、VIVO、荣耀都着急品牌高端化。”

对于智能手机研发生产商而言,要具备有挑战力的核心技术,在研发上投入大额的资金是必不可少的。但从酷派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酷派“烧不起”研发经费,甚至为节省成本,大幅缩减了研发经费。今年上半年,酷派的研发开支仅1763.5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8844.9万港元。

Co-Found智库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董翠玲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酷派离开中国市场太久了,回归后迫切需要重建品牌形象和市场认可度,但目前来看,酷派在产品创新方面落后于其他手机品牌,未能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司马秋则指出,竞争之下,当前智能手机厂商几乎不能有短板,而且还要不断满足用户换机升级的需求,对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酷派无论从创新力、供应链整合能力、渠道布局还是资金体量来说都无法与手机大厂竞争,或许酷派在国内市场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小众品牌。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