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这所有着70年辉煌历史的军校,为何一直牵动着统帅的目光?

 人阅读 | 作者lilintao | 时间:2023-09-20 20:44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

1

1937年6月,陕北山沟里,日后写下《红色中国报道》的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此刻端起相机定格下震撼人心的场景:窑洞粗粝的墙壁上,挂着红军使用的军事教育挂图。

谁也不会想到,挂图上画着美国“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苏联T-35多炮塔坦克,还有从机枪、防毒面具到水上飞机等各类当时先进装备的图样乃至结构原理……

此时的他们,刚刚完成了一次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大多数人手中只有一支破旧的步枪。但这阻碍不了他们渴望的目光,从步枪的准星里,眺望着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防科技。

靠着这样的清醒和远见,这支军队打出了一场场令世人震惊的胜利;也正是这样的清醒和远见,让这支军队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志愿军代理司令员陈赓被急召回国。敌我武器装备的悬殊,让老一辈革命家深刻地认识到,强大的国防离不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科技人才。

毛泽东同志大手一挥:“我们决心解决技术装备落后的问题,调你回来是要创建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1953年9月,国防科技大学前身、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哈尔滨诞生。

从松花江畔到橘子洲头,从“哈军工”到国防科技大学,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铿锵步履,这所全军最高军事工程学府已经整整走过了70年。

国家要强大,科技是关键;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70年来,国防科技大学作为全军科学和工程技术院校的最高学府,始终奋战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最前沿。20余万名毕业学子在国家和军队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天河、北斗、高超、激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灿若星辰,“两弹一星”、北斗导航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国防科大人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70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传承和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攻克了一大批尖端科技,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武器装备研发成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习主席贺信中的话语,是对国防科技大学70年办学历史的最好概括,饱含着对国防科技大学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等方面的充分肯定。

2

今天,我们这支军队所拥有的装备数质量,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窑洞里挂图上的。但今天,这支军队转型面对的无声竞争、无形比拼,烈度一点不亚于当年的战场。

现代战争和武器装备发展日新月异,对军事理论现代化、军事科技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军队院校的水平高低,关乎军队的未来和发展并影响着战争的胜负。

湘江之畔,这座由著名“哈军工”发展而来的高等军事学府,一直牵动着习主席的目光。

2013年夏季,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计算速度再登世界之巅。习主席作出重要批示,对取得这一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系统研制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夏去秋来,2013年11月,一个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的时节,第一次视察军队院校的习主席,来到国防科技大学,走进年轻学子中间,接见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代表。

学校科研成果展上,一个个展台、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表前,习主席驻足观看,凝神思考。全军官兵从这里听到了习主席发出的号令:努力把国防科大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同样是在那一次重要视察之中,习主席鲜明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军战略,为我军人才工作指明方向。国防科大,有幸成为这一重要战略的起点。

2017年,伴随改革强军的时代脉动,习主席向新调整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标定这所走过峥嵘岁月的军校新的历史方位——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

今年,是习主席亲临学校视察10周年,也是学校建校70周年。10年间,习主席先后10余次对学校及学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此次贺信中,习主席再次强调,要“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加快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步伐”。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加快国防科技自主创新步伐”,是统帅对国防科技大学念兹在兹的殷切期望。而如何站在新起点上,向“高地”冲锋?这是时代赋予国防科大人新的考题。

3

走过70年,国防科大仍迈着青春的步履;10年拼搏,国防科大的使命感丝毫没有松懈。

10年前,习主席检阅的青年学员,如今早已走上大江南北的各个战位。远海大洋,李朝阳站上航母飞行指挥台;青藏高原,邱远强搭建野战信息通信网;“天河楼”里,李晨攀登超级计算机高峰……一批又一批国防科大人为战而研,自主创新,接续奋斗,向着未来战争“新高地”发起冲锋。

伴随着一次次全力突破赶超,一件件国之利器横空出世。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习主席出席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千里之外的国防科技大学北斗科研楼内,爆发出阵阵欢呼。这一天,比之前定下的开通目标,提前了半年。

党的百年华诞当天,国际Graph500发布最新排名: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E级计算机关键技术验证系统,获单源最短路径、大数据图计算能效两项世界第一。这是“天河”系列夺得的第13个桂冠。

在向着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不断冲锋的同时,如何将军事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这是国防科大人面临的另一道时代必答题。

今年,在国防科技大学优秀毕业校友报告会现场,毕业校友林裕昌受邀为大四学员们作报告,分享自己在部队建功立业的经历与感悟。林裕昌2019年从国防科大毕业,不到4年的时间里,他多次带领分队执行任务,研究成果两次获奖,连续两年荣立二等功。从普通军校学员到优秀中尉参谋,林裕昌的履历,是国防科技大学人才培养供给侧精准对接未来战场需求侧的生动映照。

近年来,全军近六分之一生长军官学员、近三分之一研究生学员从这里走出。紧紧扭住为战育人这一关键,国防科大以“培养通晓战争的科技专家和掌握科技的军事专家”为目标导向,建打仗学科专业、教打仗急需内容、学打仗管用本领。

“这里培养的学员,将走向明天的战场,成为军队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怎样,未来军队就怎样。”透过学校老师马建光的话语,我们看到这所军校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等远大目标与脚下的路深刻融入在一起。

4

在国防科技大学办学70周年之际,“为军向战、奋进一流”被确定为70周年校庆主题。简单的一句话,却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

目光越过地平线,当一所军校胸怀“国之大者”,视野投向世界军事和科技前沿、投向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学子们的目光便不仅在书本,更放眼世界;不仅在当下,更在这支军队的将来。

习主席在贺信中对以建校70周年为新的起点的国防科技大学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努力在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人才强军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这既是习主席对国防科技大学的殷切厚望,也为国防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军向战是一项永不停歇、不懈奋斗的事业,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把国防科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是强军兴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时代召唤。铭记昨天的筚路蓝缕,扛起今天的使命担当,奔向明天的伟大梦想,国防科大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守初心、接续奋斗,一定会为强军兴军的恢宏画卷再谱新篇!

作者:金晶 妍妤

(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出品)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