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以澎湃之名 小米澎湃S1处理器详细评测

 人阅读 | 作者xiaofeng | 时间:2024-02-25 19:10

写在前面

提前说好了~

我们这回的评测,是比较“硬”的东西——如果仅仅是一个跑分就能搞定的玩意儿,完全可以不必这样大费周章。所以,本文中将会出现较多的数据,以及基于数据的对比分析,还请各位看官慢慢消化~

28nm HPC+制程,4个2.2GHz的A53 + 4个1.4GHz的A53组成的8核心big.LITTLE架构CPU,Mali-T860 MP4 GPU

高通骁龙625(红米Note 4X)

14nm FinFET LPP制程,8个2.0GHz的A53组成的平行8核心架构CPU,Adreno 506 GPU

联发科Helio X25(红米Pro)

20nm HMP制程,2个2.5GHz的A72 + 4个2.0GHz的A53 + 4个1.4GHz的A53组成的10核心Tri-Cluster架构,Mali-T880 MP4 GPU

评测流程

1、CPU基准性能测试

采用CPU基准性能测试软件GeekBench 4及综合性能测试软件安兔兔评测v6.3.3进行完整跑分测试。为尽量还原CPU理论性能,参测手机被放入5℃恒温环境冷藏跑分。

2、GPU基准性能测试

采用GPU基准性能测试软件3D Mark - Ice Storm Extreme及综合性能测试软件安兔兔评测v6.3.3进行完整跑分测试。为尽量还原GPU理论性能,参测手机被放入5℃恒温环境冷藏跑分。

3、大型游戏《NBA 2K16》测试

画质选项全部设为“Medium(中画质)”状态下,三款手机在室温25℃环境下使用均衡模式运行游戏20分钟,取样第10~第20分钟的帧率数据。

4、机身温度测试

室温25℃环境下,运行《NBA 2K16》第20分钟时,使用红外测温枪扫描手机机身表面的温度最高点,得出拷机20分钟后的温度数据。

测试结果

在CPU基准性能测试中,小米澎湃S1能够基本和高通骁龙625持平——但由于28nm的制程落后,系统会自动限制CPU核心的性能发挥,因此即使主频达到了2.2GHz,澎湃S1的单核心成绩还是未能超过14nm制程工艺的高通骁龙625。

由于目前能够理想适配多核的Android应用少之又少,因此小米澎湃S1虽然利用big.LITTLE架构灵活的核心调用在GeekBench多核测试中反杀骁龙625,但实际体验中体现并不明显。

而无论是GeekBench单核/多核还是安兔兔的综合CPU成绩,联发科Helio X25都由于A72大核的加持而轻松取胜,这也确实处于意料之中。

GPU基准性能测试中的画风明显不同了,小米澎湃S1所搭载的Mali-T860 MP4直接甩开骁龙625的Adreno 506,得分和Helio X25的Mali-T880 MP4对比起来半斤八两。对于Helio X25来说,20nm制程也是无法发挥出高频版Mali-T880全部性能的,而澎湃S1虽然采用更为落后的28nm制程,却因为GPU规格较低而反倒更加好带。跑完3D Mark测试后,小米5c和红米Pro都直接在5℃恒温环境中开始了发热,确实相当恐怖;而14nm制程的高通骁龙625就显得“安静如鸡”了——制程强大虽然没毛病,但GPU的规格也确实低了一点儿。

但一切冷藏条件下的“基准性能测试”实际上都是“理论上”的性能——除非你家住在西伯利亚,否则那些跑分中的表现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果然,室温25℃的《NBA 2K16》测试中,画风发生了180°的巨大扭转——GPU性能相当吃亏的高通骁龙625由于14nm先进制程,能够稳定、长时间地输出最高性能,因此在游戏运行第10分钟到第20分钟这段非常考验手机持久战斗力的时间中,搭载高通骁龙625处理器的红米Note 4X能够获得43.45的平均帧率。

最后的温度测试结果,似乎也就没有悬念了。就算A72大核和高频版Mali-T880是多么的“电老虎”,制程上的先进也可以让Helio X25比完全由A53构成的小米澎湃S1更加“冷静”。在室温实测环境中,高通骁龙625的表现再一次证实了“骁龙625系是目前中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之一”,20分钟满载拷机后35.7℃的机身温度,这还是在一款红米的千元机上做到的。

因此,最后的总结似乎也不必多说——小米澎湃S1在CPU和GPU的核心规格上确实能够以中端自居,不过28nm的落后制程毫不客气地成为了这款处理器最大的短板。虽然冷藏室跑分中它的分数够看,但对于实际应用中的综合性能及发热控制,它恐怕只能和2015年发布的联发科Helio P10相比了。

小米5c(小米澎湃S1)机身温度实测

最后的最后,通过本次澎湃S1的实测,联系到小米在28日发布会上“我们第一款就要做中高端”的豪言壮语,我们只能这样评价了:敢做处理器、能做处理器,确实是难能可贵——但做处理器并非一日之功,想要达到“一球成名”,必须通过之前“无数球”的刻苦磨练——先驱者三星、华为们已经走过了这条路,小米作为后起之秀,必须脚踏实地不断努力,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处理器产品。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