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杨伟总师透露:歼20是第四代战机,美国B21不如中国的新式轰炸机

 人阅读 | 作者pangding | 时间:2024-05-14 11:06

2011年歼-20刚亮相的时候,曾经在网络上有一个响亮的外号:“黑丝带”,也就是黑色第四代战机的意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上有的称呼歼20为四代机,有的称呼歼20为五代机,让歼20的辈分一时间乱了套。#MCN首发激励计划#

最近几年中国厂商在参加航展的时候,通常将歼-10称为国产第三代战斗机,因此许多人就认为作为下一代的歼-20,理所应当的就是第四代战斗机。可这就导致中国的战斗机目前最高只有四代,而美俄则拥有五代战斗机,中国最先进的歼-20,直接与美俄的F-15、苏-27平辈了。

可如果将歼-20视为五代机,而歼-10在官方的称呼中依然是三代机,那就导致中国在四代机领域出现了断档。因此许多人都会纳闷,歼-20到底是四代机还是五代机呢?

前一段时间,歼-20总设计师杨伟在一场演讲中,正面回应了这个问题。杨伟表示歼-20当年是作为第四代战机立项的,后来他也曾建议上级将歼-20改称为第五代战斗机,但是因为当时研制都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各种红头文件都将其称为第四代战斗机,突然改成第五代战斗机容易引起混乱,因此歼-20就一直被称为第四代战斗机。杨伟还表示:虽然歼-20在国内被称为第四代战斗机,但是并不反对网友将其称为第五代战斗机。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的混乱,其实源于各个国家对于战斗机划代有不同的标准。冷战时期,美苏作为航空大国,都制定了不同的战斗机划代标准。二战后出现的第一批喷气式战斗机,比如米格-17、米格-19、F100,都是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后来的米格-21、F-4、幻影-3、歼-7、歼-8,则被美苏称为第二代战斗机。

然而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时候,美苏出现了不同,这是因为美国在航空领域开始展现出优势,美国的F-14、F-15完成研发的时候,苏联的米格-23才服役没多久。因此美国将F-14、F-15这些飞机称为第三代战斗机,而苏联则将米格-23这类拥有可变掠翼技术的飞机称为第三代战斗机,这就导致米格-23跟F-15平辈了。

上世纪80年代,苏联终于搞出了米格-29和苏-27,按照顺序将其称为第四代战斗机。可美国那边F-15、F-16被称为第三代战斗机,后来研发F-22的时候将其称为第四代战斗机,这就导致苏-27跟F-22平辈了。

不过在冷战时期,美苏基本都是往自己的盟友那里出口战斗机,彼此之间不存在竞争,美国也就不介意自己的战斗机平白无故低苏联战斗机一个备份,毕竟口碑是靠实战打出来的。米格-23虽然被称为第三代战斗机,但是面对美国第三代战斗机的时候,基本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没人会认为米格-23跟美国的F-15、F-16一个级别。

然而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和俄罗斯都开始大量出口苏-27、米格-29、F-15、F-16这些战斗机,经常需要在同一个国家面前进行竞标,这个时候俄罗斯的苏-27号称第四代战斗机,美国的F-15则号称第三代,就让美国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了。后来在研发F-35的时候,美国就顺势修改了自己的战斗机划代标准,不过依然与俄罗斯的有所不同。

美国将二战时期出现的德国ME-262、英国“流星”称为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然后将首次使用后掠翼的F-86、米格-15称为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能够进行超音速飞行的米格-19、米格-21、F-4统称为第三代战斗机,具备高机动性以及完整航电系统的苏-27、F-15、歼-10则被称为第四代战斗机,而具备隐身能力的F-22、歼-20、苏-57,则被归类为第五代战斗机。

然而中国在战斗机划代的时候,因为没有可变掠翼战斗机,再加上上世纪80年代正值中美蜜月期,中国与西方的军事交流频繁起来,中国在航空领域开始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经验,因此在战斗机划代标准上,也就选择了跟当时美国一样的标准,把歼-7、歼-8称为二代机,将歼-10称为三代机。

然而后来美国修改战斗机划代标准的时候,中国并未跟进,依然沿用过去的标准。在美俄都将F-15、苏-27称为第四代战斗机的时候,中国官方则将歼-10称为第三代战斗机。杨伟总设计师在演讲时透露:中国的想法是前三代战斗机依然沿用过去的标准,歼-20称为第四代战斗机,但是民众也可以将其称为第五代战斗机。而在研发下一代新型战斗机的时候,中国就会直接跳到第六代战斗机,正式赶上美俄战斗机。

虽然目前歼-10、歼-20的“辈分”相比美俄战斗机低了一代,但并不代表性能不如美俄战斗机。西方在介绍中国战斗机的时候,都会将歼-10称为第四代战斗机,将歼-20视为与F-22对等的第五代战斗机。

另外在介绍未来空战与战斗机发展趋势的时候,杨伟总师着重介绍了美国的B-21轰炸机,这是美国未来执行“穿透式打击”的主力平台,专门用来对付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虽然B-21的载弹量以及航程不如B-2,但能够灵活的部署在亚太基地,航程依然足够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并且B-21采用了开放式架构设计,将来能够不断进行能力提升与拓展,与其说是一款轰炸机,倒不如说是一个现代化的空中作战平台,不仅能够向敌方目标投掷炸弹与导弹,还能扮演侦察、电子干扰、指挥、无人机母舰甚至空战等角色。

未来的B-21甚至可能变成一架空中武库机,在弹仓内携带大量远程空对空导弹。最经典的战术就是F-35这些高机动的隐身战斗机在前方索敌并牵制敌机,发现敌机后就将情报传输给后方的B-21,然后B-21发射空对空导弹消灭目标。这样一来,F-35弥补了载弹量不足的问题,B-21则不需要担心机动性不佳而被敌机近身。

不过B-21的首飞时间比预想中晚了大约3年,美国计划2025年让B-21形成战斗力,可目前B-21才刚首飞了没多久,能赶在2025年正式服役就算烧高香了。并且杨伟总师还另有深意的表示:B-21不如我们的(轰炸机)。

现在中美两国在军事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中国甚至在个别领域拥有了优势,比如高超音速导弹、大型驱逐舰以及远程空对空导弹。然而在轰炸机领域,中国跟美国之间的差距非得没有缩小,表面上看反而变大了。在美国的B-21已经开始飞行测试的时候,中国的主力轰炸机依然是轰-6,这款脱胎于苏联上世纪50年代图-16的中型轰炸机,虽然经过现代化改进,各方面性能有了不小的提升,但其硬指标依然无法与战略轰炸机相提并论。

轰-6最大的问题是生存能力差,既没有B-21那样的隐身能力,又无法像图-160那样超音速突防,非常容易遭到拦截。这就导致轰-6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基本只能携带远程巡航导弹,在敌方导弹与战斗机的拦截半径外,对目标发动攻击。

然而轰-6的载弹量又非常有限,最多只能携带6枚远程巡航导弹,火力较战略轰炸机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再加上轰-6的设计年代过于久远,到现在已经基本改进到了极限,未来很难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毫不夸张的说,轰-6与B-21之间,至少存在50年的差距,属于中美之间武器差距最大的领域。

当然,中国空军在迈向战略空军的过程中,战略轰炸机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早在2016年,时任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就透露: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轰炸机。然而8年时间过去了,中国的新一代轰炸机依然未露面,很多人纷纷猜测中国的新一代轰炸机可能遇到了技术难题。

然而对于已经能够制造隐身战斗机以及战略运输机的中国来说,研制战略轰炸机已经不存在什么技术问题了,中国如果想要的话,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发出B-52这类战略轰炸机。

然而在歼-20身上,就可以看出中国航天人的眼光放得非常长远,所研发出的新一代战机并不是为了追赶美军的脚步,而是要对美军同类装备实现超越。中国一开始研制战略轰炸机的时候,假想的反超目标是美国的B-2隐身轰炸机,以今天的眼光来看,B-2除了拥有隐身能力,其它方面性能已经不算特别突出。

然而到了2017年之后,美国的B-21战略轰炸机进入快速研发阶段,其种种先进的设计理念,成为了中国新的标杆,此时中国科研人员的目标就不能只是超越B-2了,而是要超越美军尚在研发中的B-21。因此这里可以大胆猜测一下,中国的隐身轰炸机之所以迟迟未露面,有可能就是中途修改了性能参数甚至是设计理念,目前研发中的轰-20,早就不是2016年提到的新一代战略轰炸机了。

在军机研发过程中推倒项目重来,在历史上也有先例,最著名的就是苏-27。当年苏联研制苏-27的目标,就是压制美国的F-15战斗机,然而在苏-27的原型机T-10首飞之后,苏联情报人员获得了F-15的机密数据,苏联设计师发现T-10所表现出的性能无法与F-15抗衡。当时的T-10原型机已经完成了飞行测试,第一批预生产型也即将投产。最终总设计师西蒙诺夫顶住压力,对T-10原型机的设计进行了大幅修改,改进出了T-10S,也就是如今的苏-27。虽然中途修改设计,让苏-27的服役时间从1979年推迟到了1985年,但是苏-27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在飞行性能上能够压制F-15。

中国在研发轰-20的过程中,有可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虽然影响了服役时间,但是也能够享受到后发优势。虽然杨伟不是轰-20的总设计师,但肯定也对新型轰炸机的研制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是参与,在多种新技术的加持下,杨伟才有信心表示美国的B-21不如我们的轰炸机。

虽然轰-20的具体性能未知,但其必然拥有不亚于B-21的生存能力,在航电性能方面也不遑多让,在航程方面能够覆盖美国在太平洋的所有军事基地,甚至具备对美国本土实施空袭的能力。从“20”家族(歼-20、轰-20、运-20、直-20)开始,中国在军用航空领域算是彻底追上了美国的脚步。#歼20最新消息##轰20最新动态#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