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台式机
电脑硬件基础知识扫盲
如何组装一台电脑,先要搞清楚用途是什么?
电脑是用来干嘛的?打游戏、办公、视频剪辑、3D设计等等,不同的用途对配件的要求也不同。
如果是游戏为主,那么显卡需要投入最多的预算,CPU能够保证显卡性能完全发挥即可。
如果是工作为主,按照不同的工作类型,对电脑的要求也不一样。假如只是单纯的文字类办公,以及office系列,那么i3、R3甚至奔腾级别就能够完全满足了,处理器的核心显卡就能满足要求。
如果需要做视频剪辑,那么处理器建议i5、R5系列,建议选配一块独立显卡(GTX1050TI及以上),这样能够加速渲染,剪辑预览也更加流畅。
如果需要做视频特效,设计类工作,CPU建议i5、R5起步,越高越好,显卡建议RTX3050级别起步。另外内存要求也会比较高,建议32G起步。
搞清楚了配件选择的侧重点,再简单了解一下各个配件在电脑中的作用,做了个表,自己看一下。
电脑配件作用
初步的了解了电脑配件的作用,接下来再聊一聊各个配件的选择依据和避坑点。
CPU如何选择?
一个大原则,根据需求选择。
日常文字类办公,AMD的R3级别处理器,Intel的奔腾处理器就行。
视频剪辑渲染,建议i5或者R5级别起步,配合独立显卡提升渲染性能。
游戏玩家,以满足显卡运算性能为最低标准。例如RTX3060ti显卡,一般最合理的搭配是12400F或者5600。低于这个级别的处理器可能会存在显卡无法满载的情况。
另外如果是独显游戏平台,不需要选择带有集成显卡的处理器。AMD平台5600G、5700G、3200G、3400G这些参数后面带有字母G的表示有集成显卡。
最新的7000系列全系都有核显,也就不用在意是否有核显这个问题了。
Intel这边,只要参数后面带有F就表示没有集成显卡,比如13400F、13700F、13900F,这些都是没有集成显卡的,其他不带F的型号都是有集成显卡的。
处理器有没有集成显卡,并不会对CPU本身的性能有任何影响。同型号带集显的价格会贵几百块,而且发热和功耗也会更高。
注意点
游戏低U高显,例如13100F+RTX4070TI组合,会存在CPU瓶颈,显卡无法充分发挥性能,浪费显卡性能;
游戏CPU性能过剩。目前的游戏处理器,Intel方面13600K就能够带动RTX4090或者7900XTX级别的显卡,AMD方面7700X就能达到。游戏平台超过这两个处理器级别的基本都会CPU性能过剩,再提升处理器意义不大,除非要按预算装机。
主板如何选择?
首先注意阵营别搞混了。以中端级别为例,目前Intel阵营的是B760系列,AMD方面是B650系列。我见到过小白买了Intel的13400处理器,但是买了一块B650迫击炮主板。Intel13代处理器对应的B系列主板应该是B760,很容易搞混。
主板选择的几个核心标准,首先是供电,能够满足CPU满载,以CPU标注的TDP为参考依据,主板支持的功耗会在产品参数中标注,看不明白的可以问问客服。
其次是接口,比如有几个M2接口,这决定着你可以插几块M2设备。有几个内存插槽,插槽的参数(单条容量、频率),这决定着这块主板最高的内存容量。其他还有SATA接口数量,USB接口数量等等,这些接口自己认真看参数,都会标注的很清楚。
最后还有一些其他不是非常必要的点,比如灯效,这玩意对电脑性能一分的帮助都没有,纯属个人爱好。
另外要注意主板的尺寸,常见的尺寸有以下几种,选购机箱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主板的尺寸。
ATX,又叫大板。
M-ATX,尺寸比ATX小,但是又比ITX大,又叫紧凑型主板。
ITX,又叫mini主板,尺寸非常小。
E-ATX,这个级别常见于顶级硬件,比如TRX40,X299,X399系列都属于E-ATX。
超频的主板如何选择?
首先是CPU超频
Intel处理器选择Z系列主板,如Z690、Z790系列,这两型号都支持12、13代处理器,但是CPU必须是带K的型号才能超。
AMD处理器这边,建议是从B系列开始,虽然有些厂商骚操作让A系列主板也能超,但是供电跟不上,会导致不稳定。B550、B650、X570、X670系列都能超。
注意:由于AMD7000系列换了针脚,只能在6系主板上使用,也就是B650或者X670。5000系列的处理器只能在B550、X570系列以及之前的4系和3系主板上使用。
然后是内存超频
按照目前最新的产品来看,建议从B板开始选择,B650或者B760。
主板WiFi有必要吗?
实际场景中,有几个台式机不插网线使用的?如果说受条件限制,真的没办法插网线,那么可以考虑选择带WiFi的主板,否则我个人不建议选购带WiFi的主板。现阶段的无线,其传输速率和稳定性还远不如有线连接。
注意点
主板搭配,如果不超频,Intel平台不建议选择带K的处理器,同样也不需要Z系列的主板。AMD方面,7900X级别的处理器不一定要X670,B650迫击炮或者重炮手任选一款,保证没有任何问题,不要盲目的在主板上投入太多的预算;
升级保留,有的人建议买主板考虑后期升级,如果你使用AMD的处理器,还可以稍微考虑一下。而Intel就算了吧,满足当下标注即可。牙膏厂素来有“科技以换接口为本”的说法,从一代酷睿到12代酷睿,差不多一年一换了。现在爆料出来14代酷睿据说又要换LGA1851针脚了。所以B760和Z790的寿命又只有一年。
散热器如何选择?
首先一个问题,水冷还是风冷?
只要不是顶级处理器,7950X或者13900级别,并且不超频,我个人建议风冷。
水冷漏液导致一次带走了我的显卡、主板、电源三件套,损失惨重,这种痛苦的经历我不想你们再来一次。有句话形容水冷:从入门到理赔。
虽然如今水冷有漏液包赔,但是毕竟很麻烦不是。而且水冷出了保修,哪位英雄还敢继续使用?
超频用户和顶级处理器用户,没办法必须使用水冷,这个另当别论。
风冷选购级别建议
i3、R3及以下的处理器,建议原装散热器就行。购买散片处理器时,搭配一个单塔单风扇就行了。
i5、R5级别处理器,单塔单风扇、单塔双风扇、双塔单风扇这些都可以。但是单塔单扇满载温度会偏高。
i7、R7、R9(部分)级别处理器,建议双塔双扇起步。
而水冷的选购,如果是7950X或者13900级别的处理器,我个人建议直接360水冷起步。240水冷和120水冷没有什么购买意义。
风冷散热器一定要注意内存限高参数。因为风冷一般体积比较大,会侵占到内存的空间,有些配备了散热马甲的内存,无法和某些风冷散热器共存。具体行不行,买的时候注意一下内存限高这个参数,散热器的参数里会标明。
注意点
双塔风冷比较重,建议选购一个散热器支撑杆,否则时间长了会导致主板变形;
散热器底座的塑料纸记得撕掉,我见过好几个没撕,然后怪散热器不行,典型的拉屎不出怪马桶;
硅脂的涂抹不是越厚越好;
安装注意风道,别吹反了,往机箱屁股后面吹,这样热风才能出去。搞反了之后机箱会变成个大闷罐。
显卡如何选择?
日常办公用户可以直接跳过这个环节,建议直接选择带核显的处理器。
目前游戏显卡只有英伟达和AMD两个选择,怎么选,想清楚一件事情就行了。
要不要光追?要,就英伟达,不要,就从性价比考虑。虽然AMD7000系列的显卡也支持光追,但是与英伟达同级别的显卡相比,开启光追之后的性能差异比较大。
其次,看游戏分辨率选购显卡。
如果只是1080P分辨率,最高RTX3060或者RX7600就够了,再往上升级没太多意义,有性能冗余,钱多的可以无视。
2K游戏玩家,建议RTX3060ti GDDR6X、RTX4060ti起步,上不封顶。
4K游戏玩家,尽你最大的努力,在预算范围内买最贵的那个,电子产品一分钱一分货是个铁律。
注意点
注意显卡的峰值功耗,性能越好的卡功耗越高,要确保电源能够支撑;
显卡的电源接口,有6pin、8pin、双8pin、三8pin等等很多种类型,购买之前先要确认电源的接口能不能支持;
信号接口,一些低端入门显卡的接口类型比较少,要注意是否有和显示器对应的接口,如果不能匹配就需要购买信号转接头,但是转接头容易出现兼容性的问题;
如果显卡重量较大,建议选购一个显卡支撑杆,否则长时间会导致显卡PCB板变形;
老黄的40系显卡,4080和4090的电源接口有点特殊,新装机的同学注意一下电源的接口适配。
内存如何选择?
内存最重要的一个选择标准是容量,它决定了电脑能做哪些工作,不能做哪些工作。
其次是频率,在容量满足的前提下,频率决定了内存的工作性能。
最后是颗粒、时序等,这是超频玩家考虑的选项,不超内存的可以无视。管它原片还是白片,消费级内存的稳定性都做的很好了,普通玩家不用担心。
先说容量,建议是16G起步,目前内存的价格很便宜。国产光威3200频率的16G内存不到200块。
对于办公用户来说,虽然8G也能满足,但是有时候浏览器开的多,再打开Office,还有微信等一些乱七八糟的软件,8G内存也会稍微吃紧。
对于游戏玩家而言,16G也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游戏求。
而对内存容量要求最高的,应该是专业类的工作,比如视频特效渲染,这类工作建议32G起步,上不封顶,取决于特效需求。
内存的代数,目前最新的是DDR5,价格相较于刚发布已经降了很多,可以入手了。
目前Intel的12代、13代处理器同时支持DDR4或者DDR5,但是得搭配对应的主板,选购的时候注意别买错主板型号了。
AMD5000系列处理器只支持DDR4内存,7000系列处理器只支持DDR5内存。
关于通道,建议尽量组双通道。如果预算有限,2条8G组合的内存比1条16G内存的性能更好。
注意点
内存的工作频率取决于主板的支持频率。例如10400最高支持2666,搭配B460主板的最高频率就是2666。但是搭配B560就能突破2666;
内存频率超出主板的支持频率时,内存会降频,与主板的支持频率保持一致。比如3600频率的内存插在H610主板,内存会默认工作在3200频率;
内存的容量取决于主板的支持,如果主板单槽只支持16G,将32G的单条插上去之后会无法点亮;
多条内存尽量购买同品牌、同型号的产品,稳定性最好。
硬盘如何选择?
台式机硬盘分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至于固态的接口一会再说,先说说固态和机械如何选择。
任何用户,注意,我说的是任何,优先选择固态硬盘。没有数据存储需求的用户,500G、1TB的固态硬盘,基本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使用场景。
如果有数据存储的需求,建议添购机械硬盘,除非固态硬盘的价格比机械还更加便宜。因为从安全的角度来说,机械比固态更好,而且,机械的数据损坏是可逆的,就是可修复(不是百分之百),但是固态一旦损坏,直接GG,没有任何希望修复数据。
关于固态的接口类型,优先推荐基于NVME协议的M2接口,它的传输速度以千兆来计算,和机械硬盘的百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目前还有基于SATA协议的M2接口固态硬盘,它和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速率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是所有M2都是高速,主要取决于接口协议。
m2接口固态硬盘
关于PCIE3.0和PCIE4.0,对于普通用来说其实日常使用场景中没什么感知差异,如果平台只有PCIE3.0通道,不一定非要换PCIE4.0平台。
另外还有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它和机械硬盘是一样的接口,传输速度也能达到几百兆。
SATA接口固态硬盘
但是目前新推出的主板,哪怕是最低端的入门主板,至少会配备一个M2接口。而且基于NVME协议的M2接口会走PCI-E通道,数据传输效率会提高很多。所以,如果不是主板没有M2接口,不建议再选购SATA固态硬盘。
关于机械硬盘,容量没什么好说的,按需选择。但是要注意避开叠瓦盘(SMR),选择垂直盘(CMR)。叠瓦盘的安全性十分让人堪忧,没有任何选购价值,纯属工业垃圾。
但是绝大多数机械硬盘产品,都不会直接标明是SMR还是CMR。但是受技术影响,单碟超过4TB的机械硬盘,99%都是SMR叠瓦盘。要区分叠瓦和垂直,可以从客服和官网产品参数去寻找。
目前已知在售的垂直盘,有东芝P300,有1TB、2TB、3TB三种,还有海康威视贴牌的4TB西数紫盘。这两个是目前我明确已知的垂直盘,其他的型号我没去考究,就不多说了。
注意点
大容量的单碟机械硬盘很有可能是叠瓦盘,一定要注意甄别;
如果主板只有SATA接口,不要买M2转接口插M2固态,直接用SATA接口就行,SATA转成M2接口,性能也是SATA的标准。
电源如何选择?
首先是功率,如何评估呢。
电脑中的耗电大户是CPU和显卡。假设CPU满载150瓦,显卡满载200瓦,其他所有配件加起来给他预个100瓦,那么整机的峰值功耗是450瓦,建议的电源是从500瓦起步。电源的最佳转换负载大约是50%~80之间,所以我们一般建议装机电源功率的选择,在峰值功率上再增加大概20%的冗余。
电源功耗不够时,电脑就会直接熄火。电源冗余越低,高负载的时间就越长,这样噪音会较大,而且会影响电源的寿命。
关于电源的功耗,有两个小的知识点。
第一个,电源的日常工作功率是多少?
标注800瓦的电源,是不是耗电量就是以800瓦来计算的?不是。800瓦表示电源能提供的最大功率,日常使用时的功率以电脑配件的功率为主。如果电脑使用率低,整机功率要求只有50瓦,那么800瓦电源的工作功率也是50瓦,它不会按照800瓦来运转。
第二个,电源标注的功率和转换率有什么关系?
以800瓦电源为例,假如是金牌电源,转换率90%。表示这个电源的最大可用功率就是800瓦,这个90%指的是它需要的输入电源功率,900瓦/0.9=1000瓦。也就是说这个电源在满载时,需要输入1000瓦的功率。而白金认证,就是保证电源的输入功率不超过1000瓦。
如果没有认证,也就是电源的转换效率没有保障,有可能输入2000瓦的功率,最后转换出来才有500瓦的功率,这样就会带来极大的电力浪费。
所以,相同功率的白牌、铜牌、银牌、金牌、白金认证,它们的可用功率是没有区别的,区别在于输入的电源功耗上不一样。
关于单路和双路的选择
普通用户来说,不用关注这个点。超频用户建议优先选择单路12V输出电源,这样能够充分的保证处理器超频之后的电源需求。
而双路电源对12V输出的功率做了固定的划分,+12V1或者+12V2任意一路功率跟不上时,电源就会过载断流,电脑熄火。而单路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它将CPU和显卡的功率全部通过一条+12V输出,功耗大的多用点,功耗低的就少用点,除非配件功率超过+12V整体输出功率。
简单的说,就是单路电源超负载的几率更小。
注意点
接口,尤其是高端显卡,双8pin、三8pin,要特别注意电源能不能支持这样的接口;
注意+12V(单路),+12V1,+12V2的输出功率,单路电源的+12V功率不能低于显卡+CPU的峰值TDP。而+12V1和+12V2分别对应显卡的CPU,注意对应的峰值功率是否满足;
老黄的4080和4090电源接口不一样,要注意兼容性。
机箱如何选择?
这应该是主机配件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配件了。
硬性要求有且只有一个,就是尺寸,它会影响到三个配件,分别是主板、显卡、CPU散热器。
机箱的尺寸分类与主板一样,ATX,E-ATX,M-ATX,ITX,对应主板的尺寸类型进行选择,可以大,不能小。
风冷散热器,选购机箱的时候注意散热器限高参数,超出之后侧板就盖不上了。
显卡,部分三风扇显卡的长度特别长,显卡的安装一般都是横置的,机箱对于显卡横置是有空间限制的,要特别注意。
满足了主板的尺寸之后,再就是风道,支持几个风扇安装,风道是怎样的,不过这个问题都不是特别关键,稍微注意下就行了。
对水冷的支持,有些机箱对水冷的支持是有限制的,所以在选择水冷型号的时候要注意,机箱支持的水冷参数会标明。
剩下的就交给颜值吧,这个我就没办法说了,个人喜好。
其他的什么静音、材质、颜色、侧透、背板走线、防尘这些我个人觉得都不是必选项,自己看着办吧。
注意点
注意散热器限高,超出之后侧板盖不上;
注意尺寸与主板的尺寸,机箱尺寸可以超出主板,但是不能小于主板尺寸,否则装不上。
机箱对显卡安装的空间,如果空间不够会导致显卡无法安装。
显示器如何选择?
显示器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主大类,一类是游戏显示器,一类是非游戏显示器。
先说游戏显示器,核心参数是刷新率、响应时间,其次是画面同步技术和护眼认证。对于非FPS类的游戏来说,响应时间没有必要追求1ms极限,4MS(GTG)就足够了。
其他的一些参数,如HDR、静态对比度、亮度等,不属于核心参数,可以有,但是没必要强求。
非游戏类的显示器,比如办公类,核心参数是色彩素质(色域、色深、色准)、PPI(分辨率和尺寸的搭配)、其次是护眼认证。
注意点
响应时间尽量选择GTG单位,避开MPRT技术产品。ELMB、DYAC等所谓的极速响应,其本质都是MPRT,瞎眼;
HDR认证400(包括)以下的都不值得购买;
刷新率144Hz是最佳性价比参数,再继续提升刷新率性价比就非常低了,钱包允许的可以无视;
低端显示器别指望搭载的Free-SYNC技术能有多好的效果,可能还不如锁帧;
护眼认证注意,只有单项软件级滤蓝光认证的都是割韭菜。
价格最小的区间金额为1000,每上升一个区间,显卡必须提升一个档次,否则就没有增加预算的意义。
因为是游戏电脑的配置,所以增加的预算会以优先保障显卡提升,剩余的预算,在满足显卡的性能需求前提下,尽量选择性能足够的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