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4“雌鹿”直升机是苏联时期研制的一款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也是苏联首款专用武装直升机,诞生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时间。目前,“雌鹿”直升机仍没有全部退役,而是继续保持活跃状态。近年来,米-24“雌鹿”直升机的后续机型米-35M经过现代化升级与改进,在市场上备受关注,成功出口到多个国家,呈现出“返老还童”之势。那么,在航空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俄罗斯为何仍要升级“雌鹿”直升机并推出改进型号米-35M呢?相比之前的米-24,米-35M有哪些方面的升级与改进呢?
一、米-35M直升机的诞生背景
米-35M直升机是米-24的衍生型号,因此在介绍米-35M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米-24直升机的一些基本情况。米-24直升机的研制始于米里设计局提出的“战场支援直升机”计划,旨在设计一款既可以运送兵力又可以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直升机。在1967年,米里设计局设想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研制一款7吨重的直升机,搭载一台功率1268千瓦的TV3-117A发动机。第二种方案是设计一款10.5吨重的直升机,搭载两台TV3-117A发动机。最终投入设计的是第二种双发方案。
米-24A“雌鹿”直升机
1968年5月,苏联提出了240工程,加快了战场支援直升机的研制进度。按照计划,这款直升机将装备先进的火控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仪、昼夜两用瞄准系统和电子干扰装置等。1969年6月,米-24直升机的第一架原型机完成组装,并于当年9月15日首飞。苏联共生产了12架原型机用于飞行测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米-24的第一个改进计划是245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可滑动的气泡状座舱门、增加飞控系统以及制导设备等。到了1970年,米-24A直升机投入量产。
米-24D型直升机的座舱
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服役后,米-24直升机又推出了多个改进型号,主要有米-24D、米-24V、米-24P以及米-24VP等。米-24D直升机采用前后纵列座舱,飞行员的座舱较高,位于武器操作员的后边,座舱还采用了防护装甲设计。米-24D的原型机于1972年6月组装完成,1973年米-24D投入生产,出口型号被命名为米-25。米-24V的主要特点是加装了9K113武器系统,核心是9M114超音速反坦克导弹。除此之外,米-24V直升机还换装了TV3-117V发动机,以及新型航电设备。米-24V于1976年量产,总产量超过1000架。部分米-24V直升机经过简配之后用于出口,被称为米-35。米-24P是米-24V的后续改进型号,主要变化是加装了2门30毫米机炮,于1981年投入生产。米-24VP也是米-24V的改型,主要改进了炮塔,用NPPU-24炮塔取代了之前的USPU-24炮塔。
米-24直升机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继承了米-24系列直升机以及相关的技术。在1990年代,俄罗斯推出了米-24M直升机,采用了不可收回的起落架,还计划使用全新的复合材料旋翼,加装电子吊舱等。米-24M的原型机于1999年进行了试飞,它的出口型就是本文的主角——米-35M直升机。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米-24M以及米-35M不仅继承了米-24系列直升机的设计和特点,还大量借鉴了米-28直升机的设计,后者也是米里设计局研制的一款武装直升机。俄罗斯本来寄希望于米-28武装直升机,但由于它的研制进度缓慢,因此选择了继续升级米-24直升机,并且顺势推出了米-35M直升机,主要用于出口市场。
二、米-35M直升机的升级与改进
就像上面所述,最初亮相的米-35M直升机一方面延续了米-24系列直升机的设计,另一方面还广泛采用了米-28直升机的一些设计,总的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保留优点、摈弃缺陷、化繁为简、以新代旧。具体来看,米-35M直升机的升级与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米-35M直升机借鉴了很多米-28的设计
第一,进一步完善机身结构和气动布局。米-35M直升机采用了米-28直升机的复合材料旋翼替代了之前米-24的金属旋翼,使用X型复合旋翼取代了之前的三叶反扭矩旋翼,采用固定式起落架替换了之前的伸缩式可收回起落架。米-35M直升机还设计了新的短翼,主旋翼叶片采用玻璃纤维制造,拥有全新的气动外形。以上设计使米-35M直升机的重量有所减轻,提高了飞行性能和机动性。数据显示,米-35M直升机的总长度为21.6米,翼展6.5米,高度6.5米。它的起飞重量为12吨,可携带8名士兵或2400千克的有效载荷。
米-35M直升机的现代化座舱
组装中的米-35M直升机
第二,大幅升级航空电子设备,加装电子对抗套件。米-35M直升机采用了一系列新的电子系统,升级了航空电子设备,改进了传感器组件,包括夜视系统等。米-35M配备有光电测距/瞄准系统、热成像制导通道、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电子多功能显示器、机载计算机和抗干扰通信设备等。具体来看,米-35M升级了之前的KPS-53A光电瞄准吊舱和数字式PNK-24航空电子套件,配备了GOES-342电视/FLIR瞄准系统和激光测距仪,座舱内安装了多功能显示器(MFD)和夜视镜(NVG),以及嵌入式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冗余飞行控制系统等。米-35M直升机还加装了电子对抗套件,包括一个雷达告警接收机、一个激光测距仪、一个定位仪、箔条和火炬发射系统、红外干扰系统和发动机排气红外抑制器等。
米-35M直升机的武器
米-35M直升机射击图
第三,升级和改进了武器系统,可搭载更多类型的新式装备。米-35M直升机将武器挂载点的数量从之前米-24D的6个减少为4个,可安装AT-6反坦克导弹系统,能够携带多枚反坦克导弹。AT-6反坦克导弹采用半自动无线电制导,搭载重5.4公斤的高爆破片弹头,可穿透650毫米的装甲,最大射程5公里。经过改进后,米-35M直升机还可以挂载AT-9反坦克导弹或Igla-V空对空导弹。AT-9反坦克导弹采用雷达波制导,携带一枚7.4公斤弹头,能穿透800毫米厚的装甲,最大射程为8公里。米-35M直升机的前炮塔还配备有一门双管23毫米GSh-231自动机炮,还可以挂载空对地非制导火箭等。
米-35M直升机搭载两台发动机
第四,提高动力系统可靠性,增加了新型发动机。米-35M直升机搭载两台TV3-117VMA发动机,每台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200马力。发动机的进气口装有导流板和分离器,以防止起飞时吸入灰尘。另外,一些用于出口的米-35M直升机还换装了新型VK-2500发动机。该发动机具有不同的起飞功率,安装了数字控制系统,还使用了新材料,寿命和可靠性均有所增加。米-35M直升机的内部燃料容量为1500公斤,可在客舱中安装一个1000公斤容量的辅助油箱,或者挂载4个外部油箱。油箱具有自密封盖和多孔油箱填料,以提高生存能力。米-35M直升机的最大速度为310公里/小时,正常航程为460公里,最大航程可达1000公里。
作为一款武装直升机,米-35M的内部空间显得很宽敞
第五,不断强化多用途能力。作为一款武装直升机,米-35M直升机的主要作用是摧毁坦克装甲车、地面有生力量、无人机和其他直升机等。但是,米-35M同样具备一定的运输能力,可以根据需要运送人员和货物。凭借先进的航电系统和传感器等,米-35M直升机可以在夜间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工作。米-35M可以在高温和高海拔环境下使用,具有昼夜作战能力,可以在白天和晚上执行任务,也可以在简易条件下进行起降,进一步强化了多用途能力。
米-35M直升机仍在持续进行改进与升级
第六,最新的升级与改进。在刚刚过去的数年里,米-35M直升机仍在持续进行改进与升级,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最新版的米-35M直升机改变了机翼设计,加长了机翼。其机翼下方可挂载攻击性武器和防御性武器,包括最大射程10千米、采用主动激光制导的9K121M“旋风-M”反坦克导弹,以及“针-S”空空导弹、新一代机载综合防御系统吊舱等。新版米-35M直升机还升级了航电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式搜索/瞄准系统、全天候光电设备和雷达测距仪等。
三、“雌鹿”直升机返老还童的原因分析
首先,“雌鹿”直升机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较大的可改进空间。米-24“雌鹿”直升机虽然是苏联第一款专门的武装直升机,但是它的设计源于经验丰富的米里设计局,因此具备良好的技术基础。米里设计局是苏联著名的直升机研制机构,在设计“雌鹿”直升机之前已经研制了多款经典直升机。米-24继承了多款直升机的优点,设计起点很高。尽管米-24的早期版本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经过不断的改进后,基本上不存在大的缺陷,总体上是十分成功的。这是米-24直升机能够继续升级的基础,也是“雌鹿”直升机能够返老还童的前提。另外一点是,米-24“雌鹿”直升机拥有较大的可改进空间。在设计之初,“雌鹿”直升机就不同于普通的小型武装直升机,而是具备一定的运输能力,所以内部空间较大,这为 “雌鹿”直升机的持续升级和改进提供了一定发展空间。
哈萨克斯坦的米-35M直升机
其次,“雌鹿”直升机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米-24“雌鹿”直升机诞生之后,很快就出口到了海外市场,拥有较为广泛的客户群体。“雌鹿”直升机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它的多用途能力比较突出。常规武装直升机的内部空间较为狭小,载荷能力也较弱,所以无法执行运输任务。而“雌鹿”直升机一方面携带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另一方面也可以运输人员和物质,所以是一款全能型的军用直升机。新版米-35M直升机亮相后,也很快打开了国际市场。早在2005年,米-35M就赢得了海外订单。在过去的数年里,米-35M直升机成功出口到了多个国家,仅仅是2018年,就获得了14架出口订单。因此,“雌鹿”直升机能够返老还童,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米-28直升机
最后,“雌鹿”直升机的返老还童与米-28直升机的研制缓慢也有一定关系。在“雌鹿”直升机之后,米里设计局于1980年代开始设计另一款武装直升机,这就是米-28直升机。虽然米-28的原型机早在1982年就完成了首飞,但是它的研制过程并不顺利,甚至一度濒临中断。经过数十年断断续续的研发和测试,一直到2008年初,俄罗斯才开始接收生产型的米-28N直升机。在这之后,米-28直升机的进度依然十分缓慢。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升级和改进“雌鹿”直升机,成为了一种经济可行的办法。于是,米-35M直升机得以顺利推出,并且很快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源源不断的订单为它的持续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时至今日,米-35M仍然在进行升级工作,“雌鹿”直升机仍然在发挥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