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爷爷是个秀才,屡科举不第,后来弃笔从商,开了家酒坊,虽创业艰辛,历经风雨,后来也算是富甲一方,熟读经史,为人和善,家族名望一时。
家史中记载:一日,乡中一无赖去家中打酒,端了一个近二尺宽的大盆,口中叫喊“打二两烧酒,给盖个盖”,店中伙计感觉蹊跷,便告知东家,爷爷的爷爷长叹一声“去烙个厚厚的二尺多宽的大饼”,伙计一听急了“东家,这不是明抢吗?方圆百里,您也是个人物,若开了此处,以后……”,“今年收成不好,家中孩子又多,也迫于无奈呀!照我说的做就行了”,伙计照做,乡人满是感激。
爷爷的爷爷创业之初,家境贫寒,倾其所有凑了几个铜板,推着独轮车去乡中购买粮食;回来的路上,天降大雨,经过一座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石砖桥,推着用所有家底换来的几袋粮食,离家十几里,大雨倾盆,石桥欲坠,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爷爷的爷爷摘下草帽,扑通一下,跪在地上,仰望苍天 “今日天公若能通融,助度过此劫,倘日后通达,吾定重修此桥,造福乡邻”;说来也是奇怪,话音刚落,风停雨住,爷爷的爷爷推着独轮车战战兢兢地从桥上走过,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长舒一口气,又回过头看了好一会,然后继续赶路,朝家的方向走去。
两年后的一天,爷爷的爷爷带着一伙石匠,还有几马车的砖石工料又来到了这里,这个时候的桥早已经塌了,河两岸的乡民平时用木筏或小船来往;乡人中有认识爷爷的爷爷的,“您这是?”,“各位乡中父老,兄弟姐妹,吾今日重修此桥,一是为了一桩心愿,二是这桥也确实该修了”,说着仰望苍天,目视桥址,不由得想起少经磨难,半生风雨,心酸处,五味杂陈;随着鞭炮齐鸣,开工建桥。
乡邻们也是踊跃参加,帮忙的人越来越多,没用多长时间桥就建好了,结结实实坐落于大河之上,颇显壮观;由于修建时的匠心和后来乡人们的修缮,历经百年风雨,石桥仍屹立不倒;上世纪七十年代,河流改道,虽经多方努力,石桥还是被拆了,也许是历史的洪流谁也无法阻挡;爷爷的爷爷在桥上走过,爷爷在桥上走过,父亲在桥上走过,而我却没有见过那座桥。
沧海桑田,时空涌动,有些尘烟过往已寻不到记忆的足迹,但却是后人心中永远的一座丰碑,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