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可以算是近几年来最火的网络综艺了。这档辩论形式的脱口秀节目,从2014年在爱奇艺平台开播伊始,仅靠蔡康永、高晓松、马东,以及18位“奇葩”辩手的三寸不烂之舌,第一季第二季总播放量破8.8亿。
3月4日,《奇葩说》第三季首播, “马晓康”(马东、高晓松、蔡康永)再度合体。首期辩题“单身是贵族还是狗”,第二期辩题 “跟蠢人交朋友你四不四洒”。截至3月8日,两期节目播放量已达4064万。
上周,小编有幸受邀参加了《奇葩说》两期节目的录制。从现场环境看,《奇葩说》第三季有很大的升级。首先是奇葩阵容升级,现场一共30位新老奇葩。台前“开撕”,幕后也同样热闹。据悉,一期《奇葩说》的录制,大概要动用到24位现场导演、16个现场拍摄机位(包括9个跟拍机位和9台固定POV)、36路音频同时录制以及40人搭建舞台。
《奇葩说》总制片人牟頔此前曾是央视最年轻的总导演,2014年她带领一支20余人的团队离开央视加入《奇葩说》。
录制前的忙碌间隙,她与小编分享了这档播放量近十亿的网络脱口秀是如何炼成的。
1.你此前说过,《奇葩说》的观众定位大概是80、90后这个群体。你认为80、90后这一批大概是什么特点,《奇葩说》又是怎么去把握的?
他们跟互联网走的比较近。在互联网这个渠道,他们已经接触了很多新鲜的内容,看着像《康熙来了》、《快乐大本营》这类节目长大,所以他们对内容的新鲜感、信息量、可看性要求很高。他们可能喜欢更直给的方式,而会回避一些生硬的价值观灌输。
《奇葩说》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所以我们不会做说教、虚无缥缈的鸡汤,在布景上,会做得比较鲜艳。其实研究他们就是研究我们自己,因为这个导演组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团体(多为80、90后)。所以不用去研究所谓的市场或数据,导演需要建立直觉和对自我的判断。我们以前也做过一些节目,虽然符合调性,但真正自己要去欣赏的时候可能就看不下去了。
2.《奇葩说》除了是一档说话类综艺节目,喜剧效果也做得非常足。无论是奇葩们之间的配合,还是后期剪辑和字幕的效果,是否有刻意为之?
综艺节目里,喜剧性不是硬凹的。我们没有剧本,也没有编剧。喜剧一个比较重要的来源是人与人之间的化学反应,所以你的选角儿很重要。比如葛优,可能他演什么电影大家都觉得是个喜剧,因为他身上散发的就是一种喜剧的化学反应。在《奇葩说》里,肖骁遇上如晶,或马薇薇和范湉湉“开撕”时,它就有天然的喜剧效果。
我们对喜剧粗略的理解就是角色最重要。预先设定的梗,在节目中并没有那么重要。节目中选手的互相吐槽,自黑,都是可能形成喜剧性的元素。因为这不是一个假的、表演的时空状态,而是一个真实表达的生命状态。所以要达到理想的笑点,就要依靠对人的激发,告诉奇葩们我们更希望能解放天性,真实表达。
3.所以海选中你们也会偏好风格比较突出的选手?
当然,但风格突出是其次的。因为我们是辩论的节目,表达和观点是第一位的。
4.一期节目从录制到后期剪辑,周期大概多久?
28天。我们一季节目会分四次录制,每次录制三天,一天录制两期,然后分星期五、星期六来播出。因为互联网的特性,太长了没人看。
5.你之前说过“互联网是快消品,要抓住前三分钟”。能谈谈《奇葩说》是如何把握这前三分钟的吗?
降低无效表达。比如空镜特别多,转场特别多,可能就会被剪掉。甚至你看我们一开始没有片头,因为片头对我来说是无效表达。在进片头之前,就要抓住别人,这期到底要干嘛,有什么好笑的梗要铺到前面去,之后再进片头。对我来说,有效表达就是让人笑或让人记住的东西,前三分钟信息量要足够。特别是最开始的时候。
现在基本不存在这种问题了,因为现在看《奇葩说》的观众就是冲着你来看的,已经形成口碑和固定受众。但是最开始3-6期,要为口碑做好准备——几乎很快进入辩题,马小康的调侃,总要有一个爆点。
6.每期的辩题怎么确定,原则是什么?
首先网友要有广泛的关注度。我们会选取网友关注最多的问题发动调查和投票,网友积极度高的才有可能成为节目中的辩题,同时他们提供的数据将成为节目参考的依据。
此外,既然是辩题,就必须是一个正反方都能说的话题,比如一些道德绑架的话题,如“要不要赡养老人”,这就没法讲。辩手、导师们也会给我们一些意见,因为他们都是从专业角度出发:比如反方角度狭窄,铺不开;正方太上纲上线,容易假大空。参与的导演团队也会去分析。最后是意见的综合和平衡。
每次辩题大概在录像前五分钟才会完成,所以两次录像中间的一个月都在讨论辩题,搜集资料,头脑风暴,扔出去看反馈。如此循环往复。
7.最近广电也出了一些新规。作为一档“有尺度“的说话节目,话题的敏感性如何把握?
我们会找到边界,《奇葩说》之前吃过亏(有两期被下线)。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了,那个话题是触底线的,所以我们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尺度。
现在社会上有两种声音,一种说《奇葩说》是无底线,靠大尺度、博眼球上位的节目,我其实不太认可。如果你真的看进了《奇葩说》,其实会发现大部分时候是把传统价值观掰开了揉碎了给你听,且正反两方的观点是可以兼听的。我们很少会有粉丝说《奇葩说》是一档负能量的节目。
8.很明显看到《奇葩说》第三季赛制升级,由蔡康永和高晓松分别带队,这是出于什么考量?此外还有什么新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这一季我们分了战队,所以整季比赛除了奇葩之王的争夺,更大的悬念是高蔡两位导师带领的两支队伍谁能成为冠军战队。第三季分战队辩论,一方面是把两位导师的对抗升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我们看到新老奇葩们更好的融合,从各自作战转变为团体荣誉。
现在的赛制是导演组的童鞋们认真研习了英国议会制、奥瑞冈制、国辩等辩论赛制,然后经过模拟比赛,接下来通过淘汰基数的推演,完成极端情况的设定也能找到解法后诞生的。
其它的主要就是细节上的变化,如舞美的升级。以及高晓松老师回来了。
《奇葩说》会根据每次的录制经验来变化。我们在第三季找回了海选,有了先导节目《奇葩来了》。在第一赛段录制完毕后,总结了一些问题,在第二赛段恢复并升级了奇袭,于是有了了1v1单挑。
9.《奇葩说》的嘉宾有很多话题性人物,都是怎么“挖”来的?
一些话题性人物,有的是节目组邀请的,也有的是自己来的。像第三季史航老师,一直跟我们有良好的互动。我们问他要不要来玩,他就来了。
神位嘉宾的话,首先要好玩儿,有娱乐精神,再看看有没有档期,个人意愿。一般来说个人意愿是没有问题的,娱乐圈对奇葩说的认同度还是蛮高的。一般都是档期问题。因为我们的录制时间比较固定,没有那么随意。档期ok就来,档期不ok就下次。一开始是女神,后来发现限制太多,也请了一些男性嘉宾。
8.现场辩论环节会对话题的方向有把控吗?
会有提前的沟通。但不会提前写稿或限制,大部分是他们自己建立了观点,黄执中或胡渐彪老师进行修正。我们会纠正太严肃的选手,告诉他们表达要再娱乐一点。
9.《奇葩说》的口播广告也是一大特色,十分深入人心。这样一条口播广告大概会花费多久时间?
《奇葩说》的一条口播广告诞生大概需要一个月。品牌确认合作后,营销团队跟导演组会花费1个多月的时间构思合作内容、创意,跟品牌方开两到三次的密集沟通会,沟通产品的卖点。比如说谷粒多的诉求是“扛饿”,怎么把“扛饿”变成一个好玩的口播,其实一开始是“顶饿”,导演团队会做不断的修改。
10.目前《奇葩说》的IP仍在爱奇艺那里,现在与爱奇艺主要的分配方式?米未除了目前先导节目《奇葩来了》,还有别的衍生品开发吗?
主要是 “保底分成”的合作方式,爱奇艺先承担一部分费用(制作费),再和我们进行广告分成。和爱奇艺的合作没有排他性,目前米未与所有视频平台都有接触,都有探讨的可能性。但因为和爱奇艺有血缘关系,所以同等条件下,肯定会优先选择爱奇艺的。
接下来会跟优酷土豆合作,是一个围绕在米未品牌下的节目矩阵形式,一个大的再加一系列小的。今年5月份马薇薇在优酷会有一个新的节目要上,独立脱口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