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中庸但不平庸--高颜值拍照手机OPPO R7测评

 人阅读 | 作者pangding | 时间:2023-12-08 13:24

2015-06-21 17:08

感谢zdm长期以来对本人的厚爱,也感谢OPPO提供本次产品测试机会。先说说我对OPPO手机的印象:

1、主要用户是女性(本人男)

2、线下渠道销售量大于线上渠道

3、二三线城市的销量比较高(可能跟线下渠道的覆盖有关)

以上印象是基于我个人的一些观察,不一定准确。本次测评的标题基本就代表了我对这款OPPO R7的一个整体评价。硬件配置不是最强,但整体表现还不错。机器颜值颇高,主打的拍照功能也可圈可点。废话不多说,下面进入详细的测评。

一、开箱图

不知道是不是1分钱的顺丰快递薅多了,我发现最近zdm的众测产品很多都是顺丰快递

zdm的箱子永远少不了那霸气的胶带。

撕开胶带就露出了手机盒的真容,看上去非常的简洁和舒服。

盒子背面是手机的基本信息,从上面也可以看出这个手机是银色的移动版,5月18号才出厂。

手机盒外面是有一层薄膜的,拿去薄膜才可以打开手机盒。

比较有意思的是盒体的一面写着一个“头”字,这是提醒大家这面是手机头的那面么?

打开盒子,直接就是手机的真身,第一眼给我的感觉是实物比网上的图片要好看。

拿去手机,下面就是主要的配件,包括耳机以及VOOC闪充套装(这年头买手机送耳机的真是越来越少了)。

取卡针的位置非常隐蔽,我差点都没发现。

主要配件和说明书的合影。

R7的USB充电头是绿色的,这种颜色还真的不多见。

二、外观设计

R7的外观设计应该是其最大的卖点之一。手机拿到手之后,R7的外观给了我非常不错的印象。但是在整个外观设计部分我还是有两个地方想吐槽的,下面我会再详细说。

顶部依次为是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光线距离感应器(其实还有一个隐藏的呼吸灯

底部这三个虚拟键是我对外观设计第一个想吐槽的地方,虚拟键可以有,但真的没必要占这么大空间吧。

机身顶部主要是3.5mm的耳机插孔以及天线隔断条,值得称赞的是其中一个天线阻断条非常巧妙的和耳机插孔融合在一起。

底部是标准的micro usb接口、麦克风以及天线隔断条。

机身左侧只有一个开关按键。

右侧是音量键以及sim卡卡槽。

R7是双卡双待,但是我发现我的卡槽背面的红框处好像处理的很粗糙,让我乍一看感觉是生锈了。

机身背面是非常经典的三段式设计。

摄像头跟机身相比还是略微凸起,摄像头下面是闪光灯。在摄像头旁边还有一个降噪麦克风。

扬声器位于机身背面的底部,这是我对外观设计第二个想吐槽的地方。扬声器设计在这个位置,当我将手机放置在桌面上时,整个扬声器被覆盖,音量和效果可想而知,为什么不能放在机身的底部呢?可能OPPO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扬声器的左下方,加了一个凸起的点,估计是为了将手机底部和平面之间支起一定的空间,以免扬声器被完全遮盖。但我想说的是实际的播放效果还是有影响的。

2.5D玻璃是这次其外观设计的主打之一,实际产品的效果也是让人满意的。在视觉和实际的手感上都带来了不小的提升。

外观设计部分最后我简单说下R7的握持手感。R7是5寸的机身,这个尺寸属于相对均衡的尺寸,男女皆可掌控。官方宣传说R7机身背面借鉴经典小提琴的弧线设计,真实与否我并不关心,只要实际的手感舒适即可。R7的机身很薄,只有6.3mm厚度,所以拿惯了一加的我第一次拿到R7的时候真的感觉非常的轻薄。当然一味的追求薄也不是啥好事,因为薄到一定程度之后必然会牺牲手感。R7的这个厚度选择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合适,在轻薄和手感之间取得了一个平衡。简而言之,R7的握持手感很不错!

三、开机及系统初始化

准备开机

经过上面几个简单步骤设置,就可以顺利进入系统。

四、硬件配置及性能

OPPO R7的配置其实并不算是特别高,这也是我在标题中给出“中庸”的原因。在网上找了张R7的相关配置图

安兔兔测试的性能指标如下

总的来看,R7的硬件配置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五、系统体验与对比

硬件配置并不能绝对的决定系统的实际体验,因为后期的系统及软件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的流畅度等。R7搭载的是ColorOS 2.1系统,基于Android 4.4.4的深度定制。

机身自带的存储为16G,我随便拷点音乐和高清电影就快占满了。这年头16G真不够用。还好R7支持最高128G的SD卡。

系统在无程序运行的情况下,大致剩余2G左右的可用内存,还是非常不错的,足够满足日常的需求。R7的ColorOS 2.1系统为了适应AMOLED屏的特点,对系统做的最大变化就是很多地方采用黑色或者深色的背景,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省电。关于ColorOS系统的详细使用,大家可以看我以前的一加测评。为了看出ColorOS 2.1的变化,简单的跟一加系统自带的ColorOS 2.0.58版本进行对比。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有拼接图片左侧都是R7截屏,右侧是一加手机截屏。

首先看看主界面

ColorOS 2.1对一些常见的图标进行了重绘,见下面的对比图。

但是说实话,ColorOS 2.1这种重绘会导致整体风格看起来不一致。

ColorOS 2.1的很多系统工具图标也发生了变化。

下拉状态栏有一些内容上的变化,主要变化是ColorOS 2.1加入了“护眼显示”和“计算器”。

显示部分的设置也主要就是多了一个“护眼显示”的设置选项。

对于这个“护眼显示”。官方说法是可以减少长时间阅读时的蓝光伤害。

ColorOS 2.1的手势体感部分的设置也多了“皮套模式”。

但是让我比较遗憾的是R7的呼吸灯貌似是单色的,不可以像下图的一加一样根据来电人和通知内容的不同进行自定义设置。

总的来看,ColorOS 2.1并没有我当初设想的那样有非常大的改进,主要的改进在一些小的细节部分。

六、屏幕测试

R7的这块屏幕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鲜艳,当然这本身就是AMOLED屏的特点。R7的屏占比其实并不高,根据国外媒体的测试,其屏占比为66.2%。在目前国内外各家的主流机型中排名非常靠后。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底下那三个虚拟按键所占空间太大。为了看出屏幕显示效果的差异,跟一加手机屏幕进行了简单对比,先看纯色的对比。

以下图片上为一加,下为R7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个图片是全黑对比,因为AMOLED屏本身的发光原理,R7的屏幕就看上去跟熄屏一样。

接着来看看真实图片的对比,以下图片左R7,右一加

总的来看,AMOLED屏的特点基本在R7上都体现了。

七、续航能力测试

续航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了。目前应对续航问题,主要也就3种办法:增加电池容量、提供可更换电池以及R7所采用的这种闪充技术了。VOOC闪充绝对是R7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正常使用下R7支持1天完全没有问题,我们所关心的是在紧急情况下R7的闪充到底表现如何。

14:44分,手机电量还剩1%。开始充电

按照OPPO的宣传,充电5分钟可以打两小时电话。5分钟之后,电量来到了12%。我没打过那么长的电话,也不太确定12%到底能不能撑2个小时。

OPPO也宣传说充电30分钟可以充满75%的电,30分钟之后电量达到了71%,基本还是符合宣传内容。

1个小时13分钟后,手机充满电。

总的来看,我对R7的VOOC闪充还是非常满意的。至于OPPO的闪充加油站,时间有限,我就未实际体验了。

八、影音娱乐功能

使用安兔兔视频测试对手机的播放能力进行了测试

但非常奇怪的是测试始终卡在了91%的位置,有两次到了100%又退回到91%的位置,始终无法完成测试。对此我感到非常的费解。难道是处理器的解码有问题?

无奈之下我只好手动的随机播放了一些视频,1080p及以下的视频基本没有问题。但是更大的2K就不是广泛支持了。到了4K视频,比如下面的“美女吃烤鸭”,就有非常明显的卡顿。

游戏方面的话休闲游戏没有任何问题,类似“梦幻西游”之类的手游也非常流畅。特别大型的游戏我就没有进行测试了,因为我平时不太玩这类大型的游戏。

九、相机测试

第一次打开相机拍照后,R7的相机给我留下了两个初印象:

1、速度快。这个快体现在启动快,同时拍照的速度也很快;这主要是因为其搭载的全局闪拍系统。

2、R7相机的界面跟IOS 8的界面很相似

R7的相机是其主打的功能之一,因此在功能上提供比较多的选择

借助“相机商店”,后期还可以提供更多拍照功能。

因为测评期间正好在青岛开会,所以下面所有的照片都是我在青岛拍摄的。至于拍摄的效果如何,我就不做评价了,大家自己看吧。

首先看几张在默认拍摄模式下和一加的对比图(左R7,右一加),因为当天有雾,所以能见度不是特别高。

R7的绚彩夜拍模式

R7的全景模式

R7的微距模式

R7的相机表现不错,相信这个会吸引不少喜欢拍照的用户。

十、发热

R7的发热控制还是不错的,除了充电时不可避免的较大发热,日常使用时并没有出现过热的情况。即使在看视频,玩游戏的时候其发热也控制的不错。

十一、总结

R7作为OPPO品牌诞生十年的首款重量级产品,被OPPO寄予了厚望。从我这段使用情况来看,R7的确没有让我失望。测评的最后我简单的总结下:

1、R7运行的非常顺畅。我最近使用的手机基本都是高通的处理器,这次R7自带的MTK处理器让我对MTK的整体好感有所提升。处理器的性能完全够用,在功耗和性能上都做的不错,而且也没有兼容性的问题。

2、R7的配置中端,但是使用体验不错。系统运行非常的顺畅,再次验证一味的追求硬件配置是没有必要的。

3、R7的整体设计是让人满意的,除了屏占比和扬声器的位置。

4、R7的售价为2499,我个人觉得还是略贵。如果价格定在1799-2199的区间段,可能会更好。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