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抹茶”自己的专属风格--摩托罗拉 Moto X Style 黑色智能手机浅度测评

 人阅读 | 作者xiaofeng | 时间:2023-12-03 15:32

一、序言

成立于1928年的摩托罗拉公司(虽然那会还不叫这个名字)从来都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从我17年前第一次接触到电子通讯产品,摩托罗拉这四个字便深深刻入脑海,虽然对于一部手机的浅度测评(时间太短)而言我这都是废话,但是请容许我表达对摩托罗拉手机工业设计的崇高敬意。无论是千禧年跨时代的L2000、朴(PIAO)老师生如夏花的E398,还是设计师系列的V303、高大上的V70、大杀特杀的RAZR V3;2008年的那个金秋,摩托罗拉用一记 AURA 完成了当代手机工业设计无法超越的经典。但同年上市的iphone 3G和HTC G1在某种意义上掀起了智能手机的革(了塞班的)命,摩托罗拉果断抱大腿加入了Android阵营,推出了一些列现在仍可被摩粉津津乐道的机型。但是,出色的工业设计与做工掩盖不了用户体验的匮乏,万年死活不肯更新系统外加锁BL让一众粉丝友尽。

如果上图可以复刻,我的决定只有三个字,外加三个感叹号。

2011年8月,拉里佩奇在中午休息的时候边吃巧克力豆边对助理说最近自己打算买部摩托罗拉的手机,然后整个摩托罗拉就被收购了!我记得那年看着这个充满浓郁互联网气息的新LOGO感慨,这就是一个老牌军工企业的宿命。其实当时我是开心的,最好的工业设计搭配最新的安卓系统,其实到最后发现一直是我在YY。先是GFW逐步BAN掉了google的一系列服务,然后摩托罗拉竟然退出了中国市场,逐渐地,摩托罗拉成为了一个小众品牌,甚至沦落成一家和情怀沾边公司。我无数次的掏出我的MOTO G2,同行人都会略感兴趣地表示你这是啥手机,得知品牌后尽是满脸诧异和不解。

2014年大年三十,在这个举国团聚的日子里,美帝良心企业重新回购摩托,为年夜饭加了一道五味杂陈的菜。这个时候摩托的专利显然已经被google榨干,美帝良心企业妥妥的当了一回接盘侠。重返内地后,摩托罗拉作为联想手机单独的产品线打造,虽然号称原汁原味的安卓系统依然“然并卵”,但是"摸头美克(Moto Maker)"还是让人感到惊喜,毕竟在如今智能手机同质化到需要靠保护套彰显个性的时候,我们的摩托这一次还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二、抹茶(Moto X)传奇

第一代的Moto X诞生于2013年8月,手机采用4.7寸720p屏幕,搭载主频1.7GHz高通MSM8960 Pro双核处理器,内置2GB RAM,运行Android 4.2.2系统。在这先前几个月发布的三星S4已经搭载了1080P的SA屏幕,并使用了双四核处理器——摩托这套配置显然是相当落伍的,虽然它的颜值挽回了一些颜面,但他们都被2个月后苹果发布的5S吊着打,这是后话。 Moto X 的工业设计语言来自谷歌,充满geek感的轮廓以及弧背,和谷歌的亲儿子系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面2.5D玻璃覆盖的全黑面板搭配SA屏幕尽显熄屏美学。后期开放的黑檀木定制后盖惊为天人,什么你说一加?对不起我没有听见。当然整部手机唯一不尽如人意的便是那些不存在的服务了,大大降低了交互体验。

2014年9月,X+1如期而至,屏幕升级到5.2寸1080P,CPU升级到骁龙801,RAM依然是2GB,最基本的工业设计语言被保留,但是增加了双喇叭设计,没错我说的就是那两条对称设计的扬声器,让人根本分不清哪是头哪是尾。与同时期的“安卓机皇”(非小米)相比,四核CPU虽然够用但是友商的硬件大战已经堆到了8核,2K的屏幕也习以为常,至于2G的RAM简直捉襟见肘。这一代的抹茶背面相对一代有大幅提升,定制的真皮后盖再一次改变世界。由此可见,抹茶系列从来不堆硬件,取胜从来靠设(情)计(怀)。

2015年7月,第三代抹茶来啦!这次他们竟然来了俩——Moto Maker扩军:MOTOROLA 摩托罗拉 发布 Moto X Style / X Play / G 三款手机http://news.smzdm.com/p/15921。抹茶系列终于来了一个高端货,2K分辨率的显示屏,烧龙808(这不是错别字),3GB的RAM,2100万像素的摄像头。这个狠角色的工业设计依然出色——我有强烈的预感是谷歌那波人干的,二代正面双扬声器的设计得到了延续,背部增加了金属条与斜纹硅胶,手感持握性更好。"It is the best Android phone...period."CNN给出如上评价,同时美亚4.4颗星202条评论也在暗示,这是一部不错的手机。

自左往右依次为moto x, moto x+1, moto x style。

我自己做了个表格,以便观察抹茶的变迁。(所有参数来自摩托罗拉官方网站或其他资讯网站,恐有疏漏,请多包涵。)

三、开箱外观篇

感谢大家听我啰嗦了这么久,现在终于进入本文真正的环节。在浑天暗地的上照片之前,我必须再次解释下为什么标题叫做浅度评测。因为从拿到手机到行文发表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这个其实和恋爱一样,刚开始满眼都是对方的优点,有点缺点但都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时间久了后,见人心,所谓合者合,分者分。我曾经在我的一篇MOTO G2的评测中对这款手机尽是溢美之词,但随着后来使用的加深,1G的RAM让我后悔了很久,你能理解切出去看个短信网页就会重载?还是能接受最普通常见的微信卡成翔?所以下文均是本作者这几天充满感性的一面之词,可作参考,但不包永久。

箱子包装的很好,好到我拆包装都直接把手机盒给拆破了,这一点还是给张大妈赞一个。

包装还是以往的谷歌风格,冷冽的一股小清新配色,盒子大小约18.5*18.5*5厘米。

黑色32GB版本,生产日期很新鲜。

开箱照片,性感的很色美背跃入眼帘。

竟然送了一个硅胶BUMP!但是戴上去太丑啦,拍完照后我立刻就摘掉了。黑色的是硕大的涡轮充电器(数据线与充电头无法拆开)。

入耳式耳机(产自越南)、卡针、搭配“质保、说明、入门“三宝。值得称赞的是说明书,只有一张折叠的彩色纸片,上述基础功能,环保又实用。(遥记当年厚厚一本书。)

全家福,就是这些了。

正面贴的惨不忍睹,5.7寸大屏幕+2100W MIX 500W摄像头组合+3GB RAM+涡轮快充+双卡双待+全网通,简明扼要的阐述出该款手机核心竞争力。

因为是黑色面板,所以开洞不太明显,要是白色面板强迫症会崩溃撞墙,最吸引我的是前置闪光灯,真真是要闪瞎用户的硬化氪金狗眼啊。

正面机身修长,得益于超窄边框设计,5.7寸的机身持握感不错,比6SP要苗条。

背部黑色斜纹硅胶,防滑手感好,深灰色金属条点缀双色闪光灯,M状的LOGO凹在金属条下端——这这个设计从一代就开始延续了。

菊花依然采用Micro USB接口,可攻可受的Type C任重道远。

顶部耳机孔居中,这也是前代保留的设计,但是这孔开得也太糙了。卡槽在顶部,说实话还真像个伤疤,难怪罗锤子要自己拧螺丝。

电源键与音量键均在机身右侧,电源键表面拉槽处理,增加识别感。

左侧很光滑,可以看到优美的弧线,一脉相承的设计语汇。

当年iphone 6P还未上市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琢磨着玩意有多大,当时有个段子是用100块钱做对比的,据说刚刚好一样大。今天我再次用一般等价物做对比,X Style明显更苗条一筹,但是它的屏幕可是有5.7吋哦。

与服役的Moto G2作对比。

背部也是类似的设计语言,一个好的设计必须是持续的传承——HTC的多下巴不在此讨论范围之列。

这是摩托罗拉最引以为傲的smartboost双喇叭,一方面嗓门大,大到什么程度,基本上我不敢在正式场合听微信语音,开了听筒模式和开了外放一个样;另一方面这种设计相当容易积灰,不过这次X Style加了防尘网;最后感谢出色的对称式设计,我经常分不清上下,接电话多次拿倒。但据摩托罗拉官方说法,这种设计有利于保护手机屏幕,同时也有利个性化定制,诚然不管你喜欢与否,正面一抹黑外加两道银闪闪的金属条已经成为摩托罗拉的标志,就像大法的板儿砖和后头丑的下巴。

可以看出X Style的侧面按键更有料了(废话毕竟对比的是低端机),不松垮,但是貌似没有使用类似NEXUS 5的陶瓷按键,金属很容易磨花,到时会有硌手感。

与我妈的白坚果做对比,说实话锤子的面板开洞功力没得黑,其他这里不多做评价,至少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在日常使用中反馈还是蛮好的,尤其是九宫格大图标。

比白坚果更窄更短更适合单手持握,但我忍不住再次吐槽耳机开孔的做工。

说到持握感,一般来说单手操作与屏幕尺寸没有绝对的关系,曾经乔布斯说3.5吋是最适合的尺寸,但后来的库克还不是干到了4.7——5.5那是压根没考虑单手。同时,单手操作也和用户手掌尺寸有关,详见上图,如果你拇指很舒服地可以触及屏幕右边缘,那这个尺寸你会觉得很舒服,并且你可以完成绝大多数的单手操作。

在未见实物前,我以为X Style与6P属于一个类型,即又大又笨重的典范,但事实上,得益于虚拟键以及超窄边框,X Style表现不错哦。

曾有媒体发现,这样的金属条设计有点类似复刻摩托罗拉2005年的大热门鹅卵石U6的点睛之笔,再上一张Moto U6的图片。

所以说,如果这个金属条要是换成一块液晶屏或者类似INK屏该多酷啊。

但是遗憾的是,这个凹位实在是太靠下了,食指如果放上去整个手机都无法拿稳,这一点不如Moto G2做的好。

还有音量键,不止一个值友诟病过,你很难想象这宛如摁和弦一般的手在使用过程中得有多别扭。

电源键要是可以放在上图左手拇指处该多好,这样分开控制也方便。

手机上端和下端各有一个麦克风,虽然宣传文案上并未提及,但应使用了丽音技术(Crystal Talk)。所谓摩托丽音,就是即使你身在嘈杂环境中,你依然可以清晰听见对方在说什么。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语音通话这项手机最本职的功能也日渐式微,厂商都不拿来做噱头。

正面双NANO SIM卡槽+背面MICRO SD卡槽,诚意满满,那些放了两张卡就不能塞储存卡的友商真应感到羞愧。其实看到这张图片,双持党们应该明白,这可能是目前最为完美的解决方案了。

四、开机屏幕篇

临近2015年年末,除了大法爆了一个4K的黑科技外,2K的屏幕已是可以买到的量产分辨率最高的手机屏幕。本以为摩托罗拉会坚持将FHD用到底,没想到这次竟然赶了次时髦。相对于前面两代产品采用了高(边)大(脚)上(料)的三星SA屏,这代产品大胆的使用了采用IPS技术的LCD,虽然背光漏光(这是后话),厚度增加,但我认为总体来说是好的。虽然无法实现SA屏纯黑的视觉美学,但从我近1年的使用来看(Moto G2也是IPS),其实问题不大,毕竟没有几个深夜需要一个人面对黑色壁纸发呆的不是?说开机,就开机。

自带多国语言,同理可以推测美版Moto X pure edition也应该是支持简体中文的。

说实话屏幕着实惊艳到我了,曾经我觉得小尺寸720P就够了,大尺寸1080P也该够了,但是看完2K的觉得显示效果怎么这么棒!

上图是720P,下图是2K,可能这么看看不出来什么。

放大一下,张大妈的LOGO出现的位置是什么鬼。

再拍摄一下壁纸,即使放大看,细腻的程度也超出我的预期。对了,前阵子不是有值友屏幕漏光来着?

漏光确实存在,品控甚至不如低端G系列,有点出乎意料,尚不清楚是否为赶工所致。虽然图片中颜色对比显得略微发白,但应为摄影器材所致,实际观感没那么不堪,除了黑色背景其余都是80分的水平,可以接受。

有意思的是X Style加入了显示模式设置,这让我想起了三星,标准较为清淡,鲜艳也不浓郁(请注意第二层花瓣的对比),看个人喜好了,我喜欢鲜艳模式。

五、性冷淡UI篇

摩托罗拉之前一直主推MOTOBLUR,相比之下三星的TOUCH WIZ,HTC的SENSE系列显得酷多了,但是后来被谷歌收购后开始在源生路线。谷歌的Material Design一直洋溢着一股清冽的性冷淡风,那扁平化的图片让人看了无欲则刚。回归中国后,因为不作恶立了牌坊,G字打头的一片服务进入不了内地,联想适时推出了“原汁原味”系列。用本土化的服务、搜索、市场去替换G系列,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用户遵纪守法地体验到最原生的安卓,另一方面避免了G服务被墙后不断的验证导致的电崩。

只有两屏,相当清爽。

手机内置22个软件,其中最后四个可以删除,拨号与短信息界面与5.0的Moto G2别无二致,但是谷歌输入法的内置让我惊喜,但,但,但为啥又要放个讯飞在里面呢。

二级下拉式菜单,系统版本为5.1.1,尚不清楚联想对后续系统更新的支持力度如何,估计6.0棉花糖吃到嘴最起码也得明年了,想到市面还有一堆4.X的,安卓这碎片化,啧啧。

没有了Play商店,我差点都不知道在哪下APP。这是系统内置的软件应用,点进去就是装机必备,跳过后又是系统更新,这股淡淡流露出的国产流氓风格让习惯谷歌商店的我很不适应。再咨询了朋友后,他建议我装一个酷市场。

幸亏系统自带安全中心,可以控制自启动并且进行权限管理,否则不小心装个全家桶天天唤醒在那招魂,想想脊梁都要流冷汗。安全中心同时集成了垃圾清理系统,比较省事儿,可以少下载一个APP CACHE CLEANER PRO。

这个是抹茶系列最有意思的地方,都是一些很有趣的玩意儿。利用协处理器,翻两下手腕打开照相机啊,再翻两下手腕开个LED灯啊,手一拂过手机屏亮时间啊,成功率在80%左右,还是挺好玩的。其实这些手势最早在三星NOTE2推出的时候玩过一会,这里具体视频动画我就不放了,网上一搜很多的。

多任务依然是卡片式管理,多了一个关闭全部成功治愈强迫症患者,但是所谓的原汁原味的UI还是有些许不够人性化的地方,比如加个重启菜单很困难吗?总之,如果你是一个原生粉丝(我没说性冷淡),又懒得折腾,那么这个UI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或者你用腻了大鱼大肉,偶尔一次小清新的尝试也会让你产生新鲜感;但如果你是一个狂热的谷粉,那么点开美亚开始订购吧,只要399.9刀。对了,这次评测我没有放任何的跑分测试,一是肯定有其他评测会放这些分数,二是我始终不太明白对于一个普通的消费者而言,跑分有什么吸引力。这是一个讲究内外合一的年代,更是一个重视体验的年代。

六、啪啪啪篇

先别想歪,对于现在的智能手机而言,摄像头就是汪峰之于整个华语乐坛。曾经摩托罗拉最大的短板是啥,锁BL?系统更新慢?电池渣?其实最多的还是拍照弱鸡。纵观这几年安卓与苹果的撕X,每一次的安卓旗舰都号称摄像头秒苹果,什么千万像素、激光对焦、光学防抖,更大的光圈、超像素等等,但结果每次都被苹果干得漂亮。曾记当年诺记搬出4100万的1020,结果还是被5S干的不要不要的。要不是最近三星S6、NOTE5力挽狂澜,6s也不会被逼到升级为1300万像素。扯远了,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而言,手机拍照就一个模式,那就是啪!啪!啪!他们一般不会使用特别专业的拍照软件,AUTO模式下出好片的才是好手机(1020你别看我)。

摩托罗拉X Style上市宣传文案这么描述:采用2100万像素、f/2.0光圈的后置摄像头,搭载相位检测自动对焦 (PDAF)、闭环零延时技术、双色相关色温 (CCT) 闪光灯等一堆技术;500 万像素、f/2.0 光圈的前置摄像头,搭载前置LED闪光灯,兼具广角、夜拍功能。在此之前曾有外媒给予了“一般一般,世界第三”的评价,那么摩托罗拉史上最有诚意的升级究竟如何?

拍照界面延续了摩托罗拉系统自带相机的通用模式,经上手测试,这颗ISP图像处理芯片确实很好使,连拍速度杠杠的。快速拍摄这个挺有趣,虽然成功率不是100%,然后没事儿抖手腕在外人看来也略显奇怪。左边向右滑动呼出设置,右边向左滑动进入图库,这样设置可以使拍照界面看起来更清爽,但也为新手增加了难度。此外还加入了一些新功能,比如扫描二维码、条形码、名片啥的。

X Style搭载的这颗2100万像素的摄像头,可以5344*3006分辨率的照片,一般每张照片在4.4Mb左右。大雌都最近一段时间天气一直不怎么样,在多云的环境下X Style的表现差强人意,可以鲜明的看出与过往的进步,所有照片经后置摄像头在自动模式下啪啪啪,未经剪裁与修饰。另外这次测试并没有上传前置摄像头拍摄的照片,我只能告诉各位看起来还挺清晰的,这也是我没上传的主要原因。

室内静物,得益于较大的光圈,虚化效果不错。

相机有夜景模式,但是开与不开貌似对出片没太大影响,上面的夜景照片又开又关,不知谁可分辨。夜景出片虽然比过往要出色,但是噪点与涂抹依然存在。

我随意截取了两张照片的局部,这宛如油画般的涂抹让我坚持认为这次摩托罗拉对于相机的提升有诚意但不满意,Moto X Style的相机成像水平远不及旗舰手机应有的水准。而且在拍摄过程中,手机背部中间位置竟然隐隐作烫,电池亦入尿崩,那架势比4G刷大妈掉电还要快,所以如果你每天需要拍摄大量照片,并且对相片的品质有需求,个人建议还是NOTE5或者S6edge+。

七、充电与续航篇

在智能手机刚刚开始普及的日子里,人们不太愿意能接受一天一冲与以前功能机一周一冲的巨大落差,数码媒体们也针对手机电池展开各式各样的幻想,比如增大电池密度,改变供电属性等。很遗憾,人类目前的科技发展无法实现电池科技的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厂家开展了针对“续航”的探索。

一类厂商无脑堆电池容量,从原先的1XXX发展到2XXX,3000+、4000+的大容量电池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无脑堆到了10000+,臃肿的电池像一个砖块,而手机也名副其实的成为了板儿砖。

还有一类厂商剑走偏锋,既然无法实现更高的电池密度,那么久缩短充电时间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OPPO率先扛起了这个大旗,VOOC闪充上市便惊艳了用户,后来高通的QUICK CHARGE、摩托的TURBOPOWER、VIVO的“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都在朝着快充的方向努力,在我看来这确实是现在较为可行的解决智能手机的续航之道。

至于可更换电池,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增加了续航,但在我看来扣电板远没有插个充电宝方便,所以你看,三星最新的S6E+、Note5等旗舰机型均改为了电池不可拆卸设计。

话说回来,Moto TurboPower™ Chargers(涡轮快充)便是摩托罗拉在续航领域的一大突破,Moto X Style的电池容量是3000mAh,用官方的说法极速充电可在充电15分钟即可获得8小时的续航。这个诱惑可是非常大的,但是实际充电效率究竟如何,我把手机电量放到1%自动关机后做了一个测试。

硕大的充电头,宽电压设计,标准输出为5V 2.85A,有两个快速输出,一为9V 2.85A,二为12V 2.15A。

充电接口有TURBO的字样,线材非常扎实。以前在用NOTE2的时候,用三星5V 2A充电觉得好快,3000mAh的电池2个小时多点就能冲满,那么现在试试X Style。

10点35分,插入充电,10秒后直接由0%变为1%;

10点36分,3%;

10点38分,7%;

10点39分,10%;

4分钟冲了10%的电量,我竟然YY到了一股强烈的推背感。

10点43分,18%;

10点45分,23%;

10点50分,34%;

充电15分钟,获得34%的电量。根据官方续航8小时的说法,我猜官方大部分时间没有亮屏。

10点54分,42%;

10点58分,51%;

11点01分,57%;

11点05分,64%;

充电30分钟,电量由0%跃增至64%,这个效率相当令人满意了。

11点11分,70%;

11点20分,80%;

11点30分,90%;

11点53分,100%。

总计耗时1小时18分钟充满(充电速度与温度、电压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本次测试仅供参考),充电效率不错!从上图中可以看见充电曲线是一个逐渐放缓的过程,刚刚开始的时候是卯足一股劲嗷嗷往里充,然后逐渐放缓,55分钟充了90%的电量,这个速度与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虽然为了充满最后10%花了额外的半个小时,这应该是基于某种保护设计吧。一句话,这是一款非常适合应急的充电配件,但是这个大家伙的便携性,厂商真应该再考虑考虑。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充电的时候手机会比较烫,最好别边充边玩,否则自带暖手宝功能。

至于待机,这就更千差万别。每个人的用户环境都是不一样的,阿里百度全家桶一装,平时4G刷的飞起,那么很遗憾的是这块2K的屏幕压根支撑不了几个小时;或者你像我,常用的几个APP都是比较守规矩的(大妈说你呢),平时工作、家中均有WIFI,上班时间在WIFI环境下发微信、短信、打接电话,上下班途中(总计1个半小时)用4G刷微博、看屎黄色论坛、上张大妈,早上8点100%离开家,晚上9点到家还剩下个30%左右,基本满足一天使用需求——貌似还得感谢下这“原汁原味”的系统。但是拍照绝对是一个大杀器,在测试的时候我开了飞行模式拍了大概拍了20分钟,电量下降18%。所以别幻想这部手机的待机有多大的亮点,追求极限待机的可以期待下Moto X Play。

最后谈下我对摩托这次大胆采用2K屏幕的看法。首先这不是一种炫技行为,因为这个屏幕早已普及;其次2K从来都是旗舰定位的标志,从这里也看出了Moto换爹之后的野心。当然2K与1080P之争前段时间PRO 5搞得停火,其实我一直秉承这个观点,如果把2K换成1080P可以给续航带来质的提升,我认为就值得;如果只是稍微好点,我宁可牺牲续航去换取更清晰细腻的屏幕显示。虽然没人没事儿整天眼儿距屏幕5毫米在那看屏幕数像素点儿玩,但不得不承认这种细腻的观感一旦用过就很难回去了。最后,为了缓解智能手机的续航通病,TURBOPOWER已经在努力了,因此个人认为X Style配得上这块2K的显示屏。

八、总结建议篇

摩托罗拉 Moto X Style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智能手机,在安卓手机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其出色的工业设计、不逊色的硬件配置以及所谓“原汁原味”的UI还是给了很多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感觉。出色的双卡双待全网通,搭配可拓展储存,加上自我创新的拍照革新,售价仅2999元的黑色16GB的版本是我首推版本,接地气的价格与配置与作死的HTC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抛开贵一倍的苹果以及上市价格永远高大上的三星,在3000元这一档我很难在别的新机中找出不选择摩托罗拉 Moto X Style的理由,何况摩托罗拉支持个性化定制,个人觉得这也是个历经磨难的“近百年品牌”选择讨好年轻人表达个性的一种方式。

当然这款手机不是没有它的缺点,比如X Style并没有引入指纹识别,虽然这个玩意已经用于国产千元机了;不支持无线充电,虽然它有NFC;它的屏幕背光像是赶工完成的,纯黑背景下的显示还不如我手头在服役的Moto G2;原汁原味的系统多少有些人性化不足的缺憾,摄像头看到进步但是不足以配得上非常优秀等等。但刚刚上述所有描述不阻碍Moto X Style是一款诚意满满,配得上旗舰称号的手机——虽然大洋彼岸的DROID系列貌似比抹茶系列定位更为高端。

最后我依然担心摩托罗拉的市场营销能力,在这个上有三星下有一众国产手机混战的局面下,在一个连广告都舍不得投的背景下,在苏宁、国美众多三星、华为、VIVO、大法柜台但却无摩托专柜的现实中,我甚至觉得这款手机连锤子都卖不过。摩托罗拉虽然磨砺出了宝剑锋,但是仍缺持剑人。诚然一个品牌的复兴需要号的产品作为支持,但是渠道的开拓依然重要。

最最后一些话写给摩托罗拉——虽然我尚不清楚你们是否会根据消费者的反馈进行产品的改进,但是我还是想提出如下的建议。

请大胆延续使用X的设计语言,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喜闻乐见这种稳中有变的感觉(P.S. 大法你万年不变的板儿砖怎么看?);

整个面板的开洞可以进行优化调整,锤子在这个方面是值得学习的榜样,除非你们后续的手机永远采用黑色面板;

请重新评估电源键与音量键的位置,我个人建议还是左右分开设置以适应左右手型;

电源键与音量键的材质可以采用更耐磨的材质,比如陶瓷——这已经不是什么新工艺了;

背部LOGO的圆形凹位要适应每一次调整后的手机尺寸,这个点GET住了可以让用户体验到什么是完美的持握感;

拿出更多的创新精神,X Style背部的钢条完全可以复刻MOTO U6的显示功能,这个技术不难实现并且不会增加太多成本,但是会让用户感觉很cool;

充电头和数据线最好可以分开设计,充电头金属部分做到可折叠,整体提高便携性;

请进一步优化图像处理方案,争取早日匹配自身的旗舰定位。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点此投稿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