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发水每天都要用,选对一款合适的简直太重要了。
这次我们在各大平台征集了洗发水,并根据大家的反馈,选择了呼声较高的17款洗发水。品牌如下:

样品费用1343元+检测费用21600=22943元
在评测之前,我们特意调查了一番大家对洗发水的要求,发现每个人的要求还不一样:柔顺能力、去屑能力、控油能力、蓬松能力。
所以这次评测除了成分筛选、刺激性测试之外,我们还增加了洗感实测。不论你是油头、塌头、稻草头,还是雪花头,都能在这篇评测里找到适合的洗发水。
照例,先把评测结果放上来:

17款洗发水的具体表现究竟如何?我们一起往下看。
一、成分筛选
01 易致敏防腐剂
易敏防腐剂主要指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DMDM 乙内酰脲、咪唑烷基脲。
根据相关研究,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这两类防腐剂的刺激性大,具有较强的致敏性。

欧盟也在不断限制这两个防腐剂的使用,如果是头皮敏感的人群,在使用这类洗发水时要注意。

通过筛选,以下几款洗发水含有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及甲基异噻唑啉酮:
阿D夫 净澈控油、沙X 修护水养、潘T 乳液修护、海F丝 清爽去油、蜂H 无硅油生姜健发、雨J 啄屑王去屑、飘R 无硅油、飘R 滋润去屑。

除了以上2款易致敏防腐剂,有些洗发水中还会添加DMDM 乙内酰脲、咪唑烷基脲。
它们同样是易致敏防腐剂,头皮敏感人群最好要避开。因为添加量不多,这些成分一般在洗发水配方表的后面,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02 二噁烷
二噁烷是一种有致癌性的有毒物质,早年间,很多大牌洗发水都曾被曝检出二噁烷。
根据国标要求,洗发水中的二噁烷含量不得高于30ppm。根据欧盟要求,不得高于10ppm。

我们把9款洗发水送去测试了二噁烷含量,结果如下:

从结果看来,9款洗发水的二噁烷含量均符合相关标准,可以放心使用。
03 刺激性表活成分
头皮敏感的小伙伴,在用到不合适的洗发水时,是不是很容易出现头痒的症状?这是洗发水中的一些刺激性成分导致的,比如刺激性强的表面活性剂,它的种类、添加量都会决定洗发水最终的刺激程度。
查阅相关文献后,我们决定用玉米醇溶蛋白测定洗发水的表活刺激程度:
玉米醇溶蛋白(zein)不易溶于水,但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后,水溶性加大。刺激性强的表活更容易与玉米醇溶蛋白反应。
也就是说,最终的沉淀越少,代表刺激越强。

参照这个方法,我们测试了9款洗发水的刺激性。

结果如下:

从结果看来, 5号、9号、12号、14号这几款洗发水的刺激性相对较低一些。头皮敏感的小伙伴,可以考虑这几款。
二、功效实测
经过上面的成分筛选,共有9款洗发水进入第二轮的效果实测。我们分别从柔顺能力、去屑能力、控油能力、蓬松能力进行了测试。
01 柔顺能力
头发变得干枯、毛躁,主要原因在于烫染损坏了头发最外层的脂肪酸层。脂肪酸层是一层薄薄的脂肪,是头发保护膜一样的存在。一旦它被破坏,头发很容易在外界影响下变得干枯、毛躁。

脂肪酸层被破坏的直观表现,就是头发从不吸水变得容易吸水。
我们用脱脂能力很强的SLES清洗发片,模拟烫染后受损严重的头发。然后分别在正常发片和受损发片上滴上水滴。结果发现,用SLES清洗过的发片上的水滴很快就被吸收了,而正常发片上的水滴在短时间内没有扩散,说明它的脂肪酸层还比较完整。

所谓的修护洗发水,大多是通过硅油或聚季铵盐类成分在头发表面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脂肪酸层。通常洗发水/护发素成分里带个“硅”字儿的都是硅油成分,比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醇、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同样湿度/温度的条件下,头发的含水量越高,说明脂肪酸层越完整,发质越好。我们把这9款洗发水送去实验室,测了受损发片在用洗发水洗后的含水量变化。
结果如下:

从结果看来,5号、9号、14号这3款的柔顺效果比较不错。
02 去屑能力
头屑过多主要和头皮的微生物群失衡有关,比如马拉色菌繁殖异常,就会引起头屑。
常见的去屑成分有水杨酸、吡硫鎓锌(ZPT)、吡罗克酮乙醇胺盐、酮康唑、氯咪巴唑。
我们把9款洗发水送去测了去屑成分含量:

水杨酸可以剥脱头皮角质层,但抗菌效果一般,只能治标。一般和别的去屑剂联合使用效果比较好。吡罗克酮乙醇胺盐是广谱的抑菌剂,可以治本。
从结果看来,如果你有头屑问题,可以选择2号、8号这两款。
03 控油能力
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
很多“控油”洗发水并不能真正控油,它们只是把头皮/头发上的油脂清洗得更彻底一些。 但我们的头皮其实并不需要洗得那么干净,把油脂洗的太彻底,反而会加速头皮分泌油脂。
真正能有效控油的成分是这几种:维生素B6、烟酰胺(维生素B3)、PCA锌(吡咯烷酮羧酸锌)。
还有一些洗发水会添加植物提取物(无患子提取物、辣薄荷提取物等)来控油。但因为无法确定添加量和提取物浓度,单靠成分比较难判断控油效果。

我们筛查成分,这4款洗发水含有控油成分:滋Y 无患子控油轻盈、欧L雅 茶树植萃、清Y 清爽控油、施H蔻多效修护。
为了验证实际控油效果,我们找来1位没有头发干扰项的油头同事。请公司御用的Tony老师(没错!我们公司可是有全职Tony老师的!)每天分别用洗发水、清水清洗志愿者的半头,7小时后用吸油纸记录两边头皮的出油情况。

结果如下:

你们有没有发现,有2款样本的控油效果居然还不如清水?我们猜测,可能是因为它们的清洁能力太强了,反而促进了头皮出油。所以油头的朋友,真的不必过于追求太清爽的洗感。
综合来看,8号和12号两款洗发水的控油效果比较好。
04 蓬松能力
对于女生来说,洗发水的蓬松能力实在太重要了。
我们召唤9位塌发志愿者,再次请Tony老师为她们清洗半头,吹干后测量清洗/未清洗的头顶发片厚度。过7小时后,再次测量志愿者的发片厚度变化。

实测结果如下:

总体来说,1号、2号、14号、15号的即刻蓬松效果和持久效果相对较好。
另外,头发的蓬松情况除了与洗发水有关,还要看个人发质、发量、颅顶形状以及吹头发的手法。我们请教了公司的Tony老师,向大家传授「让发根立起来」的秘诀。
感兴趣的朋友,评论区留言,我们单独开一篇回答讲讲怎么吹头发?
综合评测结果,我们来给大家总结不同发质该选什么洗发水:

除了产品推荐,我们还给大家总结了一些选购建议:

呼!终于写完了,非常感谢大家耐心地看到这里!
其实我们在评测期间,考虑到篇幅原因,想过要不要少测几个指标。但不同人群对洗发水的需求差异实在太大了,斟酌再三,最终还是把这几个指标都给测了。
结局就是......这次评测耗时3个多月,比预期时间要长了不少。期间还伴随着各位平台大佬们的若干次追杀催稿(捂头逃)。

但只要对大家有帮助,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你觉得这次的评测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分享、留言!大家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参考资料:
[1]Graham A.Turner,Michael Hoptroff,Clive R.Harding.头皮屑与角质层功能障碍 第二部分:角质层与头皮屑[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07):442-445.
[2] 胡秀红.头发纤维的损伤与保护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
[3]裘炳毅、高志红 现代化妆品科学与技术(上中下册)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Yu SH, Sood A, Taylor JS. Patch Testing for Methylisothiazolinone and 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Methylisothiazolinone Contact Allergy. JAMA Dermatol. 2016 Jan;152(1):67-72. doi: 10.1001/jamadermatol.2015.3606. PMID: 26536492.
[5]Maio P, Carvalho R, Amaro C, Santos R, Cardoso J. Contact allergy to methylchoroisothiazolinone/methylisothiazolinone (MCI/MI): findings from a contact dermatitis unit. Cutan Ocul Toxicol. 2012 Jun;31(2):151-3. doi: 10.3109/15569527.2011.627522. Epub 2011 Nov 3. PMID: 22050127.
[6]董银卯,斯晓帆,彭金乱.用玉米醇溶蛋白测试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J].日用化学工业,2002(05):59-61.
[7]安原原. 头发损伤对其性能影响及水分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
[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536492/
[9]董银卯, 斯晓帆, 彭金乱. 用玉米醇溶蛋白测试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J]. 日用化学工业, 2002, 32(005):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