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尼康为了配合全幅微单Z7、Z6推出了三款S系列尼克尔镜头,分别是标准变焦Z 24-70mm f/4 S、广角定焦Z 35mm f/1.8 S和标准定焦Z 50mm f/1.8 S。此前我们已经对前两款镜头进行了测试,这次主角换成了Z 50mm f/1.8 S。
Z 50mm f/1.8 S与Z 35mm f/1.8 S一样隶属于S系列,尼康将其作为光学性能上遵循的新基准,重新界定尼康的设计原则和品质控制。与Z镜头发展线路图上f/1.2、f/0.95定焦相比,尼康试图打造高品质的f1.8军团,兼顾光学素质和体积。
回到产品本身,“50mm f/1.8”的规格在摄影镜头中随处可见,单就F卡口原厂镜头就有AF-S 50mm f/1.8G 、AF 50mm f/1.8D(“人类光学精华”)两款,微单镜头中索尼有FE 50mm F1.8 、Sonnar T* FE 55mm F1.8 ZA,为了更直观了解Z 50mm f/1.8 S,我们将它与AF-S 50mm f/1.8G、Sonnar T* FE 55mm F1.8 ZA进行纸面规格对比:
规格对比(点击查看大图)
FE 55mm F1.8 ZA、Z 50mm f/1.8 S光学结构对比
从规格上看,正如尼康所说的“光学性能新基准”,Z 50mm f/1.8 S用料上非常豪华,多达12片镜片,明显多于另外两款镜头。Z 50mm f/1.8 S应用2枚非球面镜片,修正各类像差,与高像素数码相机兼容的分辨能力,再现微小纹理,同时有效减少彗差,具有良好的点图像还原性能,此外,2枚低色散(ED)镜片也可减少轴向色差。与Z 35mm f/1.8 S情况类似,豪华配置也让镜头体积涨了不少,体积和重量均要高于FE 55mm F1.8 ZA,相似规格中仅次于SP 45mm F/1.8 Di VC USD。
在实测之前我们先看一下纸面实力,小编对比了FE 55mm F1.8 ZA、Z 35mm f/1.8 S两款镜头官方MTF曲线:
FE 55mm F1.8 ZA、Z 50mm f/1.8 S的 MTF对比
由于索尼FE 55mm F1.8 ZA采用10线/mm、20线/mm、40线/mm,而尼康是10线/mm、30线/mm,我们很难直观进行比较,FE 55mm F1.8 ZA的30线/mm表现大致在20线/mm、40线/mm之间,那么中心两者基本相当,而边缘走势明显Z 50mm f/1.8 S“更平”,理论上Z 50mm f/1.8 S边缘更加出色。
外观及细节
Z 35mm f/1.8 S与Z 50mm f/1.8 S
镜头密封设计
Z50mm f/1.8 S的外观犹如Z 35mm f/1.8 S的“双胞胎”,没有显眼的金色铭牌,通体黑色显得很是低调,其设计风格与适马ART、索尼E等镜头相近。对焦环采用金属条棱,在对焦环两侧的部分采用与单反机身类似皱褶涂层,再到镜头后端又采用细磨砂面,这使得后端部分要比前中段更加“光亮”。
体积上Z50mm f/1.8 S要比Z 35mm f/1.8 S略粗一点(3mm),重量当然也更重一点(45g)
纳米镀膜
“NIKKOR S”标识
这款镜头侧面有“NIKKOR S”标识,意味着它隶属于S系列镜头,尼康称该系列镜头在光学性能上遵循了新基准,重新界定尼康的设计原则和品质控制。
对焦环
整个镜头手感、做工与“f/1.8G”定焦相近,外壳除了对焦环部分多为塑料材质,整体质感还可以,对焦环阻尼比较顺滑。由于对焦环采用金属材质,相比橡胶材质,虽然在质感上更好,但存在磕碰掉漆(露白)、冬天手感偏凉的问题。
镜头侧面设有M-A两档对焦设置。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可以通过相机的菜单对控制环(对焦环)进行设置,被设置后的控制环可以实现对于对焦(M/A)、或者光圈或者曝光补偿中的一个进行调整的功能。当选择手动对焦模式时,也可用作对焦环。
Z 50mm f/1.8 S采用大功率步进马达实现安静准确的自动对焦控制。此外,尼康还有效补偿对焦呼吸(调整对焦时视角发生变化),减轻多种操作音(AF驱动、光圈驱动、控制环操作)。此外,方便的光圈控制使录制视频时图像的亮度自然过渡。
卡口
镜头卡口部分,Z卡口采用全电子设计,11个触点实现镜头和相机高速的信息传输。那么Z卡口自然与E镜头一样没有光圈连动杆。这种电磁光圈镜头镜筒内配备带驱动装置的光圈叶片元件,通过来自机身的电子信号控制光圈,这样设计在连拍期间也能有效控制光圈,有助于实现稳定的光圈控制。
泰国生产
成像测试
下面我们看一下Z 50mm f/1.8 S的实拍效果:编辑测试使用尼康Z6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AWB设置、ISO 100。
一,镜头锐度
为了测试这款镜头的解析力,我们采用中近距(2米内)拍摄地图的方法,该拍摄距离常被一般用户用于拍摄环境人像。
中心边缘锐度测试截取位置
左:中心 右:边缘
F1.8(点击查看大图)
F2.0(点击查看大图)
F2.8(点击查看大图)
F4.0(点击查看大图)
F5.6(点击查看大图)
F8.0(点击查看大图)
F11(点击查看大图)
F16(点击查看大图)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F1.8全开光圈下,Z 50mm f/1.8 S中心锐度非常出色,反差也很好,边缘锐度也非常出色,虽然不如中心那么扎实,但清晰度已经很好;光圈收到F2.8时,镜头中心锐度都进一步提升,边缘也更为锐利;F4-F8这款镜头锐度非常出色,解析力和反差都不错;光圈收到F11时,锐度开始轻微下降;而到F16时受到衍射影响画面要肉一些,但还能接受。
二、畸变及暗角
1.畸变
畸变是五种基本像差之一,不影响镜头成像精细度。在摄影中,一般广角镜头容易产生桶形畸变。长焦镜头容易产生枕形畸变。畸变与物像点离光轴的垂直高度的立方成正比,因此,物像四角的畸变比物像的四边的畸变程度大。我们本次测试的镜头焦距为50mm,这种标准镜头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都有可能。
畸变控制测试(点击查看大图)
从实拍来看这款50mm镜头存在可见的桶形畸变。这种变形程度只能说控制一般。
2.暗角
“失光”俗称是暗角,指对着亮度均匀景物,画面四角有变暗的现象,暗角对于任何镜头都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前组镜采用了大口径镜片,确保充足进光量,可以起到减轻作用。
F1.8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2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F2.8暗角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从暗角测试来看,全开下这款50mm镜头存在明显的暗角;当光圈收到F2.2后明显改善,而到F2.8时暗角已经可以忽略。
三、紫边表现
我们用Z 50mm f/1.8 S中心偏右部分拍摄窗帘缝隙的珠链,由于珠链处在大光比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珠链边缘、墙壁边缘、窗户框边缘,来判断色散程度。
紫边测试截取位置
F1.8、F2.0、F2.2、F2.5、F2.8紫边情况(点击查看大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款镜头F1.8全开光圈都存在紫边,注意珠帘和窗帘边缘;当光圈收缩到F2.0,紫边有所减轻;光圈收至F2.5时这款镜头的紫边可以忽略。Z 50mm f/1.8 S应用了两片ED镜片,从实际效果上来看,伴随收缩光圈确实可以明显抑制色散。
四、抗眩光表现
F1.8抗眩光效果(点击查看大图)
F8抗眩光效果(点击查看大图)
这款50mm镜头采用能够减少鬼影和眩光的纳米结晶涂层,在逆光情况下用户也能请轻松拍摄。为了验证实际效果,我们拍摄从围墙上方的阳光,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全开光圈在右侧墙面上有轻微鬼影,当光圈收至F8时Z 50mm f/1.8 S的星芒更加明显,但在右下角墙面上鬼影面积增大。
总的来说,Z 50mm f/1.8 S的纳米结晶涂层在全开光圈时起到了一定作用,如果缩小光圈逆光拍摄还要带上遮光罩减少杂光影响。
五、焦外效果
第一组
花丛虚化全图
花丛虚化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铁网虚化全图
铁网虚化局部(点击查看大图)
第一组我们选择拍摄篱笆栅栏上的花丛和铁网。从实拍来看,两个纵深场景下,F1.8最大光圈下无限远光斑比较圆,而焦点附近花丛、铁网到背景,从实到虚过渡不算很生硬,基本做到较为柔和散景。
第二组
焦外光斑测试截取位置
中心和边缘光斑(点击查看大图)
小编最近距离合焦,远端路灯光形成光斑,该50mm镜头在中心区域的光斑比较圆,而在边缘由于口径蚀的原因,形成橄榄形光斑。值得注意的AF-S 50mm f/1.8G ED采用2片非球面镜片,细看光斑内“洋葱圈”还是有一些的,但并不严重,视觉感官上并无影响。
六、彗差与星芒
1.彗差
提到点光源还原,就不得不提到“彗差”,光轴外的某一物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像平面上会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呈彗星形,即由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粗到细的尾巴,其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称为彗差。
简单来说夜景等图片中点光源的边缘变形,就像鸟儿展翅般发散出一片光芒,不能形成点图像的一种现象。尼康称这款50mm镜头具有良好的点图像还原性能,可见是做过重点优化。下面我们用Z 50mm f/1.8 S全开光圈(F1.8)、ISO100、AWB拍摄远处的路灯。
彗差测试截取位置
彗差测试局部(点击放大)
从实拍来看,Z 50mm f/1.8 S全开光圈就有一点星芒和“光罩”,而边缘点光源有一定变形,呈现双三角形态,还没到“小鸟”的程度。整体来看,这款镜头的彗差修正不如Z 35mm f/1.8 S。
2.星芒
星芒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导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星芒的形状对称与否,完全取决于镜头的光圈叶片形状,而芒数的多寡则取决于叶片的片数。奇数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是叶片数的两倍,也就是说光芒会向两个方向延伸,比如叶片数为9,光芒数就为18。而偶数光圈片的镜头出来的光芒数和叶片数相等,有一个方向延伸的光芒和相对的重合了。我们下面用这款50mm镜头F11的小光圈,拍摄远处路灯:
星芒测试截取位置
星芒测试局部(点击放大)
从实拍来看,Z 50mm f/1.8 S可以拍出光芒效果,每条光线都由粗变细非常锐利,形态上比较漂亮。由于镜头均采用9叶片圆形光圈,可拍出18条光芒。
实拍样片:
那么Z 50mm f/1.8 S实拍效果又如何呢?点击下面组图可以进入“样张赏析”浏览实拍样张。机身为尼康Z6,JPG(L)、AWB、关闭暗角控制自动失真控制,图片,仅缩小至1200宽,保留EXIF信息。
评测总结
通过前文各项测试, 我们可以看到Z 50mm f/1.8 S无论是定位还是素质绝非普通50mm f/1.8可比,要吹毛求疵,也只是在色散控制和抗眩光还没达到顶级水准。如果作为一款挂机定焦镜头,这款镜头无论是成像素质还是体积重量,都是Z系列微单相机的绝佳搭配。
Z 50mm f/1.8 S的定位与索尼Sonnar T* FE 55mm F1.8 ZA类似,都属于“高价”50mm f/1.8,对于这类镜头最大的问题是用户接受度。长久以来50mm f/1.8一直是廉价标头的代名词,各家都有如“人类光学精华”、“小痰盂”入门产品,虽然尼康、索尼、腾龙都推出了高素质的f/1.8定焦,但在5000+RMB定价面前有多少用户会买账,这确实是厂商面临的现实问题。
对于尼康Z系统用户,想买一支标头入门,目前仅有这款Z 50mm f/1.8 S可选,未来可能会推出更加昂贵的58mm f/0.95、50mm f/1.2,是否有比S系列更便宜50mm f/1.8,目前还不确定(索尼已推出FE50/1.8缓解该问题)。
总的来说Z 50mm f/1.8 S的素质出色,甚至可以说是“最强50mm f/1.8”,但如何打破用户对“50mm f/1.8”廉价印象才是关键,如果有用户希望有一支体积还能接受且素质出色的“50mm f/1.8”,那么Z 50mm f/1.8 S才是他们需要的。
________
作者丨梁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