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歪批三国》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三国演义》为何叫三国演义,因为带三字的回文目录多,(我的理解是作者罗贯中把其中最重要的三国事件拿出来做了题目)比如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但书的暗处也有很多与“三”有关的情节,读起来特别有意思,今天读到“三顾茅庐”一段,发现了很多的有意思的现象,拿出来抛砖引玉。
诸葛亮在书中三十七回才真正出场,但在此之前,第三十五回已经从别人嘴里出现过。刘备未见诸葛亮之前,已经有了三次推荐,让刘备对诸葛亮有了招入麾下的决心。
三荐诸葛亮
1.司马微推荐诸葛亮
刘备跃马过溪,看到一个童子骑在牛背上吹笛,童子一眼就认出了刘备,因为刘备长相奇异: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并且说他师傅司马微经常提起刘备,说他是当时豪杰。(奇怪的是在此之前刘备也没做过什么大事啊,唯一的解释就是主角光环吧)
刚进去就听到有人抚琴(里面装高人的手法特别高,要么高声吟诗,要么抚琴。这是文人的手法吧,如果是武林高手,是不是就要来个胸口碎大石[微笑])。刘备正在偷听,忽然一人高声说:音韵清幽,音中忽起高亢之调,必有英雄窃听。(弹琴有窃听功能,看来我要练练)”
玄德看到一个松形鹤骨,气宇不凡的的人,且周围架上堆满书卷,窗外盛栽松竹,其人横琴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司马微第一次提到了卧龙凤雏,说得到一个就能得到天下。且在刘备细问时,只是抚掌说:“好”(为何会如此说,有大神能告诉我吗?)
2.徐庶二荐诸葛
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建议刘备去请。在这里感觉徐庶存有私心,为何不在一开始就推荐呢?如果不是曹操绑了他妈,他逼不得已离开刘备,估计他不会推荐诸葛亮。而且是在走了一段路后,又跑回来告诉刘备,说原来忘了,这么重要的事情都能忘,是真忘了,还是真忘了。
3.司马微三荐诸葛
司马微在徐庶走后,来到刘备处,知道徐庶走了,料定徐庶母亲必死。
刘备:徐庶走时,推荐了诸葛亮
司马微:走便走了,为何还要推荐诸葛亮呕心沥血。(继续装)
司马微:诸葛亮的志向远大,自比管乐(管仲乐毅)
关羽:是不是言过其实。
司马微:不对,我看他比这两人还厉害,可以和张子房 姜子牙相比。
临走仰天大笑: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可惜了。(这一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啊,可见这些个神神叨叨的人,说话得细品,着急啊。)
好了,三次铺垫,两人推荐,让我们和刘备一样急切想看到诸葛亮。恰好应了“三”这个字。
三次误解: 卧龙凤雏
第一次误会:司马微介绍了卧龙凤雏后,让刘备歇息在他的住处。晚上刘备听到司马微和人聊天,那人说去拜见了刘景升,说他徒有其表,不是英雄。司马微就说英雄就在眼前,刘备暗自窃喜(自恋啊,主角光环吗?)
刘备心想:
此人必是卧龙凤雏,但害怕打扰人家,未能出来相见。
第二次误会:刘备回马入城,看到一个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在路上旁若无人唱歌。(骚操作)歌中有求访贤主的意思,心想此人必定是:卧龙凤雏。一问才知是单福(徐庶化名)。徐庶来了先来一个试探,让刘备把纺主的的卢马送给仇人,刘备不愿意,徐庶佩服,当了刘备军师。
第三次误会:徐庶离开,刘备正伤心,下人禀告说外面有一个先生峨冠博带,道貌异常,刘备立马想此人是孔明吗?
前两次不确定是卧龙凤雏,这次直接不再提凤雏了。
三次误解,我们对刘备渴望贤才却屡屡失望的心态理解得透彻。
在此期间,又有一次小高潮。
三哭
刘备第一次听说徐庶母被曹操抓住,并且要和他分离,随即大哭。
第二天送别宴上,徐庶说吃不下,刘备也说食不下咽,两人又相对而泣。
徐庶骑马离开时,刘备泪如雨下。
有大哭 - 泣 -泪如 雨下。程度越来越深,刘备真是戏精附体,动不动就哭,不当演员可惜了。
读到这里,诸葛亮还没出现。
四次误认
饵料下足,可以去拜访诸葛亮了,但又出现三次误认,用旁人的不俗言谈,衬托诸葛亮的高人风范。
第一次: 找到了诸葛亮住的地方,诸葛亮不在家,用一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是不是高人都这样)
回程三人看到一个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黎从小路走来,玄德心想:此必孔明。
读者一喜,两人一聊天,发现此人谈吐不俗,却不是孔明,是诸葛亮好友崔州平。
第二次:刘备拜访诸葛亮路过一家酒店,发现有两人聊天,谈论天下形势,上首白面长须,下首清奇古貌,心想其中必有一人是孔明。一问,发现是诸葛亮的同窗好友。(石光元 孟公威)
第三次到达诸葛亮住处,发现一少年拥抱膝,心中一喜,认定是诸葛亮,却发现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
第四次准备回程,刘备看到一老先生骑着一头驴,吟诵诗句,大喜以为此人就是诸葛亮。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未见诸葛,先有四人轮番上场,层层铺垫,步步深入,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读到这里,连诸葛亮的面也没见到。但我们可以想见诸葛亮多厉害了。
铺垫已经那么多了,是不是我们马上要见到了诸葛亮了,但罗贯中又来了两次试探,一次拒绝。
三次试探,一次拒绝
第三次去拜访,路上遇到诸葛均。诸葛均说诸葛亮在家,刘备大喜,我们也摩拳擦掌,以为可以见到诸葛亮了,但童子却说:先生是回来了,但在午睡。 玄德只得在外面等候。第一次试探
第二次 刘备在屋内等候,张飞关羽在屋外等候。张飞见等的时间太长,在外面叫嚷,诸葛翻身将起,我们和刘备一样,心中一喜,却发现诸葛又换了个姿势继续睡,
童子想禀报,被刘备阻拦,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才醒:且拿出平时的骚操作——-吟诗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问童子:有俗客来否? 好一个俗客( 谁是俗客 刘备 哈哈)
童子答:刘皇叔来了,等你很久了。
“为什么不早点说呢”
诸葛不知道吗?知道的,但为何又要如此,耐人寻味啊。(童子当赏)
行文至此,我们终于见到了 诸葛亮。
但 诸葛亮却是起身更衣,又一次试探。
(前有司马微,徐庶,中有崔州平 石光元 孟公威 后有黄承彦 诸葛均 给这些群演加一个鸡腿,又来了三次试探,姜子牙直钩钓文王,现有诸卧龙高卧引刘备 )
两人一番交谈之下,刘备被其折服,邀请其出山。
诸葛亮此时却拒绝了,说自己喜欢种地,懒于应世,刘备只好拿出自己的杀手锏 --哭 :泪沾襟袍,衣襟尽湿。诸葛亮勉为其难答应了。(诸葛亮不怕这时刘备跑了吗[微笑])
鲁莽张飞
第一次陪刘备去拜访诸葛亮张飞一开始并未说话。
刘备对童子子说:汉左将军宜城亭候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称号那么长,只是为了表明身份,抬高身价)
童子:名字太长,我记不住。(这叫打脸,《西游记》中有一段,孙悟空很骄傲的跟一位老人说: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知道吗?老人家也说不知道。哈哈哈)
诸葛亮不在家,张飞直接说:既然见不着,就回去吧。(一副不耐烦的表情)刘备不愿意,关羽也劝。刘备走时跟童子说:等先生回来,就说刘备来访。(这次学乖了)
路上遇到崔州平,直接介绍自己是刘备(为何不再加称谓了,可见童子后遗症太大了),两人一番交谈,张飞不耐烦:未见到诸葛亮,遇到这样一个酸儒,浪费时间。(唉,飞飞,文人的世界你不懂)。
第二次拜访诸葛亮,张飞一直埋怨:一个山野村夫,哥哥你何必亲自去,找个人把他喊过来就可以了。况且下这么大雪,何必见一些没有用的人。
刘备:你要怕冷,就别去了。
张飞:死都不怕,还怕冷吗?只怕你又白跑一趟。
张飞的嘴开过光吗?这次去诸葛亮果然不在,张飞只是催促快走,刘备又教训他。
(为何只见张飞说话,性格决定命运)
第三次拜访,路遇诸葛均,诸葛均只说诸葛亮在家,就走了。张飞斥责此人无理(这何尝不是我们想说的,刘备的一些负面情绪,由张飞来说,自己可以立人设,这招妙)
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在一旁等候,张飞大怒,要把房子烧了,关羽再三劝住。
但如果没有张飞的衬托,哪有刘备的高大伟岸锲而不舍,突然明白宋江为何那么喜欢李逵了,我宋江不能说的,李逵帮我说;我宋江不方便做的,李逵帮我做。总之一句话,我宋江不能做的,李逵做,我宋江不能做的,也有李逵做。
三次拜访,张飞的性格展露无疑,有人拿张飞和李逵对比,个人不喜欢黑厮李逵,此人心智不全,杀人无数,哪有什么是非观念,个人还是喜欢心直口快的张飞。
环境烘托
耕人出场
刘备第一次去拜访刘备,遥望山畔数人,一边耕种一边唱歌,歌词是卧龙先生写的,这就非常有意思。各位看官,咱不是瞧不起种地的,但孔子鄙视种地的,这个传统就留下来了,而耕夫却能苦中作乐,这是诸葛亮的厉害之处。
《西游记》孙悟空拜师--菩提祖师的时候也是看到一个樵夫一边砍柴一边唱歌,歌词也是菩提祖师教的。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和郭靖找一灯大师治病,一灯隐居收的四个弟子也是渔樵耕读,可见艺术都是相通的,一耕夫一樵夫同样的效果。(我是不是发现什么了。)
刘备回程,远望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可见第一次去拜访,匆匆而去,回程有心仔细观看风景。真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第二次去拜访,突然朔风凛凛,瑞雪菲菲,山如玉簇,林似银装。环境的恶劣突出刘备的心诚。
虽然短短的一篇三顾茅庐,却塑造了司马微的深不可测;徐庶的孝顺;诸葛亮身边的一帮人都有高人风范,刘备的锲而不舍,张飞的鲁莽。有铺有垫,有惊喜,有失落。有高潮有落幕,罗贯中不愧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