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午不午睡,扣分;坐姿不正确,扣分;周一不穿礼仪服,扣分……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一款覆盖3000万学生的教育类App“班级优化大师”在全国部分中小学校应用甚广。这款App记录学生在校的几乎全部行为表现,并通过加减分给学生排名,公开评比。有的学校排名结果还与评先评优挂钩,引起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吐槽。
学生时代,教室里的“光荣榜”总是格外引人瞩目。有幸位列其中,总能让人倍感自豪;暂时未能入列,也会敦促自己暗暗努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校的“光荣榜”也被数字技术“赋能”。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却让不少家长和学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呈现在所有家长面前,不仅令部分家长倍感焦虑,甚至让一些孩子产生畏学、厌学情绪。
在媒体记者采访中,多名家长诉苦,在App上的评分、排名跟加入少先队、三好学生等评优评先挂钩,家长被要求每天查看,孩子非常紧张。有的老师把App加减分累计情况实时向学生公布,让一些减分多的孩子“很伤自尊”。令家长和孩子感觉“很受伤”的不仅仅是扣分的现实,更在于扣分的依据——现实中,不少孩子因中午不午睡、坐姿不正确被扣分。同样是孩子中午不午睡,有的老师只扣1分、2分,有的老师动辄就扣10分、20分,没有客观标准可言。
实际上,家长和孩子的槽点,也正是“班级优化大师”的卖点。关于自己的“核心理念”,这款App介绍道:用AI让班级管理变简单。从结果来看,班级管理确实变得“简单”了,但是这种管理方式科学吗?午睡确实是个好习惯,但是否需要午睡,要因人而异。仅仅因为孩子不愿意午睡,就将孩子打入另册,不仅有“懒政”之嫌,还不符合教育规律。所谓“有教无类”,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尊重独立的个性、培养完整的人格,但在App简单机械且整齐划一的规则之下,被“优化”掉的恰恰是孩子独特的个性。如此冰冷的管理越高效,其负面效应就越大。
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学校、教师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也明确要求教师不得公开学生成绩和排名。早在2019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对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推荐使用的教育App也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不得与学分、成绩和评优挂钩。但在“班级优化大师”App内,不仅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梯队”形式展示孩子排名情况,甚至还诱导家长交费查看孩子的排名情况。
综观“班级优化大师”的各种做法,无一例外都踩在相关部门制定的“红线”内,击打在学生家长的“软肋”上。因此,学校对此类工具使用推广要保持慎重态度,对学生管理要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避免沦为被工具所操控。以人为本是教育的真谛,对于学生来说,“人”的个性不应该被无情抹杀;对于教育者来说,“人”的参与是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的。(赵志疆)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