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芯人物董霄剑:屡立潮头逐浪者 美丽视界筑梦人

 人阅读 | 作者pangding | 时间:2023-07-30 01:40

【本期人物】董霄剑,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博士,无线通信领域知名技术专家,拥有二十余年通信行业和芯片领域工作经验。历任飞利浦半导体TD-SCDMA技术理论负责人、展讯通信首席科学家、北京博雅华录视听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2016年,董霄剑创立北京伟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Vizum),担任创始人兼CEO。

文/张轶群

校对/范蓉

在移动通信和半导体行业里,董霄剑的名头很响,他被熟悉的人亲切地称为“董博”。

从国内顶尖通信院校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到寻呼时代的“掘金者”,再到手机时代的“首席科学家”,一路走来,董霄剑坦言自己不是天才,但也不笨。

他似乎有一双“慧眼”,屡屡能够抓住时代和技术发展机遇,始终“逐浪”潮头。

他坚信“思想的光辉照耀人生”,笃定思考所赋予人的力量,热衷于思辨和对环境的敏感洞察使其成为善谋大势的“预判者”,也让他的人生充满很多“意外”。

如今,历经多次技术换代浪潮并相继获得成功的董霄剑,乐于做一个辛苦的创业人,切入蓬勃兴起的立体智能视觉和人工智能的赛道,为机器人打造一双能够洞见“美丽新视界”的“智能眼”。

在董霄剑看来,这是“真正意义上最快乐的事”,因为他现在做的,是一次回归初心,有关儿时梦想,也是一场技术革命,有关下个未来。

“还有什么会比这更令人兴奋的呢?”董霄剑说。

“逃离”体制内单位 “掘金”寻呼时代

成功者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你得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董霄剑说。

董霄剑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国家最早一批大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董霄剑对学习抱有极大热情,坚持独立思考和判断,一直是贯穿他人生的标签,也让其人生轨迹充满着很多常人看来的“意外”。

1992年,董霄剑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尽管当时导师给出了读博和留校的建议,但董霄剑认为,面对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浪潮,他迫切需要去感受时代所带来的冲击。

当时高校毕业生就业还处于计划分配阶段,董霄剑被分到西安一个知名科研院所工作,事业单位待遇好,压力不大离家近,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安排再合适不过。

但刚到单位报到10天后,董霄剑就“请辞”了。

“相对安逸的科研体制内的生活并不适合我,我想到企业和社会上去追求更有挑战的工作。”董霄剑说。

离开单位的当天下午,董霄剑跟家里打了声招呼便只身踏上前往南京的火车。

相比于当时较为封闭的西部地区,南京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蕴、秦淮河的风土人情以及曾经的求学经历,都让董霄剑对这里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而彼时逐渐升温的通信市场也让董霄剑敏锐捕捉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示:九十年代流行的寻呼机产品

九十年代初,寻呼业务当时在中国已呈现出旺盛的市场需求,凭借通信专业出身和极强的技术能力,董霄剑先从寻呼台业务做起,随后自己创业建立公司进行寻呼机的研发和销售。

当时市面上的寻呼机产品,核心部件是编码卡和软件,设计和生产基本都由国外大厂垄断,而且价格昂贵。从研发角度而言,技术实现有难度但并非无路可走,于是董霄剑决定自行研发编码卡及软件。

用了近半年的时间,董霄剑自己做设计、焊板子、写代码、调程序……期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通宵达旦,终于做出了寻呼机的编码卡及寻呼系统软件。相比于市面上几万元一个的进口产品,董霄剑研发的编码卡售价不到竞品价格的一半,凭借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优势一下打开了市场。

在董霄剑看来,本科和研究生时期在通信专业上打下的扎实理论基础是他第一次创业成功的关键。

“从编码卡到软件,在当时看来是高科技。但在通信专业领域,是比较简单的技术,如果没有硬件基础,做成也绝非易事。”董霄剑说。

凭借着钻研与勤奋,这个敢闯敢拼的年轻人在毕业几年后便将寻呼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其创办的公司所开发的编码卡和寻呼软件在华东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30%,在寻呼机业务上,董霄剑收获了事业上的“第一桶金”。

感知机遇来临 放下一切“回炉”读博

寻呼系统的创业成功本可以使董霄剑继续轻松地赚“快钱”,但他却又一次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在离开校园4年后,董霄剑选择到东南大学继续深造,全职攻读通信专业的博士学位。

九十年代末,全国当时累计也只有3万多博士,能读到博士的人凤毛麟角,而工作后又选择全职读博深造的更是少之又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董霄剑用了一句颇为文艺和哲学性的话语来概括:出于根深蒂固的对未知和先进技术的向往。

董霄剑是一个善于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人,这源于他对行业、技术以及环境的敏感以及勤奋思考。创业之后毅然决然放弃一切“回炉”深造,自有他的考量。

图示:1994年原中国邮电部长吴基传打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GSM电话

1994年,原中国邮电部部长吴基传使用诺基亚2110打通中国大陆首个GSM通话,标志着中国手机时代的悄然来临。尽管当时并没有来电显示功能,但董霄剑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从未来发展的趋势上看,来电显示将会是手机的基础功能,这不仅意味着寻呼机将会退出历史舞台,也意味着一个具有更大市场的移动通信时代的即将来临。

春江水暖鸭先知。实际上,这正是促使董霄剑重回校园的重要原因,他需要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和新机遇做好准备。

当时东南大学在3G技术、在移动通讯接收机理论和实践方面全国领先,而董霄剑报考的博士生导师尤肖虎教授也是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军学者,曾分别承接国内第一个GSM以及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制等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选择到东南大学全职读博,董霄剑希望通过对全球领先移动通信技术的学习和积累,为自己的下一步发展充电和蓄力。

但董霄剑毕竟经历过外面世界的“精彩”,还能忍受重回象牙塔的寂寞么?这一开始也引起了尤肖虎教授的疑虑,他还特地问过董霄剑:“小董你是认真的么?”

但正如董霄剑给尤肖虎教授保证的那样:“我做事有股定力,决定做什么,就一定会专注把事情做好。”董霄剑回忆说。

在读博期间,董霄剑参与了大量与3G有关的项目及算法的研究,属于我国最早一批接触3G理论和实践的科研人员。在尤教授的指导下,在东南大学国家移动通信重点实验室,董霄剑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移动通信理论及产品实现,并参与了国内首个WCDMA终端芯片研究的全过程,这为其日后在移动通信时代进入芯片领域施展拳脚打下了坚实基础。

移动通信时代的首席科学家

5年的博士生涯,让董霄剑收获满满。博士毕业时,他已成为顶级通信和半导体公司追逐的目标。

面对众多知名公司提供的offer,董霄剑选择加盟飞利浦半导体。当时飞利浦半导体是世界第二大半导体厂商,董霄剑成为飞利浦半导体TDSCDMA技术理论负责人。

2003年,大唐移动、飞利浦电子和三星电子组建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T3G),董霄剑在T3G负责算法方面的工作,正式走上移动通信芯片之路。2004年3月30日,世界上第一台TD-SCDMA手机由大唐移动研制成功;8月18日,T3G推出首个TD-SCDMA/GSM/GPRS双模手机芯片,董霄剑都作为研发负责人深度参与其中。

2006年,董霄剑加盟当时的展讯通信,担任全新的WD部门负责人,目标瞄准CMMB、WCDMA和WIMAX产品。

期间,董霄剑和团队曾用2个月时间研发出适应广电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CMMB芯片系统设计方案,创下"从拿到标准到系统设计完成"业界最快的经典案例。这款芯片产品不仅各方面都满足行业高标准,也是当时市场上首颗CMMB的SoC芯片,从设计到芯片量产只用了10个月。

凭借在TD-SCDMA和CMMB项目开发上展现的技术实力和研发组织能力,2008年,董霄剑被任命为展讯通信首席科学家,其在主导芯片设计、研发攻关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行业内广泛的认可。

2009年,董霄剑受命负责SC8800S芯片的性能改进攻关。8800S是一款专为数据卡市场设计并支持HSDPA/EDGE的TD-SCDMA/GSM双模基带芯片,代表着展讯3G基带芯片技术解决方案系列的最新成果,董霄剑带领150余人的工程师团队,历经半年攻关成功。

图示:国内3G手机基带芯片

在8800s之后,董霄剑开始负责展讯全新一代的TD-SCDMA多模40nm芯片的系统算法设计,SC8810这款芯片将展讯多模芯片产品的性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TD-SCDMA通话稳定性和数据吞吐量的数据指标都位于行业第一,成为展讯历史上的经典。

借3G时代的重大机遇,以及芯片产品上的优异表现,展讯一举奠定了在TD市场的地位,TD芯片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绝对的市场领导地位,展讯股价也随之大涨,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在展讯的8年,董霄剑认为收获的是国际化的平台视野,也意识到芯片产业的领军人才必须经过“硬仗”的考验才能成长。展讯给了他这样施展才能的舞台,而见证展讯一路成为国际领先的IC设计企业,也让董霄剑感到由衷欣喜。

再创业投身人工智能 为机器人装上“慧眼”

2013年,董霄剑告别了服务8年的展讯回到北京。朋友邀请其加盟北京博雅华录视听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博雅华录主要开发智能图像处理芯片。2016年,董霄剑决定再次创业,创立伟景智能,进军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领域。

从小就爱发明创造的董霄剑说,机器人凝聚了他儿时对于科技的美好愿望。他曾一度痴迷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并因此还获得过全国比赛的奖项。而如今,董霄剑做的事情是给机器人打造一双“眼睛”。

这是一双构筑美丽“视界”的眼睛,通过三维目标训练,让机器人认识三维世界,并使机器人能像孩童一样通过自然学习认知世界,具备选择性认知和认知性选择能力,既让机器人可以看到一个立体丰富的世界,又可根据设定的需求和目的,自主选择呈现3D坐标、尺寸等量化信息。

董霄剑相信,未来一定是机器人的世界,而他要给机器人装上一双“慧眼”,也是眺望未来的“慧眼”。董霄剑判断,人工智能是高科技公司迟早要去涉足的领域,如今时代给他提供了这样的机遇,而一路走来所掌握的雷达信号处理、通信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处理、芯片系统研究的系统性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也使他具备了抓住机遇的能力。

“从来没有这么好的机会,理想和事业结合了起来。”这是董霄剑认为最快乐的事情。工作很多年,他依然保持着创业者的干劲,从早忙到晚。

董霄剑的工作案头,除了专业领域书籍外,还包括很多哲学类的著作。这个理工男对于哲学有着痴迷的偏爱,据他透露,他曾经动过报考人大哲学博士的念头。

董霄剑的微信签名是“思想的光辉照耀人生”,他坚信思考的力量。如今,董霄剑依然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他认为哲学层面的辩证思考将有助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更好地认知这一领域,并找到赋予机器主动思考能力的路径。

董霄剑为伟景智能设定的愿景是:不智能不做。这包含了两个含义:一是不是通向人工智能方向的不做;二是本身采用的方法路线,不是机器智能,不能够让机器自己焕发思想的不做。

经历了寻呼机、智能手机时代的成功之后,这个“善谋大势”者将目光聚焦在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的赛道,继续奔跑在思考和逐梦的路上,董霄剑坚信中国人能够做出伟大的事情,而人工智能时代提供了这样的机遇。

走自己的路 引领机器视觉行业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场景的不断开拓,相关的应用也在进行加速的落地,在赋能行业的同时,也将推动和加速各个行业的变革,而在这些领域所引发的全球竞争中,中国企业正处于第一集团。

董霄剑和他的伟景智能正致力于成为这一轮创新技术和应用浪潮的引领者,而对于初创型公司而言,如何从万马丛中脱颖而出也成为企业发展的紧迫课题。

董霄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做到产品化并找到市场切入点,需要对产品有更精细化的设计,并贴近市场客户的需求。作为一家核心技术驱动型的人工智能公司,伟景智能将继续在机器视觉领域进行创新性的算法和产品研发,推动机器视觉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变革,为国内外用户提供领先的立体视觉产品和前沿技术服务,为机器视觉技术在更多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提供强大助力。

如今,伟景智能已经成立近三年,公司在机器视觉方面已经小有成就,先后推出了ViEye立体智能认知相机、ViEye线激光立体相机等多款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工业、农牧业、物流业、餐饮业等领域并受到行业客户的高度认可,其可见光立体视觉技术和产品全球领先。

在伟景智能的展示厅,董霄剑向记者介绍了伟景智能“双目视觉+线激光”用于智能计数的应用案例。在钢铁行业中,钢筋计数一直是通过人工完成,且存在准确度的问题,而通过伟景智能的方案,无论钢筋截面是什么形状、是否生锈和腐蚀、是否有杂物、是否颜色不同、是否有吸光和反光、都可以高速高准确率地计数。据称,100根钢筋人工数需要5分钟,而使用伟景智能方案5秒就可生成数据结果,准确率可达99.9%。

据介绍,伟景智能基于“Natural Learning”自然学习机器体系开发的产品和方案具有认知快、不用预先训练、识别准确、可靠性高的技术特点,可以快速进行产品部署以及作为钢铁行业的信息化管理的触角。目前,伟景智能的钢筋计数系统已经在国内最大的线钢制造商大规模成熟商用。

类似的应用案例还包括智能餐盘、挤牛奶机器人等等,物流分拣、智能农业的采摘、新零售机器人、金融安防高精度立体视觉人脸识别等等,伟景智能推出的这些产品都因为创新性和领先性而备受关注。

在董霄剑看来,中国企业要想在人工智能时代有所发展,一方面要兼收并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创新。“在人工智能面前没有权威,要有能够走出独立道路的勇气。这反映出我们在技术上的进步和自信,也将对行业的发展产生正向的推动作用。”董霄剑说。

董霄剑和他的伟景智能,正开拓着这样一条创新之路。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