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联想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人阅读 | 作者xiaolin | 时间:2023-07-07 09:10

今天看了“九边”关于联想的一篇文章,感受颇深,比较详细的讲述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历程,还是比较客观的对其做出评价,这里可以简单的将“九边”的文章提炼一下。

1、成长中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引进牛人和技术:1984年,微型计算机在西方发达国家普及,中国也看到了这一点,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沐浴中,中科院的一批年轻人拿到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成立了联想的前身,并将当时倪光南研究的“汉卡系统”融入到计算机中,由于当时技术限制,能将汉子字库运用在计算机中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就是当年的人工智能,如此联想一名就诞生了。汉卡系统的价格在4000元(80年代的平均工资也就几百元吧),利润率50%。

第二次飞跃、转型产品:联想开始攒电脑、卖电脑,赚到了第一桶金,在199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三次飞跃、抓销售、树品牌:到了1993年,计算机功能非常强大,带有“汉卡系统”的计算机卖不动了,积压大量库存,联想将全国的直营店全部关闭,通过代理商出售,以提成的方式调动代理商积极性,这套体系后来被国内很多企业模仿。到了1994年,联想的销售额翻了三倍。

2、与研发割裂:

90年代,intel进军芯片领域占据上峰,windos操作系统免费提供电脑操作系统,很快占领了市场大部分份额,这就是wintel形成了垄断,联想何去何从,内部产生了分歧。倪光南想走技术路线,打造国产品牌,与wintel抗衡争夺市场,董事长老柳认为和wintel没胜算,不如加入他们,意见不统一倪光南离开联想总共位置。

3、国际化之路:

进入21世纪,国外品牌戴尔进入中国市场,采取了降价的方法来抢占中国市场,给联想带来了危机,联想为了与其竞争,采取并购IBM旗下的thinkpad,一时间方方正正的黑色小匣子笔记本电脑就诞生了,再加上是国子头品牌,国内市场压住了戴尔的势头。这里在国内和美国品牌争夺市场也是没问题的。既然戴尔能到中国抢市场,那么我们也可以到美国抢市场,从那时联想为了出海,商标从原来的“legend”改为全新的Lenovo品牌进入了全球市场。为联想在国际立足品牌,赚取外汇这也没什么问题。

4、口碑下滑:

在国外抢占市场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价格和质量,必须采取高质量低价格才能在国外占据一席之地,联想的做法是,同样的型号国外价格明显低于国内价格,当时一些做海外代购联想电脑的发了财,据说海外市场占据了联想的大部分份额,而且需要利用国内的价格差补贴海外低价格造成的亏损,这就引起国内消费者的不满了,按照道理如果就是为了民族企业与国外企业抢占市场倒也无可厚非,但是随后出现了一系列国内质量低于国外质量问题,再者还有一些触及民族底线的操作,在台湾省推销时采用日本军旗和日本武士、在中美贸易战和5G投票上,联想两边都投票、想两边都不得罪,在这种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问题上,没有坚定的立场,口碑一路下滑。

5、股改:

联想最早资金是中科院给的,人都是中科院分出来的,技术是倪光南从中科院带来的。也一直是中科院100%持股,然后利润分配方案是65%归中科院,35%归员工。然后2000年在老柳的操作下,把35%的分红权变成了股份。然后2009年,中科院以29亿元把自有的29%联想控股股份出让。也就是说2009年联想的作价只有100亿。这笔账我不知道怎么算的,而那29亿怎么来怎么去的,也是一笔说的清捋不清的糊涂账。

6、评语:

按照联想新的财报,去年销售额大涨达到4000亿,利润大涨达到80亿,算了一下,2%的利润率,还是“大涨”以后。总共80亿的利润,其中9.3亿给高管发了工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将好的东西出口国外,尽量降低价格,让民族品牌在国际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带来一定的外汇储备,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受改革开放春风红利的企业,功过是非,值得商榷。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