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迟到的体验——浅谈S21U的升级与“降级”

 人阅读 | 作者xiaofeng | 时间:2023-06-17 09:10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莱五碗豆腐司机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测商品为自费购入。如参加张大妈家的活动获得,我会在文中点明。坚持独立的评价观点是笔者创作的基本底线,绝不会因商品来源不同而有所偏颇,请各位放心。

购机经历

手持S20Ultra看着S21系列的发布会,看着S21Ultra相对于S20Ultra的升级,心里不免的激动了一下,但是这个价格12+256 9699、16+512 10699,再看看自己银行卡里的余额,emmmm,还是凑合着用用S20Ultra吧。转念一想,京东首发应该可以享受12期免息,马上打开京东金融看看白条的额度,正好够用,nice!二话不说,直接选择512的付定金。这回三星首发比去年良心不少,送一年免费换电池、25w充电头以及buds pro的耳机,真的比去年强太多了。

不过今年的京东不怎么给力,明明买的首发,却不是第一批拿到机器的。1月29号付的尾款,2月3号才发货,2月4号才拿到手。京东也做出了30元以及价值200元的京豆的补偿。

换机理由

看过我之前发布的关于S20Ultra的文章的值友们应该知道我对S20Ultra最大的不满是2K和120hz不能同时开启,现在三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决定把S20Ultra换了。

当然S21Ultra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这块屏幕,2k+120hz、LTPO自适应刷新率、1.08亿主摄、3X、10X潜望式长焦、激光对焦的辅助。ip68级别的防水等,机皇级别的配置它都拥有。

外观展示

由于今年三星也开始不再附赠充电头和耳机,包装盒比去年的S20Ultra要小了不少,确实是很环保了。

正面看上去差不多大

S21Ultra的包装比S20Ultra的包装要薄了不少

正面观感的话,S21Ultra相对S20Ultra没有很明显的改变。不过尺寸上有一些缩水,从6.9寸变成了6.8寸。两部手机字体都调成了最小,都是20:9的屏幕,但明显S20Ultra显示的多一些。同时两部手机都在自然模式下,个人感觉S21Ultra的屏幕更加的通透,而S20Ultra就有些偏黄。

缩水成6.8寸,让我觉得有一些难受

对比小米11,S21Ultra的尺寸上也要小一些

背面的变化应该是最大的了。相比S20Ultra麻将式的排列方式,S21Ultra采用了更具有辨识度的排列方式。先不评价S21Ultra的背部好不好看,至少是很有辨识度了,不像去年清一色的麻将排列那样大众化。

S21Ultra的背部也是用了AG磨砂工艺,相比S20Ultra,今年的S21Ultra多了一丝精致。(但银色还是很容易沾染指纹,相比之下还是黑色的一体性更强,也不沾染指纹。)

老实说,三桑这两种摄像头的排列方式我都不敢恭维。

从侧面看上去,S21Ultra要比S20Ultra要厚不少,但其实就厚了0.1mm。从对比图可以看到S21Ultra的中框厚了不少,到背面的过度也没有S20Ultra顺滑,所以导致了S21Ultra的手感比S20Ultra要差一些。

使用感受

今年的S21Ultra终于能把2k和120hz同时开启了!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去年的S20Ultra不能同时开启我还耿耿于怀,今年三星把这个短板补齐了,我反手就是一个赞!

2k+120hz同时开启真的不要太爽,流畅的动画加上细腻的文字,体验比S20Ultra提升了至少一个档次!因为是6.8寸的大屏,1080p和2k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区别的。

由于后置摄像头模块还是很大很厚,带上保护壳之后还是会有“跷跷板”的现象出现。不过我买的这个邦克士的保护壳确是不错,轻薄而且还是全包的,极力推荐!

后置摄像头模块太厚了

又见“跷跷板”现象

拍照体验就不拍样张了,最直接的体验就是S21Ultra的对焦比S20Ultra好太多了(不是吹S21Ultra对焦有多好,其实也就是正常水平,主要是S20Ultra对焦太垃圾了,这几个S21Ultra的GIF图就能看出来)

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吹三星Z轴线性马达的体验多好多好,今年的S21Ultra相比S20Ultra并没有很明显的提升,我一直认为S21Ultra的振动体验很不错了,直到我用了我老婆的小米11之后,才知道X轴线性马达的优势(原来小丑是我自己.jpg)。Z轴线性马达再怎么调节它还是达不到X轴线性马达的高度,不知道三星何时才能上X轴线性马达。PS:我老婆说她一拿到手机就把振动关了,我让她体验体验“嗒嗒嗒”的感觉,但她却不以为然,果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另一个“感知明显”的体验是超声波屏幕解锁。S20Ultra采用的是高通QBT2000,而S21Ultra采用的是高通新一代的QBT2608。从我自己体验来看,解锁速度以及识别率都比上一代S20Ultra提升很多。甚至和现在一些光学屏下指纹媲美,但是和传统电容式指纹还是有差距的。(可以从GIF中对比两个的解锁,具体还得自己去实体店试一试)

S20Ultra解锁

S21Ultra解锁

在跑分方面,我分别在Geekbench5和安兔兔上进行了测试,骁龙888相对与骁龙865在跑分上面有小幅提升,(去年S20U的体验中有跑分)从安兔兔的成绩可以看出,骁龙888在性能提升的同时,功耗和温度都有所提高,不过我的这台S20Ultra体制偏差,比网络上测评机构的分数要低,当然三星对于处理器性能的调校一直偏低。但游戏体验也会跟着跑分提升吗?后面有王者荣耀的测试。

Geekbench5

安兔兔

万(ling)众(ren)期(shi)待(wang)的游戏环节来了。一局29分钟的王者荣耀测试结果如下:

FPS

CPU温度

一局王者荣耀对于S21Ultra来说没有什么大问题,但相对于搭载了骁龙865的S20Ultra来说,却是是反向升级,帧率和波动都不及S20Ultra,实际体验中,后期有两波团战能明显的感觉到卡顿。对于这个现象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骁龙888发热量大,需要更好的散热。但是根据楼斌的拆解三星S21Ultra没有均热板,散热和上一代S20Ultra一样;第二,三星的保守策略,CPU温度一高就触碰到温度强,导致CPU降频。

在我平时有空的时候玩游戏,一玩就是两三个小时,到后面S21Ultra外壳很烫,而且还时不时的有降频的现象出现,所以必须得用物理外挂给它降降温——黑鲨散热器,总的来说S21Ultra的游戏体验较S20Ultra有所下降,当然三星对于性能方面一直不是很激进,想要游戏有更好的体验那就去选购散热较强的手机了。

续航测试:本人是一名重度的使用手机者,一般情况下一天至少要两充。正常来说2k+120hz+4G/WiFi,不玩游戏的话亮屏时间应该能在八到九个小时之间。续航和上一代的S20Ultra基本保持一致,毕竟三星也是传统的电老虎,对于优化也不是十分优秀。今年S21Ultra的屏幕采用了最新一代的屏幕基材M11,相比上一代的M10在功耗方面会有所减少,再加上LTPO可变刷新率的引入,在电池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将2k和120hz同时开启,续航水平可以与上一代在同一水平,我认为也是一个进步。

充电方面我用的是三星自家的TA845充电器,从我测试的数据来看,S21Ultra最大功率不超过25w,相比S20Ultra的45w我认为这时S21Ultra最大的一个短板!同样都是5000毫安时大电池,S21Ultra充满用了70分钟,而S20Ultra用了59分钟就可以充满。虽然看上去两者时间相差的不大,但是从实际体验来看,尤其是前半段的充电,45w无疑比25w体验强很多,毕竟我们充电不会一直从0充到100%,用户们更多的是断断续续的充电,比如早上起床刷牙洗漱的时间充电,那25w体验真的没有45w强。

充电时长以及功率

由表格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S21Ultra能较长的维持25w的功率,但如今已经有不止一家的100w以上的快充了,三星反而开倒车,实属不应该,点名批评!

总结

老规矩,现在时总结的环节。根据我自己的使用经验总结出几点优缺点。

优点:

1.今年三桑终于可以2k和120hz同时开启,屏幕体验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这一点真心赞,而且三星的120hz优化比其他厂商要强不少,在很多应用中都是120hz,没有缩水。

2.在2k和120hz同时开启时,续航相比S20Ultra没有退步,这个成绩可贺可喜,主要归功于新一代的屏幕基材以及LTPO自适应刷新率

3.对焦重新回归到正常水平,比S20Ultra提升真的太多了,S20Ultra的简直是不能用。另外S21Ultra的背部也很有辨识度,可以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我还是觉得它不是很好看 )

缺点:

1.充电功率的大幅度缩水,从45w缩水到25w,体验上也没有S20Ultra好,我这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子反向升级的,不说小米、oppo的100w+的充电功率了,好歹你也上个60啊,最次你也维持在45w也不是不行,这倒好直接一刀回到25w。

2.屏幕的小缩水。从S20Ultra的6.9寸到S21Ultra的6.8寸,从观感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而且屏幕缩小了,整机的质量比S20Ultra还重了7克。

3.跟随苹果取消附赠充电器与耳机,我记得三桑去年还嘲讽过苹果,结果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了。

我也使用了快一个月了,S21Ultra给我一种很扎实的感觉,除了快充,我想要什么它就有什么,S21Ultra的表现也对得起它高昂的售价,用料、做工、品质都是安卓手机的领航员。

最后附上S20Ultra和S21Ultra以及buds+和buds pro的合照吧~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