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
大家都在重启工作学习状态
一起开启新的一年
光明疾控提醒您
注意以下健康风险
0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持续三年的新冠感染如今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嚣张气焰。目前流行的毒株毒性基本较弱,但仍不可放松警惕,尤其需要重视对老人和小孩的保护。
【防控提示】
1.注意身体莫强撑:刚刚阳康的人,并未完全恢复到感染前状态,日常生活中,不要熬夜劳累,不要以既往的酒量饮酒。
2.个人防护勿落下:无论是否感染过,在往返旅行途中及在公共场所,都需要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感染或再次感染,或者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感染。
3.做好自我症状监测:处于新冠感染期的人员,尽量居家不外出。那些已经感染过新冠但仍然有延续症状的人,持续监测个人的身体状况,如有必要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医。
4.关注老人: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如果老人已经感染过,无论是否有延续症状,都需要密切继续观察老人的身体状况变化,一旦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要及时送医院就医。如果是老人还没有感染的家庭,要严格控制走亲访友,必要的来往,一定要做好防护,防止老人感染。
5.接种疫苗:未接种新冠疫苗者建议尽早接种,未全程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员建议尽早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基础免疫接种超过6个月者,建议按通知尽早接种加强剂次。
02
流行性感冒
2月气温还未完全回暖,流感仍处于高发期。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通常表现为高热、头疼、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季节性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与新冠肺炎症状不易区别。
【防控提示】
1.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2.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
3.接种疫苗: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以下婴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也应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03
诺如病毒胃肠炎
冬春季是诺如病毒胃肠炎高发季,人群普遍易感。诺如病毒具有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感染剂量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等特点,容易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是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聚集性疫情高发场所。常见临床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症状持续2~3天后恢复。
【防控提示】
1.注意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传播最重要和有效的措施。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照顾病人后,准备或分发食物和进餐前,要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食用熟食,生吃瓜果要洗净,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煮熟后再吃;不喝生水。
2.及时消毒:污染物的及时消毒与清洁。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04
毒蘑菇食物中毒
专家提醒:近期气温暖和,有利于野生蘑菇生长,存在市民采摘和进食野生蘑菇的风险,容易引起毒蘑菇食物中毒。
健康知识点:近年,我省毒蘑菇及有毒植物中毒风险较高,全年各月均有发生。据统计,广东常见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伞(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粘盖包脚菇、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其中,导致中毒人数最多的两种蘑菇分别是白毒伞(致命鹅膏)和铅绿褶菇,白毒伞(致命鹅膏)又是毒性最强的。
毒蘑菇中毒又称毒蕈中毒,是由于食用了毒蘑菇而发生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中毒症状。多数毒蘑菇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但有些毒蘑菇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毒。在野外,无毒的蘑菇往往与有毒的蘑菇混生,无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沾染。且由于野生毒蘑菇毒素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耐高温、耐干燥、耐酸碱,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其毒性,同时其毒性成分复杂,误食中毒后往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没有特效疗法。
【防控提示】
1.不采摘。踏春郊游期间,广大群众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广大群众不要轻易采摘。
2.不购买。勿在路边摊贩购买新鲜蘑菇及干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新鲜蘑菇及干蘑菇。
3.不食用。为避免食物中毒,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多种菌类不要混在一起烹饪,吃的时候不要喝酒,以免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最关键的,即使是常见的菌类,也一定要彻底煮熟、炒熟后再吃,把风险降到最低。
4.应对中毒的方法。
①尽早催吐。迅速排除毒素,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②携带样品。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或野生植物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③警惕“假愈期”。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毒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症状缓解时,仍应留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关于毒蘑菇的五大错误说法】
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鲜艳”和“好看”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白毒伞是纯白色的,朴实无华,却是广东地区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杀手。
2.毒蘑菇虫蚁不食,有虫子取食痕迹的蘑菇是无毒的。
很多对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动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鹅膏经常被蛞蝓取食。“毁灭天使”白毒伞也有被虫啮食的记录。
3.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同煮可致后者变色;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去毒。
银针验毒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毒蘑菇都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令银器变黑。至于毒蘑菇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说法则完全出自臆想,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可以解毒的说法危害更甚,大蒜里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4.受伤变色、流汁液者有毒。
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5.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
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
内容来源:光明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