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发烫是当前不少用户最容易面临的一项问题,是否也发现为什么手机滑久了就容易会发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哪些可以防止手机温度升高甚至发烫技巧,在这篇就要来教大家如何防止手机发烫,当手机温度升高后可透过哪些方法降温。
手机发烫、发热主要原因分析
不管是 iPhone 、三星、Sony、oppo、华硕、hTC、华为、小米等 Android 手机都会造成发热或发烫现象,并不是发烫只会限制在某几款手机上,更不要认为发烫就是因为手机出问题才会导致这情况发生,开始担心会不会突然爆炸,其实每款手机,像是 iPhone 或 Android 手机过热时就都会启动安全机制,像是萤幕变暗、降低效能、停止充电等,防止设备出现安全问题。
那导致手机发烫发热的原因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1. 季节与环境温度造成
最主要是因为季节或环境影响,像是夏季或闷热的环境下使用手机,都是会导致手机发烫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来说炎热的夏天,会因为外在环境温度不断升高,如果又在室外炎热的环境下继续使用,像是拍照、录影、导航、视讯通话或是游戏等耗资源的工作,都会造成处理器需要大量处理,电量需要大量输出,自然就会造成发热、发烫现象。
夏天环境温度高,如果手机内部释放的硬体温度热量提高,更会造成硬体执行效率降低。如果是在外面使用手机,那高温环境只要放在车内或口袋内,都会连带影响到手机本身,建议发烫时就先找市内、阴凉处或有冷气环境降温。
2. 执行高效能耗电的功能或 App
当前手机内的处理器为了要应付各种工作和执行高效能游戏或 App,就会采用更好的高密度 SoC 晶片,目前手机处理器晶片也并非是大家单纯的认为不就只有 CPU 处理晶片,其实这块晶片内还加入了不少处理器,举例 iPhone 上的 A12X 或 Android 高通 Snapdragon、麒麟970(Kirin 970) 处理器晶片来说,里面都会加入了底下这几项组件
GPU (图形处理):执行绘图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高效能整合式图形处理核心;GPU在游戏中负责3D渲染占有大量工作,但它们对运行分析、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算法也非常有帮助。
NPU (神经网路引擎):专门用来处理大量神经网路算法和机器学习资料的处理器,像是能够自动分析用户行为、手机拍摄后借由AI提升照片品质和识别里面人脸和景物,全都是靠NPU来负责处理。
IMC(记忆体控制器):用来管理记忆体进出的数据。
ISP(影像讯号处理器):用来处理图像传感器的输出数据,提供类似DSLR等级的最佳摄影品质及优化。
SEP(安全区域处理器):是一个安全集成电路系统,具备有完整功能的操作系统SEPOS,有自己内核、驱动、服务和应用程式。能够隔离硬体设计防止骇客窃取敏感资料,从 iPhone 5s 系列开始加入的晶片,专门用来处理敏感数据,像是 Touch ID、Face ID(如生物识辨识)、Apple Pay 等,都全交由SEP处理。
其他组件:如显示引擎、存储控制器、HEVC 解码和编码器等。
所以你认为这么多的晶片全塞在一颗 SoC 晶片内,不会产生热吗?
举例想执行高效能 3D 手游后,不少用户为了要获得最好的流畅度与视觉效果,都会将画质直接调到最高,有些游戏不用调高也会很耗处理器,但这些调整就更会造成手机产生不少的负担,温度通常也会容易升高。
可以想看看电脑上的CPU和显示卡为什么都要装风扇来帮助散热,每当要玩游戏时,风扇声就像是喷射机要起飞声音那样大力运转,这是因为要防止处理晶片在高速运算时会产生高温,就必须要让热量排出,否则温度过高会造成当机;但是手机内是没有风扇,产生出来的热就只能靠背部来散热,如在长时间导航、录影、拍照、看影片执行时,就会发现手机背面明显感觉升温或发烫,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当然有些人会说我都不会感觉热,确定是不是手机壳太厚或散热不好,导致产生出来的热都被手机壳阻绝,这反而会造成手机更容易出问题。
3. 充电时造成手机发烫
在手机充电过程中,当前也已经不少手机都各自推出快充技术,但是充电也是每天都会做的一件事情,甚至还会有人随身携带行动电源,当手机没电时就可随时进行充电,不过充电时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
手机电池也算是一个最容易发热的零件,每款手机电池都是采用可重复充放电「锂离子电池」,也能称「二次电池」,现在大多数都会直接称呼为「锂电池」。
电池在使用情况下消耗电力,通常都称为「放电」,当放电到一定程度时,没电时就需要靠替手机「充电」获得足够电力。
由于手机大量处理运算时,电池消耗速度也就会更快,但锂电池温度电池升高10度,化学反应速度也会提高两倍,造成电池耗电速度更快,才会导致用没多久就需要进行充电;如电池充电时,继续边玩游戏、讲电话视讯、导航和看影片等高效能工作时,同时间让电池充电和放电工作,电流活动量过大,如同人大量做运动时会发热冒汗,那就会造成产生更多热量出现电池发烫,当然电池高温下,更会导致锂电池寿命提早出现老化。
不过,不管是否有无使用快充,充电时都会产生微热,只要不要太烫即可,建议充电时还是不要使用手机。
4. 手机保护套和包膜
现在不少人都会想保护手机,都会选择去装保护壳或包膜,但是包膜就像是你整天穿个塑胶包起来的紧身衣服,那在这种情况下,手机散热也会受到不少影响,导致热更难排出去。
另外还有用户会买一些塑胶保护套,就会发现到手机随时都会明显感到温热感,就算没有执行高效率的 App 也同样会导致这现象,那就是你所购买的保护套/保护壳有问题,造成散热不好,建议先将这些配件或膜拆除,就能让设备更快降温和散热。
5.随时开启个人热点
现在不少用户都会习惯开热点,让家人或朋友可以连上网,不过当开启热点也会导致设备出现热量,如果又继续看影片和游戏,那肯定会造成发热。
6.长时间使用手机
相信不少用户没有买电脑,每天花费好几个小时都在低头滑手机、听音乐和游戏,可以问问自己,到底一天花了多久时间在用手机?为什么每天要花费这么多时间在滑手机上,有空放下手机出门走走吧!
iPhone 用户可以透过「萤幕使用时间」来了解使用时间,至于 Android 用户可使用 Google自家推出的「数位健康」或Qualitytime来记录自己使用手机时间,这些方法都可以防止手机成瘾症和管理自己使用手机时间。
如何替手机降温技巧
看完以上手机发热原因后,接下来,就要来教大家手机发烫后,要如何替手机降温或是防止手机发烫的技巧
- 1.充电时尽量不要用手机
替手机充电时,就放在通风阴凉处让他充电,并停止继续玩游戏、看影片、视讯或是讲电话,除非是逼不得已才要边充电边使用,否则这些行为都会造成发热,更会对电池造成伤害和提早老化。
- 2.过热时先关机降温
如果发现手机整个烫到不行,而且没做什么事情就经常持续发烫,这种情况就建议先停止使用手机,先将手机关机,并且让温度回温后再开机使用。也可以拿到电风扇前降温,或先放著不使用,也可以有效帮助手机散热。
不过可千万不要拿去冰箱里面降温「冰冻疗法」,这种做法千万不要做,会导致机体内部凝结成水气变成水滴,反而会导致主机板和电子零件受潮,那时候就出现更多问题和花更多的钱维修。
另也不要丢到水中降温,过去就有不少用户发生水跑进机身和萤幕内,造成要支付昂贵的维修费。
- 3. 持续高温过热
假如手机持续出现发烫,就算关机先降温后,开机使用时温度就开始升高,烫到手都没办法去拿,先确认目前手机是否已经使用好几年都没换过电池?如果是那肯定就是电池已经老化惹的祸,建议赶紧回原厂或是外面评价不错的维修店家更换新的电池,毕竟电池是消耗品,每隔2~3年就需要进行更换。
- 4.通话时建议使用耳机
通话动不动就是几个小时起跳,或是每天都要与另一半长时间通话,那就建议避免手机贴近脸颊来讲电话,尽量改用耳机、蓝牙耳机或是扩音听筒来通话。
- 5.避免放在高温环境下
如果都习惯将手机放在口袋内或车上,由于外在环境温度影响和放在口袋内会导致传热,更要注意夏天时千万不要将手机放在车内,高温会导致手机电池直接燃烧爆炸,引起安全事故;尽量将手机放置于有空调或凉爽地方降温,避免防止外出时,在炎热的大太阳下长时间拍照或录影。
- 6. 能用电脑时就少用手机
如果能够使用电脑,就要养成放下手机,毕竟长时间看手机萤幕,眼睛相对也会比起看萤幕更吃力,因为萤幕字体更小,眼睛更需要出力才能阅读,而且更容易导致近视加深。
- 7. 充电或发热时改为低耗电模式
不管是在充电或是发热时,如果发现到手机会烫,那就建议开启低耗电模式,可以延长电池续航力,甚至可以在低效能状态下运行,并且可以停止应用程式进行背景作业,就能够有效防止电池升温或发热情况。
iPhone 用户可以到「设定」>「电池」>开启「低耗电模式」,或是滑出控制中心点击「低耗电模式」图示。
Android 用户可以从装置萤幕顶端向下滑动,点击「节约耗电量」图示。或是到「设定」>「电池」 接下来选「节约耗电量」>「自动开启」,就可以选择何时要开启节约耗电模式。
- 8. 防止使用不知名保护套或包膜
散热不好的保护套或是包膜,都会影响到手机散热,在选购保护手机周边防护套时,尽量挑选边框或是专门设计保护壳的周边厂商,由他们所设计的保护壳/套都会考量到散热问题。
- 9. 个人热点没用时就随手关闭
个人热点功能能够让手机变成一台 WiFi 分享器,但这也会造成耗电和发热问题,如果平常没有在使用时,就建议随手关闭,防止热点功能会一直在后台不段运作,导致电池发热。
- 10. 关闭手机后台应用程式
在 Android 手机上有些 App 都会常驻在后台导致耗费很多记忆体,建议可以到应用程式内检查,如果发现App耗费大量记忆体,可以考虑直接解除安装。
甚至是 iOS 和 Android 在执行耗电游戏前,建议先都将后台应用程式全部关闭,如此一来就能防止记忆体不足或被占用问题,更能够防止手机导致消耗太快出现发烫问题。
看完以上手机发热和解决发烫技巧后,是否感觉又学到一招?可请将此篇文章教学分享给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