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充电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热?
尽管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快充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重视起来。
另外各类手游、短视频等高耗电应用的流行,进一步让手机充电频率变得频繁,在如此反反复复的情况下就必须「缓解」这个问题。
注意,这里是用的「缓解」去形容解决问题的程度,而不是说现在有办法可以彻底解决。
其根本原因在于手机充电本身就是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博弈,只要有电流经过手机内部的各类元器件,自然就会有一定的热量产生。
其次充电过程中用到的 IC 电子器件,除了起到导电作用外还充当「处理器」的角色。
更不要说充电的本质是能量转化,但 IC 电子器件内部电阻的存在,会导致能量不能百分百转化。
能量需要守恒,因此不能被转化的能量就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所以充电过程会发热。
过去一两年推出的手机普遍支持快充技术,部分手机已经可实现最高 120W 的超级快充。
然而始终围绕电压和电流做功课的快充手机,让手机对内部 IC 电子器件的要求变得更高,包括充电过程各个器件之间的配合。
允许充入手机的电压电流需根据电量实时且动态的调整,调低了会让充电效率不尽人意,调高了又对电池等器件有伤害。
因此在环境温度等其它变量一致时,支持快充的手机在充电过程中,要比不支持快充的手机出现发热的概率更大。
如何缓解手机在充电过程中的发热?
在解释完手机充电发热的原因之后,似乎问题都是由手机自身结构导致,但其实罪魁祸首是我们用户自己。
一方面手机厂商在进行电路结构设计时,会优先考虑充电过程中产生的发热量,同时软件上优化充电流程降低发热。
另一方面处理器、屏幕等器件在手机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热,甚至在运行游戏等高负载应用时带来的发热还不小。
因此我们在给手机充电的过程中最好能避免使用手机,让手机处于一个「纯充电」的运行状态。
另外手机在充电时也得处于正常的温度环境,过高的环境温度下充电只会越充越热,而过低的环境温度下充电会对电池有影响。
某些宣传可「亮屏快充」的手机同样要留意这个问题,厂商把手机充电过程中会发热的器件转移到了充电头。
但充电本身还是给手机电池充电,而且一边充电一边放电的使用方法,依旧会对手机电池等器件有影响。
除了手机的充电方式和充电环境外,手机充电头和充电线也会对发热有影响。
原则上能使用原装充电头和充电线最好,不过随着手机厂商纷纷响应「科技环保」的号召,当下能随机附赠充电头的手机产品逐渐变少。
如果没有充电头和充电线的用户,请优先选择大品牌的配套产品使用,以保证手机能正常充电。
某科技顶流在取消随机附赠的充电头后,针对充电类产品的 CQC 认证标准就出来了,进一步加强了对充电器的监管。
相比之前沿用许久的 CCC 安全认证标准,CQC 认证标准在前者基础上新增60多项测试,同时取得 CQC 安全认证的前提是先获得CCC 安全认证。
换言之,经过 CQC 安全认证的产品,会比 CCC 安全认证的产品更安全。
目前有不少产品获得了 CQC 安全认证,但可以给手机充电的产品却不多,例如绿联 65W 多口氮化镓就是第一批。
这款充电器优势是采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支持 PD、QC 等多种快充协议,提供 3 个 C 口和 1 个 A 口给多个设备同时充电。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大品牌的充电类产品,核心原因还是考虑到使用过程中安全的问题。
小厂的充电类产品为了控制成本会在用料上缩水,以用更好的价格去吸引消费者购买,但大品牌往往会为了口碑而不敢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