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通勤的职场,需要一台怎样的笔电?
踏入职场,重新选购一台笔电是必修课。
相比于学生时代更加偏向#厚重的游戏堡垒# 不同,职场的环境和快节奏日常决定了笔电需要具备不同的特质。
日常通勤、出差、随时写报告和填数据,更考验的是#随时可用(续航长)# 和#随处能用(轻薄)# 的特点。
见过新入职的同事默默把通勤设备更新到ThinkPad X1 Carbon。而此时,距离我第一次#见他从包里掏出5斤重游戏本# 才过去半个月。
通勤的核心属性是轻薄
我们可以接受寝室的案头摆着一台3KG的笔记本,但在差旅和通勤时,超过2.2KG的笔电在我看来都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即使背包有再完善的背负系统,也挡不住差旅过程中肩膀承受的压力。
商务上的需求永远存在,而且诉求很稳定:
如果需要选购一款职场通勤/差旅的笔记本,除非是图形工作站级别的设备,否则#轻薄# 和#长续航# 必然是首先考虑的特性。
除此之外还有安全性,#指纹识别# 和#摄像头物理遮蔽# 功能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重视:
指纹识别功能可以跳过输入密码的步骤,在人前轻松解锁笔电;摄像头的物理遮蔽功能同样是是对隐私的无缝保护。
指纹识别区域
结合我个人的实际情况(轻办公为主)我对商务本的定义和期待,主要为:
⇘ 够轻 ,拿来起来就能毫不犹豫就出发赶航班;
⇘ 续航够长 ,走了一天用了一天,随便找个坐的地方,随时可以继续开工;
⇘ 充电速度快 ,我不想把之前浪费在等待电池充电上;
⇘ 够薄 ,薄到可以轻松从背包里顺畅地抽出来。
⇘ 性能, 可以轻松处理轻办公、Office全家桶以及标注各种报表,完全作为一台轻便的职场生产力工具使用。
综上,不论是初入职场,亦或是旧机更新,都可以考虑更换一台更轻更薄的设备。这款联想扬天S540商务笔记本,就可以满足职场轻办公用户群的需求。
S540:低调简练的外观设计
每个品牌对于#商务本#的概念都有自己的诠释。落实到联想Lenovo上,联想扬天S540这款商务本是六千元价位联想向差旅人士交出的答卷之一,另外还有威6 Pro。
其实每个人对于笔记本电脑的外观诉求并不一致。从行业和职业角度来看,直面客户时,此时用户的选择会区域统一:追求外观的低调简练。配件的外观其实和对方对你的印象分息息相关。
▼ 这款联想扬天S540,做到了外观上的低调和简练,A面异常干净,取消了大LOGO,而是在A面的边角留下了一个微型的LOGO作为装饰:
微型LOGO
▼ 诸多案例表明:#无元素点缀的A面并不好看#,所以联想扬天S540的LOGO不但有必要,而且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联想扬天S540的A面外观会如何?
答:一块完整的金属板。
S540采用了航天5系铝合金面板,A面做了一切能做的减法,使得外观异常简练,但看起来又很和谐,外观、符合商务本的定位。
而在平时使用中,依旧会把这种低调贯彻下来:联想扬天S540在能找的到的角度里,都有着不错的颜值和强烈的金属质感,下图坐在对面的客户所能看到的角度。
目前大家的共识是:并不是采用了金属材料,就能体现出相应的金属质感。
而区别更大的是:#一部分笔记本底面会用ABS塑料,A面则会使用ABS+金属漆的材料#,压缩了整体的成本,也会使得质感降低不少,尤其在使用时,这种材质的区别所带来体验上的差距会更加明显。
综上,联想扬天S540是一款应用在商务等领域上,外观不会行差踏错的选择。
指纹识别&一键进入工作模式:
即使笔记本发展到今天,指纹解锁依旧是少数笔记本才有的配置。指纹识别作为在手机上早已成熟的技术,但在笔电上普及较晚,一部分源于#成本控制#,另一部分则是很多用户缺少使用场景的支持。而联想扬天S540则将开机键和指纹识别功能融合在一起。
正常情况下,我们在按下开机键后需要输入Windows完成解锁,但是联想扬天S540在按下开机按键的同时就可以同步完成解锁的操作,快速进入桌面,开启工作模式。
而作为商务笔记本,指纹识别功能的存在感会强很多。
几乎是刚需的指纹解锁,可以让你避免在人前输入数字密码,此时指纹识别无疑是更加安全和方式,同时也可以避免尴尬。
多数人都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更何况商务本中储存的数据价值会比简单个人PC的意义更加重要,因此加一层安全包装,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联想扬天S540的指纹识别区域为圆形,周围加了一圈光圈,在黑夜中也可以很便捷地找到指纹解锁的位置。
这种灯圈的设计非常适合我这种#设置好闹钟,天亮之前爬起来接着干活的用户#,环形灯圈指引位置,指纹一键进入桌面,非常便捷。
对于隐私的保护:物理屏蔽摄像头
联想扬天S540的另一项针对隐私保护的功能就是物理屏蔽摄像头。
要知道在Face book,就是扎克伯格也会在笔记本的摄像头上粘贴一块胶布。而S540的解决方案就要体面许多,只需要滑动拨杆,摄像头就会被挡片遮盖:
摄像头工作状态
当摄像头出现红点时,就说明镜头已经被物理屏蔽:
被物理屏蔽后的摄像头
纤薄的机身:
不论是办公还是通勤,笔记本的重量和体积都是核心参数。联想扬天S540,重量轻至1.5KG,机身最厚处仅为1.65mm(不含脚垫),在保证性能可用的前提下,做到了足够轻薄。
侧面看厚度
最大16.5mm的厚度使得S540 对于收纳包的空间要求非常低,而1.5KG的重量也减轻了拎包或背负的负担:
纤薄的金属边框显示屏:
S540在使用中呈现出的风格就是轻且薄,长时间放置在腿上办公也会更加轻松:
左侧接口为充电口、HDMI、Type-C以及3.5mm音频接口;右侧为双Type-A接口:
整体使用风格:
结构和细节:
联想扬天S540的D面外观保持了整体简练的金属风格。
并没有为了控制成本而使用ABS塑料下盖,因此整机的风格非常统一,不会有正反面风格不一致的割裂感。
左右位置标配哈曼卡顿的音箱,侧面做了斜面设计,使得声波可以更好得传播出去。
搭配杜比音效,亲测音效确实达到了预期。之所以没有设计在正面可能是出于结构和正面防泼溅的考量。
D面进气孔设计为竖向格栅状,长度为笔电宽度的80%:
格栅内部有金属滤网,可以阻隔异物从近期格栅进入到机身:
D面的防滑胶条和边缘的弧面特写:
而排气格栅的颜值则更加高一些:
和转轴相链接的部分的视觉效果就是弧面和平面的衔接:
屏幕和机身连接采用了加长的转轴:
180°开合转轴最窄的地方仅为4.9mm。S540的下巴宽度还是有些大,但整体的屏占比达到了81%,实际体验效果不错:
转轴表面也经过抛光处理,没有划痕毛边,做工不错:
按键上,S540的键盘触发行程短,压力克数小,触发快速迅捷而静音,即使在开会时使用也少有多余的噪声:
触控板走简洁风格,没有独立设计按键,而是依靠触摸和敲击响应来完成鼠标工作。整体使用指针流畅,反应灵敏:
标配IPS雾面屏:
联想扬天S540采用了IPS雾面屏,色域为45% NTSC,对于色彩要求比较高的职业而言这块屏幕并不能与工作相匹配,这是可以考虑72% NTSC色域的威6 Pro。
Spyder 5 Pro较色仪:分辨率为1920×1080,最高亮度250尼特,雾面屏可以减少光线反射。
覆盖48%的Adobe RGB色域和65%的sRGB色域:
色域对于影片剪辑和图像处理而言不够用,但真要开启达芬奇,这款笔电的性能本身也有平静,因此它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主要是针对轻办公用户:
另外IPS雾面屏以及广视角的特点,使得实际显示效果比较容易被接受。
快充以及长续航:
商务本的核心要求是长续航,得益于i5 8265U仅为15W的TDP,以及功耗管理,联想扬天S540的待机时间为12小时。
破晓实测在150尼特亮度下,100%点亮做表格和PPT+浏览网页、观看视频。
在图书馆坚持了9个小时,还剩余23%的电量,在理想情况下实际使用时间应该有11小时,符合其长续航办公本的定位。
另外S540搭配了快充功能,在电池用尽,且关机充电的情况下,30分钟可以充电至50%(实测48%~50%之间)。同状态下15分钟的充电时间可以换来3小时的续航,可以说非常实用。
软件以及7×24服务:
联想有专门的笔电配套管理软件(扬天版),基本承揽了所有的常规工具软件,以至于不需要去单独下载XX管家、XX卫士、X大师等软件。
X大师般的硬件检测功能:其中S540采用了intel AC9560,也是目前目前性能比较好的网卡
这款笔电拥有双显卡,也就是i5 8265U的核心和RADEON 540X,后者的显存为2GB,跑分大约是GT740的水平:
另外这款笔电支持7×24的服务,如果遇到故障,可以直接在联想电脑管家上连接售后与支持
性能:
S540采用了i5 8265U,低电压版,4核心8线程,睿频最高可达到3.9GHz,TDP仅为15W,提升了续航表现:
CPU-Z中的理论性能测试:
CineBench R20 处理器性能测试:
内存条为镁光的单根8GB,运行频率为2666MHz:
Aida64 Extreme内存速度测试:
硬盘来自海力士, 走NVMe通道,单根容量为256GB:
NVMe速度测试,连续读写为1510MB/S,775MB/S。
总结:
1. ⇘ S540定位在职场利器,外观低调简约,但细节上又呈现出精致的感觉,对于商务本来说是安全又有追求的选择。
2.⇘ 指纹模块的加入可以避免人前输入密码,同时也起到更好的保护隐私的作用。同时设有摄像头物理屏蔽功能。
3.⇘ 重量为1.5KG,最厚处为1.65mm,非常轻薄,在保留整体铝合金材质的前提下,确实做得比较到位,作为差旅机器拥有相当好的便携性。
4.⇘ 充电速度快,30分钟可以充电至50%的电量充电15分钟,使用3小时的功能尤其适合差旅人士。
5.⇘ 12小时的待机时间,在同类型笔电中属于不错的数据。
⇘ 如果你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报表等轻办公,同时又有通勤、差旅的需求,对笔电的续航、重量和安全有所要求,那么联想扬天S540是一个契合需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