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基础成像条件就是光,也是光影的反差给我们创造了这万千美景,我们也知道因为各种特体的质地不同,在遇到光是反射出来的色彩也不同。同时展现给观众的光影效果也会不一样。但是我们想在利用相机拍出优秀的具备光影效果的摄影作品,就也需要了解各种光线对摄影成像效果的影响。
那么今天FUn摄影就和各位伙伴一起来讨论和了解关于用光的基础技巧,大概分为以下10点:
1. 光源散射的越广,光线就会越柔和。相反,光源角度越窄,光线就越硬。
散射较为广泛的光源能够弱化阴影、同时降低对比度、抑制纹理,较窄的光源则作用相反,会有一种强烈的过渡分界线。所以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这个很好理解,因为光源角度越广,就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的方向就越多,面积也越大,这样就可以让被照射物的更多的面积受到光的照射;所以起到增加场景中的照明、减少阴影的作用。
我们可以简单思考一下,比如在森林里人像,如果在森林深处就光会通过一些树叶之间的光孔照射进来,这时的光线的夹角就会很小,所以就会产生光束的效果。从而制造出了明暗对比较大的效果。
如是拍摄人像摄影时,为了能让人像的受光面更均匀,我们可以使用顺光或侧顺光的角度去拍摄,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光照效果。但如果是室内人像,又想得到较为光照效果均匀的人像作品,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补光灯在较远的距离对其补光;也可以尝试将人像主体安排在一扇不受阳光直射且大而亮的窗户边,窗户可以起到柔光箱的效果,这样可以不再需要影室专用设备;也一样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2. 光源越近,光线制造的过度就越柔和
同时反过来刚好和标题相反的,光源离得越远,光线就会变得越硬。这是因为当光源离被摄物体越近的时候,受光面相对的就越大,然后光照面也就是越广;而当光源离被摄体越远,相对的就越小,也就是越窄。
比如以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例,通过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就会知道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它本是一个相当广的光源;但是太阳距地球约1.5亿千米,那么通过长距离的垂直光照,就只占地球天空非常小的一小部分,因此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光线就很硬。
另外在室内用现有灯光拍摄人像时,可以通过改变灯光光源与被摄物体之间距离的方法,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光照效果,从而使照片的光线效果显得更加动人。
比如下面这张照片,两颗鸡蛋离光源的远近不一样,就会不同的光效;离得近的鸡蛋,光照过渡柔和,远的则出现有较明显的明暗交界线。
3. 漫散射光效可以分散光线,使光源的光照效果变得更广、光线显得更加柔和
我们在拍人像时,很多新手更喜欢使用这种光线,因为这样可以让模特有更好的光照效果,同时让展示出全部的细节;那原理就是运用漫散射分散光线的实质就是使光源变广,从而达到柔化光线的目的。
比如天上有些薄雾或云层遮挡住了强硬的阳光后,被摄物体上的阴影就会明显减少,特别是多云的天气或如果有雾彻底挡住了光线后,阴影则会过多全消失。
因为云层和阴沉的天空或大雾都会使光线发生漫射,漫射会将光线分散向各个方向。阴天和雾天时,整个天空会变成一个非常广的光源,这样的效果就像一个天然的柔光箱。
当然,我们也可以人为的去在晴天的光线或带有硬光效果的光源,比如用半透明塑料或白色织物等材料来遮挡光线,这样就能创造出漫射效果较强的光线。就像摄影室闪光灯前加一个柔光罩;如果在明亮的阳光下,也可以使用柔光篷或柔光箱来柔化光线。
4. 用反射的方法制造漫射光线
如果我们的拍摄环境中只较窄的光线时,我们可以去观察光线照射的方向,以及他所照射在什么样的物体上,如果一个较大的磨砂表面上,如墙壁、屋顶或磨砂反光板等,这时光线在反射的过程中就会发生被漫射到较宽广的区域。从而带来更广的光源漫射效果。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调整角度或拍摄位置来使用它,当然这个首先要确定你的创作的确需要这样的光线。
但是如果使用带有光面反光板,这时的光线被反射后仍然会很窄。并起不到让光线发生漫射的作用;同时镜子也是一种极端的光面反光板,它反射的光线几乎与入射光线一样窄。如果你小时候玩过用镜子反射光线到屋中那种小游戏就更能深入的了解。
不过我们如果是使用的那种纱布制作的反光板的话,可以调整一下使用方法,比如用反光灯的白色面布,遮挡住射来的光线,这时通过布的透光,就也可以形成漫射的效果。当然如果你刚好需要这样一个光束,那就可以不用使用去遮挡了。
如果你想自己动手制作一张反光板,那这里教给你一个小技巧,可以找一大块铝箔揉成团后,再展开后将亮面向外,再贴到一块纸板上,一块柔光反光板就做好了。被揉后的铝箔会产生很多不同方向的反光面,然后仍然可以产生相对效果的漫射光效果。虽然这种自制反光板的漫射效果不如白色磨砂反光板,但它能在照片中增加闪闪发亮的光点。也是一种不错的背景光效果。
5. 光源离被射体越远,那么光线的衰减越大,被摄主体也会变得越暗
首先我们要记住一句话,就是被摄主体的光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可能有伙伴不理解,感觉有些抽象,其实很简单,举个例子,你可以尝试一下:如果你将光源移至被摄主体的距离增加1倍,那么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只有距离移动前的四分之一。
同时,光线会随着光源的距离越变越远而迅速衰减。这个规则要牢记,如果你准备移动光源或被摄主体时又不想让光线衰减,那就一定要保证随时可以改变光线的品质。
同样还要注意的是,经过反射的光线其行进的距离也会增加,即使使用光面反光板也一样。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天气条件很差的室外拍摄人像时,需要使用闪光灯,这样即可以有效的消除人像脸部的阴影,也不会太大的影响背景的曝光,因为闪光灯发出的光到达背景时已经弱到可以忽略不计了。
6. 其实你可以利用光线衰减的特性来改变摄影主体和背景间的光影关系
通过上面的几点你就可以了解到一个规律,就是如果灯光距离被拍摄主体越近,被摄主体和背景间的光照度的明暗反差就会变得越明显;如果灯光距离被摄主体较远时,那么背景也会相对地较亮。当然这个也是在光线射程的有效范围内才会发生。
这种情况在侧光拍摄时尤其变得明显:在侧光源离被摄主体较近时,整个画面的光线衰减将比光源离主体远时更明显。
但如果被摄主体的正面光是从窗户射入的光线,那么我们可以人为的让被摄主体更加靠近窗户,这样就可以使室内的背景变暗。反之,你想让室内背景更加明亮的话,就让主体远离窗户、靠近背景。这样你就可以有效的控制被摄主体与背景间的关系。
7. 正面光会减弱主体的纹理,而侧光、顶光和底光则可以强化主体纹理
其实标题已经说的很清楚,正面光,也就是我们常规理解的顺光,这也是很多新手人像摄影爱好者比较喜欢的光线,这种光线显得比较平实,所以会直接消除很多细节。
这就是为什么人像和风光摄影师在拍摄时用光的方法有很大的差距的问题。人像摄影师通常会将光源保持在镜头的轴线附近来弱化被摄主体面部的皱纹;而风光摄影师更喜欢用侧光强调岩石、沙石和叶子的纹理。一般来说,光线方向和被摄主体角度越大,主体的纹理就越明显。
这也是为什么电商摄影师在拍摄一些物品时,从来不使用正面光的原因。因为无法拍出较好的纹理与质地。
8. 不要害怕阴影的出现,它可以为你的主体创造较强的立体感
光影光影,有光就一定会出现影子,就跟太极一样,会有阴阳两极,那么摄影的阴与阳就是光与影的存在。我们总是喜欢被拍摄较为明亮的主体,但这样的光线效果会让被拍摄主体变得平实无趣。所以有经验的摄影师一般会想法找到更好的光影效果;因为阴影是摄影师描述物体三维立体特性最为直接的手段,它能使物体在照片中呈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这里的光影指的不仅仅是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包含主体本身存在的光影过渡。
那么什么样的光线可以产生较好的光影效果呢?其实你学习过FUN摄发布过的《0基础学摄影,专业摄影教程》的关于光线的角度的章节时,就能够直接了解到:侧光、顶光和底光能够在物体上投射出深而长的影子,从而制造出立体感。所以你也会发现那些拍摄静物、商业产品和风光摄影师常喜欢使用这样的光线效果来为自己的作品或产品创造立体感的角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国外杂志在拍摄肖像作品时常用的光线布局的方法:就是将顶光置于主体正上方稍偏的位置,但需要注意的细节就是顶光需要偏向脸的朝向或贴近镜头的一边,同时微微调整灯光角度,使人物鼻子的阴影落在面部人中穴稍偏下的位置上,这样就能得到一张较为完美的肖像作品
9. 背光可以用来创造更高强度散射的光源来使用
看到这里,大家会立刻想到关于逆光摄影或剪影摄影的主题,是的,逆光摄影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为自己的拍摄主体创造拍摄时机,比如在让主体挡住光源中心的位置,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强的散射光效果,这时我们会发现拍出的照片有着很强的轮廓光效果。如果是拍室内作品的话,比如人像摄影,可以让站在明亮的窗户前,这样对面的墙壁会反射部分光线落在人身上,可以照亮部分细节。
但如果一个人在户外,我们就可能需要使用增加曝光的强度来补充细节,在有背景光源的情况下,要想记录落在主体上的光线,就要增加曝光,但你要记住:这些光线会减少面部的细节,削弱主体的立体感。所以如果又想利用背景光源又想保留细节,就需要你使用反光板或补光灯等设备来为主体进行相对的补光了。
在拍摄背光照明的人像或剪影时,需要注意的一点小技巧,你可以试着将光源纳入构图中,但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相机测光表读数不准且变化速度与强度都比较大,这时不要忘了相机上还有一个功能可以弥补这个缺点,就是尝试使用包围曝光法。用这样的方法来得到有细节又有光源效果的拍摄主体。
10. 尝试利用光线中给我们带来的『色彩』效果
很多伙伴看到这一点时,会说,光感觉是无色的透明的。但是不要忘了光线在通过大气层时,及自身光线的强弱的变化,会形成色彩的变化。就比如我们常说的色温。
比如FUN摄影给大家分享的上面这张图片,色温从低到高发生着明显的色彩变化。但是FUN摄影小编提醒你,不要忘了,相机里的设置刚好与色温相反的。通过这张图的说明我们就可以理解的很清楚。想要得到暖色,我们就需要提升相机的K值。
那么在自然环境光线中,比如晴朗的天气下,清晨和傍晚的阳光拥有温暖的色调,中午阳光投射的阴影则会变的很蓝。钨丝灯光会明显偏黄,而且反射这种光线的表面也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这就是为什么你在不同的时段在同一取景的环境下拍出的照片会显示不同的冷暖色效果的原因。同时很多风光摄影师也会利用这个特性来调整相机的参数来创作出自己想要的冷暖色效果。
所以对于数码单反相机或无反相机而言,都已经具备了这个功能,你可以使用白平衡功能来消除或改变或是强调光线的颜色。例如可以增加风光或人像照片中的暖色调。当然,你不想调整相机的话,你还可以试试用色片滤镜来调整。这样一样可以得到一些色彩效果,但是FUN摄影小编个人感觉不够自然。如果你使用RAW格式保存图片,那就也可以使用后期软件来调整色温的效果。
晴天拍摄的风光照片时有个细节还需要注意,就是在阴影部分会非常蓝,这时你可以将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模式,这样就可以在照片中增加金黄色,相当于在镜头前加了一片暖色滤镜。这一点大家可以多试试。不让要那些模式的使用太过于死板,你可以在晴天里尝试晴天,阴天及其他的白平衡模式,来感觉一下他们之间给你的拍摄主体带来的变化。或许你会发现更多意外的惊喜。
总结一下:FUN摄影小编给大家分享了这么多,其实最终想要的一个结果就是大家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环境及可以用的光源效果来自己的创作加分。同时我们要记住,所有的环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重要的是你是否有着牢固的基础知识及可以灵活转换这些知识为自己摄影创作所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