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黑猫评测原创文章,在今日头条首发
手环VS手表
体验了小米智能手表之后,我发现技术的进步,不一定意味着产品会变得更好用,有时候反而是实用性的退步。小米智能手表搭载了Wear OS,拥有1.78寸的屏幕尺寸,可以连WIFI、蓝牙、用移动数据,甚至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安装APP。
强大的功能,没有让它用起来更爽,反而导致了续航的羸弱。有一天我在洗澡前给它充电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其实我并不需要另一个「迷你备用机」。智能手表额外实现的功能,其实只不过是智能手机的复刻,没有不可替代的卖点。
我对小米智能手表的评价是比较低的,在我看来,它不方便,不好用,不值得,一个价值1299元的累赘而已。
也正因为体验过小米智能手表,我对小米手环4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通过这一次评测,搞清楚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到底是什么。科技之所以令人热爱,是因为它能切实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否则都只是空谈——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哪一个才是最适合我们的可穿戴设备?
小米手环的前世今生
2014年7月,随着雷军的一句「Are you OK」,小米手环1代正式面世。初代小米手环是没有屏幕的,只有三个指示灯,甚至连看时间都无法做到。它所有的功能,都是围绕「信息采集」而生,仅支持手机来电震动、运动记步、闹钟震动、解锁手机等功能。
小米手环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人体ID」,这个清晰、独特的定位,让它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并且因为性价比极高,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际上,智能手环重新定义了传统手表的形态,大家突然意识到,原来可穿戴设备的核心价值,在于人体信息的采集、传达。
之后的升级,都是基于这个定位的迭代——小米手环2新增了黑白屏幕、心率检测、睡眠检测;小米手环3新增了NFC功能,接入了支付宝免密支付、公交刷卡,APP通知提醒;小米手环4升级到了彩色屏幕,支持支付宝离线支付,NFC版本新增了小爱同学,可以自定义表盘,在功能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可玩性。
以现在的眼光看,智能手环一切都那么完美,但是却遇到了一个瓶颈——想象空间不如智能手表。市场已经被iWatch培养起来了,随着系统生态、硬件供应链的进一步成熟,智能手环的增长开始放缓,这也是小米紧急推出智能手表的原因。
根据IDC发布的2019年Q1季度可穿戴设备研究报告,像小米手环这样的基础可穿戴设备(不支持第三方APP)同比增长了25.5%,而智能可穿戴设备(比如iwatch)同比增长达到84.6%,哪一个产品的市场潜力更大,一目了然。
不得不承认,智能手环是一个注定成为历史尘埃的产品。就跟功能机一样,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从简单的通讯能力,额外拥有了娱乐、办公、拍照的能力。智能手表,其实是智能手环的升级版,是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体现。
智能手环之所以还是一个务实的选择,是因为智能手表还不成熟。
花169元买小米手环4,我们得到了什么?
错过了双十一大促,我只能按原价169元购买了小米手环4标准版。之所以没有买NFC版本,是因为普通版更能看出它是否适合大众。小米手环4的包装比较简单,里面有4样东西:米粒(手环的本体)、表带、充电器,以及说明书保修卡。
用过小米智能手表,小米手环4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轻」,它的重量只有22.1克,不会给我的手腕带来任何负担。由于米粒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贴合表带,不会突出,所以不会碍手碍脚。不管是日常散步、健身、睡觉、还是打字办公,都几乎感受不到它的重量,舒适度明显优于手表。支持50米防水,洗澡、游泳的时候都不用取下来,仿佛不存在一样。
可能是看惯了全面屏,我对小米手环4的大黑边有点不适感,如果能做成窄边框+小屏,观感会更好。而且这块Amoled屏的观感有点低于预期,在息屏状态下并不是纯黑一片,在阳光下折射出廉价的色彩。表带是采用亲肤材质,哪怕是绑到最紧,束缚感也不会太强。另外,官方表带的颜色有点太单调了,网上的店铺有一些更好看的颜色可供选择。
彩色屏幕给小米手环4赋予了更多的个性,它的表盘是可以自己定制的,在小米运动里有各种不同风格的表盘样式可以选择,风格包括科幻、卡通、可爱等等。操作逻辑也非常简单,Home键盘是返回桌面、取消、暂停当前任务;主屏幕上滑、下滑是呼出系统设置;主屏幕左滑是呼出音乐控制中心,蓝牙连接手机后,可以通过手环来遥控切歌;右滑是呼出支付宝扫码支付,绑定支付宝后,可以离线收款、或者扫码支付(要先往里面存钱)。
对我来说,小米手环4让我感觉最实用的,就是手机有来电、APP通知的时候,可以「震动提醒」,而且能在手环上预览大概信息。我个人在办公的时候,习惯把手机调成静音,免得干扰工作。而在小米手环4上,我可以设置哪些消息可以震动提醒。得益于蓝牙5.0出众的连接稳定性,只要手机离我十米以内,我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提醒。
还有一个比较方便的功能,当我找不到手机的时候,我可以在小米手环上点击「查找手机」的功能,随后手机会响铃,告诉我它的位置。如果小米手环找不到了,我也可以在手机上打开小米运动,用「查找手环」的功能,远程遥控小米手环开启震动,并通过细微的震动声,分辨出它的位置。
在不开启睡眠检测、心率检测的情况下,小米手环4的续航能力非常惊人,24小时的电量消耗在4%以下,坚持25天没有问题。但是开启睡眠检测、心率检测之后,续航就很一般了,实测一天消耗电量差不多10%,大概可以坚持一个多星期。尽管如此,我还是建议你不要可惜电量,因为这两个功能才是小米手环4的核心价值。
首先是心率检测功能,通过心率的数据,可以判断你所处的运动状态。我带着小米手环,骑山地车跑了一段18公里的山路,最终得出的数据是1小时48分钟处于燃脂状态,2小时58分钟处于热身状态,25分钟处于心肺强化状态。也就是说,当天只有133分钟是处于有效运动状态的,这就让我对自己的训练目标更加清晰。
其次就是睡眠信息,当天骑完单车,经历了几个小时的强度运动,我很困,所以下午六点,就早早躺床睡着了。第二天我醒来一看,果然,小米手环4精准记录了我的睡眠时间,其中深睡眠4个小时,浅睡眠5个半小时,连中间起来吃夜宵的时间,都记录得很清楚,算法很精准。美中不足的是,小米运动的睡眠数据界面,插入了一些保健药品的第三方广告——真是无孔不入。
我个人觉得,NFC的普及率其实是不如二维码的,这也是我没买NFC版本的原因之一。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许多地方的公交车,已经开始普及微信公交卡了,直接扫码乘车。我家小区的门禁,也引入了最新的「扫码开门」,完全不需要用NFC来模拟门禁。
我对NFC这个技术始终不是很看好,就和3D Touch一样,使用频率太低了,完全不如二维码来得方便。在二维码面前,NFC只是可有可无的技术,迟早都要被淘汰掉。
小米手环4目前仅支持支付宝绑定,可以离线支付、收款。离线支付不需要携带手机,这就为出门不带手机提供了可能性,但是需要先在手机端的支付宝上,以「零用钱」的形式存进小米手环里,先存钱才可以离线扫码支付,为了安全,可以设置每天的支付上限。
个人建议,小米手环后续应该和微信达成合作,绑定微信的公交卡,直接扫码支付,这样会更加方便。
如果你要问我,花169元买小米手环4到底值不值,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小米手环4的功能虽然不多,但是具备不可替代性,而且创造了一定的实用价值。花169元,得到了一个电子表,一个健康检测仪,一个手机通知震动神器,一个支付宝离线支付设备,而且还是个性化十足的装饰品,怎么算都不会亏。
可穿戴设备的另一种可能
几天下来,我对小米手环4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一点上:屏幕,其它都很满意。如果米粒的体积可以再降低一半,同时去掉屏幕的黑边,做成窄边框,同时加入一些新的传感器(比如血氧检测),在我看来就完美了。当然了,百元开头的售价,我这些要求是有一点过分。
别忘了,智能手表也是有缺点的:续航短,比较重,价格昂贵。也许可穿戴设备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智能手表尽管去追求更强的功能,更大的屏幕,做成一个「迷你智能手机」。而小米手环则追求更小巧的外观,更丰富的检测功能,强化「人体ID」这个属性。
这两者并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分成两个产品线。我认为小米手环的定位需要进行一次重新的思考,既然在功能上注定比智能手表落后,不如把重点放在「外形」上——尽可能降低米粒的体积、尽可能提升屏占比、尽可能提升佩戴舒适度。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塞下更多的身体传感器,提升续航,走出一个差异化路线。
但是站在商业角度来考量,和智能手环比起来,智能手表更容易卖高价。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如今的小米还愿意干吗?也许我们已经知道了答案,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