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播了6年还是9分+,这档国产良心节目怎么没人说

 人阅读 | 作者pangding | 时间:2024-03-28 19:21

(本文由Sir电影原创:dushetv)

最近是高考填志愿时间。

Sir被身边不少人问到:填这个专业好,还是那个专业好?

标准答案,有,当然是选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但想听真正的答案吗?

Sir的心里话是:当然是选择兴趣。

可是Sir无法轻易说这句话。

因为啊——

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功利教育,学生从来都不被鼓励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即便是产生了兴趣,也可能是一时心血来潮,没看到它背后有哪些坑,以及了解真相后还是否能热爱它。

所以,你让一个学生,十几年来只以分数作为唯一目标,然后考完试又在十几天里一下找准兴趣作为目标,这不是开玩笑吗?

选什么专业,Sir真的说不准。

只是突然想起了一档节目,Sir看了好多年了,可好像还没跟你们安利过。

看来必须得说说它——

《一席》

内容,就是各行各业的模范代表在舞台上演讲。

有多少人上过《一席》呢?

2012年开播至今,最近已经有510期。

多,但Sir建议对未来选择疑惑的学生,课业负担再重也应该看看。

因为你会发自内心感受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迅速了解一个行业的常识和内幕,打开更多扇窗,减少不必要的弯路。

更重要的是,让你看到更多或波澜壮阔,或平淡笃定的人生。

有人文,有艺术,有科技,有社会,有历史,有主义……

有太多Sir感兴趣的了。

不过今天,Sir想挑自己的专业和你们聊聊。

嗯,电影。

别说,《一席》还真是电影界的淘金者。

被它扔到台上的,个个都会发光——

王德顺:时间冷却不了热血

要说大器晚成,没几个人能跟王德顺比吧。

人家影星退休的年纪,他才刚出道……

这个老头,一上镜头就让人过目不忘。

《重返20岁》《冬》《远大前程》

说起来,王德顺也是个“网红”。

2015年,王德顺79岁,登上了T台走秀。当时的轰动,不用查新闻,你看看照片里,观众们纷纷举起来的手机,都是实打实的“哇塞”传播力。

这静态肌肉,还不算啥。

在《一席》,王德顺整一个放飞,把演讲变成了一场肢体表演秀。

可以说,在Sir看过的演讲里,这老爷子是动得最欢的。

你可能觉得,演讲就正经演讲,动来动去干嘛。

王德顺就不赞同。他想干嘛就干嘛,什么也阻挡不了他突然抛开演讲,给你来套漂亮的动作,博得你的喝彩。

就是这样无所顾忌。

别看他浑身肌肉,就把他跟健身业、运动员联系到一起。

王德顺其实是一哑剧演员。

演讲中,他随随便便几个无道具动作,一起一顿,干净利落,都是多年表演经验的沉淀。

1993年,他创作了一台哑剧《活雕塑》,这年他57岁。

你想,雕塑都什么样子?完美的人体啊!

你要演雕塑,挺着个肚子,一身的赘肉,成什么样子?大家都笑你的肚腩,没人去体会艺术了。

为艺术,王德顺开始健身。

《活雕塑》照片

他一练就是30多年,他一演也是30多年。

直到近年,王德顺再演《活雕塑》,还是没什么可挑剔的。

在Sir看来,王德顺才是真正的“冻龄男神”——

不管多少岁,只要心里还有希望的种子,随时都可以解冻萌发。

44岁的时候,他想学英语。

对很多中年人来说,他们会找一堆理由来偷懒:我年纪大了,我记忆力不行,我口音也改不了了……

至于老爷子嘛,Sir就不说他怎么学的了。

2008年,他出演成龙、李连杰的《功夫之王》。

为了让国际观众无障碍看片,他还真在里头讲了一腔英语。

很多人说,这是哪个华裔演员

当然,在这场演讲,干货不算多,内容主要集中于王德顺本人的经历。

但,又有什么深度好文,比得上他本人更有说服力呢?

黄信尧:浮世中的一只锚

如果说王德顺像鸡血。

那么黄信尧一下心境杳然。

《大佛普拉斯》的导演。

他讲的东西,都是淡淡的、慢慢的、镇定的。

他电影里的人物,每个都衰到了极点,但是看上去好像有宝刹森严。

其中有个人物吸引了好多人的注意,释迦。

他跟每个人都不一样,在整部片里的参与度极低。

整部戏他只说了一句台词;别人打架,他坐一边;朋友被打,他也坐一边。他似乎就只是镜头里的一个路人,无言以对,冷眼旁观。

3月份,Sir说,释迦就是导演藏在电影中的佛。

而在导演黄信尧的演讲中,他亲自介绍了这个角色。

在这部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场在浴池里面的戏是酒池肉林的,充满了欲望跟金钱的游戏。但是我们往下看,其实每个人都是在讨生活,不管是肚财、菜埔,还是启文、副议长跟高委员,都是很努力地在讨生活。

如果人人都在讨生活,黄信尧觉得,这部电影会极其浮躁。就像一座装满人的船,每个方向都有人在努力,而船本身只能哐当摇曳。

于是,他为这艘船加了一个锚,那就是释迦。

在电影里,释迦是个无用的人,不笑不哭不说不跑,不换衣服不找工作。

但黄信尧说,他就是人的原型。

“就是活着。”

黄信尧也抱着极低的姿态,似乎即使作为旁观者,他也跟故事人物并无两样。

锚,不是把自己看得很重。

假设我没有拍这个电影,我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佛普拉斯》,今天还是会有另外的讲者站在这个地方,大家还是会来这里听演讲。所以人真的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重,有的时候退一步世界真的会宽阔一点。

就像他的电影,荒诞彻骨之处,总有噗嗤一笑。

办公桌下办公的女秘书、头发掉光的艺术家、甚至是那个肚子里就装着死人的大佛。

又比如,他的演讲里提到了《大佛普拉斯》的(盗版)资源。

这是一个有点敏感的话题,台湾导演们对大陆的“资源”盛行,总是抵触的、愤怒的,因为这实际上非常损害他们的利益。

但黄信尧就简简单单开了个玩笑——

台湾2月15号应该发行DVD了,2月16号就有人发微信给我说,黄导,我们在这边已经看到你的电影了,真的蛮不错的。但是有些朋友明明认识很久了,还跟我说:“哎,黄导你的片子要去哪里看?”然后我只好把资源发给他了。

哈哈,导演好心性。

周浩:混沌的厚度

他的演讲,声音听起来简直有点无力。

语气几乎没有变化,别说像王德顺那样呼喊了,就连像黄信尧那样说几个冷笑话,也根本没有。

但Sir觉得,他是《一席》请到的最有力量的人之一。

他的力量就是一种逆流而上。

中国最顶级的纪录片导演之一。

周浩的选题从来都不给面子,从高三学堂到医院,从公安局到市长办公室,他就是要记录。

他拍纪录片都是以年做单位。

跟《高三》,他拍了一年;跟《大同》,他拍了三年。

但,拍纪录片哪有什么钱赚。更别说他的纪录片,连在中国公开放映都做不到。

而周浩,甚至连“导演”的这个名衔也不想要。

做完这个片子以后剪辑,在署名的时候,我特别拒绝署「导演」这个词儿,因为我觉得这个词是充满着贬义的,因为我觉得我看到的生活是它自己衍生出来的,不是我导演出来的,所以说我这个片子署名最后是「制作」周浩。

他还喜欢纠结。

​自己删去纪录素材中孩子望向镜头的行为,他会纠结自己的纪录片,到底是记录了纯粹的真实,还是囊括了更多人为的造作。

有这样的自我要求,你可以看到,他的镜头简直跟镜子一样。

没打光,没摆拍,没调色,没通知,每个人都蓬头垢面得像镜子里的自己。

《高三》

于是,这种对真实的虔诚,让周浩的纪录片多了大部分片子都没有的厚度——

说白了,他不吝啬敏感话题,但也丝毫不借敏感话题取宠。

就像在《急诊》,他让我们看到几间医院互相推脱一个没钱没家属还爱乱跑的难搞病人,但又让我们看到护士叮嘱这个人小心。

现在(市一医)医生没有来 怎么搞过去?

你要走的话 自己负责

你这样子 很可能在路上还要抽(搐)的

我再问市一医那边的总值班 能不能再派车过来接你走

但周浩依然不满意,他觉得自己还是不够“冷漠”和“安静”。

直到有一回,他听见一个国外汉学家对他说出了“混沌”这个词。

他告诉我,就两个字:「混沌」。

我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他给我解释,他说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其实已经有一些很固化的观点,我希望他看完我这个展览以后,他对中国的概念模糊起来,他不再那么坚定别人所告诉他的那个中国,他开始用自己的方法开始来想象这个国家。

对周浩来说,他拍纪录片的价值,就是想给别人多一个思维的维度,一种触逆常规的认知。

说到这,你可能觉得,周浩也太神了吧,好像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别人,造福别人。这么无私高尚的人,听起来总是有点不对劲。

但拍纪录片不是周浩的某种社会责任感。

他的确是喜欢这件事的。

结尾,他讲了一个故事。好多年前,他接过一个很苦的任务,和一个同事跋山涉水,一路上,两个人都怨声载道的。

好多年之后,两人重聚,反而嘴里聊的,心里念的,都是那时候那段路的快乐。

这就是周浩喜欢做纪录片的原因。

我觉得它最大的快乐,还是在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这种过程。这种过程其实就是让我们生命的这种厚度得以增加。

对,增加生命的厚度。

周浩拍纪录片如此。

我们看电影也是如此。

说回到《一席》,何尝又不是如此?

也许它热度低,娱乐性不强,总与亢奋的网络情绪保持距离。

但在社交媒体时代,已经有太多无效信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同质化、重复化、扁平化的。

而有效的信息是:把一个人的生命体验,叠加到更多人身上。

《一席》就是一档有厚度的节目。

所以不管你是填报志愿,还是上了大学,还是已经工作,Sir都墙裂安利《一席》。

去看那些你感兴趣的话题。

它直抵你意料之外的真实。

比如,边境缉毒人员最害怕的是什么?

田浩说,是看到老兵贩毒。枪口指向毒贩的一瞬间,发现对方是自己的老班长。

比如,爱国一定是赞美吗?

资中筠先生在《谈谈爱国》中提到西南联大教授的一句话——

他(教授)就说

不读中国史不知道中国的伟大

不读西洋史不知道中国的落后

也去看那些你不感兴趣的。

那些冷门、不明所以、名字都读不懂的话题。

比如,为什么有人会放弃金融公司高薪offer,去非洲保护野生动物。

怎样的养老院才算好的养老院。

恒哈图乐队、图瓦共和国、叶尼塞河这些陌生的名字到底是什么?

别管那么多,先去看、去听——

在《一席》,最美丽的就是不期而遇。

你无法想象,在每天的热搜、热点之外,还有多少美妙的人和事;

除了热门专业,那些不为人知的工作同样也很了不起。

很多人说《一席》上的都是大师,是先驱,是行家。

但别忘了,他们更是我们的同伴。

在这个社会上,你知道或不知道的领域里,有许多优秀而有趣的人和我们一起。

踏踏实实生活,踏踏实实做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汉斯寂寞

Sir电影原创,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关注:Sir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毒舌电影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