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国内ARM架构,为何陷入困局?

 人阅读 | 作者lilintao | 时间:2023-12-27 07:55

最近,软银集团放出ARM即将涨价的消息,引起了芯片厂商、终端厂商以及消费者的强烈不满。据了解,这次涨价将对授权费用收取方式进行调整,由抽取每款芯片售价的1%~2%改为抽取每款终端售价的1%~2%,涨价幅度几乎接近十倍,一时间全球相关行业全部怨声载道。

如此火箭式涨价,ARM难道不顾及自身品牌形象吗?对服务器芯片行业又有什么影响?

ARM的摊牌

ARM是芯片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其开发的简单指令集ARM由于低能耗、高集成的特性,如今在移动端市场以九成市占率占据主流,对于智能电视、移动基站、企业服务器、医疗器械、智能驾驶以及物联网等其他科技领域,也有所涉猎。

然而,由于生态问题,PC与服务器市场依旧是x86架构的天下,ARM架构在国内服务器市场中只占不到一成,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同样的状态。因此这次涨价对PC与服务器领域影响虽有,但并不算大。

至于形象问题,ARM一直以来都保持“仅设计、不生产”的中立形象,受到了全球厂商广泛支持,甚至还对国内CPU发展有过不小的帮助。像鲲鹏、飞腾等厂商如果想要从零起步自己迭代开发一款当前市场上能用的芯片产品,可能至少花费5—10年;但从ARM处购买授权许可,微做修改即可得到比较成熟的CPU产品推向市场,节省了不少时间。

不过前年,ARM公司在政治因素影响下宣布不再授权国内先进设计;去年5月还因俄乌战争停止向俄罗斯提供ARM授权与技术服务,导致中立形象瞬间崩塌。实际上,在政府与上级企业软银集团两座大山的控制下,ARM自己已无法做到在商言商。

厂商创新之路困于授权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ARM断供、涨价,众多ARM厂商为何不能学习龙芯、申威,在ARM架构的基础上靠自研走出条新路?对此,最大的困境在于授权模式。

ARM授权架构许可协议(ALA)和技术许可协议(TLA),并且仅限于某一代。两种许可的差别在于,ALA允许自行定制IP核;TLA则仅允许少量修改。但是无论哪一种,企业想做修改都要得到ARM公司的认可。正是凭借这样的授权模式,ARM才能保障商业营收,也对商业与生态环境具有了统治级的控制权。

所以,ARM架构虽然可以让厂商的CPU设计更简单,但是其后续发展也必须严格遵守ARM要求。简单来说,就是“我给你技术,但你怎么做得听我的”。

这样的统治力下,ARM拥有了“牵鼻子走”的能力。由于断供,目前国内ARM厂商仅停留在ARM v8指令集版本上,无法购买v9授权,也无法获取到认可,自行迭代出新架构,这便意味着后续产品性能不会有大的突破,自研也成了无根之木。

被ARM牵着鼻子走的状况,何时能改变?一个情况是厂商彻底抛弃ARM架构,重新投入其他家的怀抱,或是从头开始自研,但这也意味着抛弃一切,生存还是死亡难以预计。另一种情况则是断供取消——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可能性同样微弱。绝境之下,恐怕ARM厂商们难以破局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