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AMD 速龙64 的辉煌,回忆15年前 DIY 经历,也许是90后没有的记忆

 人阅读 | 作者xiaolin | 时间:2023-12-24 06:52

大概是 2004 年底、2005 年初,沉迷于 DIY 硬件的我决定组装一下台式机,用来上网和玩游戏。确定预算、敲定配置后,便来到徐家汇的太平洋数码广场采购硬件,回家自己组装。

CPU 挑选了一块散装的 AMD Athlon 64 3000+,第一代 90nm 工艺,代号 Winchester,拥有 512KB 二级缓存,频率为 1.8GHz(外频 200MHz、倍频 9x),实际性能与 3GHz 的 Intel P4 处理器相当。较低的核心电压、同系中最低时钟频率、最低价格,这款 CPU 最用来超频最适合不过,潜力巨大。同时这款 CPU 采用 Socket 939 接口,支持双通道 DDR 内存。

主板挑选了一块钻石(DFI)入门级 NF4,这也是我来太平洋的原因,这里有上海 DFI 代理。当时 DFI 主板在超频爱好者、高端 DIY 玩家群中广受欢迎,高端产品线 LANParty 系列享有“超频王”的美誉,凡此系列,必属精品。而 LanParty NF4 系列是当时最好的 nForce4 主板,横扫各大超频赛事,被超频玩家们视为神器。

DFI LANParty NF4

许多玩家的超频之路也是从 DFI LanParty 真正开始的,DFI 在他们心中有着不可取代的神圣地位,一提起 LanParty 便热血沸腾。看到这金灿灿的黄色,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挑战的年代,属于 DFI NF4 的年代。纵观 2004 - 2005 年各大超频赛事,选手们钟爱的主板非 DFI 莫属,当时的 NF4-D 仿佛常胜将军一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和对手交锋中秒杀对手于无形之。

内存买了两条金士顿 512M DDR,用来组双通道。

XFX GeForce 6600 GT

显卡选了一款 XFX(讯景)的 N 卡,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中端型号 GeForce 6600。而单核、集显的那个年代,ATI Radeon 9550 火遍大江南北,堪称性价比之王。当初选用 N 卡可能考虑和 NF4 主板更好的兼容性吧,我这入门 NF4 板 + 中端 GeForce 也别想 SLI 了。

TT 迷你塔

为了方便超频,没有选择原装散热器,而是买了一个 TT 迷你塔,三热管全铜设计,做工非常扎实。记得里面扣具特别丰富,各平台都能适用。

超频

回家后便开始装机超频,小心翼翼地调外频、电压、内存时序等各个参数,设置内存异步模式,运行 SuperPI 测试。最后稳定在 2.4GHz,将频率提高了 30% 左右,这时性能已经相当于 Athlon 64 3800+ 的水平了,而且发热并不高。

那段时间内,我还帮朋友装了几台机器,用上了 Sempron(闪龙)、Athlon 64 2800+ (754) 等处理器,AMD 处理器超频潜力令人印象深刻。记得当时还有另外一员超频猛将:Intel Celeron D(赛扬 D)。

Athlon 64 的辉煌

2001 - 2003 年,速龙 XP 凭借超频和性价比两大优势,取得了不小的成功。AMD 在 DIY 玩家群中树立了良心企业形象,也为 Atholon 64 处理器的辉埋下了伏笔。

2003 年 9 月,AMD 发布了有史以来的首款 64 位处理器,K8 架构横空出世,命名为 Athlon 64,也就是速龙 64。amd64 架构使 AMD 在长达30多年的技术竞争史上首次领先对手,打破了以往 AMD 作为技术模仿者与跟随者的形象,用 64 位处理器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实力。一场技术反击战开始打响,曾经高傲的 Intel,在 AMD 的 64 位架构已被主流市场接受的情况下,不得不放下身段走在 AMD 后面,后续的 P4 处理器开始支持 amd64 指令。

第一代 Athlon 64 分为 Athlon 64 和 Athlon 64 FX 两个版本,其中一个重要创新是 CPU 内部集成内存控制器,直接读写内存中的数据,从而将内存延时降至最低。接口分别为 Socket 754 和 Socket 940,前者仅支持单通道内存,后者支持双通道,分别面向主流和高端发烧市场。同时,速龙 64 也是 AMD 消费级 CPU 之中第一次采用散热盖的设计,并支持 Cool'n'Quiet 技术,相比速龙 XP 发热量大大降低。

随着人们对64位运算认识的加深,消费者对 64 位处理器需求迫切,同时 AMD 也需要调整市场策略来应对 200MHz 外频的 P4C(Northwood) 的性能进步。2004 年,AMD 对 Athlon 64 系列采用新的市场策略,推出 Socket 939 接口统一 Socket 754 和 Socket 940 接口,支持双通道内存,同时降低售价,推出更多的型号完善产品线。刚好那时 Intel 的 Prescott P4 走火入魔,成为高热低能的代名词。AMD 凭借 64 位架构加成以及高性价比优势,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到了 2005 年,CPU 工艺制程发展到 90nm,AMD 抓住了技术架构更替的机遇,诞生了 Athlon 64 时代最经典的系列:Venice(威尼斯),不到 2GHz 的 Athlon 64 就能匹敌 3GHz 的 Intel P4 性能,可见其架构的优势。1.8Ghz 的 Athlon 64 3000+ 更是成为一代超频王,先进制程加上成熟架构,以及优秀的功耗管理,还有高性价比优势,在当时掀起了一股超频热潮,成为那个 DIY 盛世的印记。

DFI、XFX 现状

如今 abit(升技)、 DFI 等当年在 DIY 超频领域响当当的品牌早已消失在大众眼中,abit 2008 年底宣布倒闭,DFI 也于 2010 年彻底退出民用市场。PC 市场和 DIY 市场的萎靡,已经没有这些小众品牌的生存空间了。

XFX(讯景)曾经是 NVIDIA 全球最高级别 AIC 合作伙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XFX 一直是 NVIDIA 显卡的首选品牌之一,甚至被视为每代 N 卡的公版标准。情况从 2008 年底出现了变化,XFX 宣布与 AMD 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开始推出 Radeon 系列显卡。2010 年底,XFX 的 NVIDIA 产品线彻底终结,专注于 A 卡市场。

AMD 逆袭

多年来,Intel 似乎是 PC 处理器领域的唯一巨头,扮演着绝对主导地位,尤其是 2006 年推出酷睿系列处理器之后。AMD的处理器因为推土机、挖掘机架构的笨重,在处理器市场被 Intel 压的几乎无法喘息。2010 年之后的几年,AMD 一直在英特尔的阴影下艰难生存,不管是台式机还是移动平台,AMD 似乎已经成了“低端机”的代名词。2016 年第三季度的时候,Intel 达到最高峰,占据了处理器市场 82.5% 的市场份额,远远把 AMD 甩在身后。随便哪一台电脑,大家都是直接选 Intel 处理器,高端市场更是如此。

不过 2017年发布的锐龙 Ryzen 处理器让局势发生了转折,ZEN 架构相较前一代的挖掘机架构提升了52% 的效率。两大 PC 处理器巨头再次开启“核”战,AMD 一路披荆斩棘,市场份额再次赶超 Intel。现在 AMD 正在凭借其第三代 Ryzen 处理器大放异彩,7nm 工艺优势明显,在单核性能上,同级别的 AMD CPU 已经可以匹敌英特尔,而在多核性能与价格上,AMD 则占据了不小的优势,具备了挑战英特尔在主流市场和 HEDT 领域的实力。

而如今我已不玩 PC 和 DIY,主要用 MacBook Pro(外接显示器),当年 OCer 的激情似乎早已远去。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