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收购传闻,让去年刚“官宣”进军手机领域的吉利控股备受关注,也让魅族这个已从智能手机市场上逐渐沉默的品牌重归大众视野。
1月21日,36氪发布消息称,从多个独立信源获悉,吉利集团旗下手机公司正与手机厂商魅族接触洽谈收购事宜,多位接近交易的人士表示:“交易还在进行中,正在做DD(尽职调查)。”
对于这一传闻,当日吉利方面回应称,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星纪时代高端手机研发业务正在有序进展,希望打造开放融合的生态伙伴关系。
魅族方面则回应称,目前还没有相关消息。
吉利跨界造手机
近年来,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领域的巨头纷纷进军汽车领域,汽车领域也有巨头在跨界到手机领域,吉利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上述星纪时代就是吉利旗下负责手机业务的公司,其全称为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星纪时代注册成立于2021年9月26日,大股东为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
2021年9月28日,吉利控股“官宣”正式进军手机领域,定位于高端智能手机和全球市场。同日,星纪时代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该项目总部落户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谈到选择造手机的原因,李书福曾表示,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也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未来是可以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
这其实与各大手机厂商要造车的逻辑相类似,即汽车和手机均作为消费者智能生活的终端和入口,双方之间的交集正在不断叠加,为打造一条闭环生态链,这两者逐渐成为了跨界的蓝海。
早在2014年,苹果就启动了代号为“泰坦”的造车计划,打算推出一款能与特斯拉抗衡的新能源汽车。为此,苹果斥巨资,不断从特斯拉、福特等多家公司挖人。小米也在2021年3月底“官宣”跨界造车,小米董事长雷军更是声称要“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造车而战。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分析称,以家电为例,华为、小米这些手机厂商进入智能家电领域,快速地将家电行业洗礼了一遍,不少曾经的家电巨头受到冲击,如今这些手机厂商又进军汽车领域,也是向汽车厂家吹响了冲锋号,吉利在汽车厂家中是反应比较迅速的,看起来是在跨界,实质上是在以攻为守。
但也有部分观点不看好汽车跨界手机,有互联网行业人士曾向记者表示,手机厂商的围绕手机这个智能终端的生态链已经打造完成,接下来就是添加各个应用场景,如汽车,但汽车反过来要打造生态链难度更高,而且手机行业已经是一篇红海,竞争非常大。
魅族难求增量
被吉利收购的传闻,让魅族这个已从智能手机市场上逐渐掉队的品牌重归大众视野。
从MP3起家的魅族身上有一个著名的标签--“小而美”,凭借其独特的设计和精品化的路线,获得了一批忠实粉丝,其自主创新的Flyme系统也广受好评。
魅族官网产品列表显示,2011年至2014年间共发布了7款手机,平均一年不到两部,但当时,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品牌在国内市场大获成功,竞争越发激烈。
2015年初,魅族获得阿里投资,也由此从“小而美”走上了“大而全”的路线。2015年-2017年间,魅族及旗下魅蓝品牌共计发布了25款手机,尤其是在2016年就发布了14款手机,机海路线也确实带来了成效,2016年魅族出货量达到了2000多万台,这也是魅族手机有史以来出货量最高的一年。不过,机海战术只给魅族带来了短暂的辉煌,辉煌之下,产品线混乱、消费者吐槽等问题也逐渐暴露。2017年,魅族在人事变动、事业部改革、魅族魅蓝品牌分家中走过阵痛期。
孙燕飚向记者分析称,魅族想做“小而美”是2015年之前,2015年至2016年想要做大,但当做“大而美”失败后,再想回去做“小而美”是回不去的,魅族崛起是在智能手机发展初期,但时代早就变迁了。
近年来,魅族也没有停止过“折腾”,但其战略似乎也在不断摇摆。2017年魅族创始人黄章复出后,高性价比的魅蓝系列逐步淡出市场,魅族品牌专注走高端路线。不过,性价比路线依旧有市场,小米就曾将旗下Redmi品牌独立出现,专门发展性价比市场。2021年,市场传出魅蓝将复活的消息,今年1月12日,魅蓝品牌带着新品正式回归,但能否重新在市场获得存在感,仍需时间验证。
除了在手机领域坚持,魅族在2021年也正式进军智能家居市场。但无论是重新走性价比路线,还是发展智能家居,魅族寻找增长点的时间总是慢于竞争对手,这些市场早已不是蓝海。
孙燕飚称,魅族现在手机的出货量每个月大概在10万台左右,这个量级代表的是其在供应链上已经没有优势了,从2017年到现在,魅族在过去五年时间里不是没有努力过,但其现在的处境很尴尬,向智能家居和穿戴领域发展的问题是,这些新业务的量没有办法扛起主营业务。在这种情况下,不如急流勇退,趁着现在的基本盘还有价值赶紧卖。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