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督导(Supervision),心理咨询师的必经之路

 人阅读 | 作者xiaolin | 时间:2023-11-19 16:40

在第六阶里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家庭咨询伦理课程,本期我们介绍系统式督导培训课程。

本期是《第十一期系统动力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课程》第七阶,主题是《系统式督导的理论与实践》。

三天的课程,沈家宏老师主要讲解了心理督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设置,系统式心理督导的核心理念、具体流程与相关的督导技能。

合影

Part1 心理督导

1

心理督导

督导(supervision)是由一个高资历的专业人员对同专业内下级或初级人员所提供的一种干预。

这种干预具有评价性,需持续一定的时间,同时具有多个目标。

2

督导师

(1)督导师的四种角色

心理督导师在督导的过程中需要扮演四种角色,分别是:

教师(teacher)角色、引导者(facilitator)角色、咨询者(counsellor)角色、评估者(evaluator)角色。

从督导师的角色中,我们看到,督导师会有评价,会讲对错;但是督导师会带着咨询师的角色来做老师的角色,在对被督导者的评价中带着接纳与温暖。

督导师的角色要求督导师不能固定在一种角色里,需要兼顾这四种角色的平衡。但是,不同的督导师会在这四种角色里有不同的比例。

(2)好的督导师的特征

通常是一个资深的心理师;有督导培训的经历;有被督导的督导的经历;有督导他人的经历;关注自我成长。

(3)不合格的督导师的特征

督导师经常限制被督导者的自主性;不能够对被督者提供足够的指导或对问题进行澄清;督导师的态度是冷漠、疏远或有敌意的;批评、指责、羞辱、嘲笑被督者;给被督者很多压力。

3

督导关系

(1)督导师与被督者的关系

a 督导并非简单地对被督导者提出一些建议与指导,而是一个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充满情感且复杂的互动过程。

b 被督导者是督导者的工作同盟,这个工作联盟将经受与心理治疗中的医患关系类似的考验。

c 督导是在一定的限制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不可像分析病人那样深入,但也不能把被督导者当成一般的同行以满足自己的交流渴望。

d 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的关系常常可以提示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反之亦然。

e 督导者应尽量避免在督导中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的理论倾向强加给被督导者,使其成为自己的追随者。

(2)督导同盟的组成

督导同盟就是督导师为实现被督者的目标或诉求,所达成的共同合作意向。

有助于督导同盟建立的需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签订督导协议;澄清督导目标和期待;支持、尊重、温暖;为被督者制定个性化的督导;制定督导目标和任务;共情;接纳;开放和多元;中立;尊重多元文化;资源取向;真诚;信任被督者;宽容友善。

Part2 系统式心理督导

1

系统式督导(Systemic Supervision)

系统式督导是建立在系统观上的一种督导类型,系统观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系统所构成的,因此系统式督导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前提是系统思想。

系统式督导的基本要素是情境化,系统式督导认为问题是适合情境的,问题也只有在情境中才有意义,事件的发生与情境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可以通过探索情境,对问题是如何适应情境注做出假设。

除此之外,系统式督导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目标、诉求

系统式督导最关注的是被督者和来访者的目标、诉求,系统式督导师会紧紧地围绕着被督者、来访者的目标和诉求来工作。

关于目标与诉求,系统式督导的格言是:不见目标,不要往前走。

(2)关注背景

系统式督导的信念是,对象只有在背景中才可以获得理解。

所谓的关注背景,就是要关注对象所在的系统,关注系统中除对象之外的其它的系统成员。

如我们所说的对象,是指家庭中认定的那个有问题的成员。系统式督导所要关注的是那个有问题的成员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还有他所赖以存在的家庭系统。

(3)创造新信息、新的思考和行为的选择

系统式督导的目标是创造新信息、新的思考和行为的选择。而通过探索差异则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如孩子不上学,家庭哪个成员最关注?谁是不关注?通过例外、奇迹提问来创造新信息,如孩子有没有想上学的时候?如果孩子一直都在上学,那么这个家庭会如何?或如果孩子有一天突然好好上学了,这个家庭会有什么变化?

新的信息、新的思考扩大了我们的认知范围,让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而不再只是唯一性。

(4)尊重系统

系统派非常尊重系统,认为系统是没有对错的。这就像是地球的东升西落,我们不会想怎么不是西升东落,而是尊重地球的状态。

对于系统式督导也是如此,我们不企图改变,更多是尊重系统的状态。

尊重了系统,督导师就会帮助被督者思考:

为什么这个孩子的问题相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刚刚好。咨询师看到了孩子的问题正好契合这个家庭,那么,咨询师就能够看到症状的功能。

(5)不确定性

系统派认为行为并不是可控的、可预测的,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于系统中,存在于家庭治疗、心理咨询、督导中等各个方面。

督导师越是接纳系统的这种不确定性,就越能尊重系统的自组织,而当系统越能够自组织时,系统就越具有能量和生命力。

2

系统式督导的流程

系统式的督导的流程通常由七个部分组成

1 开始(Opening round)

2 规划会谈( Planning the session)

3 协商制定督导计划(Contract with the individual)

4 探索问题(Exploration of the issue)

5 收集可能的解决方案(Gathering possible solution)

6 案例呈现者整理和做决定(The case presenter sorts and decides)

7 评估环节(Evaluation round)

其详细的操作内容可参考系统式督导相关文献与书籍。

3

系统式督导的三个焦点

系统式督导特别强调督导目标,通常会在被督导者报告案例后进一步来澄清督导目标。系统式通常把督导目标聚焦在三个方向上。

焦点1(Focus1)目标:与来访者有关的问题。将实际的问题作为目标对象。(The object)

如,“我想知道如何应对这个妈妈对孩子的控制”、“我的咨询工作失去了方向,不知道从哪里继续”、“我想知道如何做才能让爸爸加入咨询。”等。

可以选择的系统式督导的技术有:家庭帮助者地图、时间轴、雕塑、角色转换性访谈和旋转木马。

焦点2(Focus2)目标:与咨访关系有关。(The therapist + Client relationship)

如:“来访者表现得很奇怪,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在会谈中变得不安、生气、愤怒、无助......”、“我感到来访者在控制我:我觉得不自由”等。

可以选择的系统式督导的技术有:雕塑和角色转换性访谈。

焦点3(Focus3)目标:与被督者的个人成长有关。(Supervisee self-exploration)

如:“我对这个个案感觉到比较无力”、“每次和这个个案谈论他父亲的时候,我总感觉到有些难受”、“我觉得很累,不堪重负......”、“来访者激起了我很多恐惧、愤怒......”、“我感到来访者在控制我......”。

可以选择的系统式督导的技术有:雕塑、角色转换性访谈、情感桥梁、时间线等。

对于系统式督导来说,在督导时需要把被督者的咨询目标分别确定属于三个焦点目标中的哪一个,并和被督者确认后再针对这个焦点目标进行督导。

而且,通常被督者会有很多督导目标,而且可能包含全部的三个焦点目标。

系统式督导的督导师的做法,通常只能会选择其中的一个焦点目标进行工作,因为每次督导的时间有限,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只能督导一个焦点目标。

系统式的督导认为,有时被督者在督导完成后感觉没有收获,可能是督导师在督导之初没有能够澄清督导目标。

4

资源取向(Resource orientation)

系统式督导或咨询中非常注重资源,强调督导师或者咨询师要去关注被督者、来访者的资源。

系统式治疗认为症状包含资源,问题只能用现有的资源解决,各种大量的可利用资源给问题提供了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

当我们作为被督者或者是来访者时,讨论资源总是让我们感到能干,有能力的和强大的。

因此,我们要去关注系统或组织的资源,对被督者和来访者资源取向。

5

中立 (neutrality) 技术

系统式督导中的中立分为以下三类,分别是:

(1)社会中立(Socially neutrality)

社会中立具体指督导师或咨询师,对于参与的全部人员有同等的兴趣,对于他们所有人包括未出席的参与者的观点同样去探讨,对所有参与或未出席参与者的态度相同。

(2)过程中立(Neutrality toward the outcome)

督导师或咨询师对于督导或者咨询的过程要保持中立,包括对于会谈的频率、时长、出席的人员、话题、谁起作用等都要保持中立。

(3)结果中立(Neutrality toward the process)

助人者可以对结果保持中立,意味着督导师或咨询师并不重视最终选择的是哪一个方案。

Part3 系统式心理督导技术

系统式督导的技术有很多,督导师经常会使用的技术有旋转木马(carousel)、雕塑(Sculpture)、角色转换性访谈(Rose switching interviews with clients)、情感桥梁(Affect bridges)、时间线(Time-line)、家庭助人者地图(Family -Helper-map)等。

沈老师在课程中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对以上这些技术分别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和现场学员案例督导示范。

旋转木马(carousel)技术又称为诉求转盘技术,借由此技术可以来探索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对于问题他人的诉求,不仅可以扩大咨询师的视角,也有助于提升咨询师的换位思考能力。

现场旋转木马技术演练中,沈老师选择了一个学员提供的咨询案例,这是一个想要极力摆脱妈妈控制、渴望得到自由的成年女性的咨询。

首先,被督学员分别选择其他学员来代表来访者的每个家庭成员,然后被督学员分别站在每个成员的后面说出自己处在这个角色中的诉求,之后由每个成员代表家庭成员分享自己对于他人的诉求。

通过以上的过程,被督学员听到了每个成员可能的诉求,尤其是家庭中的妈妈的诉求,这扩大了被督学员对于来访妈妈的建构,也为接下来的咨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旋转木马技术演示片段

雕塑(Sculpture)技术演练中,沈老师选择了一个想要探索咨访关系的学员的案例。

在沈老师的引导下,被督学员现场去雕塑咨询师代表、来访代表不同的身体姿势和位置状态,然后由每个代表都分别去感受和反馈自己的感受。

之后,再由咨询师代表和来访者代表根据当下的感受,自主调整自己的位置和身体姿势,并分别进行反馈。

通过两轮的反馈,被督学员觉察到自己在咨访关系中的反移情,而这种反移情也可能引发了来访者的不适。这样的觉察和思考,对于后期的咨询会比较有帮助。

雕塑技术演示片段

情感桥梁(Affect bridges)技术能够将过去与现在通过BASK运用技术连结起来,从而促进被督者的个人探索。

通过情感桥梁技术的督导演绎,被督学员觉察到自己在咨询中感觉能量被榨干的无力状态,其实和自己的心理界限有关。

她也通过桥梁探索到过去与此相关的事件,并借由BASK技术将过去和现在进行了连结。

时间线(Time-line)技术演练中,沈老师让大家通过二人小组互相带领的方式来进行。每组伙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空间来进行。

通过时间线的技术作为工具,大家每个人都可以去探索过去曾经发生的重要事情,再借由BASK技术(见下文诠释)来去探索彼时彼地的感受、情绪、想法和行为,之后又将彼此彼此与此时此刻连结到一起,并延伸到未来5年、10年后的自己。

【BASK模型工作:创伤理论认为,当一个人遭遇创伤的时候,一个人的感受、情绪、想法和行为可能被创伤所击打碎,她们不能再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创伤的修复,就需要把这些分裂的部分再重新把她们整合在一起。而BASK技术就是这种整合技术之一。

BASK中分别代表,B-Behavio行为:做什么?A-Affect:你的感觉是什么?S-Sensation:你的身体感觉到什么?K-Knowledge:你会想什么?】

大家好像是完成了一次时空的穿越,回望过去、感受现在、畅想未来。这个过程中,很多伙伴都有比较多的感触和收获。

演示

分组练习

这些不同的督导技术让督导变得形式多样,督导中可以根据督导的焦点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技术。

与来访者有关的问题督导,我们使用的督导技术有:家庭帮助者地图、时间轴、雕塑、角色转换性访谈、旋转木马;

与咨访关系有关的督导,我们可以使用雕塑技术、角色转换性访谈技术;

与被督导者个人探索的督导,雕塑、角色转换性访谈、情感桥梁、时间线、目击者工作这些技术都可以选择。

Part4 活动分享

本阶课程中,沈老师根据内容专题安排了形式多样的小组体验活动,如“探索未来”、“人际互动”、“亲密距离”、“资源淋浴”等。

这些活动的体验感非常强,大家都非常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感受、去体会、去觉察!

大家一起来感受下活动的精彩吧~

1

“ 资源淋浴 ”

课程中,沈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资源淋浴”的活动。

活动中,六人一个小组,大家围圈而坐,每个人轮流坐在中间接受其他5位伙伴对自己的优点、资源等部分的肯定和赞美。

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听到更多的是被否定、被拒绝,甚至从我们小时候起,从父母那里也得到很多也是被要求、被批评的部分。

接受他人的赞美和肯定,尤其是要接受连续5个人对自己的资源取向的部分,这在生活中确实会很难遇到。

这个活动让每一个都可以感受到来自他人的爱和关注。过程中,很多伙伴都有比较多感觉和体会。

有的伙伴感觉自己身体暖暖的,体温在上升,就好像刚经历了一场沐浴一样舒适、幸福;

有的伙伴随着不断听到伙伴对自己的肯定,感觉到了来自同伴的爱和欣赏,感觉到小组之间的连结更深了;

有的伙伴形容这种神奇的感觉就像是自己是只剩一格电的手机,被插上了充电器,不断地往里面充电,越充电越有能量、越觉得自己很棒;

有的伙伴觉得就像是自己站在八面镜面前,360度全方位来照看自己,当自己被照看一圈后,感觉到自己找回了缺的部分,更加完整了;

也有的伙伴会在过程中会感觉到有种压力,担心自己没有那么好,担心之后不能够做得更好,通过这种体验和觉察,他了解了自己潜意识的声音;

……

通过“资源淋浴”的活动,每个人都借由他人看见了自己更多的资源,也亲身体验到资源取向的力量。

相信资源淋浴的暖流,会继续流淌在每位伙伴的身上、心上,也会借由我们咨询师传递给每一位来访者!

小组活动片段

2

对 “ 偷妈妈钱的女孩 ” 资源取向

一个15岁的女孩几次从她的妈妈那里偷钱,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女孩呢?我们对于这个女孩的评价又会是什么?

生活中,当我们听到一个女孩偷钱时,可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偷钱是不道德的事情,认为这个女孩是一个不诚实的孩子,甚至担心现在她长大了要走上违反犯罪的路。

对于这个偷东西的女孩子,我们从资源取向的角度可以如何看待呢?

上述个案是沈老师在培训中让大家进行探讨的案例。

大家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去讨论这个女孩的资源,经过了十几分钟的探讨之后,大家总结出了这个小女孩二十多个资源,这种结果让人意想不到。

有的伙伴说小女孩很勇敢,她冒着可能被妈妈发现或惩罚的危险,还是坚持偷钱,所以她是勇敢的;

有的伙伴认为小女孩很聪明、灵活、观察力强,偷钱需要提前将放钱的地方弄清楚,她几次偷钱,都要根据观察灵活找到放钱的位置;

有的伙伴觉得她心理承认能力比较强,偷钱是不光彩的事情,一旦被发现是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力的;

有的伙伴提到她的自主性非常强,偷钱这个事情是她自己的决定,她自己为了想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主动采取行动,这是她自主性的呈现;

有的伙伴推测她可能比较信任妈妈,因为她偷的是妈妈的钱而不是爸爸的,所以有可能她觉得妈妈是安全的,及时发现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

有的伙伴猜测有可能她偷钱是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也许父母之间的关系正发生大的冲突,而一旦她有了问题行为,父母就可以一起把焦点放在她这里,从而避免了父母之间关系的恶化;

有的伙伴说她比较有力量,敢于挑战权威,父母是家里的权威,她敢偷父母的钱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个部分;

还有的伙伴分享了其他关于女孩的资源,如会权衡、会满足自己的需要、追求自由、自我意识觉醒、更爱爸爸、反侦察能力强等。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都能够更多从资源的取向去看待,行为的功能和作用就会出来。

如果我们帮助孩子、帮助父母去看到这些,这样的行为就不会成为问题,慢慢地对个体和系统都会有好的作用。

孩子可能就会用建设性的行为去要到自己想要的部分,孩子在社会化方面会找到更好的方法。

课堂剪影

以上是本期培训的内容节选,欢迎大家分享、留言。

内容整理:素简

编辑:林宇微

审核:彭秋红、沈家宏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