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5 月 10 日,Apple 在官方的新闻稿件里宣布,iPod 系列目前在售的最后一款产品 iPod touch 停产,在剩余的库存销售完毕之后,将彻底下架。
在如今的 Apple 官网中,上方的菜单栏已经移除了 iPod 所有相关的描述,甚至在 Apple Music 中展示支持设备的页面下,iPod 也彻底消失。只有将页面拉到最下方的「选购及了解」列表下,才能找到它存在过的痕迹。
从 2001 年 10 月 21 日发布到今天,iPod 走过了 20 年。作为纯粹的音乐播放器,20 年后的 iPod,并没有进军专业音频市场的打算。在过去,它在高昂的 iPhone 售价面前,一直担着 iOS 系统「最低体验门槛」设备的重任。但如今,iPhone 产品线已经全面覆盖了高中低三个档位,甚至连普通的 Android 机也能使用 Apple Music 之后,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它,自然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其实我们早就知道这一天会到来,只不过我们没有意料到,Apple 会以一篇新闻稿的方式,宣告一个时代的过去。
20 年前
时间到底过的有多快呢?作为 90 后的我来说,我总觉得 20 年前是 1992 年,但事实告诉我,20 年前是 2002 年。
那时候,听歌对我来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当时读大学的哥哥是周杰伦的铁粉,在后来攒钱买了一个索尼的 CD 随身听。尽管它已经很薄,但每次出门的时候,他是还要专门背上一个书包,毕竟对于口袋而言,它依然是个大家伙。
后来,周杰伦的光盘和海报越堆越多,为了听自己喜欢的那几首歌,只能频繁地换碟。记得有一次,他还专门跑到深圳市区里的音像店,把不同专辑里钟爱的几首歌复制出来,拷贝到自己的光盘里。这样,终于不用频繁换 CD 和切歌了。
这也许是当时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事情,只不过也没有太多的办法。虽然当时像是 Napster 和百度 MP3 这样的音乐下载网站已经出现,MP3 这种产品也已经问世,但面对那些小的可怜的存储空间来说,人们还是只能继续和 CD 斗智斗勇。
然而在大洋彼岸,也有个人受不了这种方式了。他嫌复制和烧录真的太麻烦了,但 MP3 这种长得丑,空间又小而且还很快就没电的玩意,实在也提不起兴趣。但是,他却有着一个常人所不具备的眼光和能力:他明白,从互联网下载 MP3 将是未来的音乐发行方式,如果现在的这些产品体验都这么差劲,那我为什么不自己造一个呢?
这个人叫乔布斯。
在项目立项之后,他叫来了高级硬件副总裁乔恩·鲁宾斯坦,让他去解决「怎样在最小的空间里,放下比光盘还要更多的歌曲」这个最核心问题。于是,鲁宾斯坦注意到了当时东芝的一个新专利:一个只有 1.8 英寸,但却能塞进 5GB 存储空间的小硬盘。
如今,1.8 英寸的硬盘已经可以轻松做到 100GB 以上了
为此,他专程来到了大洋彼岸的日本,和东芝签下了协议,全面收购这种新型硬盘的专利。这样,这个新型的播放器,就能在很小的体积里,存下几乎 1000 首歌曲了。
但是用什么来传输这些文件呢?USB 1.1 吗?太慢了。按照这个速度,传完 1000 首歌,5 个小时就过去了。因此,当时团队里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 Mac 上就拥有的一个高速接口:火线。
这个接口拥有比当时 USB 1.1 快几十倍的速度,用来给 iPod 作为数据传输接口,再合适不过了。
而在另一头,乔布斯挖来了曾经在飞利浦公司工作的托尼·法德尔作为设计顾问,与他签订了一份时长六周的顾问合同。在六周内,他向团队成员提交了三个产品模型。最后的一个原型设计,获得了乔布斯和团队成员的一致通过。这也让他正式获得了乔布斯的青睐,于 2001 年 4 月全职加入了 Apple 。
在同一场会议上,另一项开创历史的事件也在发生:我们的老朋友菲尔 · 席勒,则展示了一个 iPod 上的一个「家族式设计」—— 按键滚轮。他觉得,如果已经能存 1000 首歌了,还在用按键导航,那得把手指累死。而有了滚轮之后,用户就可以以任何想要的卷动速度来浏览自己的音乐库了。
几个大的问题被接连解决,于是时间线开始融合,这个代号为「P-68」的项目,开始在 Apple 内部热火朝天地进行了起来。而这款产品依旧也贯彻了乔布斯的产品哲学:没有可拆卸电池,没有开关,也没有螺丝。一切的设计,都基于乔布斯当初的那个想法:好用,好看,好轻。
最终在 2001 年的 10 月 21 日,它从乔布斯的口袋中取出,与全人类面世。这台名叫 iPod 的设备,开始了一场针对音乐产业的变革。但其实在这时候,他们还漏了一个问题:音乐从哪里来。不过,这个已经是 iPod 发布之后的后话了。
iPod Classic:所谓经典
作为 iPod 最初代的产品线,最终被冠以 Classic 的称呼于 2014 年退市,也算是实至名归。但不难看出,经典款 iPod 的产品线发展历程,有着明显的升级点可寻。
在 iPod 的第一代到第四代机型,Apple 还在产品设计、人机交互和新技术的应用中进行尝试。
从初代 iPod 到第二代机型,Apple 用触摸式转盘代替了前者可以移动的滚动式转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是 Apple 第一次将电容式触摸技术用在产品上。
而在第三代的 iPod 上,Apple 则来了一次大改变。不只是滚轮变成了电容式触摸,四个控制按钮也从滚轮四周脱离出来,一字排开到屏幕下方。而这些按钮也并不是真实的按钮,而是一个个电容式触摸按键。
另外,在这一代 iPod 上,我们熟悉的 30-pin 基座接口也正式亮相,成为了 iPod 和后续 iPhone、iPad 的接口,直到 2012 年被闪电接口取代。
其实我还会好奇,如果 Apple 在当时就掌握了 Taptic Engine 这种用马达震动代替实体按钮触感的技术,也许 iPod 经典机型,就不再会是后来的那个样子了。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第三代的 iPod 也许是被太多消费者吐槽,因此在第四代时,iPod 重新回归到了传统的设计。但是在这次改变中,iPod 却发展出了这种滚动控制的最终形态:点按式转盘。在这款 iPod 上,四周的圆环不但可以滚动,还可以在对应的按钮位置直接按下,大大简化了手指的操作。
与此同时,彩色屏幕也终于来到了 iPod 上,取代了原本「复古」的黑白像素屏幕。
不难看出,在这段时间里,Apple 着力于在最初的 iPod 机型上进行修补和优化,找到了用户需求和 Apple 激进创新的平衡点,最终慢慢沉淀出属于 iPod 最独特的基因。
而来到第五代 iPod,产品的外观和技术终于稳定下来,iPod 进入了功能的增补期。
被我们熟知的 iPod Video,便是 iPod 经典款产品的第五代。在这一代的产品中,Apple 给 iPod 加入了照片显示和播放视频的功能。
而这,也是我拥有的第一台 iPod。目前,它还在我哥哥的车上工作着。
到了第六代产品,Apple 为了与其他 iPod 产品线进行区分,Classic 的名号正式到来。另外,iPod 的软件也再次进行了更新,UI 进行了大改,显得更加现代和立体。
也正是这段时间,Cover Flow 这一让人忍不住狂赞的经典功能,也随着 Classic 来到了 iPod 上。
细看这些经典款的 iPod,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它唯一不变的初心,就是那块「大容量」和「小体积」的硬盘。从初代的 5GB 到最终走进历史的 160GB,虽然不少人曾吐槽机械硬盘带来的种种问题,但却依旧诠释了 iPod 自诞生那一天起就承载的使命:它用最简单粗暴的语言,告诉你什么叫「把整个媒体资料库装进口袋」。
一直到 10 年之后,iPod Classic 所创下的 iPod 最大存储容量纪录,才被 iPod touch 7 上 256GB 的闪存所取代。
iPod mini:短命的尝试
如何打败 iPod?不只是其他厂商,乔布斯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iPod 已经足够小了,有没有可能做出一款比它更小更轻便的产品?在 iPod 初代产品发布 3 年之后的 2004 年 1 月 6 日,能打败它的产品终于出现了:还是乔布斯,也还是原来的团队,而这款产品,叫做 iPod mini。
这是 mini 这个后缀第一次出现在 Apple 的产品线上。所以以后不管是 Mac mini、iPhone mini、iPad mini 还是什么 mini,见到它都得叫声爷爷。
从定位上来说,iPod mini 属于 iPod 产品线的中端产品,容量要比 iPod 经典款机型小一些,且续航也要略短。此外,iPod 采用了多彩阳极氧化铝的外观设计,也为后续一些 iPod 机型的外观奠定了基础。
不过,这款唯一能打败 iPod 的产品,却是一个短命的系列。仅仅更新了两代之后,Apple 便停止了更新,于 2005 年 9 月 7 日便匆匆下架。
其实,iPod mini 的产品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发布后,它立刻就成为了市面上最受欢迎的电子产品之一,想要购买它的消费者络绎不绝,甚至把不少经销商的库存都买光了。
但是,iPod mini 的瓶颈不在于它的产品形态,而是在于当年的技术。和经典款 iPod 一样,它采用了更加微型的硬盘作为存储介质,但在那时候,乔布斯和 iPod 的设计团队,早就已经将目光钉在了闪存芯片上,并认定这才是 iPod 小型化的未来。
iPod mini 最大也只有 6GB
另外在续航上,iPod mini 第一代也被人诟病时间过短。尽管 Apple 在第二代改进了这个问题,将续航提高到了 18 个小时,但却依然没有阻挡住消费者的口水,因为当时 Apple 来了一个骚操作:为了降低 iPod mini 的售价,在第二代的 iPod mini 上,Apple 在包装盒里便不再配备火线数据线和充电器。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库克在 iPhone 12 上取消充电头是件多么惊讶的事情,毕竟在 2005 年的时候,Apple 就已经干过这种事了。
放到今天,这种由于自身价值观和市场反馈进行的激进改动,必然会成为 Apple 的一次「黑历史」。只不过当时 Apple 的产品在中国依然还是小众有钱玩家的宝贝,所以也就没在国内引起太多风波。
iPod shuffle:被用户吐槽最多的「iPod 之最」
2005 年 1 月 11 日,iPod mini 第二代迎来更新的前几天,iPod shuffle 与消费者见面了。与所有 iPod 产品线不同的是,shuffle 从诞生之初开始,就没有屏幕,原本 iPod 经典的点按式滚轮也被取消,完全改为物理按键取代。
而且第一代的 iPod shuffle,虽然换上了闪存芯片,但存储容量仅有 512MB 和 1GB 可选。尽管在 2005 年,这个容量并不算低,但比起初代 iPod 5GB 存储空间而言,很明显 iPod shuffle 不能再用「把 1000 首歌装进口袋」这种宣传语了。
另外,没有了点按式滚轮和屏幕,意味着选歌也是个麻烦事。但和我们所想的不一样,Apple 给出的答案是,既然没有屏幕和滚轮选歌变得这么麻烦,那干脆直接不用选,随机播放不就好了?
但要理解 Apple 的逻辑,我们还少了一个东西:iTunes。
初代 iTunes 安装光盘
iTunes 与 iTunes Store
iTunes 虽然在初代 iPod 问世后不久就已经推出,并作为 iPod 的媒体库管理软件,接管着歌曲的分类、烧录和同步到 iPod 的功能。但在这个时候,「音乐从哪来」依旧是一件麻烦事,所以在 iTunes 出生后不久,乔布斯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在当时的民间,其实人们已经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大众的这个解决办法却严重地威胁了音乐产业:使用盗版。在当时,包括 Napster、Grokster 和百度 MP3 这类网站,都可以免费下载到歌曲,并随意传播。
在音乐公司的管理层因为这些事情陷入危机中时,乔布斯带着他的 iPod 和 iTunes 来了。但是这其中的故事,并没有什么爽文里的情节,有的只是乔布斯代表 Apple 和当时世界上主要的五大唱片厂牌漫长的商业拉锯战。
其实,iTunes 和 iPod 在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会管用户的音乐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只负责管理、同步和播放。从这个角度来说,放任盗版音乐横行甚至还有助于 iPod 销量。
但乔布斯自然不是这样的人。《乔布斯传》里说,他「真的热爱音乐也热爱创作音乐的艺术家,所以他反对这种偷窃创意产品的行为」。不过我觉得,或许在他更深层次的思考中,他早就已经预想到了这是一个多么具有潜力的商业市场。如果只是为了增加 iPod 销量而选择上面的路,那无异于放弃掉这个能够改变音乐产业的机会。
最后,Apple 和这些音乐唱片公司签下合约,不但销售一整张专辑,也销售单首歌曲。其中将每首歌定价为 99 美分,Apple 拿走 29 美分,唱片公司拿走 70 美分。就这样,iTunes Store 在 2003 年的 4 月 28 日,正式出道。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乔布斯选择维护正版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光是推出的第一年,iTunes Store 就卖出了 7000 万首歌曲,也让 iPod 占据了音乐播放器市场超过 70% 的份额。
毕竟,人们买专辑并不是真的喜欢这张专辑里的所有歌,大部分人都只是喜欢其中的那么几首。而 iTunes Store 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不想买专辑的话,那就直接买单曲吧。
终于解决了「音乐从哪里来」的问题之后,我们也就能理解 shuffle 「干脆不要选歌」的存在意义了。比起 iPod 经典机型走大容量的策略来说,shuffle 则是走的「你最喜欢的旋律」这条路线。在比 iPod 经典机型小得多的空间里,你只需要放进音乐库里你最喜欢听的那几首歌就好了。
iPod shuffle 之所以叫 shuffle 的原因,自然也是因为它第一次带来了「shuffle play」。在初代 iPod shuffle 发售时,Apple 给它定下的宣传语便是「Life is random」。反正都是你最喜欢的歌曲精选,那么我在这些歌曲中随机播放一首,你依然还是会觉得悦耳。
而且,随机播放还给你带来了一种期待感。在一首歌结束之后,恰巧新一首歌正是自己想听的那首,这种被「猜透心思」的感觉,着实让人感到惊喜。
不得不说,Apple 在拿捏消费者心理这一块,还是很有心得的。
没有屏幕的 iPod
说第一代的 iPod shuffle 没有借鉴 U 盘,我是不信的。直接搭载在机身上的 USB 接口,意味着它可以不需要任何数据线,就能连接电脑传输歌曲。不过,作为「简配版 iPod」,Apple 砍掉了许多 iPod 原有的功能:他不但没有滚轮,无法选歌,也不能播放 Apple Lossless 和 AIFF 语音文件。
但有意思的是,为了能给 iPod shuffle 尽量多塞一些歌曲,iTunes 却专门为它开发了一个功能,并保留到今天。在 Apple 设备连接到电脑的时候,是不是也有注意过在最下方有一个「将位速率更高的歌曲转换为 128 kpbs AAC」的选项?它便是当时 iTunes 给 shuffle 定制的一个专属功能。
在向 iPod shuffle 传输的时候,iTunes 会自动在后台将歌曲转换成更低比特率的 128 kbps AAC 文件,再导入到设备中。不过不用担心,原有的文件不会更改,音质还是你添加进来的样子。
第二代 iPod shuffle 则对一代进行了大改,由 U 盘的样式改成了胖乎乎的长方形。同时,Apple 为它加入了 iPod 家族的另一个经典设计:背夹。有了它之后,你便可以将它随意夹在衣服或者背包上,方便操控。
到了 2009 年,Apple 推出了第三代的 iPod shuffle。它是 iPod 体积和重量上的巅峰之作,体积缩小到仅有 4.5cm × 1.8cm × 0.7cm,重量也只有 10.7 克(即使是后来推出的不锈钢特别版也只有 17.2 克)。
这个 iPod 到底有多轻呢?你大概可以用今天的一些东西来理解一下:一个 iPhone 13 mini 的官方 MagSafe 硅胶保护壳约为 33 克,相当于 3 个铝合金外壳版本的 iPod shuffle 3。
但是,在这么小体积的设备上,要加入控制按钮显然是不现实的。Apple 索性就砍掉了全部的控制按钮和接口,只留下了顶部一个三段式开关,用来控制关机、顺序循环播放和随机播放。如果要操控音量和切歌,就必须用随附的带有线控的耳机,否则便无法操控。
这一举动,引来了大量消费者的不满和吐槽。毕竟 Apple 耳机的音质大家都心中有数,所以有不少人都使用第三方耳机或音箱来听音乐。但是第三代的 iPod shuffle 完全砍掉了这些东西,只能使用耳机上的线控,让不少使用第三方耳机和音响的人感到不满。
虽然后来 Apple 表示,会出一个带有操控按钮的耳机线,以适配用户自己的耳机,但最终 Apple 并没有推出它,而是让其它公司生产了出来。
我相信,在 Apple 决定推出这款产品时,iPod 团队一定是引以为傲的 —— 它打破了 iPod 最小和最轻的纪录,成为了整个 iPod 产品线上的一个经典产品。但它让人抓狂的操作体验和极低的第三方设备兼容性,又让它成为了 iPod 历史上最为用户诟病的产品之一。
所以到了第四代的 iPod shuffle,Apple 重新将它改回了类似第二代的产品外观,只是瘦了个身,变成了四四方方的正方形。同时,iPod shuffle 经典的点按式控制按钮也再度回归,原本三段式的按钮,则改为了随机播放和顺序循环播放的两段式按钮。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代的 iPod shuffle 上,Apple 还加入了 VoiceOver 旁白功能。在 iTunes 中启用后,就可以按下机身上单独的按钮,让旁白告诉你此刻播放的歌曲、表演者和播放列表名称。此外,它还可以告诉你现在 iPod 的电池状态和其他信息。
此后,iPod shuffle 这条产品线就没有了功能和设计的升级,后续的更新也仅仅是推出了一些不同的颜色,直到 2017 年的 7 月 27 日正式停产下架。
iPod nano:我的孩子是我生的吗?
时间回到 2005 年初,尽管此时,iPod 的产品线已经有用了 iPod 经典款、iPod mini 和 iPod shuffle,但乔布斯还是觉得,在现有的 iPod 产品线中,还是有着令它无法接受的「妥协」。
作为 iPod 小型化的尝试,mini 由于硬盘损耗和电池续航的原因,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 iPod shuffle 作为「极简款」的 iPod,和 iPod 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 存储空间、音质和操作上,都是另一套完全不同的体验。
但乔布斯此时也意识到,闪存芯片是未来存储设备的发展方向。所以,是时候用闪存芯片,来开发一款真正属于延续 iPod 使命的产品了。
于是在 2005 年的 9 月 7 日,乔布斯从牛仔裤的小口袋里拿出了它,一款 iPod 产品线中的全新产品:iPod nano。
这款搭载了闪存的大容量 iPod,体积比 iPod mini 还要更小,却拥有了最大 4GB 的存储空间,足以容纳大部分人的音乐资料库,电池的续航也达到了 14 个小时。同时,经典的点按式滚轮也得以保留。
一年后,第二代 iPod nano 也和消费者见面,并针对第一代的一些痛点进行了重点升级。相比第一代 iPod nano,这一代从塑料和金属拼接改为了和 iPod mini 类似的防划阳极氧化铝外壳,并增加了更多的颜色。此外,它还有了「更亮、更生动」的显示器,续航提升到一整天,存储空间也翻了一番。
2007 年的 9 月 5 日,第三代 iPod nano 发布。和前两代不同的是,这一代的 nano 仿佛是 iPod Classic 的等比缩小版,显得毫无新意。虽然它更新了一块更大的 2 英寸屏幕(而且它的屏幕是当时 iPod 里像素密度最高的)和新一代的 UI,并且也支持了 Cover Flow、视频播放和更多的游戏,但却依然让人提不起劲。
于是,Apple 在 2008 年的 9 月 9 日,发布了第四代的 iPod nano。它回到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时的长条形外观,并搭载了一块竖向的 2 英寸显示屏。此外,iPod nano 首次加入了一个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检测用户的手持动作和方向,带来了甩手切歌和横向显示模式。与此同时,在插入支持的耳机时,第四代 iPod nano 还可以支持麦克风功能。
时隔刚好一年之后,第五代 iPod nano 面世,但总体上是第四代 iPod nano 的「增强版」:更大的屏幕、更便宜的价格,以及摄像头、麦克风、收音机和内置扬声器功能的加入,让它逐渐变成了一个专业的多媒体播放器。
相比于大家都在讨论的摄像头和各种视频效果,我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代的 iPod nano 上 Apple 为它新增的 Nike + iPod 计步器支持。这意味着,iPod 开始逐渐从原有的单一的媒体内容消费功能里跳出来,开始尝试将触手延伸到更多的领域了。
所以很快,第六代的 iPod nano 迎来了有史以来 iPod 最大的改变:完全砍掉了点按式滚轮,用一块多点触控的屏幕替代了所有的操作,同时引入了 iOS 的设计语言。同时,机身也大刀阔斧地改成了正方形,砍掉了相机、麦克风内置扬声器和游戏,去掉了视频播放功能,同时还加入了 iPod shuffle 的背夹,成为了如今最为人知晓的 iPod nano。
这样方形的屏幕设计,也让一些第三方配件的厂商嗅到了商机。于是一些可以将 iPod nano 6 戴在手腕上的表带开始出现,而一年后 Apple 也顺水推舟给时钟 app 添加了多样的表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说 iPod nano 6 是 Apple Watch 的前身,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而最后一代的 iPod nano,样子再一次迎来了转变。不难看出的是,相比第六代那种重头来过的决心,iPod nano 7 更像是一次安稳的告别。或许在 iPod nano 6 之后,Apple 已经开始了 Apple Watch 的研发,继续深耕这款已经 10 年的设备,已经不是个好的选择。
而另一边的 iPod touch,也在拼命地挤压着属于 iPod nano 存在的空间。因此,这一代的 iPod nano 似乎重新捡起了「媒体播放器」的职业,屏幕重新回到了长方形,样子更像是 iPhone 5 的外观,去掉了背夹的同时也重新支持了视频播放,新加入的蓝牙也给了它连接无线设备的能力。iPod 上经典的 30-pin dock 接口也被更小巧的闪电接口取代。
与其说是更新,倒不如说它是 Apple 给那些喜欢 iPod nano 的人们的最后一份礼物。在它丢掉了 iPod 上最后的一点血脉,被改成和 iPhone 和 iPod touch 几乎无差别的设计语言之后,也就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必要了。
只不过如今回顾整个 iPod nano 的产品线,不难看出其实 Apple 真正在乎过的 iPod,只有 iPod 经典款和 iPod nano 这两款。经典款的 iPod 作为开山之作自不必说,而 nano 却承担了太多次新形态、新功能和新技术的探索,而这也预告了它每一代都几乎有重大的功能和形态差别。
即使第三代 iPod nano 不算是一份诚意之作,但它或许在另一个角度上提醒了 Apple :在这家以创新而著名的公司里,单单靠复制过去的成功是一种羞耻。所以我们才看到了第四代、第六代的大步飞跃,以及第五代的全新的功能性尝试。
或许如今 Apple 的官网早已经找不到 iPod nano 的踪影,但它留下来的那些基因,却深刻印在了如今的产品之中。
iPod touch:陪你长大后,深藏功与名
如何用一句话来形容 iPod touch,Apple 已经给出了最标准的答案。
An iPhone without a Phone.
相比起 iPod 其它产品线来说,iPod touch 的更新显然有些乏味。作为 iPhone 小弟的它,承担的使命也非常的明确且单一:给那些买不起 iPhone 的人,一个近乎完整的 iOS 体验。
从外观上来说,iPod touch 延续了 iPhone 上一贯的设计语言。除了没有顶部扬声器和一些传感器之外,iPhone 和 iPod touch 的外观几乎不存在差别。
在功能上,它拿掉了 iPhone 上的蜂窝通讯模块,保留了 Wi-Fi 和蓝牙,搭载 iOS 系统,支持 iTunes Store 和 App Store,享受着这份 iPhone 构建的繁荣软件生态。
第一代 iPod touch 发布于 2007 年的 9 月 5 日,几乎与 iPhone 初代拥有着相同的产品生命周期。而后的第二代、第三代 iPod touch,也基本延续了 iPhone 3G 和 iPhone 3GS 的设计语言,充分解答了「一台不能打电话的 iPhone 该长啥样」的问题。
从左到右:iPod touch 一代、二代、三代
而第一次泛起水花的 iPod touch,必然是经过全新设计的 iPod touch 4。作为一款 2010 年发售的设备,相信它是太多人学生时代的记忆。
全新的 iPod touch 4 终于脱离了「iPhone 孪生兄弟」的阴影,拥有了一套自己的设计语言。光面金属的后盖,轻薄的楔形机身,和 iPhone 同样强大的 A4 处理器及视网膜显示屏,赋予了它在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娱乐体验。
自然,这样一台几乎和 iPhone 4 一样强悍却不能打电话的设备,让不少人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有什么途径,可以让这个没有听筒的设备也实现电话的接打?因此在不久之后,「苹果皮」诞生了。
从这个小装置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它的诞生是人们需求的必然。iPod touch 就像是被削了皮的 Apple ,而有了苹果皮之后,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 Apple —— 比起售价高高在上的 iPhone 4,一台 iPod touch 和苹果皮的组合,用更低廉的价格实现了几乎和 iPhone 4 一样的体验,它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即使通过苹果皮加成之后的 iPod touch 只能使用 2G 网络,但依旧没有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还记得当时的我还在上高中,班里就有好几个同学在在用着这样的设备当手机。
2012 年,iPhone 5 发布,iPod touch 5 也一同在发布会上现身。这一代的 iPod touch 5 借鉴了 iPhone 5 的设计语言,搭载了与其相同的 4 英寸视网膜显示器,并加入了 iSlight 背照式摄像头和闪光灯。
不过,比起过去 iPod touch 会搭载同期 iPhone 的处理器不同,这一代的 iPod touch 仅仅搭载了 iPhone 4S 上的 A5 处理器。这是库克作为 Apple CEO 之后发布的第一台 iPod tocuh,这种不同产品线之间配置差别分明的作风,也从某种角度宣告了作为职业库存管理克星的他,将给 Apple 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有个有趣的小地方是,这一代的 iPod touch 加入了一个叫 iPod touch loop 的腕带,会随着每台机器附赠。有了这个腕带后,你就可以将 iPod touch 5 随意地挂在手腕上,无论是出门逛街还是运动,都可以防丢。不过,iPod touch loop 腕带仅仅只在 iPod touch 5 上昙花一现,第六代的 iPod touch 更新之后,它就彻底消失了。
至于第六代和第七代 iPod touch,外观上相比 iPod touch 5 仅仅只是砍掉了机身上给 iPod touch loop 腕带留下的按压式「小纽扣」。硬件上也只是摄像头升级到了 800 万像素,处理器从第五代的 A5 升级到了第六代的 A8,再到后面第七代升级为了与 iPhone 7 相同的降频版 A10 Fusion,从此之后便再无改变。
实话来说,当入门版 iPad 和 iPhone SE 发布之后,iPod touch 就已经被宣告了终结。尽管它依然承担着 Apple 生态「最低价」守门员,但价格相差不远,但拥有更大屏幕的 iPad 和更多功能的 iPhone SE,却有着更加完整的 iOS 使用体验。而 Apple 官网在不久后撤下 iPod 相关的页面,也印证了这个必然会到来的时刻。
不过,第七代的 iPod touch 还是有些小细节值得注意。它拥有了 256GB 的容量,是有史以来 iPod 所搭载的最大存储空间,超过了 iPod classic 上的 160GB。另外,它背后的「iPod」字样也由乔布斯时代的 Myriad 改成了旧金山,至此,iPod 与乔布斯时代最后一点的关联,也被彻底抹去了。
一些与 iPod 有关的彩蛋产品
其实在 iPod 这条产品线上,叫 iPod 的不只是有 iPod,还有两款挺有意思的彩蛋产品。
iPod 袜子
在 2004 年的 10 月底举办的特别音乐活动中,乔布斯表示,Apple 将要发布一款「革命性的袜子产品」。在人们的笑声中,他揭开了这个袜子的真容 —— 一款针织的 iPod 保护套。
这款革命性的袜子拥有 6 种颜色,售价 29 美元(差不多现在的 200 块人民币)。
有没有一种马里奥水管的感觉?
后来,有消费者杂志对这款袜子进行了批判,虽然它能容纳几乎当时市面上所有形态的 iPod,但高昂的售价和使用后麻烦的操控体验,让他们最终给出了「有限推荐」的评分。
不过,这款革命性袜子的销量其实还不错,在 2004 年至 2012 年的在售期间,还是很受消费者欢迎的。
所以,你现在还觉得 Apple 的抛光布贵吗?
iPod Hi-Fi
如果你觉得 HomePod 是 Apple 推出的第一个音响产品,那就大错特错了。在 2006 年的 2 月 28 日,Apple 就已经推出了一款名叫 iPod Hi-Fi 的音响。
这款音响即使放到今天,也是充满了一股 Apple 味。它的表面依然没有任何螺丝,也不支持蓝牙连接,而是配备了一个 30-pin 基座接口。不过好在它搭载了目前极为先进的 3.5 毫米耳机孔,适用范围大大增加。
同时,iPod Hi-Fi 还附送了一个 iPod shuffle 上一样的点按式按钮遥控器,在使用 iPod 连接 30-pin 基座接口听音乐时,可以直接用遥控器来操作 iPod,不用再大老远走到 iPod 旁边或拔下来。
除此之外,这台音响的附送物品中,还有适配各种 iPod 机型的底座适配器。除去早期使用火线接口的几款机型外,Apple 几乎对当时所有使用 30-pin 基座接口的 iPod 进行了适配。
我知道你现在肯定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是,它和 HomePod 以及 HomePod mini 比起来,音质怎么样?
根据 YouTube 上的测试,iPod Hi-Fi 的音质完全不输如今的 HomePod,在高音细节和声场上甚至有更好的表现。至于 HomePod mini,听个响就行了。
而且 iPod Hi-Fi 更加让人称赞的一点是,它具有内置的电池,两侧也有镂空的把手。这意味着,它并不需要像 HomePod 一样必须放在房间里,而是可以随处移动 —— 只要你愿意拎这么一个 7.6 公斤重的大家伙就行。
至于它 349 美元的售价,其实比 HomePod 一开始的 2799 元要便宜,到后面 HomePod 降价到 2299 之后,也就基本相等了。
尾巴
回顾 iPod 的产品历史,它作为一款音乐播放器出生,却带动了整个音乐产业的变革。后来,iPod 在发展中不断探索,用多条产品线承担了它不同的使命。如今,它衍生出了 Apple Watch、iPhone 上的机械滚轮音效,以及运动健康监测等多种软硬件产品,造就了如今繁荣的 Apple 软硬件生态。
在过去,iPod nano 6 伴随着我走过了高三下学期最抑郁的那段时光。每天戴着它在下午放学后的操场跑步,和晚修时候偷偷用衣袖藏耳机线听飞扬 971 电台的日子,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因为它足够小的体积,即使被老师发现,也可以轻松地藏在身上,不用担心被没收。
如今,屏幕已经损坏的它,早已经无法显示,后壳也布满了划痕。但是当前不久我看到 iPod 即将停产的新闻时,我又从柜子的最底层又找到了它,并在 2022 年的 macOS Monterey 上,看到了它当初的样子。
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变过
甚至,我还可以在访达为 iPod nano 6 开启移动磁盘功能,将它作为一个 U 盘来存储文件。
其实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我有时候很难相信,用一台十多年前的设备,依然能用如今的 macOS Monterey 上的音乐 App,导入一首将近半百兆的 Apple Lossless 无损音乐,并用 10 年前的 iOS 6 系统,隔空播放到 2017 年的 HomePod 上来聆听。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一脉相传」了吧。
iPod 走进历史是一次必然,但那些它带给我们和音乐与青春有关的过去,以及带给 Apple 这家公司的改变,却永远会被留存在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