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一名女教师网课入侵直播录屏曝光的消息传遍网络。据家属介绍,在其网课中,曾有陌生人进入房间用语言辱骂、共享屏幕干扰可见的方式扰乱课堂秩序。此事一经报道,便引起广大网友愤慨。对此,有网友评论:虽然真相未知,但这是现实版的口水淹死人。
图源:网络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沈阳高校隔离管理期间也发生过类似事件。有学生将网课会议号和密码上传至网络,吸引了大批网友进入网课课堂,进而扰乱课堂秩序。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专门建立了“网课入侵群”,组织、引导网友进行这种毫无意义、甚至饱含低级趣味的行为。
从表面看,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例如学生不愿意上课所以恶意泄露会议号,扰乱课堂秩序,网课平台缺乏应对措施,又或者是部分群体借此发泄内心的不满,等等。
但无论是恶意泄露会议号还是在网课上进行一些挑衅行为,背后都反映出,仍有许多人并未意识到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我们都清楚,在现实世界中,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导致别人出现意外,都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样我们更需明白,法律在互联网中的效力与现实世界无异。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互联网对言论的限制更为宽泛,网络的匿名、虚拟性等特征也使得事后追责很难落实。因此,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在网络传播中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
这就导致部分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大幅降低,他们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线,以情绪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却在事后认为自己只是在网络上发表了一些自己无关痛痒的观点,并没有对他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互联网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平台,我们在发表自己言论的同时,也应该注意是否对他人造成伤害。毕竟,还有很多像这位老师一样的人,他们对互联网不太熟悉,负面的言论对他们的伤害是我们没办法想象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暴力的负面影响将会愈发严重,这需要更多的人了解网络暴力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需要承担的重大责任,进而减少自身涉及网络暴力的言论。
当下,各个平台也在努力改进网络平台风气,前有网络实名认证,后有地址IP显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是网络平台风气变好的象征。
面对网暴行为,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定要谨记切勿在网络上相互攻击、谩骂,而应收集并保留好证据,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