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浸于音乐,满足于现有的系统。 自从入了天弦UE书架箱搭配M10功放的组合之后,一直沉浸在音乐之中,我的系统虽称为初烧系统,但仍达到三段平衡,声音真实自然,具一定音响性,在家适当处理环境后,还是很复合自己的口味的,至今仍时常把玩,不亦乐乎!
二、蠢蠢欲动,决定升级音箱。 音箱,乃烧友中公认器材中最重要的一环,系决定系统走向核心部件,多次被拟为人体中的嘴巴和声带,故我也像大部分烧友一样,将核心精力放在这一环。但我已被天弦UE的整体实力所折服,惊叹其性价比之高,在我心目中占领了唯一的位置。 虽系统自认为找不到短板和大缺陷,但毕竟人往高处走,客观说,天弦UE的喇叭口径相对较小,在音响性相比较而言,某些频段无法令唱片播放完美,此时,我心里痒痒的,开始“犯贱了”,闲时总是一边听音乐一边查阅各类型音箱的一些杂志、参数、评论,和各类烧友互相交流各类音箱的风格走向。经近两个月反复思想斗争及与家人商量后,痛下决心换音箱提升系统,心里暗暗安慰自己 “人生苦短,早买早享受”。决心已定,又踏上寻宝之路,心目中方向还是走向自然耐听,三段平衡,声音广阔开扬,必定达到有3D舞台效果,系统消失于无形,各频段质感佳,需要令我堕入音乐中。
三、不断寻找,增长见识。 很多前辈已教诲,购器材不要先入为主,必须也要“货比海印、XXXX、陶街、甚至淘宝……”,既要性价比高符合自己的要求,又要适合系统搭配,于是我怀着由零开始的心态开始试听,历时两个月里,在试听多个品牌(丹麦丹拿、威豪、美国天将、英国ATC、应该思奔达、英国宝华、英国KEF、英国天朗、德国意力、等等)后,心里暗暗概叹,器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好的器材声音还原度可以无限接近现实,且每个品牌均有自己的风格,令我眼界大开,听后觉得回味无穷,回看自己的口袋,才觉得囊中羞涩,很多天价器材无法高攀。某些价格适中的音箱来看,有些有鲜明的个性不够中性真实,有些虽中性但为天价,还是不忍出手。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辗转对比几圈后,又回归我熟悉的爱hifi,当时的天弦UE就是在此购买,印象很好。重新歌剧的同轴系列,还有交响系列,我个人比较倾向交响系列,多分频的大音箱,三频会更均衡一些,更符合我的听音喜好。而歌剧系列性价比要更好一些,综合考虑还是把目光锁定在交响一号上,这是一款四分频四单体设计的落地箱,高频部分是由波导锥的超高音和金属高音组成,延伸广,高频靓,这个高音跟我用的天弦UE高音算是一脉相承,我还是比较信赖的。低音是11寸的复合纤维震盆,口径足够大了,起码我这个20多平的空间应付起来应该是没问题的。而坛子里也有烧友如此评价这款音箱:“精致高贵的声音、逼真自然的质感、三维感强烈的音场、绝佳的透明度和线条感、对比鲜明且起落凌厉的动态表现、在大声压下仍巍然不动的宽松流畅感……。”这段话也令我中毒醉倒,趁店庆活动期间搞下了这对落地箱!
五、安装惊魂,峰回路转。 这天物流正在送货到我家,虽然门铃未响,我心难掩激动,心中充满各种幻想,迎接这位音箱将帅,中午时分门铃突然响起,我飞奔下去迎接送货的师傅,看到大沉沉的两个木箱子,心中再次充满惊喜,马上打开接驳线材试听,刚试听,心里一震,不应该是这样啊,虽然中频能量特强,但声音有压迫感,更令我不解的是,原来极佳的低频延伸,但在我家会出现较多的共鸣音,迅速的联系到爱hifi的王工,他说别着急,这应该是你摆位的问题,大音箱不比小音箱,对摆位的要求比较高,就这样在王工的指导下,将其两个音箱拉离后墙,两个音箱之间慢慢拉开,不断的调整角度,直到共鸣声完全消失,有了较好的下潜。超级频宽缓缓露出在我的房间,高频重量感、质感及延伸更明显。再听该音箱的真实性和音响性,虽然声音稍紧,但已经接近大家所说了,交响一号给我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此时在低谷的我已回到兴奋状态,口中唠叨不满已消失...
六、器材更换,环境再调整,系统更胜一筹。 接下来几天,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邀请了几位朋友到我家试听,均得到肯定,而且为达到更好的效果,给我在现有的条件下处理房间:1、为我铺上地毯,放置多个吸音枕头,主要系吸收多余的高频;2、至于低频方面,为我用凳子在墙角做了一个简单的吸音柱,效果神奇了,低频那些微弱的共鸣声完全消失,听大鼓完全清晰无比。3、摆位调教方面,朋友带来了一张神奇的唱片《皇帝位》,我们就按着指示不断地挪动音箱和调整角度,以达到结像低频最清晰,高度深度最理想。
后正式试听各类型的唱片,更是惊叹,低频量感和延伸根本与书架箱不能比拟,各频段的厚度、频宽、声音完整度均达到一流的水平,更令人惊诧的是,在不失真实性的同时,交响一号的层次(纵深、左右宽度)及分离度令我意想不到的强大,两个音箱虽然相距近3米,仍有惊人的表现(器材不但消失于无形,更将声音填饱房间的每个角落),令我置身于音乐厅,每张唱片得到了超强发挥,根本忘了自己在听音响,朋友们听着也很过瘾,而我也是非常满意。
七、不断进步,几点心得。 经这次升级音箱,我分享几点心得给大家:1、作为发烧友,最重要系对器材、环境和音乐有正确的认知,我认为真正的发烧友系认知发烧,正确的认知能引导烧友如何发烧,千万不要攀比器材高低档而发烧。2、在购买器材和调教环境前,建议各位烧友深入学习声学原理,特别何为高中低频,三段系如何形成,各频段如何衔接及如何反射,为什么会有低频驻波,三段出现峰和谷对声音有什么影响,谐波失真会出现什么表现,聆听环境干与湿对声音有何影响,各类器材线材和附件对声音有什么影响。
3、每名烧友必须重视的聆听环境(该项比器材更需重视),否则再好的器材也无法发挥其性能,在购入新器材后,聆听环境也要适当的调整,使得器材能发挥最佳状态。4、高档器材的表现固然全面,我们方向选择还原度较高的器材,价格系虽系重要考虑因素,但烧友更需要考虑全面耐听自然。5、我们最终为了听音乐,器材是音乐的播放载体,并非终极目标(因我接触过部分烧友只会不断升级器材弥补自己认知及环境的缺失,从器材中获取所谓的“靓声”,但往往事与愿违),当然器材也是影响声音非常重要的因素,好的系统表现可以参照刘汉盛先生的音响二十要素。6、软件的录音也是音乐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我们必须购买好的录音,歌者真实的情感才能完全流露。7、作为烧友,应消除一步到位的思想,需由耐心调教系统和聆听环境,应认识自身的器材及聆听环境后逐步改善(本人建议先慢慢改善聆听环境,会使你的器材发挥事半功倍),而新器材需要时间将内部零件磨合,才能显露出其真正实力。
8、多与烧友沟通,取长补短,多家访多听各类低中高档器材和多观察聆听环境,才能增长见识,在购器材时才能得心应手。9、对于器材线材及附件,我认为只需买合适的,不一定购买高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