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中国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报告(二)

 人阅读 | 作者xiaofeng | 时间:2023-11-11 16:19

第四章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制定原则及依据

第一节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

企业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实现其使命过程中所追求的长期结果,是在一些最重要的领域对企业使命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比如竞争地位、业绩水平、发展速度等等。与企业使命不同的是,战略目标要有具体的数量特征和时间界限,一般为3~5年或更长。而战略规划则是为达到其战略目标而采取的行为.。

企业在具体制定成本领先战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将竞争对手的情况、自身专长、未来的经营重点、资金情况等予以切实考量,提高战略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一、科学性

科学性反映所拟定大战略符合客观规律的程度。换言之,战略是否具有科学性,应该与评价者的偏好无关。无论是由谁来评价,只要他掌握了理性的和客观的标准,了解了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战略拟定所依据的背景因素,都会得出相同和相似的结论来,就说明战略具有科学性。

二、实践性

战略实质上是实践性的东西,而不是单纯思想性的东西。战略的实践性首先就在于它的对策性。战略对策就是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的大对策。战略的基础是具有这三性的深谋远虑(包括有关的理论思考),战略的落脚点则就是由此形成的战略对策及其实践。简言之,战略的核心就是战略对策,没有战略对策就没有战略。

三、前瞻性

前瞻性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特性,没有前瞻性就不称其为战略。前瞻性是不能用企业当前发展轨道简单外推的方法保证的,而是需要对拟实施的企业发展战略与未来经营环境互动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来获得

四、创新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五、全面性

战略目标是一种整体性要求。它虽着眼于未来,但却没有抛弃现在;它虽着眼于全局,但又不排斥局部。科学的战略目标,总是对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综合反映。科学的战略目标虽然总是概括的,但它对人们行动的要求,却又总是全面的,甚至是相当具体的。

六、动态性

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随着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及调整,人力资源规划也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简单的将人力资源规划理解为静止的数据收集和一劳永逸、永远不变的应用。

第二节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的制定依据

一、国家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曾多次实施产业政策,针对市场经济环境,采取适当的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层面、一致又多样的产业政策体系。现阶段我国产业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分别为国家层面的纲领性政策和计划、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性产业政策文件。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等,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核准企业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要合理运用产业政策。

二、行业发展规律

2018年“尊重经济规律”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一种表态:要坚持摒弃一些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路径依赖,走到尊重市场的道路上来。

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比如军事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制造、农业等,它们之间具有明显不同的行业特征,都有着其自身的运作模式、运行规律。有着不同的发生、发展、兴旺、衰亡的过程。

不同产业在经济学与商业模式的本质上也有着显著的特点。比如水电行业的产能发挥与下游需求长期比较稳定,成本结构、产量、价格等指标也比较清楚,其本质更像是一个加了杠杆(高负债)的利率产品;传统零售业也接近于商业地产的租赁业务;动画行业更像是一个内容创意与计算机软件相互加强的IT行业。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要建立在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

三、企业资源与能力

企业应根据自身资源与能力制定发展方向。

企业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效因素的总合,主要分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包括资产、生产或其他作业程序、技能和知识等。而企业能力来源于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组织资源的整合,主要由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组成。

四、可预期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对企业战略经营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也是企业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企业宗旨中确认的企业经营目的、社会使命的进一步阐明和界定,也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经营领域展开战略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

战略目标实际上表现为战略期内的总任务,决定着战略重点的选择、战略阶段的划分和战略对策的制定。可以说,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制定发展战略的核心。

第三节 成本领先战略应注意的事项

在新的竞争格局下,竞争变得日趋激烈。企业为了获得战略竞争优势,从而取得超额回报,必须采用不同的竞争方法。帕拉荷拉德(C. K. Prahalad)认为,21世纪的竞争格局要求企业具备新的战略方法和管理理念。美国第二大共同基金公司Vanguard Group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推行了一种成本领先战略。他们在公司运作上提高效率,认为费用和成本对企业是非常有害的。这种成本领先战略受到了顾客极大的欢迎。一位经济评论家曾这样说:“再没有第二家公司既能提供最好的产品,又能提供最低的价格。”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成本领先战略纳入企业运行中来,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可多得的一件制胜法宝。

一、成本领先战略不同于差异化战略

许多人将成本领先战略等同于差异化战略。经过我们的深入研究及与业界同行的探讨,更多的业内人士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但却存在一点共识,就是企业无论采取这两种战略的任何一种,都要求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同时为企业获得超额回报。业界的此项共识,促使研究人员有信心为成本领先战略进行清楚地定义,探究其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所谓成本领先战略,从理论上讲,就是企业要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收益方案,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或提供顾客所接受的标准化产品或服务,从而使顾客满意于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使企业取得更大的收益。而差异化战略要求寻求不同的运作模式和不同的市场环境,发掘出截然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或市场客观因素,从而满足顾客非标准化的需求。差异化战略要求企业不停地寻求各种各样的更新和更新过程,但同时又要时刻顾及成本因素。成本领先战略的运用往往能使企业成为一种典范,它可以确保企业向行业内最典型的消费者提供无任何附加饰品的标准化产品或服务。

我们清楚,许多公司都或多或少地应用着差异化战略,尤其在营销领域较为明显。像海尔推出的不需洗涤剂的洗衣机,曾经风行一时;几年前,海尔推出的能够洗地瓜的洗衣机,极大地满足了部分顾客的差异性需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原因在于现代企业已经将差异化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然而,虽然企业家们越来越重视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却很少有将成本领先作为一种战略来应用的。在市场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接受调查的一百家企业中,只有7.8%的企业应用或部分应用了成本领先战略,而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却有86.4%的管理者认为比较紧迫。数字表明,多数企业对成本采取的是管理与控制的战略,真正应用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占极少数。

二、成本领先战略不等于一味地削减成本

成功执行成本领先战略的前提是公司能够持续地把成本降到低于竞争对手的水平。但是单纯地削减成本并不等同于执行成本领先战略。它要求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采取更加完善与统一的行动来进行支持,进而提高公司运营业绩。运用成本领先战略较好的德国汉高(HENKEL)集团,时刻把企业工作效率放在第一位,减少人工成本的附加,但却没有放弃产品和服务质量,真正做到了既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又让顾客得到了超值加报。因此,有商业分析人士形容削减成本只是给公司“一个小小的脸部化妆,而绝非全身美容。”有些企业因没有正确认识成本领先战略,盲目追求为消费者提供低成本产品或服务,而忽略了产品质量,致使企业陷入困境。

完全致力于采取成本领先战略的公司,往往是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卫道士,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是其经营的不变主题。当然,这样的企业通常都有一系列成本优化的方法和手段。如注重规模效益,投资于相对于生产规模最为有效的设备,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等等。我们都知道微波炉市场的成长过程,当消费者对购买微波炉而迟疑的时候,格兰仕正在悄悄的进行着它的成本领先战略,当消费者可以像买一双皮鞋一样得到微波炉时,且具有优良的品质,所有的业界人士和消费者无不为之侧目。可以说,对于成本领先战略的应用,格兰仕诠释了完美。格兰仕之所以成功地运用了成本领先战略,其规模研发,规模生产以及相对冷静而可靠的营销模式功不可没。

许多企业本身已经具备成本领先优势,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采取单一产品成本领先战略,这主要体现在市场营销活动中。2004年,电脑台式机市场竞争已经趋于稳定,国内外众多PC厂家开始大举瓜分移动PC市场,一时间笔记本电脑竞争趋于白热化,各厂家大打价格战,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已经接近底线,为了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联想推出了“联想旭日150系列笔记本电脑”,其价格最低一款降至每台6900元,但其品质却并未打折扣,使联想的移动PC业务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也为联想的移动PC业务进一步开展铺平了道路。可以说,联想笔记本在国内市场的成功,除了归功于其整体的成本领先战略,也得益于其市场营销过程中准确的系列产品成本领先战略。

因此,我们认为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相关业务的增值活动的成功。也就是说,企业在利用相同成本费用的基础上,创造出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价值,这种超出平均价值的增值,使企业的相关业务活动游刃有余,当然会立于不败之地。其中包括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高效的企业运作流程,产品定价能够产生巨大的销售额,易于使用的生产技术等等。

三、成本领先战略的攻守平衡

一场足球比赛可以采用全攻、全守或攻守平衡,其结果都有可能导致胜利,因为其过程只有90分钟;然而,企业应用一项战略要持续一年或几年,在这期间企业面对竞争不能一味地全攻或全守,只能采取攻守平衡,这样才能持续地获得收益。当一项战略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应对自如,其生命力就会非常短暂,也就不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那么,成本领先战略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呢?

一、如何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竞争?

我们知道,低成本可以有效防御竞争对手的进攻。因为竞争对手无法在价格上与成本领导者进行比拼。但是竞争对手不会放弃,他们会采取差异化战略与成本领导者进行较量。因此,成本领先者要时刻注意捕捉市场信息,制定有效的防御体系,丰富战略结构,巩固成本领先战略的市场地位。最近几年,家电零售业的崛起,使家电零售商成为成本领先战略应用的典范。面对竞争对手和地方家电零售企业的竞争,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巨头,在继续巩固其成本优势的同时,不断加强其服务体系的建设,其送货、安装、维修等服务及时有效,形成其他中小家电零售商无法追逐的销售服务系统,从而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这种差异化战略的有效应用,逐渐巩固并扩大其成本领先优势。

二、如何应对顾客的讨价还价?

尽管强有力的购买者可能迫使成本领先者降低价格,但因其价格的下降幅度不可能低于行业内第二成本领先者。原因有二:一是如果其降价幅度低于行业内第二成本领先者,那么,顾客将被大量地吸引到第一成本领先者那里,并使其进一步巩固其成本领先优势,也可能造成第二成本领先者退出市场,这对顾客是极为不利的;二是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的话,购买者将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获得其所需产品,任何购买者都不期望自己只有一种选择。因此,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对成本领先战略的影响不大。

三、如何应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

相对于成本较高者,企业应用成本领先战略可以有效地消耗供应商价格的上调。因为成本领先战略使企业可以比其他竞争对手赚到更多的毛利。另外,强有力的成本领先者还可以迫使供应商维持原价格。

四、如何应对潜在进入者的市场冲击?

首先,由于成本领先战略的应用,企业拥有较高的毛利率,对于潜在进入者来说,这已经足以对其构成进入壁垒。新进入者由于受到技术、管理、经验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无法达到足够低的成本和效率,也就无法有效地与成本领导者进行竞争。

另外,企业应用成本领先战略,在遇到市场竞争时,就会以较低的利润水平进行产品销售,这样对新进入者的冲击是毁灭性的。这样的成本领导者往往把“较低的毛利率和较高的周转率作为成功的秘诀”。

五、面对替代产品怎么办?

与行业竞争对手相比,成本领导者在替代品方面也占有比较有利的地位。面临可能出现的替代品,成本领导者通常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加灵活机动。为了留住客户,成本领导者可以降低其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而再低一点的价格和顾客愿意接受的质量大大增加了顾客选择其产品而非替代品的可能性。

四、应用成本领先战略应注意规避风险

一、由于技术创新,有可能使成本领先者的技术及设备过时,而竞争对手有可能生产出比成本领先者更低成本的产品。

二、过于削减成本可能导致公司忽视顾客需求或对有关问题的担心。因为一味强调削减成本,采取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经常难以洞察顾客需求的重大变化以及竞争对手在本来无差异的产品上所做的差异化努力。

三、竞争对手利用其核心竞争力有时会仿效成本领导者的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有时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在应用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和搜集市场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将成本领先战略运用到极致。

五、应用成本领先战略应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1)企业不用成本领先战略也能取得成功。在计划经济时代或垄断时期,企业忽视成本领先战略却发展得很好,不能说明成本领先战略不重要,随着竞争的加剧,在销售收入无法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实行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才能生存。

(2)只有竞争力下降了的产品(或服务)才需要成本领先战略。产品(或服务)由成熟期向衰退转变的过程中,竞争力下降的格外明显,这时求助于成本领先战略不是积极的做法,只有从产品(或服务)开发阶段开始,就以成本领先战略的思维方式做事,才能充分体现战略的意义。

(3)任何企业都会用成本领先战略。每个企业都有成本核算的工作,这并不表明企业已经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了,成本领先战略第一个特点是有全局性,实施起来要靠系统性的工作;第二个特点是成本领先战略的高级形式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所以现在多数企业对成本采取的是管理与控制,只有少数企业采取的是成本领先战略,这就是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同成本领先战略的区别所在。

(4)成本领先战略和质量相冲突。这种想法认为,成本领先了,质量却下降了。造成这个结果是因为没有掌握成本领先战略的实质,成本领先战略注重的是寻找低成本与质量的平衡点,避免严格的成本控制,导致质量失衡。

第五章 企业制定成本领先战略的内容、方法步骤、流程

第一节 公司制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要点与准备工作

一、公司制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要点

科学的制定公司成本领先战略规划,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需要了解如何制定公司成本领先战略规划及需要具备的条件。

1、要建立和健全公司成本领先战略制定机构

发展战略联系着公司的现在和未来,公司各层级都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在人力资源配置、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证。 公司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职责。

2、要科学编制公司成本领先战略

公司成本领先战略可以分为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两个层次。其中,发展目标是公司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在最重要的经营领域对公司使命的具体化,表明公司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战略规划是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体规划,表明公司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路径。

3、要综合分析评价影响成本领先战略的内外部因素

公司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等因素,是影响公司成本领先战略制定的关键因素。只有对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拥有的内部资源展开深度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公司发展战略。在此过程中,公司应当综合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及竞争对手状况、可利用的资源水平和自身优势与劣势等影响因素。

二、规划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前的准备工作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全面的影响因素,做好与其相关的准备工作。本文针对企业制定成本领先战略的准备工作总结如下:

1、企业的基本性问题

每个企业都存在类似于树干、树种的问题。一定要把握并解决好这类问题,只有解决好这类问题才不会有重大失误,才会实现跳跃式发展;如果解决不好这类问题,光忙于解决枝节性问题,再忙也忙不出多大名堂来,甚至非把企业忙黄了不可。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基本性问题,世间许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党和国家重视基本问题,企业也要重视基本问题,要舍得为解决基本问题下功夫,千万不要重末轻本。

2、增强对基本决策的反思意识

企业领导人不要只注意把已经决策的事情办好,也要注意决策本身是否有毛病,尤其要注意战略决策是否有毛病。执行力就是执行包括公司发展战略在内的各种决策的能力。执行力固然重要,但如果被执行的那个决策本身就不正确,结果会怎样呢?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执行力,也要重视决策力,尤其要重视战略决策力。

3、关注企业整体发展

及时正确地解决整体性问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时刻把握好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不要偏、道路不要弯、步骤不要乱、动力不要断,任何问题都要顾及到,千万不要顾此失彼,千万不要钻进一个局部问题里出不来。企业领导研究思考问题要善进善退,进以求治,退以顾全。不少经理由于学历和经历等原因,从上任的那天开始就存在很大局限性,如果再不提高整体意识,那么就很难使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节 公司制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思想

(1)保持竞争优势思想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动因;

(2)节约思想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动力;

(3)全员参与思想是成本领先战略的基础;

(4)全过程控制思想是成本领先战略的保障。

一、公司制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对于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的规划,其相关的针对人员需要对公司成本领先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正确的认识。一般来说公司成本领先战略的规划内容有:

1、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及目标

经理在设立方向和目标时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抱负。但是他不得不考虑到外部的环境和自己的长处,因而最后确定的目标总是这些东西的折衷,这往往是主观的,一般来说最后确定的方向目标绝不是一个人的愿望。

2、制定相关的约束和政策

这就是要找到环境和机会与自己组织资源之间的平衡。要找到一些最好的活动集合,使它们能最好的发挥组织的长处,并最快地达到组织的目标。这些政策和约束所考虑的机会是现在还未出现的机会,所考虑的资源是正在寻找的资源。

3、计划与指标

这是近期的任务,计划的责任在于进行机会和资源的匹配。但是这里考虑的是现在的情况,或者说是不久的将来的情况。由于是短期,有时可以做出最优的计划,以达到最好的指标。经理或厂长以为他做到了最好的时间平衡,但这还是主观的,实际情况难以完全相符。

二、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步骤

在规划企业发展战略时,需要对其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企业需要清晰的了解发展战略的制定步骤有哪些?

1、制定企业的初步目标

提出企业的初步目标、决策和任务。考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到怎样的目标。

2、对企业自身的资源进行分析

应对资源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估价,分析时既要重视生产和财务方面的资源,也要重视人力的资源,尤其是人的能力和技术。

3、对企业自身的潜在价值进行评估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分析企业的技术能力;二是分析企业的竞争者的情况。把本企业的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作比较,分析其本身的长处和短处。

4、评价和选择进入市场的报告

进入市场要重视研究企业的顾客、供应者、批发者、零售者在销售渠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怎样得到他们的帮助和合作。

5、制定企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

其内容有形势分析,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活动日程安排、财政预算等。

三、企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包含的不同内容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不仅仅只是企业如何在经济市场中发展,而是涉及多方面的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人员需要对其包含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帮助企业制定出全面的发展规划,从而推动企业在经济市场中不断的发展。

1、企业总体的成本领先战略

主要包括战略宗旨、战略目的、战略目标、战略投资方向、战略投资项目(附相关投资项目的投资模式、商业模式、赢利模式和经营模式纲要)、战略重点、战略措施、战略规划检验方法和程序等。由董事长组织编制,主要解决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投资项目问题。

2、企业经营战略

配合落实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经营管理战略。即公司内部各个经营单位,为配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实施所制订和实施的子战略。经营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指导和制约下,指导、管理具体经营单位的计划和行动的战略。由总经理组织编制,配合企业发展总体战略,将企业发展战略中制定的目标、项目落实到日常经营管理行为中。

3、企业职能战略

企业职能战略即公司职能部门战略。是企业各职能部门为配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实现,而编制的企业投资运作、研究开发、生产作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主要职能部门的战略规划。由总经理指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编制,各部门配合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落实经营战略。

第三节 构建成本领先战略研究体系

一、研究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内涵

新常态下,企业发展与经营战略研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内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整合内外部资源做好顶层设计,按照“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积极构建闭环战略研究体系,大力开展战略指引下的项目策略研究”的思路,以“提升战略策略研究水平,提高决策支持能力”为目标,构建全方位的战略策略研究机制。

二是运用多种方法开展内外部形势分析,运用PEST、波特五力、SWOT等战略分析工具,搭建环境分析方法体系,设立规范的信息监测流程,实时跟踪分析内外部形势,发现发展机会与威胁、发展优势与劣势。

三是科学制定发展战略,精心设计流程,突出战略制定的广泛性、层次性和互动性,结合形势分析找准切入点,发挥比较优势,分阶段差异化制定发展战略。

四是有效推进战略实施,通过设置以业务管理为主导的管控体系,科学编制实施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实施业绩管理与分级授权等一系列手段,推动战略实施并及时动态跟踪、评估、调整。

五是切实加强战略实施保障,通过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战略研究组织架构,构建开放式研究网络,加快信息共享与成果分享,强化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战略研究队伍建设等手段确保战略实施效果。

六是建立常态化经营策略研究与调整机制,以战略为指导,构建项目策略研究体系,比如“一项目一策略,两年全覆盖,逐年滚动更新”,分层次、有重点、讲落地,提升项目决策支持能力。

二、整合内外部资源做好顶层设计

1 基本思路

围绕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可以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积极构建闭环战略研究体系,大力开展战略指引下的项目研究策略”为主线,构建全方位战略和策略研究机制,分领域、分区域、分业务持续深入开展研究,形成综合性、专题性研究报告,为公司指明发展方向,为项目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2 工作机制

构建了以公司战略发展中心团队为核心,规划计划、财务、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等多部门参加,部门内部多岗位参与,外部支持机构协助的研究机制。形成了由战略发展中心+各部门组成的战略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市场、研发、运营、管理、商务、后勤等多专业结合的优势,同时与项目公司、研究支持部门、总部机关各部门充分合作,做到跟踪及时、信息充分、数据齐备、研究有据、结论靠实。

3 工作目标

构建研究体系要明确几个目标。一是及时跟踪分析研判内外部形势,摸清优、劣势,寻找机会;二是结合形势分析,有层次、分阶段、差异化制定发展战略;三是设置合理管控体系,推动战略实施并及时动态跟踪、评估、调整;四是加强绩效考核、队伍建设、成果共享及应用,提供战略实施保障。通过对重点项目、重点地区的项目策略研究,提高项目决策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不确定性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公司整体经营实力。

三、构建闭环的战略研究体系

构建闭环的战略研究体系,一是要开展形势分析,明确“我们在哪里”;二是制定战略策略目标,明确“我们要去哪里”;三是推动战略实施,明确我们怎么去,包括战略规划与滚动规划的制定、年度计划的制定、战略实施的手段等;四是提升战略实施的保障水平,确保战略实施效果。

四、及时跟踪分析研判内外部形势

(一)外部分析就是寻找机会与威胁

一是运用各种外部环境研究工具。PEST分析方法,是通过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ic)、社会(Society)和技术(Technology)因素的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公司业务的宏观环境,评价战略的影响,并指导具体项目的经营策略研究。波特五力模型通过分析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和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全面评价产业吸引力高低,分析行业机会与威胁,制定合理的业务竞争战略。

二是搭建外部环境分析的工作体系。针对公司业务覆盖面广、环境变化快等特点,以及时性、准确性和针对性的基本要求,成立各地区地区研究团队,建立了分层次集成、快速反应、动态调整的研究模式,形成了一套高效的信息监测、分析和研究的工作流程和体系,实现了集动态跟踪报告、专题分析报告、策略研究报告为一体的研究工作模式,为成本领先战略研究提供支持。

三是设立规范标准的信息监测流程。各地区分别安排一位研究人员全职负责监测工作,每位监测人员确保监测信息的全面、不重复、不遗漏。对信息源和信息存储方式进行规范统一。信息源方面,分为国家信息源、公共信息源和专业领域信息源;信息存储方面,分类存储详细的关键信息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法规、价格、产能产量、公司动态等。

四是及时跟踪了解热点事件发展态势。对重点热点问题开展会诊式剖析,形成开放式研究平台。在对周期宏观判断基础上,从成本、供需、金融等因素出发,对价格走向进行判断。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资本成本和操作成本;判断供需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及深度,当供需基本面发生根本性改变时,供需关系将决定价格的波动趋势;金融也是决定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投机炒作、通货膨胀和美元指数剧烈波动等,将导致价格短期波动。

(二)内部分析就是发现优势与劣势

一是通过对标分析寻找差距。要合理选取对标对象,科学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全面对标发展规模、发展潜力、发展速度、管理效率。在此基础上,细化分解指标和责任,建立对标预警机制,强化对标和综合计划的双向融合,并建立起奖惩机制、日常信息监测机制和学习机制,保障对标实施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对标参数信息,发现公司硬、软两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二是运用分析工具进行自我解剖。通过SWOT分析,以矩阵形式列举出内部的优势、劣势与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将各种因素互配综合分析,形成若干个备选战略方向,判断战略方向的类型,最后结合不同类型的适应条件、优势与风险做出选择,从中得出对公司发展、区域协调、项目经营具有决策参考意义的认识和建议。通过波士顿矩阵法分析公司业务投资组合,使之成为优化资产结构的基础。对发展潜力大、盈利能力强的“明星”或“现金牛”项目,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对于不符合效益标准的“问号”类或“瘦狗”类项目,改善项目策略,控制投入,择机退出或出售。

第四节 科学制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

企业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作出科学的、正确的经营策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实现。因此企业的经营策略的实现尤为重要。

一、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

企业的经营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进行经营策略之前必须要坐大量的准备工作,对外界和企业内部作出大量的调查研究,调查企业内部条件,通过调查寻找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优化性方案。在对方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权重每个方案,择优选择,采用合适的方法具体的去实施方案,从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得到相应的信息反馈,并对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调整,发现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时,要及时纠正和调整实施方案。

科学的决策方法是利用计量决策法和主观决策法共同决定的。计量决策法是指利用相应的数学工具,对大量的数据进行重复性较强的程序性决策,而主观决策是指凭借决策者的判断力和经验做出决策。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选用的决策方法非常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强,企业在进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营决策中要将两种决策方法相互联系在一起,为企业的运营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

二、遵循科学原则,建立竞争优势

企业在做成本领先战略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一些原则,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首先是整体性发展原则。即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的过程中,要将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对待,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也要以全局的角度出发,用发展的眼观对待企业的经营决策。

其次是实事求是原则,即企业的所有经营决策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要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的决策方案有实施的可能性。

第三,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企业的经营决策是依靠大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实现的决策的,因此掌握经济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企业实现科学决策的关键。

第四,对比选优原则。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的过程中,要广泛的对比信息,集思广益,制定出多套实施方案,并在实施方案中择优选择。

第五减少副产作用原则。企业在执行经营决策方案的过程中必定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企业在方案实施前要明确执行过程中的副作用可能存在哪些,将副作用降低到最低值。

第六坚持民主原则。企业在制定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不能仅凭企业领导的单方面决策,要广泛的听取各专业研究人员和专家的建议,发挥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三、提高决策者素质

决策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决策是否科学和正确,因此决策者的素质对企业经营的决策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在决策过程中为了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企业的决策者要有一定的风险预见性,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能按照经济规律行事。同时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灵活的头脑,能从细微处发现市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决策,能以创新的意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全面了解企业环境

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极为重要,在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的过程中,要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角度出发,对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国内外政治条件、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考虑企业的未来发展。同时还要掌握国内外的市场环境发展和国内政策变化。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了解要从企业中的人、财、物三方面出发,了解的重点对象是产品、市场和财务。企业只有全面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后,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营决策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

五、科学制定成本领先战略

1)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建立以公司领导为决策层,战略发展中心为核心团队,各部门广泛参与的战略制定小组。各部门以先期的形势分析为基础,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从新项目机会、现有项目业务情况、与发展环境融合度、自身优势发挥程度等多个方面出发,形成初步战略目标。

2)战略制定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公司发展战略为纲,设置研发、市场、运营等各业务,人力、科技、财务等各专项的发展战略,要求层次清晰,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上一级战略是下一级战略制定的基础,下一级战略对上一级战略形成支撑。

3)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宣传贯彻公司发展战略,让全体员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确保战略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六、降低风险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保证能稳定长期的发展就必须要降低企业的风险程度,企业的风险最基本的就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强调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合理预见性,它能直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发展正走向规范化和秩序化,企业只有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经营企业,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营部不仅是一种保障作用,更是一种经营决策的引导作用,对企业运营风险、资金风险和外部风险的控制,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经营经营决策对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经营决策在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的因素有很多,怎样将这些因素逐渐转化为提升企业运行的动力是每个企业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第五节 制定成本领先战略需注意事项

一、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制定需注意的要点

企业对于发展战略的制定,并不能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制定,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始其相关的工作。一般来说,企业需要清晰的了解如下的工作:

1、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

首先需要制定战略选择方案。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当然是可供选择的方案越多越好。企业可以从对企业整体目标的保障、对中下层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以及企业各部门战略方案的协调等多个角度考虑,选择自上而下的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或上下结合的方法来制定战略方案。

2、企业要将自己的眼光放长远

企业所处的市场及外部环境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预测并了解这些变化并把握其本质是企业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前提。首先是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要了解商场中各种竞争力的变化,清楚自己与竞争对手在什么地方竞争,在哪些方面竞争,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此外要把眼界充分放开,从区域市场到全球市场,从行业背景到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从现在状况到未来趋势等。以未来为先导,把企业的战略建立在对未来的预测和把握上。

3、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出适合自身的战略方案

即最终的战略决策,确定准备实施的战略。一般来说有如下方法:根据企业目标选择战略。企业目标是企业使命的具体体现,因而,选择对实现企业目标最有利的战略方案;提交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对于中下层机构的战略方案,提交上级管理部门能够使最终选择方案更加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二、制定成本领先战略目标注意事项

企业对于成本领先战略的规划,需要对企业自身的内外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规划出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体系。企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的注意事项有:

1、企业的目标

要有总的战略目标,分战略目标和必要的指标体系。注意,这里所指的目标体系,是根据总目标分解到各层次、各阶段和各事业部的,必须保证系统目标的统一性。

2、职能目标

为完成总目标,需要为各个管理职能确立的目标,比如经济效益、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市场培育与市场占有等。在总目标前提下,分目标或者管理职能目标必须相对具体,有量化、权重百分比。

3、时间的配套

把总目标的实现划分成若干个时间阶段,比如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使时间上实现衔接和协调。一般房地产公司的中、短期时间目标划分以项目周期为原则,在大项目的前提下,制定年度或者跨年度分期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三、制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的注意点

企业在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及目标时,需要对其规划注意事项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成本领先战略体系。企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的相关注意要点有:

1、整合现有资源和收集市场情报

今日的营销已日渐变成了一种“资讯拥有”的战争,而不只是拥有其他资源。竞争者可以很容易的抄袭彼此的设备、产品、项目运作过程,却无法复制企业的资讯和智慧资本。这也就是本企业的竞争资本和竞争优势。战略部所有人员要不断的整理企业现有资料库、企划案、以往的工作记录和不断结合部门经理以往有代表性的社会经验。并且下大力度对本企业的主体、目标行业市场、针对性消费者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以及预测所关注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营销策略的策划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要有不同的机制战略部署,企业的战略部在制订战略决策的同时,必须要依据企业发展的阶段来对自身的营销体系进行策划和调整。我们不仅要针对目标消费者而调整策略,而且应针对服务同一目标消费者的竞争对手而调整。在企业战略部制定营销策略的同时,应特别注意研究竞争者的弱点,并且要经常对竞争者的位置发动闪电式的攻击,这就要考虑我们企业的规模以及在目标行业市场中的位置。

3、产品目标市场,产品价格的定位策划

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我们就要考虑针对该行业市场我们企业的定位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研发或主推产品以什么样的姿态和方式进入该市场的什么层次。首先,要针对本企业自身产品进行定位策划,其次,要准确的对该行业的目标市场进行定位策划,最后,要致胜的产品价格定位策划。

第六章 2020-2025年中国企业成本领先战略探讨与建议

第一节 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打造低成本竞争优势的意义尤为重要。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发挥优势,避开劣势,通过规模经济、集群发展、科技创新等实现成本领先优势,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快速发展。

一、制定成本领先战略规划,指导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已进入了战略制胜时代,战略规划对企业发展壮大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已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来看,既要推陈出新、迎合市场、挑战对手,又要固守成本价格优势、增强竞争实力,是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企业要通过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打造低成本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制定明确的成本领先战略规划并严格付诸实施,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和完善,用战略规划来指导和统筹安排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以充分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做大做强,以规模经济获得成本优势

所谓规模经济效益,是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随之降低,从而获得成本优势。通过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战略途径。但就目前企业来说,绝大多数规模偏小,不能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缺乏竞争优势。因此,有实力、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要树立规模经济意识,尽力做大做强,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同时,企业要兼顾整个行业规模结构的合理化,加强专业化协作。在调整企业生产结构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促使企业获取成本优势

产业集群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它不仅能够通过良好的区域产业环境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及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还能通过大规模的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是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产业集群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发育程度低,人才、技术、资金实力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强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协作,促使产业集群向规模化、专门化、协作化方向发展;构建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加强政府引导,完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最有效的办法。根据我国国情及市场环境,企业不可能长期选择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而必须走创新型的发展道路,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积极跟踪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当地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发力量,发挥当地专业性人力资本的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同时,企业还要不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适应客户需求升级的变化,改善产品的附加功能;创新产品工艺流程,提高企业实力;注重产品特色,削弱对手的模仿、学习能力。总之,要抓住时机,迎接挑战,把自主创新真正作为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有力支撑,将自主创新成果更多地转变成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

五、运用先进技术,降低经营成本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应该最先洞察到客人的需求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如今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前厅接待、客房预订、餐饮收银、销售等各个方面,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不断更新,企业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应更加注重将采购系统和能源控制向更广、更深层次发展。

第一,建立现代采购系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是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中,真正能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实时采购的还很少,这说明我国企业在提高信息化方面还需引起重视、加快步伐,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来建立现代化采购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将生产、库存和采购信息进行整合与处理,根据需要从供应商统一订货,减少库存量,实现实时采购,有效降低成本。

第二,加强信息技术创新,降低能源成本。

六、培育企业成本文化,为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提供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就实施成本领先战略而言,重要的是创建优秀的企业成本文化,营造一种注重细节、讲究节俭、严格管理、以成本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为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提供动力,全面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不能只寄希望于企业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个部门,而是要求全员参与成本控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对企业投入的向心力,以达到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要缔造企业核心价值观,把“成本优势是第一生命”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严明以求、精益求优、诚信为本的价值观。要使降低成本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一切行动和措施都应体现这个核心,一切矛盾和冲突的解决都要服从这个核心。

第二节 2020-2025年中国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具体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集团公司、基层单位及各单位领导、部门和操作人员各个层面的成本责任控制体系,将成本责任逐层落实到位,压力层层传递。

要想更好地完成成本管理工作,就要做到人人扛指标,使每一名员工都体会到降低成本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按责任相关原则分解考核指标,各级领导负责,制定制度,层层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和工作措施,职能部门对异常指标进行深入调研分析,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同时应该增加奖惩力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在节约成本上有突出贡献的单位职工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实行成本否决,让公司和员工有危机感,完成自己的成本目标。

二、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不单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它涉及企业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增强成本观念,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参与管理。只有每位员工,都充分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时刻秉着低成本的理念,才能形成人人关心成本,处处关注成本的局面。例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节能,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等;生产公司业务人员做好生产计划组织,合理科学的安排人、机、物、料等;一线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做好设备管、用、养、修等。

三、建立严谨的成本管理科学体系

按照现代成本管理七个职能,建立严谨的成本管理科学体系。

(1)成本预测。根据目前经营状况和发展目标,利用定量和定性及用因果分析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和变动趋势进行预测。

(2)成本计划。根据成本预测及其可控性,编制计划期内成本总目标和各级分目标,健全成本目标控制体系。例如把行业成本费用要素主要项目编制好计划项目表。其中可以按照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分类。

(3)成本决策。根据成本计划或既定的目标,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拟定出各种降低成本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对各方案进行分析计算,从中选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佳的方案。

(4)成本预算。是保证成本决策所确定的最优方案得以在实际中贯彻执行,研究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5)成本控制。为实现经营目标,就必须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加以控制。就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管理,发现其与目标成本的差距,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节和干预,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它按控制时期的不同分为事前控制和过程控制。

(6)成本分析。构建成本控制信息体系,对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产生差异的性质因素以及每种原因造成的影响,揭示成本差异的构成,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及时纠正偏差。

(7)成本考核。构建成本考核体系,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可控指标执行情况与预算的差距,明确责任,实行奖惩,以确保成本计划顺利完成。根据各单位各部门,规定不同的考核指标,按期进行考核评比,确保成本考核时效性。

成本管理的7个职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目的在于挖掘内部潜力,厉行节约,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企业赢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障目标实现。

四、完善作业流程,细化作业环节,落实成本指标

各单位应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每个作业的具体流程分解成单个作业环节,分析其中的成本构成,明确成本控制重点。通过科学核算成本,将影响成本的环节去除或简化,适时调整、整合作业环节,合理组织生产要素,使整个作业流程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协调配合,把整个生产运作当中的成本降到最低,同时将环节成本指标定量落实到每个部门、班组、人员,从而实现真正的全面目标管理。

五、采用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公司需完善财务数据的基础资料,以此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通过分析确定各自的成本考核目标;同时科学的进行成本考核,查找成本控制过程中的问题,以切实提高控制成本的力度。

六、加大对无形损耗的量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除了加强对生产作业的管理外,我们还应当加强对无形损耗的量化管理。包括提高劳动装卸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减少货主质量损耗;加强设备管、用、养、修管理,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完好率,较少设备消耗;合理整合配置人力资源,减少人力浪费;合理开发利用岸线、货场资源,提高设施的利用周转率;加强环境管理意识,保持良好作业环境,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能源损耗等。这些也是一种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七、鼓励技术改造、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技术改造、流程再造是降成本、增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节约了人力和资源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合理的生产组织、采用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优化作业流程、吸收先进管理、改善生产环境条件等措施,充分利用、整合现有的人力、设备、岸线、货场资源,提高装卸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人力消费,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八、采取现代化手段,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

目前,我们已经拥有相当水平的信息化基础,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讯网络化,生产时效化,如电子港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生产系统平台等,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管理与生产运行优化衔接。同时为了实现成本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流程环节的全程监控,加大推进企业信息化水平,把提高企业作业效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发软件系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力争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成本管理的最优化。

九、建立健全以财务为中心的经营调度调控机制

建立一个成本信息化平台,提高成本管理的时效性。通过这个平台分层次提供成本、生产、安全等综合信息,实现成本费用控制自动性和及时性;建立各类辅助台账,便于成本分析工作的开展。

成本领先战略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要在应用过程中密切注意和搜集市场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将成本领先战略运用到极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营口港要想生存求发展,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地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高于对手的服务赢得客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企业的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成本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利润的高低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弱,在很多企业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成本核算混乱的问题,企业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只重视销售忽视成本管理,使得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成本急剧上升,使得原本以价格优势取胜的产品,竞争力大大下降。这样的现状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成本管理改革有了现实意义。

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而制定的一连串有效管理行为的统称,它包括企业生产中的成本分析、核算等。一般来说,成本管理主要涵盖四个内容,分别是成本计划、调控、核算和绩效评估。对成本管理的定义,我们主要参考《成本管理大词典》,其称“成本管理主要用于对企业经营和商品生产的费用成本进行规划、预算、分析和评估等工作,成本管理遵循科学性、有序性,系统性和计划性。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做到产品质量一流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成本”即通过科学的手段方式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一、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企业依靠原本的廉价劳动力形成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的被压缩。

近年来受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一味追求低成本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經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面对这样的现状说明目前采用的事后控制为主的成本管理方式,片面强调生产过程中的成本降低,忽视间接成本的观念已经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这就要求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做出改革和调整,来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改变,通过改革的成本管理方式在实现提升企业的利润或者是扭转企业亏损的现状。

二、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固守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传统成本管理的不足与缺点着重体现在管理领域与体系方面。在管理领域上,在对成本的计划、核算和分析只体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于产品的技术与流通关注度不高,没有引得足够的重视。在管理体系上,忽视了成本管理的超前预测性与计划性,只体现了事后的管理。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偏重生产过程中直接成本的核算与调控,如直接原材料成本、直接劳动力成本等,对间接成本的重视度不高。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多时候是通过控制直接人工和原材料的成本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但是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伴随沿海地区的“用工荒”现象而来的劳动力价格上升,使得通过对直接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来降低成本变的越来越难。同时,在制造业总成本中,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下降,间接成本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在1970年以前,间接成本所占比例较小,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左右,如今,间接费用所占比例急剧增长,远远高出直接成本,为直接成本的400%~500%:而直接人工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由过去的20%~30%降到了10%左右。这些分析说明,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需要。但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仍延用以前落后传统的模式,没有对其创新,极其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

(二)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管理系统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大数据的应用已经成为时代的趋势。但是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仍然相当低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进行决策部署时,对成本信息的需求量增加,从而要求企业的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日益完善。在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中,重视生产环节中的成本管理,轻视生产技术与流通的费用管理,所以很难完全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各项环节的成本比重,这就形成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的局面。企业的成本信息需要包括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计划、采办、生产、控制,销售等等。但是目前企业的成本管理信息相对比较健全的只有采办和生产两个环节,这也是因为目前的企业只重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控制和计算,而导致管理信息的缺失。同时由于在企业的生产部门中大都缺少负责采集和传输数据的人员,或者说在企业很少有这种采集数据的意识,这就造成了基础数据不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部门。部门无法根据成本数据对成本进行计算,这就使得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大打折扣。

(三)成本管理控制主体过于单一

传统成本管理认为成本管理的主体是单独设置的成本管理机构及其下属工作人员,成本管理的好坏应由他们负责。成本控制主体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组织层和实施层。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成本控制的主体主要是在实施层这个层次。成本控制的主要执行主体与企业的其他职能分配与基本管理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规模和以代加工为主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在成本控制的主体上缺乏明确的职责和层次的划分,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单独设置的用于进行成本管理的人员和机构。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主要由企业领导层进行管理,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使得员工缺乏成本控制的意识。

在一般的企业中主要的成本控制主体就是企业的生产部门,控制方式也是相对原始的对直接成本的控制,这样一来过于单一的成本控制主体就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企业看似繁荣,实际上却危机四伏的局面。

三、基于成本管理对企业提出改进对策

(一)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模式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若要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和学习新的经营方式,完善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模式。在企业中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各个部门和每个员工通力合作。

通常情况下,现代成本管理模式也就是战略成本管理。它的主要思想是重视成本驱动因素,充分利用价值链分析方式,重视成本管理的作用,使其定位清晰明了。成本管理经历了不断完善优化的过程,其重心由开始的事后分析为主到事中控制最终再到事前控制上。战略成本管理不再局限于直接费用的控制和管理,而是采用了对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也就是产品的策划、开发、设计、制造、营销与物流等过程中的成本。此外,资本成本、工程成本、作业成本、时间成本、质量成本等都被纳入战略成本管理体系。该体系应用到企业中,就要求企业在设计方面提高原创能力,摆脱依靠外来订单的现状,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而不是单纯的压缩生产成本,在销售渠道上形成本地区联合性的销售网络,降低销售成本同时还能拓宽销售渠道。

建立健全现代化成本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完善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取得的市场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地区重点扶持产业,企业的发展也将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对成本管理加強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来达到降低成本和费用的目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在企业中实现成本信息化的管理,就要求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的环节有意识的采集数据,制定相对合理的标准成本,将成本管理的重心转移到事前控制。例如在接受订单前根据标准成本计算投入生产会产生的费用,从而达到在事前就有意识控制成本的目的。在企业的作业过程中减少不产生价值的作业,关注间接费用,降低间接费用的开支,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企业中建立材料价格网络收集系统。企业专门化程度高,同类型企业相对比较集中,而通过传统手段收集价格信息难度大,成本高,使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区域性的价格收集系统,公司之间可以信息共享,运用所得信息进行联系或进行收费网站浏览,比如中国价格信息网等,从而得到大量有价值、可靠度高的信息。依靠网络询价方便快捷、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成本管理主体多元化

在企业中决策层和组织层没有进行明确的分离,企业的规模使得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决策者也是组织生产人。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事前明确成本控制意识,将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心由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转变。决策层和组织层要在生产前明确各部门在成本管理中职责,组织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培训。由于员工直接接触成本费用,极大了激发了其积极性与责任感,因此,其效果要远远好于领导者的成本控制效果,而且管理层制定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也需要员工来实施,所以管理层要致力于提高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动员员工开展成本控制。

在中小企业的实施层次的成本管理由原来的重心集中在生产过程中直接费用的控制到将间接费用也纳入到实施层次的成本控制范围内。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建设来控制企业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产生的成本,充分调动每个部门和员工来进行成本控制。决策、组织、实施这三个层次的成本控制的主体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不断暴露,影响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发展及时调整成本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从自身发展角度考虑,立足于企业现状,通过成本管理改革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局面,要想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建立健全成本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成本高效控制,企业持续良好发展的目标。

第四节 构建全面成本管控体系 实现成本领先战略

一、成本管理流程制度控制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成本管理部门按产品价值链各环节对成本管理流程制度现状进行梳理和优化,形成一套适合公司实际需要的成本管理流程制度体系并负责流程制度的有效运行。

1.设计研发环节。①目标成本管理制度:产品在设计环节就要考虑成本,制定目标成本,开展价值工程(VE)活动,同时明确相关责任及考核激励;②设计变更成本管理:设计变更时要充分考虑成本,经过论证后报相关部门审批后方能变更;③产品VE流程管理:规范产品在设计环节以及量产后如何开展VE活动;④产品零件标准化和模块化管理:控制零件设计数量,提高通用化率,降低后期库存及管理成本。

2.采购环节。①采购价格管理制度:采购价格需通过比价采购或招标确定并经过一定程序审批,成本管理部门年终要对采购价格进行审计,进而形成采购价格监控机制;②采购量管理制度:采购计划必须依据生产计划,货物须以订单量和时间要求入库等。

3.制造环节。①精益生产管理:包括可动率管理、执行率管理等;②内部核算管理:把生产分厂视为利润中心来管理和考核;③物料使用管理:各分厂对物料建立台账,制定消耗标准,定期点检,规范管理等。

4.仓储环节。①合理库存量管理:物流部、采购部、成本部每季度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各类存货的合理库存、最高最低库存,输入ERP系统,通过信息化系统控制;②代管仓管理:供应商在代管仓保持一定库存,公司根据使用量对供应商开票结算,客观上保证财务账面零库存。

5.销售环节。①产品价格管理:包括新产品报价流程、量产产品价格控制流程等;②销售业绩管理制度:营销计划分解到每月,作为公司级指标考核管理,同时营销部门作为一个利润中心,以货币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其内部收入,产品降价金额、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异地仓储资金占用、业务经费等作为内部成本,核算利润,按一定比例作为营销部门工资提成;③应收账款管理流程:明确应收账款责任部门为营销部门,受财务监控,应收账款需每年核对,纳入考核;超期货款由专人负责,每周点检定期核对,超期点检清收;④异地仓储管理流程:营销公司明确专人负责,业务人员每月报送盘点实物,专管人员核对实物数与财务账面数,分析差异,逐项解决。

6.投资环节。需制定投资管理制度并明确规定:规划环节中,投资要符合公司战略,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投资购买环节中,要招标购买,同时从设备自动化程度、效率、运行过程成本、空间资源、功能配置、通用化程度、交付期、环保、质保期、价格、付款方式、付款进度等方面综合评估全寿命周期成本;投资验收环节中,要严格按技术协议验收;使用环节中,要定期点检、维护、更换备件、调配使用闲置设备、改造、变卖等。

7.管理环节。①全面预算制度:分为年度预算和月度预算,公司需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②费用归口管理制度:招待费、办公费等由经营部负责,改善费由精益办负责,福利费由人力资源部负责等,通过统一招标,定点采购,预算指标控制,相关部门统一负责等措施降低成本;③招待费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级别招待标准、陪同人数、招待定点,同饭店协议价格等;④车辆成本管理办法:明确出车标准,统一加油,油耗考核,适当租车等;⑤差旅费报销制度:规范乘车标准、住宿标准、补助标准等;⑥成本核算管理:规范成本核算,财务部门每季度要对产品和客户进行审计,对公司成本进行分析,为成本决策提供信息。

此外,为保证制度有效运行,公司还要求对制度的关键点编制点检报表,每月点检并抽取1~2项成本制度进行审计。

二、构建成本项目推进体系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要靠多个成本改善项目来落实,靠每个员工、每个班组、每条生产线来实施。为此,公司成本管理部门建立了一套推进机制,确保成本项目能够有效推进,具体流程如下:

1.全面成本分析。成本管理部门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之前,一定要对成本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目前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后期成本目标分解摸清数据。具体分析方法可采取对标分析,如财务对标、产品对标、技术对标等;运用价值链分析,对公司内部价值链和企业间价值链进行分析,包括增值和非增值作业,从而进行有效改进和优化。

2.成本指标制定。在成本指标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兼顾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在定量指标方面,要制定成本改善金额,根据董事会利润率提升目标,将利润目标转化为体现报表损益的成本改善目标,再根据体现报表损益目标,结合成本上升、成本预防等,制定年度成本管理总目标。成本总目标不但要考虑事后改善金额,还要考虑成本事前策划规避成本金额;不但要考虑企业内部价值链节减金额,还要考虑企业间价值链节减金额。在定性指标方面,要根据全面成本分析识别出的成本管理薄弱环节,将管理提升指令下达给相关责任部门,由责任人制定成本管理提升方案。

3.成本目标分解。成本管理部门要结合前期成本对标分析、价值链分析得出的差距,将成本改善目标金额按照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成本科目分解,同时根据部门职责分解到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再根据部门目标分解至员工、生产线、班组等。经过目标层层分解,将目标落实到每个人。

表1 成本管理报表

项目名

实施日期

实施步骤

责任人

效果计算分析

成本项目改善金额点检

备注

年度目标

1月

2月

合计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1

项目1

2

项目2

3

项目3

成本项目改善金额

目标比

对策

4.成本项目导出。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要根据分解下来的成本管理指标,组织开展部门会议进行降成本项目导出,项目要符合SMART原则,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以支撑成本管理目标。具体各环节成本项目导出思路见图1。此外,成本管理部门要编制成本项目报表(见表1),对成本管理目标、成本项目等进行及时监控。

5.成本项目推进机制。为保证成本管理项目顺利实施,成本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①预算管理,即将成本节减金额融入预算,进行预算管理。②IBSC管理,即将各部门的成本KPI指标纳入公司平衡计分卡体系进行管理。③可视化管理,即将成本管理指标和措施进行汇总,制作成推移图并进行可视化看板管理,每月更新并对异常情况及时分析,从而制定对策。④建立推进平台。一是建立成本管理周报,主要对成本改善项目跟踪管理、浪费现象曝光进行整改、成本支出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等。二是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会,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制定对策,由成本管理部每周点检,跟踪管理。总结成本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流程和制度的形式进行固化,完善产品整个价值链环节的成本管理流程和制度,以建立成本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成本管理业绩评价考核体系

为了对成本管理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考核,中航工业豫北成本管理部门设计了恰当的成本业绩评价考核体系,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成本效果计算统计。建立一套成本核算办法、降成本效果计算方法,包括事前策划规避成本发生,事中控制影响成本发生,事后改善降低成本发生,以对成本管理效果进行定量衡量。

2.成本管理效果分析。对成本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判断哪些效果属于成本规避,未反映在财务报表,哪些反映在当期财务报表,哪些反映在后期,同时对财务报表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财务报表同成本管理效果对应关系,向相关人员进行充分沟通汇报。

3.成本管理业绩考核。在成本推进过程中,各项工作推进难度非常大,需要对成本目标达成、成本项目推进、成本工作计划完成、成本管理效果分享进行考核激励,使员工有压力更有动力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第五节 构建持续的成本领先战略

低成本战略是一项整体的运营策略,任何期望凭借某个局部而取得的低成本优势的策略都将是无意义或难以持久的。

一、低成本创造竞争优势

低成本是众多企业用来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戴尔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凭借着低成本战略戴尔在IT领域迅速崛起,其整体运营成本比主要竞争对手之一康柏约低50%。汽车业巨子通用公司和福特公司在发展阶段也都将降低成本作为他们的主要管理目标。同样如此,惠普公司在注重创新的同时也对成本有着极大的关注热情,它可以以行业内最低的运输成本将其产品输送到市场的最前沿。宝洁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在中国开设了12家生产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制造成本,从而成功的实现了低成本战略,取得了绝对性的市场地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公司选择低成本战略呢?因为低成本战略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策略之一:对于行业领导品牌,低成本战略可以有效防止跟进者的竞争压力;对于新进入市场者,低成本战略则是其挑战领先者最有力的利器。因为价格的浮动可以影响一个产业的结构以及整体的消费导向,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服务性行业,领先的成本优势意味着更多的服务与出色的性价比,一旦某个企业确立了领先的成本优势地位,在市场上取得一定的地位便不再是难题。

二、成本优势并非一成不变

企业拥有一时的成本优势,并不代表其就取得了永久的胜利。实际上,根据我对企业经营的理解,成本优势是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发展的。技术的改变、消费观念的改变、规模的变化等都可以使已经获得成本优势的企业丧失竞争优势。如果一个企业总是死守着自己取得的一时的成本优势不放,而不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那么它即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为今天的成本优势在明天可能会消失殆尽,如雨润等企业九十年代依靠低成本的办事处制在全国市场进行扩张,然而今天随着人员与物流成本的增加,这支当年使其得以迅速发展的销售网络今天却成为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

另外,规模的转变也能够使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顷刻间化为乌有,如希望集团以其强大的资本优势跨入乳业,一举收购数十家乳业企业,立即取得了与原本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如光明、三元、伊利等同分天下的权利。

三、只有持久的成本优势才是有意义的

低成本战略的优点在于整体运营成本低于竞争对手,但如果这种优势不能够长期延续下去,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取得持续性的成本优势在于企业对此付出的整体化经营,如零售业巨子沃尔玛就持续的对低成本进行投入:70年代就开始建立中心辐射式的物流体系,后来又不断的采取全球采购与利用各种高科技来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取得了领先地位,并跃升为全球第一大企业。

如果一个企业的低成本优势迅速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超越,则这样的成本优势是毫无价值的。

四、创建持续的成本优势

既然短暂的成本优势是没有意义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建持续的成本优势呢?

取得规模优势是让竞争对手望而却步的策略之一,这就是众多企业采取合并和收购战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汽车、石油、航空等注重规模的行业。

企业的独特的经营能力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也是难以模仿的。技术和产品可以模仿,但人员与观念是难以模仿的,如戴尔的直销模式,许多企业仅仅从表象上进行模仿,但至今还没有任何一家取得成功,因为戴尔真正的优势在于其整体的运营能力。

五、低成本优势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

企业经营中,许多领导者对低成本战略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他们将削减人员与工资、压缩成本等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其实他们的做法在不同程度上降低的是企业的运营能力、员工的工作激情以及产品的品质等。

获取成本优势应该从整体出发,排除从某个局部出发的观念。在各种降低成本的方式中,我认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是最为有效的,另外信息的共享也为成本的降低做出很大贡献。

六、价格战与低成本战略的差异

许多人将价格战与低成本战略等同起来,这是一个严重的误解,许多企业进行价格战时,并没有考虑过战略与远景,他们只是认为消费者会关心产品的价格,或是进行盲目的跟风。而事实上,消费者不仅关心产品的价格,更关心产品的质量与服务的品质等。如果一味的追求价格低不顾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品质,那么,失败距离这家企业一定不会很远。这就是说,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我们必须顾及产品与服务。

如果价格战不是建立在低成本优势之上并适合市场发展需求,这样的价格战便是经营的失误,这样的案例随处可见,而成功的实现价格战的企业却不多见,目前国内仅格兰仕一支独秀。

低成本战略是取得市场胜利的最佳策略之一,但一旦我们不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待低成本战略,则必定难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文章的结束之处,我想提醒那些采取低成本战略的企业,只有全面的审视自身的资源与外界的竞争环境,并在整体运营上追求的低成本战略才是有效的,才能够获得持续的发展!

第六节 基于总成本领先战略的营销渠道构建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一个企业的战略要从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五种主要竞争力量去分析。这五种竞争力量可能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是主要的,其他的是辅助参考的。在此基础上,波特教授提出了三种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聚集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是这三种战略中使用最广泛的,且思路最为明确。在这种战略下,波特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要成为产业中最低成本的生产厂商,而不是成为竞争这一地位的几个企业之一。这个成本最低不仅仅是指生产成本,还包括市场营销、服务或基础设施等相对成本地位的影响。波特指出,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价值取决于持久性,即竞争者难以复制或难以模仿。同时指出一个企业的相对成本取决于两个方面: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构成;相对于每一项价值活动成本驱动因素的相对地位。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的创造价值的活动主要有: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营销与销售、服务。而对于每个价值活动来说,成本一般都受十种主要的成本驱动因素的影响。它们分别是:规模经济、学习、生产能力利用模式、联系、整合、时机选择、自主政策、地理位置和机构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种成本会影响其他的成本。

一、营销渠道构建的影响因素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渠道是指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根据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可以得出影响营销渠道构建的因素有竞争对手、现有渠道、消费者、潜在进入者、替代渠道五种力量。另外,根据4P战略的理论,渠道和产品、价格与促销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渠道的构建又受产品、价格、促销三者的影响。综上所述,营销渠道构建的因素主要受竞争对手、现有渠道、消费者、潜在进入者、替代渠道、产品、价格、促销八种因素的影响。前面五种力量决定了这个渠道的选择范围、后面的三种力量确定了营销渠道适合性。对这个八个方面主要从以下各分要素考虑。

二、总成本领先战略下营销渠道构建

根据波特的总成本领先理论,总成本领先下的营销渠道的构建是促使总成本领先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创造价值的过程是不可分割、相补相承的。因此,总成本领先下的营销渠道构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应该坚持营销系统总成本最低的原则

美国渠道问题专家巴克林认为:分销系统设计面临两大制约因素。其中一类因素如消费者需求多变,市场日益细分。产品花色品种越来越多等,要求渠道系统尽可能推迟订货时间。即延后订货,这样市场的风险降到最低,并减少产品的储存费用。另一类因素如生产的规模经济性,消费者购买的随机选择、减少多次进货的较高成本、减少存货断档顾客“跳槽”的机会损失等,又要求渠道系统通过“尽早订货”来实现。“尽早订货”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性,但风险较大,分销成本较高。这两类因素对渠道的构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两类因素是相对的,对成本有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要做到营销系统总成本最低原则,就是要在具有“背反效应”的内部后勤,如生产作业、营销、外部后勤、服务之间寻找一个使这些成本达到均衡的最低点。而不仅仅孤立的看成营销渠道总成本最低。同时由于这几者之间的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构建营销渠道时,还应该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对其成本变化做一个预测,从发展的角度选择一段时间内使营销系统总成本最低的营销渠道。

(二)企业必须对营销渠道有很强的控制力

波特指出,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价值取决于持久性,即竞争者难以复制或难以模仿。这就要求企业的总成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成本领先于其他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很短时间。要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必须拥有讨价还价的能力,也就是控制权的掌握。当控制权被中间商掌握,企业的成本就会受中间商制约,此时要获得营销渠道的控制权,就需要使中间商获得的利益比竞争对手给予的利益多,这一点就决定了企业在投入方面要分清主次。从总成本领先战略的角度,企业的思维是薄利多销的形式,要使自己的产品比别人的好卖,通过销售更多的产品,使中间商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从中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为此,在投入方面,就更应该把资金投入到品牌运营、以及对中间商的奖励中,而不是对中间商的固定资产进行投入。

(三)从多个角度降低营销渠道成本

对于企业,营销渠道构建可能是从现有渠道或潜在渠道中选择一种渠道,也可能是在现有渠道或潜在渠道中选择一个营销渠道组合。在营销渠道的构建中,首先要对渠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分析出各种渠道中的成本与收益;其次,考虑其对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服务的成本影响;最后,通过对影响渠道构建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方法。一般而言,有以下方法:

1.减少交易费用-企、商一体化。这种方式的营销渠道构建是在价值链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企业通过与中间商结成联盟,利用中间商在销售方面的优势,进行产品的推广、销售。结成联盟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使企业的维护和控制成本降低。为此,要建立企、商一体化,首先就要和中间商进行沟通、签定协议,寻找一个合适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一种双赢的关系。企、商一体化形式的成功,还必须做好渠道成员的选择、中间商的控制,以及激励机制的建立。

2.建立横向的战略联盟。通过与本企业无竞争关系,但又服务于相同或相似的目标群体的企业建立横向的战略联盟。通过这种联盟分享市场营销中的资源,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对于这种战略来说,通过相互之间合作的形式,减少了渠道的开发成本,也减少了渠道的控制成本。使得一个企业拥有两个或者更多的渠道,实现渠道成本1+1<2的效果。

3.区域营销。企业的产品不一定要销售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例如一个地方的销售量很小,如果企业要进入这个市场,他的成本可能远大于回报。在构建营销渠道时,企业也要对目标群体的分布区域做一个全面的调研,摸清目标群体的分布情况,进行区域销售。使企业在确定的区域内效率最佳,形成较高进入壁垒,减少资源浪费,降低成本。

4.减少不必要的营销渠道层级。企业构建的营销渠道,它可能有中间商,也可能没有中间商;有的只有一个层级,有的可能有多个层级。对于层级多少才最好,要根据特定的环境去分析,最主要是从总成本角度,根据销量的情况确定层级。在构建时,要认真分析,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5.加强企业的内外部管理及人才的储备。尽管很多企业的策略很对,但用人不当,也会使得成本升高。因此企业需加大对内外部管理,建立人才梯队。

第七节 成本领先战略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策略

中小企业之间越来越大的竞争力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企业要想永远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需要采取战略管理,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战略,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中的一种基本战略,由于实施起来比较容易且应用广泛,所以将成为未来长期有用的策略。如何有效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对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显得十分的重要。成本领先战略是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之一。它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或类似产品和服务,且价格一致时,较其他竞争对手可以获得更大利润的一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要从采购、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对成本进行控制,保证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成本之和最低,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也能为企业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一、中小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存在的问题

目前,成本领先战略在中小企业中,存在认识和实施上的一些误区:

(一)对成本领先战略错误的认识

主要表现在:(1)发动“价格战”就是实施成本领先战略;(2)减少成本就是成本领先战略;(3)只要企业选择了成本领先战略就能获得利润;(4)只有大企业才能实施成本领先战略。

(二)对成本领先战略错误的实施

由于对成本领先战略存在错误的认识,导致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题。

(1)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盲目实行总成本领先战略;

(2)在制定战略实施计划时考虑不周;

(3)实施缺乏反馈流程,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4)没有长远和全局的观念。

二、案例研究

宁波XXX保温器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为案例分析对象。

企业情况:

A公司现有职员近180人,2012年年销售额约1500万元,资产总额约2000万元,属于小型制造企业。该公司于2005年成立,目前厂房占地约8000平方米,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企业。其主营业务是不锈钢保温杯,运动壶,咖啡壶,咖啡杯,汽车杯,办公杯,旅行壶等。公司产品主要的销售市场是大陆和东亚地区,客户群包括超市、代理商、批发商及个人。

(一)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对企业影响是非常大的,好的外部环境能帮助企业发展。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对A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说明。

(1)潜在进入者。不锈钢保温杯(壶)产业是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起步,距今时间较短,但在受到我国的鼓励政策后该行业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我国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致使保温器皿行业进入门槛低、条件限制少,另外保温杯生产具有周期短和市场广阔的特点,存在着较大的潜在进入者威胁。

(2)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由于不锈钢保温杯(壶)产业在中国起步晚,因此在很多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例如,最明显的特征是区域发展,形成浙江,广东是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两省总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0%,可见这两个省份保温杯的供应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集群化的产业发展给A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3)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目前我国虽然向国外引进了很多机器设备,但在技术上同欧美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在中小企业,受资金的限制,不能花大量的钱在机器设备上,所以生产的产品主要以中、低档为主。正因为这样,市场上供应的产品出现严重的“撞山”,同一款产品同时出现在各厂家,购买者就可以通过比价获取物美价廉的商品,加大企业间的竞争力。

(4)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A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是向国内供应商采购的,随着物价上涨,供应商相应提高了材料的销售价格,另外离A公司较近的供应商较少,这些都会使供应商咬住价格不放,加大了采购成本。

(5)替代品的威胁。保温杯已由原先普通的杯子变成现在的双层真空保温杯,其保温效果更好,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保温杯的替代产品将更能满足购买者的需要以及符合环保的标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保温杯暂时不会被别的产品取代,因此来自替代品的威胁较小。

(二)企业内部管理分析

(1)公司管理。

A公司组织机构如下图1所示,该公司组织结构扁平、简单,财务、生产、销售、安装四个主要部门由总经理一人直接管理。

经过实地调研,发现A公司在管理上存在以下问题:第一,A公司属于家族式企业,其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一身,在很多事情上都由总经理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阻碍企业发展;第二,公司的内部管理职能没有进行专业分工,存在工作安排不均衡和职责不清等问题;第三,战略管理上,公司没有明确的战略。每年的发展目标主要根据往年的产量与盈利情况进行制定的。

(2)生产条件。

A公司生产方式较过去虽然改进了不少,投入了许多机器设备,但可以看到公司只在产品完工入库前设置一个质检工作,这往往使得前面已出错的半成品需要到最后才发现,导致很多产成品报废,加大了生产成本,生产管理粗放。图2是其中一种产品——直型旅游瓶的工艺流程。

(三)企业成本领先战略的实施

(1)企业采用成本领先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从必要性来说,“中小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必须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保障自己的资金链”。当前经济格局还不稳定,中小企业又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要想躲避一次次的经济危机,单凭提高价格是不可行的,而要从成本入手,在本质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更大的价格调整空间。

其次,要扩展成本领先战略概念。波特认为一个行业内只能有一个成本领先企业。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自然是缺乏可比性的。所以在这里,我们要转变之前对成本领先狭隘的理解,而要把这种成本领先拓宽到在同行业类似水平的竞争对手中取得领先地位。

其次,从管理和财务的角度看,成本领先战略是企业一切战略的基础,实际上更易于实施。虽然企业可以采取的战略不限于成本领先战略一种,还可以有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等方式,但它们为企业带来的只是短期利益,如果从长远的角度看,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将最终归结到成本。所以无论什么竞争战略的实施,成本始终是企业中的关键问题。另外,由于中小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十分有限,而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对资源要求高,不适合长期实施。如果中小企业采用的是成本领先战略,实施中对投入和管理要求并不高,刚好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缺陷,比较适合长期实施。

对于A公司所处的行业以及其自身的条件了解分析后,在战略上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A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保温杯的企业,而保温杯生产有一个标准尺度,因此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利用学习曲线,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费用。

其次,一方面由于不锈钢保温杯(壶)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生产技术不成熟,A公司还未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另一方面A公司受其自身条件的制约,如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管理不当等。A公司想在这个行业立足,若采用产品差异化战略或者集中化战略,则对资金和管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这两种战略在A公司是不可行的,只有从成本着手,依靠成本优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目前保温杯在浙江、广东一带迅速发展,但以生产中、低档的产品为主。结果出现同一款产品到处可以买到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无疑加大了企业间的竞争力。因此中、低档的保温杯想要以提高价格来获取利润明显是不可行的,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成本。

(2)成本领先战略的具体应用对策。

基于A公司的发展现状,就如何有效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提出了几条对策。

第一,要建立适当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A公司生产的产品既有内销又有外销,但主要是销往国外,凭借这几年的时间已经拥有自己稳定的市场,公司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适当扩大生产规模,达到最大化生产,既能求平衡,确保产销比例适当,又有发展空间。

第二,要利用学习曲线原理降低成本。保温杯生产工艺比较简单,采用的是流水线生成模式,且A公司产品种类并不多,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曲线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要进行价值链再造。A公司外部价值链的情况为,供应商提供原材料,A公司完成生产,产品出售给代理商或直接销售给顾客,是一个单线的、递进式的流程。A公司想获得成本优势,假若售价不变,必须从采购价和生产成本考虑减少成本,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这就需要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和生产模式。A公司内部价值链是由一系列不同的活动构成的,分为基本和辅助两大类活动。基本活动是围绕各类保温杯生产的实质性活动,是企业的基本增值活动,包括领购原材料、加工生产、完工产品库存、销售和售后服务。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和日常行政管理。想赢得成本上的优势往往可以有两种方法实现,一种是在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实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减少费用支出;另外一种是重新构建一条新的价值链,可以在原有价值链的基础上进行增加、削减、替换,形成一条低输入高产出的价值产链。

三、中小企业成本领先战略有效实施的建议

想取得成本上的优势可以在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实行严格的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建议围绕以下的几条措施展开:

(一)实现大批量产品生产

生产的产量越大,就可以通过学习曲线获得成本优势来使单位产品平均成本降低。同时,随规模经济的扩大,生产效率提高,机器设备,劳动力等产生的成本费用也会有所下降。因而要成功实施该战略最重要的方法是形成规模经济。

(二)搞好供应商营销,建立亲密合作关系

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采购(原材料,设备等),找到适合的供应商。所谓适合的供应商,就是可以获得稳定、廉价的上游资源,从而对竞争对手构成资源性壁垒,为企业带来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搞好供应商营销,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而企业的规模生产势必需要规模采购,这可以有效地降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另外,建立采购比价系统、采购及库存的电算化管理都可以从内部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三)加强生产技术创新,实现生产设备现代化

“创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技术创新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品的数量,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四)选准时机,打好“价格战”,充分利用成本领先优势

想要超过竞争对手,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价格战”是一种不错的营销工具。当企业具有成本领先优势时,与同一水平线上的竞争对手的价格相比,低成本的企业则可以获得高回报,但这并不意味着利润量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因为它占的市场份额并不一定比竞争对手大,有可能不如对手。因此,采取“价格战”并不是随便就能成功的,首先要选对时机,同时比较分析自己生产的产品哪些适合“价格战”,哪些不适合,另外还要考虑采取“价格战”是否会对企业造成不利。

(五)做好生产过程中的反馈工作,及时发现问题

企业可以采用常用的战略实施工具,比如差距分析、平衡计分卡等对成本领先战略在中小企业的应用过程进行绩效评价,以使组织的战略转变为行动,有效加强战略优化和执行管理。

(六)塑造企业成本文化,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以成本领先为战略的企业应努力创造一种关注细节,紧缩,严格的管理制度,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的文化。不仅要掌握战略成本,也要控制作业成本;不仅要把握外部成本,也要抓住内部成本;不应该只关注短期的成本,还应注重长期成本。要把“降低成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极力做到一切措施和行动都能体现出这个核心。

四、结论

本文在肯定成本领先战略在中小企业应用的价值,同时解决该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选择具体的一家企业进行深入探究,进行问题说明,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适合该企业发展的措施。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说明成本领先战略在中小企业应用的价值,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中小企业若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做出战略规划,用企业战略的理念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不再是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领先战略是未来长期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的企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企业应用的结果却适得其反,原因在于他们盲目的采用,没有正确的理解成本领先战略。有效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首先要从错误的观念走出来,正确对待成本领先战略的实质,其次,结合各企业自身的发展条件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找到真正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实施途径。只有当企业拥有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后,才能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和市场的引导者,长期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