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戴尔在中国:曾是座上宾,如今成忘恩负义的背刺者

 人阅读 | 作者xiaolin | 时间:2023-11-05 20:04

戴尔,作为今年科技界的典型代表,经历了“情场甜蜜,商场失意”的浮沉。尽管戴尔股价在今年以来一路飙升超过67%,甚至在本月初发布财报时涨幅高达近21%创下历史新高,但这并非因为戴尔的PC业务有所起色,而是得益于与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合作。戴尔与英伟达宣布合作推出了“Project Helix”,致力于开发集成人工智能服务。在众多西方分析师高声称“这就是戴尔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之后,戴尔的股价一飞冲天。然而,在商业领域,由于年初的“停用中国制造芯片”言论,戴尔的传统业务领域,也就是个人电脑的销售一片惨淡。

据知名技术市场分析与咨询公司Canalys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戴尔在中国的个人电脑出货量仅为80.8万台,同比暴跌52%,且从国内PC市场排名来看,戴尔被华为赶超,从老三的位置上被挤落。具体到财报数据上,戴尔第二季度的营收仅为22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3%,利润也仅有1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8%。现在的戴尔能够和英伟达维持多久的“甜蜜关系”还不得而知,但在“去中国化”的路上,戴尔确实是自食其果。

戴尔在实现“去中国化”进程上进展缓慢,中国市场逐渐被本土厂商蚕食。今年年初,戴尔公司宣布目标,计划在2024年之前实现所有芯片产品的“去中国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戴尔要求供应商避免使用中国制造芯片,包括非中国芯片制造商在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此外,戴尔还要求电子模块、印刷电路板等组件的供应商和产品组装商,按照戴尔的计划增强在中国以外国家的产能。根据戴尔的计划,除了芯片,他们还计划在2025年之前将50%的产能转移到中国以外的国家,逐步减少使用中国制造的芯片和零部件。

目前,戴尔的两大代工厂仁宝和纬创正在不断扩大越南的产能,建立新工厂,以满足戴尔的需求。戴尔计划,纬创在台湾和越南的PC生产线将在2025年承载戴尔40%的产能。

然而,这只是预计情况。众所周知,立讯精密早在2016年就在越南北部建厂,2019年还向越南工厂增加了2.5亿美元的投资。富士康、歌尔声学、比亚迪等公司也在越南设立了自己的工厂。越南拥有众多工厂,而劳动力稀缺,导致当地工厂的规模完全无法与中国内地工厂相比。以郑州富士康为例,其30万员工已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而越南目前仅有数十家头部电子厂,聚集的员工总数还不到20万人。

戴尔“去中国化”进度放缓,使得该公司陷入尴尬境地。近期,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在被问及“去中国化”计划时,改变了年初强硬的态度,称“去中国化”是在探索对客户和业务有意义的全球供应链多样化。他还强调,“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我们有团队成员和客户为其服务”。

无论如何,戴尔操之过急地喊出“去中国化”的口号,是极其欠考虑的。戴尔作为曾在中国市场销售排名第二的品牌,已被华为、联想、宏碁、神舟、华硕等本土厂商所取代。早在今年第一季度,戴尔在整个亚太市场出货量下降超过40%,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更是下滑了45%,从国内销量排名上来看,戴尔甚至被华为超过。数据充分证明,戴尔在中国市场失去的份额基本上都被华为、联想、小米等本土厂商夺取。

然而,戴尔被华为超越,并不意味着两者的产品存在优劣之分,而是因为本土消费者对戴尔在中国的表现感到极度不满,认为其“吃中国饭、砸中国碗”的行为无法接受。

有趣的是,在过去的25年里,戴尔一直是中国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以“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出现,并通过实现本土化的全产业链,成功成为中国各地的重要伙伴。举例来说,戴尔在厦门市建立总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1997年的一个周末,戴尔的招商电话直接打到了厦门市政府,询问他们是否有兴趣与戴尔合作建立生产厂。厦门政府立即组队前往北京,并

在仅仅7天的时间内,完成了戴尔中国的注册登记。数月之后,戴尔全球第四个生产基地在厦门建成。这样的速度在当时的中国是难以置信的。

除了厦门,重庆也为戴尔的发展提供了全力支持。为了鼓励戴尔投资,重庆市低价卖地、降低水电费、免收高速费,并且时刻关注戴尔在运营过程中的需求。这些努力创造了戴尔在重庆的奇迹,他们能够在一小时之内采购到80%的零部件,并且运输成本仅为平均水平的一半。

然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戴尔受到了北美市场的影响,全球利润暴跌48%。幸运的是,重庆的产业链为戴尔的笔记本电脑生产线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廉价的生产能力,帮助戴尔度过了难关。

戴尔一直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然而,在面临“为中国”这个现实问题时,戴尔却表现出了忘恩负义的行为。

戴尔的反全球化举动是对中国市场、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的挑衅。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欧洲、美国或印度市场,戴尔肯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例如,德国等国家已经建立了《供应链法》,企业不仅需要对自身负责,还需要对整个供应链负责。如果戴尔执意离开中国,我们的供应链受害企业应该联合起来,让戴尔承担其应有的代价。

中国是这个供应链的创作者,而戴尔只是受益者。我们的供应链是一个精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一旦被打破,很难恢复。以重庆为例,该市连续8年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居首,2021年产量超过1亿台。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供应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戴尔离开后,如何继续生存将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小米、华为等本土品牌的崛起,我们开始通过手机和大屏产品的联动夺取了传统PC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让供应链获得了新的生机。相比之下,那些执意离开中国的外资企业只能依靠政治鼓动和一腔“热血”来实现中国产替代,但未来他们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因此,面对戴尔这样的背叛,中国应该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供应链。我们不能让那些只追求自身利益的企业对中国市场说了算。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