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列车行李员冒着50℃高温守护“无声旅客”

 人阅读 | 作者xiaofeng | 时间:2023-11-04 23:35

大皖新闻讯在绿皮车厢尾端,总有一节车厢,用来装载托运行李,而行李员的工作,就是负责这些“无声旅客”的“查验车票”“到站提醒”等工作。从1998年担任行李员以来,陈宽容已经在行李车厢里工作了25年,默默地照看着成千上万的行李和信件。今年暑运,行李的运送量比之前多了三分之一,车厢里经常达到50摄氏度,这给了年底就要退休的陈宽容更大地考验。

迎接“无声旅客”上车

行李员陈宽容填写《列车行包运输密度表》.

16:00,K8365次列车的行李员陈宽容便抵达蚌埠站,开始了接车准备工作。16:15分,列车到达蚌埠站,陈宽容领取对讲机、视频记录仪、列车行包运输密度表等备品,并与前一个班组完成交接。

K8365次列车是由亳州开往上海方向的快速列车,途径阜阳、蚌埠、南京、无锡等共10个车站,在蚌埠站完成交接班。“这条线路多为沿线务工旅客,因为暑期来临,许多工厂加班加点生产运输,需要将零件、衣物等商品运输到其他城市销售,由于这些物品无法直接带进车厢,旅客便选择了托运的方式。”

“火车免费携带行李的重量、大小都有规定,很多成批的商品不方便直接带上车,就会选择托运。”陈宽容说,由于品种、目的地的不同,在迎接这些“特殊旅客”上车的同时,也要做好分类工作。

在50度车厢照看“无声旅客”

行李车车厢的储物空间比旅客列车车厢略小一些,只有灭火器和货物行李的隔板,车站行包房送来行李时,陈宽容的工作也就开始了。就像查验旅客车票一样,每件“无声旅客”上车前,他都要逐个检查行李的状态:包装是否破损,货物本身是否损坏,件数是否对得上等。

“要按照到站顺序,将货物从里向外把目的地相同的货物码放在相同区域,不同的到站要用红丝带隔开,并悬挂好站名牌,最后留出安全通道。”陈宽容说,他和搭档在车上合作了十一年了,在合肥、上海等上货量大的车站,他们主动选择双班作业,将交接时间提前或者顺延,两个人共同清点货物,防止出现货物破损、码放不整齐等情况。

码放完货物后,车厢里的空间显得拥挤,因为没有空调,加之暑期的到来,方寸间的温度最高可达50℃,每打点一次,陈宽容就会汗流浃背。

“我们要求每两小时要巡视检查一次,自己人就称之为打点。”陈宽容说,暑运到来后,行李的运送量比之前要多了三分之一,每趟车来回可达一千五百余件。而打点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检查货物有没有在运输中出现倒塌、破损、或者因为车内温度过高发生意外等情况。

退休前的最后一次暑运

晃动的车厢、车轮与铁轨摩擦的噪音以及昼夜颠倒的打点时间,很容易让人产生困意。40年的工作,让陈宽容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的旅途,“我的同事们服务着前面车厢里的旅客,我也在方寸之间守护着我的‘旅客’。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也有要前往的目的地,也需要我们去照顾。”

除了常见的行包外,行李车还负责托运一些信件、明信片等,把远方的关怀沿着铁轨线送到思念的人身边。而每当陈宽容把一封封信转交给车站时,总有一种满足感。“现在技术进步了,想见谁打个视频电话就能见到。我小时候什么都慢,写一封信传递的都是最真挚的话语。现在还有人能用寄信的方式表达感情,我觉得很珍贵,所以每一封信我都特别重视。”

在陈宽容看来,守护这些行李货物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今年12月就要退休的陈师傅,40余年的工作生涯里从没有出现过一次行包事故。在陈宽容的最后一个暑运里,他仍然在仔细地清点着行包的件数,记录着运输密度。方寸间的行李车像一个蒸笼,陈宽容任由汗水滴落在地板上,默默守护着列车行包的安全。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通讯员 李正源

编辑 张思平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