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手里拿着大哥大,腰上挂着BB相机,这造型对于80、90年代的人士来说应该是成功的。除非你是“万元户”或者大老板,否则你买不起这两件“装备”。
当时,信息交流还不发达,很多人仍然依靠传统的书信手段来维持交流。虽然固定电话开始普及,但没有人每天都拿着电话,安装固定电话的成本也不高。便宜的。
所以当时BB机就成为了很多人必备的、追捧的通讯工具。

相信看过电影《乘风破浪》的朋友都会记得这个场景。电影中,彭于晏饰演的徐正太为未出生的儿子收拾了装满BB相机的行李箱,还告诉儿子自己穿越了。徐太浪表示,几年后他肯定会靠这些东西赚很多钱。
可见,BB机在当时绝对是一件值钱的东西,不然徐正太也不会指望通过倒卖这个东西来实现财务自由。

说起BB播放器,尽管进入中国市场已经40年了,但很多1960、1970、80后的人抽屉里仍然会拥有曾经陪伴自己的BB播放器。
那么,在这个通讯技术高度发达并且还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它还能用吗?我还可以访问我年轻时使用的寻呼站吗?

早期的BB机确实很贵
1998年,作为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我听到了一个新名词——寻呼机,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BB机。
当时我很好奇这种打电话说几句话对方就立即回电的新奇做法,于是我和朋友们连续拨了好几个下午的寻呼台126。即使我们不说什么,我们仍然感到很高兴。
直到下个月的电话费和擀面杖赫然出现在我面前,我才终于意识到,这个让我无数次开心过的寻呼站并不是免费的。

1983年,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寻呼站在上海建成。 BB机,一款1948年诞生于美国的通讯产品,终于进入中国市场。
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作为大力发展经济这一政治目标的一部分,通讯已成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BB电话只是一种单向通讯工具,但它具有三个主要优点:比固定电话更方便、比大哥大便宜、两节AA电池可持续使用近一个月。一经推出,便风靡中国,成为贸易商的抢手货。必须有产品。

从目前来看,BB从A呼叫寻呼台,然后寻呼台操作员从A向B发送消息,最后B回呼A的联系人的过程非常繁琐。
但40年前,动辄动辄上万的大哥大,对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很少有人能买得起,而且人类社会风云变幻,所以当时BB机的普及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中国市场BB机的增加,也带动了公用电话亭和IC卡的销售。可以说,BB为当时中国的电信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徐正太曾经希望通过积累BB机来发财。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笑的笑话。只有用过BB相机的人才会明白,徐正太当时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感到惊讶。
从1983年进入中国市场到1993年达到顶峰的10年间,BB机的价格可谓昂贵。汉显BB机加上网费的价格最多超过2000元。
要知道,当时全国大部分人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有的甚至在百出头。 BB机多年来一直与人们的工资相匹配。即使是最新的手机Iphone,当时在BB机之前,也只是个小弟而已。

如果我们看一下BB机的发展历史,它大约经历了两次从数字机到中文显示机的历史性转变,或者说经历了从必须回拨电话的通讯“中介”到“单向接收”的转变。短信”,然后根据内容选择是否回电。
这一改变让人们在使用BB机时拥有了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就像我们现在使用聊天软件时,我们可以根据内容或者自己的心情来选择回复。
但他的资费确实不便宜,所以当时可能没有多少人接到消息后敢回电话,因为当时很少有人能负担得起高昂的寻呼费。

我们以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展示BB机为例。不管月租50元,BB机收到的每条消息都是收费的,仍然按字数计费。
这有点类似于当时的 Telegram,但与 Telegram 不同的是,BB 机上的每条消息都有字数限制。这意味着,如果一条消息的字数超过消息中列出的字数上限,则该消息将被拆分为 2 条或更多条消息发送,每个字将收取相同的费用。
如果寻呼机的主人任意,不给呼叫者回电,而对方恰好是任意主人,一遍又一遍地打电话,那么当月的寻呼费谁来付呢?
所以直到现在,每次听到老电影里的“给我30倍”这句台词,我还是会忍不住感叹,你真有钱啊!

盛极必衰
当时间的车轮进入90年代,BB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包括摩托罗拉在内的众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BB手机的价格开始从原来的2000元快速下降到几百元,寻呼费也大幅降低。因此,BB手机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中国市场销量突飞猛进。
从1990年到1998年,中国BB用户的增长量达到了百万甚至千万。根据当时的市场数据,1998年,中国BB用户超过6546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成为全球最大的BB机销售市场。
当时在中国,几乎家家户户都至少有一个人使用过BB机,这才真正让BB机的普及成为了现实。这也是中国BB机的巅峰时刻。

然而,BB机器却没能逃脱福利必然下降的自然法则。在达到顶峰之后,BB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最终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当然,移动电话的出现也结束了公用电话的时代。
BB进入中国的第四年,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移动基站出现在广州,这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从那一刻起正式起步。
一年后,大哥大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当时大哥大几万元的售价还不足以威胁到BB手机的市场地位。
然而,四年内用户数量从每年几百台增加到超过 10,000 台,表明落后者正在迎头赶上。

随后的几年里,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外观逐渐从“砖头”变成了小而轻。 1995 年,已经出现了像爱立信 GH337 这样可以直接放入口袋的手机。
所以从那一刻起,那群发家致富的人一下子发现,轻型手机确实比BB手机贵,但是从使用上来说,真的比BB手机+座机的组合还要贵。 。舒服多了。
此后,BB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逐渐开始动摇。
尽管1998年中国的BB用户数量仍大大超过手机数量,但这是由于该公司认识到自己在手机竞争中的劣势并降低其价值而实现的“虚假繁荣”。当2000年的钟声敲响时,这样的“繁荣”很快就被打破了。

2000年以来,中国市场上的手机品牌越来越多,不少国内企业也开始研发本土品牌手机。手机价格比以前低了。随着全国人民收入的提高,购买手机的人数也随之增加。手机也变得不再那么难以使用。
为了拯救自己,BB操作员使用了无数的方法来扭转局面。但进入21世纪的第二年,可以说,进入21世纪后中国电信1998年推出的产品的快速发展,彻底堵死了BB手机的复活之路。
是的,这个产品就是“小聪明”,让高启胜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说起小灵通,简直就是神器。它具有手机具有的功能和 BB 手机所没有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这家伙收取单程费用,并且按月订阅。那个时候谁能做到呢?拒绝?
当然,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信号不好,因此获得了“嘿嘿,屎!”的绰号。
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灵通的出道与BB的出道如出一辙。两者都是“出道即巅峰”的车型;但不同的是,BB登场时,可以说在移动通信领域没有对手,但小灵通登场时,你要同时对付两个对手:手机和BB机。
BB机显然不是对手。被这个“小兄弟”的追打加上时不时的手机战略骚扰,BB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接下来的六年里,BB机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无数废弃的BB机成了老百姓抽屉里的家具。
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样的经历。父母给孩子送过时的 BB 播放器。父母当时的理由可能是,“出去玩的时候带上这个,虽然我买不起你的手机。”,但当你拿到页面时,你可以偷偷溜走,而不用担心。让我们在世界各地找到你。”这可能成为BB机的最后一点价值。
2004年前后,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逐步推出“交话费拿手机”的营销方式。至此,BB手机在中国市场彻底停业。短短两年内,无数寻呼站就结束了。 。
2007年,中国联通宣布正式停止寻呼业务,标志着在中国运营了24年的BB电话彻底“死亡”。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BB机还能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寻呼台消失了,如何实现通信呢?
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向前看的。即使我们有时回头看,可能只是为了看看是否忘记了一些东西,但永远也拾不起来失去的东西。
功能单一、使用方法繁琐的BB机被手机取代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即使现在,很多人家里都有BB机,但相信没有人想到过如何让它们“起死回生”。
同样,当前的智能手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更先进的通信工具所取代。毕竟,从这几年手机技术的发展来看,技术发展似乎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每台新机器除了外观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可提供的,有时甚至会倒退。

当然,一切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用户需求”的市场规律。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些年轻人无法忍受目前市面上手机的电池续航时间,希望开发商能够推出可更换电池的手机;
苹果提出取消充电口后,不少年轻用户希望有一款专门为电池充电的产品;
甚至有人提出,现在的手机功能太多,导致内存不足,强烈希望能够根据功能推出不同的产品……
读完后不禁感叹,科技真是轮回啊。他们不是在找我们十几二十年前用过的手机和“万能充电器”吗?他们基于功能的营销主张就像我们出门时把手机、MP3、MP4、相机、电子导航设备放在背包里一样吗?
难道说,未来科技的发展真的有可能回到我们年轻的时候吗?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无数的MP3、DVD机、录音机、便携式DVD机、传输器等产品已经离开了我们,甚至发挥了“ BB玩家的死亡”。即使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小灵通,也未能避免碾碎历史的车轮。
但它们不是技术发展的受害者,而应该成为支撑技术发展的跳板和试金石。
用过时和“死亡”来定义这些消失的科技产品可能并不准确。必须说,它们刚刚更新,变得比以前更好了。智能手机不就是集MP3、BB播放器、DVD播放器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品吗?现在市场上的电子产品不是有很多以前产品的升级产品吗?
因此,他们并没有“死亡”,也没有被淘汰,只是改变了“生存”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