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装配网

破解!出土文物证明:三星堆大立人手握的不是蛇或象牙而是蚕丝

 人阅读 | 作者xiaofeng | 时间:2023-10-13 13:53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震惊了全世界。特别是那件高度接近三米的青铜大立人,属于三星堆早期出土文物中的重中之重,他头戴王冠,身穿华服,站在装饰华丽的台座上,双手握成圆形,专家推测:他手上原来一定握着什么东西!于是就有人进行猜测,象牙和蛇,是最流行的两种说法。深入研究出土文物和史料证据后,真知堂认为:这座青铜大立人就是三星堆古国开国之君-鱼凫王,他手上握的,应该是蚕丝!

深度解读青铜大立人像,得出的结论

前文真知堂已经论证了三星堆出土黄金仗为鱼凫王权杖。

黄金确实是来自西亚的文化传统,三星堆出土的黄金,则是我国本土发现的最早的黄金文化现象。

那是不是就说明了,三星堆文化确实就是来自西方的民族建立的国家呢?

这个观点,初看有点意思,深度解读就发现可能性很小。

三星堆一号和二号坑是早期发掘的,出土了上千件珍贵文物,黄金面具和相关文物数量只有十几件。最重要的就是重达近500克的黄金权杖。

黄金文物数量仅占出土文物数量的百分之一点几,其余文物基本上以青铜器为主,而青铜器基本上都是商代纹饰,很多器型甚至和中原出土青铜器是一样的。

还出土了夏文化常见的玉牙璋,玉琮等珍贵玉器。三星堆文化中出现的黄金文化现象,只是整个三星堆文化的极小部分,而整体文化现象,属于典型的中国本土文化无疑!

象牙的说法,有问题

由于青铜大立人像手上握的东西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后世学者对它是什么的推论,全部来自猜测,真知堂亦然,不喜勿喷。

看到这件青铜人像的第一眼,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认为它手上握的是大旗!

这种手握旗帜,冲锋陷阵的勇士形象,早期的战争电影中屡见不鲜。

那为什么没有学者看到这一点,给出青铜大立人手上握的是大旗的结论呢?

仔细观察,还真不可能是旗杆!

因为它的双手握成的两个圆圈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说,它握的一定是一件弯曲的东西!旗杆,怎么可能是弯曲的?

所以,大旗说没人提出来。

那么,象牙一头大一头小,是不是就是青铜大立人握的东西呢?三星堆出土了象牙,看上去这个观点似乎有些正确。

但一般人拿一支整个的象牙,肯定是双手捧的。太粗的象牙插进青铜大立人手里,靠近牙根的下半截太粗,人手握不住,只有下半截牙尖部分可以握。

这样,如果大立人握的是象牙,那就只可能是半截象牙或者小象牙,不可能是整支象牙。

献给神灵半截象牙或小象牙,您觉得可能吗?为什么不手捧整支象牙,像藏族给尊贵的客人献哈达一样呢?

象牙说存在疑问!

我们再来看看大蛇说。

蛇的说法,同样有问题

把大立人手握的东西解释为蛇,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根据。

《山海经》记载,“有鱼偏枯,颛顼死而复苏,蛇化为鱼,是为鱼妇。”

鱼妇就是鱼凫,这一点无疑。《山海经》记载,最早在四川建国的叔(蜀欠)国,是颛顼的三儿子,他应该就是后世说的蚕丛(蟌)。

蛇,是夏族的图腾,这一点《山海经》记录的夏后开耳两青蛇的故事应该能说明这一点。

大禹的禹,也是虫,蛇为长虫,老虎为大虫,大禹之父为鯀,鯀为白马,《山海经》记载,颛顼生洛明,洛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鯀。

蚕丛(蟌)无疑和鱼凫是同族。也和大禹是同族,都来自远古大帝颛顼血脉。和夏族同样以蛇为图腾是可信的。何况,《山海经》明确记载,颛顼死而复苏,蛇化为鱼,是为鱼妇。

也就是指明了鱼凫古国的图腾中有鱼,这个鱼图腾是从蛇图腾转化来的。联系到山海经对于氐族人面鱼身的记载,我们可以认为,三星堆文化古国中一族就是古氐族,它是颛顼后裔蚕蟌族融合了本地土著后形成的新民族,鱼凫王。应该就是这一族。

大蟒蛇确实是弯曲的,握在大立人手上刚刚好。《山海经》中也有很多大神操蛇的记录,看起来此说确实有道理。

真知堂曾经也一度相信了这个说法。但总是觉得似乎有问题!

问题在哪呢?在于大立人到底是谁!

如果把大立人视为被祭祀的神,那么它就应该是手握神物,蛇属于几百年前蚕蟌族的图腾,所以它应该是蚕丛王的形象。

但这种认定,就不好解释高达八十厘米的青铜纵目大面具了。

青铜纵目大面具,复原为神像,坐姿起码3.8米,立姿在5米以上。

身高1.7米,站在高台上的青铜大立人,还是正常人的身高。真知堂更倾向于它是人,是人中之王,也就是鱼凫王自身。

如果你也觉得它是人,那么这座青铜人像,表现的就是王者给神献上祭品的形象!

鱼凫王会把大蛇作为祭品献给神吗?蛇作为图腾,应该和神一样高高在上,属于被祭祀的形象才对!

蚕丝才是正解

这个观点来自我的一位沈姓朋友,他是顺口一说,我却陷入了沉思。

仔细思量,还真有可能是蚕丝。

四川盆地自古以来,就以丝织品著称,成都更号称锦官城。蜀锦,在古代贵比黄金。

养蚕纺丝,做成绸缎换取其他国家的珍贵的东西,是中国瓷器发明之前的历代王朝的最主要的财富之门。所以,联系中国和西亚的古道被称为丝绸之路。

由于丝绸给古代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西方人没法自造,所以养蚕纺丝一直是中国的秘密,对蚕神的献祭,也就应运而生。

古代皇后亲自养蚕,国家还建有先蚕坛,可见祭祀蚕神这件事情的重大性。

蚕丛王,就是他把养蚕技术带到四川盆地的,祭祀蚕丛(青铜纵目面具大神),奉献上最珍贵的初蚕丝,无疑是顺理成章的事,更何况蚕丝制品是三星堆古国最珍贵的东西,象牙,海贝和黄金,都来自异域,属于为了交换丝绸的商品!

蜀身毒道,黄金象牙来自缅甸

三星堆遗址已经发现了丝绸的残片,最迟商代晚期偏早武丁时期,三星堆古国的贵族就已经穿上了真丝制品无疑。

但三星堆那么多黄金象牙来自何方呢?为什么说鱼凫王献给神的是蚕丝呢?破解了蚕丝,所有关于三星堆文化来自西方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

三星堆古国时期,和盛产象牙黄金的古印度有直接或间接的商贸往来。所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近一千根)出土的象牙,黄金,来自印度洋的齿贝,就是印度或缅甸人用来交换丝绸的货币!

这条联系四川盆地和古印度的商旅之路,非常有名,叫做蜀身毒道。它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

这条南方丝绸之路,据说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见到了产自四川的蜀布和邛竹杖。当时河西走廊还被匈奴控制,丝绸之路没有打通,却见到了产自中国内地四川盆地的特产?张骞非常惊讶,问到:安得此物?

《史记·大宛列传》:“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身毒,就是古代印度(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自行头条搜索一下)。

张骞马上意识到,联通西域,除了甘肃这条河西走廊外,四川盆地一定还有一条通道。西汉建国之前,四川人就是通过这条南下的古道,和印度半岛进行商贸往来的。

公元前257年,秦灭蜀后,蜀国末代王子率领其族民,辗转到达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自称安阳王。走的也是这条身毒道。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

汉朝使者出滇国后,继续向西南寻找通往印度的路,但受到夷人部落的阻拦:“昆明之属无君长,善盗寇,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然闻其西千余里,有乘象国,曰滇越。”

汉使出使过程中,还发生了著名的夜郎自大的故事,和本文关系不大,就不多说了。

三星堆文化时期,出现的大量象牙,黄金(当时不能生产),还有典型的来自印度洋的海贝,说明这些当时国内少见的物质无疑是来自印度半岛的。

三星堆人或者没有到过身毒,印度人也或许没有到过四川,但来自滇越国的象牙和黄金,应该是属于中间商缅甸人带来三星堆的。

象牙和黄金是古身毒国最珍贵的东西,用来交换古蜀国最珍贵的东西,无疑就是丝绸了。金沙遗址出土了上千根象牙,反映出越往后这条道运过来的象牙越多!这个现象也符合历史规律。

小结

文章到此,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手上握的是什么的谜题应该有了最合理的解释:

三星堆古国时期,古蜀国的丝绸行业已经非常发达,甚至成为了国家的经济支柱。

这时候来自缅甸掸邦的商队带来了黄金和海贝,象牙。作为印度北部流行货币的海贝不受三星堆人青睐,更珍贵的象牙和黄金就成了商人们换取丝绸的货币。

所以,鱼凫王(青铜大立人)祭祀的时候,向祖先神蚕蟌奉献上每年第一批纺出的蚕丝,因为蚕丝是三星堆人的经济命脉!

这个风俗后来流行于藏族地区,就形成了给贵人献哈达(丝绸)的风俗习惯。

有人会问,这时候可能有外国人来吗?还真有!

《山海经》记载,大舜执政时,西王母就来到中国献上了白玉环。到了商汤灭夏时,远在西域的民族还架着飞车来到了中国,下面是原文:汤有七名而九征。放桀于南巢而还,诸侯八译而来者千八百国,奇肱氏以车至。

所以说,相当于夏商时期的三星堆古国和掸邦发生商贸往来,是极为正常的事。

搞得不好,鱼凫王的黄金权杖,就是他们奉献给王的礼品。

他们还买了很多邛竹(罗汉竹)回去贩卖,这个现象说明黄金权杖文化应该就是他们带到蜀地的。

如此,三星堆的黄金,象牙,海贝来源之谜全部解开。三星堆文化也不是什么外来文化而是本土文化无疑。

剥茧抽丝,看见真相!欢迎关注真知堂!您的点赞和转发,是真知堂继续深入研究下去的动力!感谢阅读!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