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二战末期日本上下最怕什么,答案恐怕并不是大家熟悉的航母、战列舰、B-29战略轰炸机甚至原子弹,而是盟军庞大武库中最不起眼的潜艇和水雷。
1945年7月2日,一艘日本货船被美国潜艇击沉的瞬间
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的水兵人数只占舰队总兵力的2%,却击沉了包括1艘战列舰、4艘舰队航母在内的201艘日本军舰,以及排水量大于500吨的商船1113艘,美国潜艇自身的损失是43艘,无限制潜艇战使日本海上运输只能局限于沿海路线。
上图中黑色线段为1945年7月1日以后被切断的日本海运航线,红色线段为残存的可通航线路,在上海和西贡之间只剩下紧贴海岸航行的细线勉强维持,主要航道全部被切断了
从1945年3月27日开始,美国陆军航空队在尼米兹的要求下展开"Operation Starvation - 饥饿行动",由李梅少将指挥,出动第313轰炸机联队的160架经过改装的B-29轰炸机进行大规模空中攻势布雷,布设方式为夜间依靠雷达引导单机分散低空投雷(52%的水雷布设精度达到800米之内)。经过46次出击1529架次,到8月份攻势结束时在日本周边海域26个雷场共投下12135枚水雷,混合使用了音响、磁性、水压、触发等多种模式。
> 第313轰炸机联队第9轰炸群X-53号机日间在日本海域布雷空中布雷
行动只占到第21轰炸机司令部总出击飞行架次的5.7%,以区区15架B-29的损失共击沉击伤670艘舰船,总吨位超过125万吨,在战争最后5个月获得的战果超过其它所有武器的总和。按武器单位成本造成的敌方损失计算,水雷战对日本航运能力的绞杀效果甚至超过了战略轰炸和潜艇破交战,成为整个二战中效率最高的破交武器。
几乎所有日本主要港口和水道都被反复布雷,以神户港为例,货运量从3月份的32万吨降低到7月份的4.4万吨,跌幅达到85%;濑户内海咽喉 - 关门海峡的运输量更是比3月份下降了98%,几乎完全中断。
> "饥饿行动"的部分布雷地点,在关门海峡东西两侧分别布设了Love和Mike两个大型雷场
> Love雷场的布雷点,大点为2000磅水雷,小点为1000磅水雷,数据来自1945年5月19日313联队第47次任务第16号雷场的战术任务报告
在二战美军击沉的973.6万吨日本舰船中,54.6%(532万吨)是潜艇击沉的,超过水面舰艇和航空兵的总和;水雷也取得了6.2%(60.9万吨)的战绩,但更大的作用是把日本近海也变成了禁航区。
而旧日本海军一直秉承"战斗舰中心主义",对美国的潜艇和水雷战掉以轻心,以致被破交的绞索越勒越紧,海外物资总输入量从1941年的4700万吨下跌到1945年的600万吨(减少了88%),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战略物资供应断绝。因此从根本上导致日本投降的不是投在广岛、长崎的原子弹,也不是苏联出军东北,而是丧失海运能力之后整个战时经济的无以为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过如此切肤之痛的日本从战后重建海上自卫队开始就大力发展反潜和扫雷能力。冷战中日本身处对抗苏联的最前沿,美国也大力扶植日本海自发展这两种能力,提供最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在盟军分工中由第七舰队负责制空和反舰作战,反潜和扫雷作业则基本交给日方完成。时至今日,虽然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规模上只排在世界第4,而且因为和平宪法的限制不能拥有核潜艇、航母等战略性进攻武器,但是其反潜作战、海上扫雷能力一直处于世界前2名的水平,下文讲对这两部分分别介绍。
海自的反潜能力
【 P-3C反潜巡逻机 】
现代反潜作战手段中效率最高的无疑是航空反潜,特别是大型岸基反潜机,航程远、滞空时间长、机载设备先进、弹药携带量大,是远程广域反潜的利器。日本海自从1984年开始大量装备P-3C"猎户座"反潜巡逻机,用于替代活塞螺旋桨式的P-2J反潜机。
P-3反潜机于1959年11月25日首飞,历经3代改进,到80年代中期P-3C型仍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反潜机。该机长35.6米,翼展30.4米,配备4台艾里逊T56-A-14涡桨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64.4吨,最大速度761公里/时,巡航速度610公里/时,最大航程9000公里,作战半径4400公里。
> 美军第1巡逻机中队的P-3C参加2016年环太平洋演习,工作站已经采用了多块触摸屏
P-3C强大的反潜能力主要来自其先进的数字化反潜计算机和作战系统,配合多种主、被动声纳浮标、机尾磁探仪、光电传感系统、红外侦测系统和同时具备合成孔径与逆合成孔径功能的AN/APS-137D(V)5型多模海事雷达系统,对水面和水下状态的潜艇进行高效探测与追踪。
> P-3C投掷水平线阵列型声纳浮标的工作过程:①人工状态的浮标从机尾的发射筒弹射出舱,②张开阻力伞稳定飞行姿态,③在触水瞬间抛掉阻力伞,④在一个预设深度,水压刺穿一只高压气瓶,释放出的气体将浮标分解为上下两部分,通过一条缆绳连接,⑤带有无线电信号发射机的上部浮出水面,⑥下部下沉到预设深度后展开水听基阵和一具高精度磁罗盘,⑦水听基阵由5根折叠撑杆组成,每根撑杆上排列着5部水听器,捕捉到的特定频率水声信号通过缆绳传输到上部,⑧上部将信号调制后发送回母机,机组人员可以通过多部声纳浮标的信号进行三角测量,测定潜艇方位和深度
P-3C在前机身设有一个内置弹舱,翼下最多可安装10具挂架,机身尾部设有48具声纳浮标发射管。从P-3C Update II开始可以挂载"捕鲸叉"反舰导弹,拥有反舰、对地、反潜多重任务能力。全机的武备包括火蛇70航空火箭弹、"捕鲸叉"和"斯拉姆"增程反舰导弹、"小牛"对地导弹、Mk46和Mk50反潜鱼雷、Mk60水雷、深水炸弹、自卫用的"响尾蛇"空空导弹,也可以空投海空救生套件等救援设备,最大载弹量达到9吨,和B-29轰炸机相同。
日本从洛克希德引进了5架机体散件组装,剩余103架由川崎重工引进许可证生产,使日本成为排在美国之后的世界上第二大固定翼反潜机使用国家。而且日本的P-3C全部集中在本土,实际部署的反潜机密度来比美国还要高出很多。
鹿屋基地的P-3C机群
随着冷战之后反潜压力迅速减轻,日本也缩减了P-3C机队的规模,并将部分飞机改装为EP-3电子侦察机、OP-3C照相侦察机和UP-3电子战训练支援机。
2019年4月15日在岩国基地降落的EP-C3,机背上多了3个天线整流罩,机腹还有2个
从1998年开始,海自将P-3C的机种从反潜巡逻机改为巡逻机,除了反潜外还增加了大量对海巡逻监视任务。截至2019年3月底,海自还拥有55架P-3C ,并对部分飞机进行升级,延长了约6年的寿命。
【 P-1反潜巡逻机 】
P-3C已经在海自服役36年之久,日益老旧,它的后继机型也早就提上了日程。当时自卫队内部存在外购派和国研派两大阵营,外购派曾经计划采购波音公司以757机体改造的反潜机,后来又转向与美国联合开发P-8"波塞冬"海上巡逻机。
驻日美军的P-8和日本国产的P-1反潜机
最终主张扶持本土航空工业的国研派占了上风,于2001年11月将计划中的"次期运输机与次期固定翼巡逻机"研发合同一起授予川崎重工,这就是今天的C-2运输机和P-1巡逻机。
C-2和P-1各自的01号原型机
2者共用机翼外段、水平尾翼、座舱部件以及飞控系统、碰撞警告系统、操纵系统等航电设备,共同开发的部分总共节省了大约250亿日元的设计经费。
P-1机长38米,翼展35.4米,最大起飞重量79.7吨,最大速度996公里/时,巡航速度833公里/时,最大航程8000公里,作战半径2500公里,这些数据均介于P-3C和P-8之间,在现代反潜巡逻机中也属于先进水平。
部分现役反潜侦察机对比图,其中没有包括我国最新型的高新机
比较特别的是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41吨的C-2只采用了2台GE CF6-80C2L1F发动机(和747、767、A300、A310发动机同系列),单台推力26吨;而几乎轻一半的P-1出于速度、续航力与高冗余度的考虑,却安装了4台石川岛播磨为该机专门开发的XF7-10涡轮扇发动机,单机推力仅6.1吨,不及前者的1/4。
这也使P-1成为世界上新研制的反潜飞机中唯一装备4台涡扇发动机的型号,另一种4发的喷气式反潜机就是英国的"猎迷"。
丑出天际的"猎迷",这架已由标准的MR.2反潜型升级为R1电子侦察型
虽然4台发动机在重量和系统复杂性上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P-1的设计注重提高抵达目标区的速度,巡航速度比P-3C高出37%,压缩了目标潜艇的逃逸时间;它的巡航高度达到1.3万米,探测设备覆盖范围更广,单位时间内能够巡逻更大的海区,整体作战效能比P-3C有大幅提高。
P-1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光纤线传飞控系统的飞机,飞控信号不受外界电磁脉冲干扰,重量也比传统的电缆线传飞控大幅减轻。它配备了东芝研制的HPS-106 X波段主动相控阵雷达,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化的氮化镓(GaN)体制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分别布置在机头整流罩内和驾驶舱两侧,拥有水面搜索、对空搜索、导航与气象、合成孔径、逆合成孔径等多种模式,可以绘制高精度2维图像远距离发现小型目标。
机头两侧的PS-106雷达侧扫天线阵面,前起落架舱后方的4具刀装天线是声纳浮标的信号接收天线
机首下方装有伸缩式AN/AAS-44前视红外搜索转塔,与SH-60K反潜直升机上的相同,能全天候识别潜望镜类小型目标。驾驶舱后上方的球型整流罩里是ESM电子截收装置天线,多功能作战能力超过P-3C。
尾部机腹共设有30个声纳浮标投放口,机内储存有另外70枚。目前日本P-3C机队携带的声纳浮标水听器为垂直线阵列型,对声源的定位能力不足;P-1将配备新式的水平线阵列型声纳浮标,入水后呈伞状展开,可根据侦测声音的时间判定声源位置。
声纳浮标投放口
P-1机舱内部,左前方是声纳浮标的储藏柜,近处是2部旋转式声纳浮标发射器
对比P-8的机舱内部,它共能携带126枚声纳浮标,机舱内的96枚分左右两边储存,共有3部旋转式声纳浮标发射器
P-1的前机腹设有内置式弹舱;主翼最多总共能挂载8枚"捕鲸叉"或者国产ASM-1C反舰导弹;机尾设有和P-8相同的磁探仪
挂载4枚新型反舰导弹进行试飞的P-1
P-1拥有全新开发的先进任务/作战管理系统,采用彩色大型液晶显示器,各控制台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操作功能,互为备份。机上的整合式反潜声学探测系统拥有很高的系统集成度与信号处理能力,能强化探测低噪音潜艇的距离。
P-1于2007年9月28日首飞,但是在研制生产过程中遇到相当多的技术困难,甚至出现机身裂纹等情况,不断改进后直到2013年才交付使用。截止2018年底,P-1总采购数量为33架。
【 SH-60J/K反潜直升机 】
除了固定翼反潜巡逻机,日本海自还拥有SH-60J和SH-60K两型先进反潜直升机。
SH-60J基于SH-60B的机体,搭载了和"拉姆普斯-III"相似的反潜系统,通过数据链和母舰的作战系统交联,不过它也像SH-60F那样配备了吊放声纳。在美国海军中SH-60B配属巡洋舰和驱护舰,负责外圈一个扇面的反潜搜索和攻击,主要探测手段是磁探仪和声纳浮标;而SH-60F则搭载在航母上执行内圈反潜,主要探测手段的吊放声纳。日本海自当时还没有平甲板的准航母反潜护卫舰,因此综合了两种"海鹰"的优点,概念类似于第二代"海鹰"中的SH-60R,但保留了磁探仪而没有机身左侧的25管声纳浮标发射装置。
2006年11月14日,一架来自"鞍马"号反潜驱逐舰的SH-60J在"小鹰"号航母降落
该机的航电系统均根据海自要求换装为日本国产,包括HQS-103吊放声纳、HPS-104有源相控阵水面搜索雷达和HLR-108ESM电子截收系统,比原版"海鹰"还要先进,由此形成SH-60B和SH-60F机身混血再加日本大脑的独特格局。头2架SH-60J由西科斯基组装,后续101架由三菱重工按许可证在日本本土生产并加以改进,1991年进入日军服役。
SH-60J起飞重量9.75吨,航程584公里,反潜作战半径约150公里,最大速度265公里/时,可携带2枚MK-46/74式/12式反潜鱼雷、1挺74式7.62毫米舱门机枪、"地狱火"对地导弹和深水炸弹,性能相当强大。
两架SH-60J,左侧的仍然采用旧式的上白下灰涂装,还带有标志性的黑眼眶,右侧已经改为全灰色带波浪底的新涂装
SH-60K是J型的自主改进型,三菱重工设计了全新的主旋翼、甲板助降系统(可以在5级海况下起降),装备了新型HQS-104低频主动吊放声纳、逆合成孔径海面搜索雷达、新型磁探仪和红外探测装置。该机可以携带2枚97式反潜鱼雷(射程15公里,速度50节)在200公里半径内进行反潜搜索和攻击,续航时间4.2小时。货舱延长了30厘米,高度增加了15厘米以容纳更多设备,发动机也相应升级到GET700-IHI-401C2型。
K型和J型外观上有以下区别:
1.机头雷达罩加长,重新布置了传感器的位置
2.大部分K型左侧机身开有两扇窗户,扩大了搜索视野(也有部分只有前面一扇)
3.左侧武器挂架前移到起落架后侧
4.采用新型后掠桨尖,令桨盘气动载荷分布更均匀,减弱桨尖压缩效益,提高旋翼气动效率
5.右侧移门改为2片式,尺寸更大,有两扇窗口
6.光电转塔的位置从右侧短翼下方前移到机头雷达罩右下角,视场更开阔
SH-60K升级了机载电子设备,具备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不依赖母舰独立分析声纳数据,即使对舰传输信号中断仍可追踪目标潜艇;同时加强了与母舰及僚机之间的战术情报数据交换,提升了全舰队的整体反潜能力。2架原型机由SH-60J改装而来,2005年入役,共生产74架。
驻扎在馆山基地的3架SH-60K
【 反潜机基地 】
海自的反潜航空兵力都隶属于自卫舰队下属的航空集团,包括所有舰载反潜直升机也是由驻扎在陆上基地的反潜直升机中队派出上舰。目前的部署情况为:
第1航空群 - 鹿儿岛县鹿屋基地,配备P-3C,负责西南方向的东海、黄海
第2航空群 - 青森八户基地,配备P-3C,负责北方日本海和北海道方向
第4航空群 - 神奈川县厚木基地,配备P-1,负责太平洋方向
第5航空群 - 冲绳那霸基地,配备P-3C,负责西南诸岛至南海的航线
第31航空群 - 山口县岩国基地,配备EP-3、OP-3等电子/照相侦察机
今年2月5日从八户基地积雪跑道上起飞的第2航空群P-3C
前4个航空群各下辖一个反潜机中队和一个维护后勤中队,装备十多架P-1或P-3C,可以保障津轻海峡、对马海峡、大隅海峡、宫古海峡等战略咽喉的24小时不间断空中反潜巡逻。从这个反潜力量配置也可以看出目前日本航空反潜及海面巡逻的重点已经从过去北方针对苏联转移到了西南方向,几个航空群的责任区基本和各个方向的地方队以及4大护卫队群相重合,便于海空协同作战。
海自的反潜直升机在行政上隶属于位于东京湾东侧馆山基地的第21航空群和位于九州西部大村基地的第22航空群,但下属航空队分别驻扎在大凑、舞鹤、小松岛等基地,在所配属军舰出动时则上舰出海。
海自护卫舰队下属主力舰只全部都配有直升机甲板和航空设施,除了4艘金刚级不设机库外,其余舰只都能携带1架以上直升机。满载排水量达到1.9万吨的"日向"级和2.6万吨的"出云"级直升机航母最多分别能携带11架和14架直升机,一支"八八"舰队最多可搭载20架SH-60J/K,反潜直升机的数量甚至超过美国的航母打击大队 - 后者2个中队19架直升机中有8架MH-60S是不具备反潜能力的通用运输型。20架的数量优势可以保证在4个方向以上进行长时间不间断地覆盖半径200公里的远层反潜圈,同时还有机动力量应付突发情况。
2009年11月17日,参加美日联合演习的美国海鹰机群飞行在"日向"号左右
下篇继续介绍海自的航空反潜战术、水面和潜艇反潜能力以及扫雷能力。